我的孩子要上小学了,我费劲了心思用尽了关系去给他找最全面的补习班,为啥我的孩子上了小学就跟不上了?
看了开头的这个问题,我相信这是很多家长的一个苦恼。上小学前,让孩子上幼小衔接确实很重要,它能给幼儿园与小学做一个连接,但是这种连接,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所谓上了拼音、数学,超前上了几天小学知识就可以让你的孩子赢在起跑线的。这之前的铺垫相对于这短短一个暑假的幼小衔接来的更加重要。为什么有些家长会说,明明提前就开始学小学内容,起初学习很在状态,为啥后来就跟不上了?这原因根本不是提前学了多少东西,而是孩子的学习习惯没有很好的定型,只能依赖家长或者老师的督促和关照,无法很好的自主学习。那些被吹上天所谓的幼小衔接,也只是让你的孩子在刚开始上小学时可以捋一遍要学习的知识,孩子上小学之后将学过的知识再学一遍,这样一来,刚开始孩子的学习怎么着都不会太糟糕,所以才显得这个衔接多么的重要。
那么怎么样才是正确的建立孩子好的学习习惯呢?我这里有一个很好的案例,相信大家看了这个案例会有所感悟。恺恺和小超是同班同学,他们在即将要上中班的时候来到了呜帕。在呜帕入馆专业测试之后,发现这两个小朋友的能力都在一个水平,所以将他们分在了一个班,就这样两个小朋友正式开始了呜帕的数学游戏。时间转眼到了大班,恺恺和小超也在呜帕度过了快乐的一年,这一年两位小朋友的变化却是大不相同。先来说恺恺,刚入馆时,恺恺不认识除了1以外所有的数字,更别提手口一致点数和加减法运算了,但现在大班的恺恺已经能熟练运算1000以内的加减法,连乘法也做的溜溜的。再来说说小超,他与恺恺截然相反,入馆前,恺恺一样,都不认识数字,虽然现在能够做基本的数学加减运算,但是整体的速度和正确率远远低于恺恺。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经过呜帕对两位孩子的深入了解后,我们在两位宝宝家长身上发现了不同之处。虽说,学习是必须靠自己的,但是家长的配合是极其重要的,呜帕的数学游戏,每天都会有一个小任务让孩子拿回家里完成,每天回家只要完成一个小任务就可以,非常的轻松,但是这其实是对当天游戏中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孩子们在家中完成会让爸爸妈妈配合,这样一来孩子在家里还会教一遍给爸爸妈妈,知识点就更加掌握的牢牢的。恺恺每一次回家都完成了呜帕姐姐分发的小任务,爸爸妈妈也非常的配合,从来不着急,让恺恺自己慢慢的吸收,并重复的学习同一个知识点。但小超的爸爸妈妈相对于恺恺的爸爸妈妈就显得比较的着急,在小超完成了回家的小任务之后,爸爸总是会将小任务做稍稍的调整,提升一些难度给小超玩,这样一来起初的小超完全跟的上我们的进度,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点开始升级之后,小超开始变得有点不知所措,整个学习的进度也开始和恺恺越拉越远。在这样的情况发生后,我们于小超的家长进行沟通,并且希望小超的爸爸妈妈能够配合呜帕的节奏,幸运的是小超的家长也纠正了自己的“着急”,仅仅过了半年的时间,小超整体的能力都有了一个显著的提升!
任何的学习都需要一个帮助孩子建立一个学习习惯的意识和概念,任何的学习也一样需要一个预习学习还有复习的一个环节,不是孩子没有学习,也不是老师没有教到孩子,而是家长没有懂什么叫做反复的学习内容,深入的掌握知识。家长们都有一个通病,就是着急孩子成材,希望孩子吸收知识越快越好,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他们那点虚荣心,但是这样的揠苗助长到头来什么都得不到,得到的只是不断的自责,究竟是自己给孩子安排的哪一步走错了?明明给孩子报了最好的课程,为啥到最后还是没能跟上?
看到这里你不妨问一问自己,停下脚步也感受一下您和孩子之间与老师之间的配合是否真的默契,是否真的在孩子慢慢吸收知识的时候配合好孩子?
请您相信慢慢来,比较快。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c6b794467759252da3171d0c049a032c/68b067ea15ce36d3ca77f56c2df33a87e950b104.jpg?tbpicau=2025-02-23-05_0428bb947b5ce7d19958ba26c6f905eb)
看了开头的这个问题,我相信这是很多家长的一个苦恼。上小学前,让孩子上幼小衔接确实很重要,它能给幼儿园与小学做一个连接,但是这种连接,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所谓上了拼音、数学,超前上了几天小学知识就可以让你的孩子赢在起跑线的。这之前的铺垫相对于这短短一个暑假的幼小衔接来的更加重要。为什么有些家长会说,明明提前就开始学小学内容,起初学习很在状态,为啥后来就跟不上了?这原因根本不是提前学了多少东西,而是孩子的学习习惯没有很好的定型,只能依赖家长或者老师的督促和关照,无法很好的自主学习。那些被吹上天所谓的幼小衔接,也只是让你的孩子在刚开始上小学时可以捋一遍要学习的知识,孩子上小学之后将学过的知识再学一遍,这样一来,刚开始孩子的学习怎么着都不会太糟糕,所以才显得这个衔接多么的重要。
那么怎么样才是正确的建立孩子好的学习习惯呢?我这里有一个很好的案例,相信大家看了这个案例会有所感悟。恺恺和小超是同班同学,他们在即将要上中班的时候来到了呜帕。在呜帕入馆专业测试之后,发现这两个小朋友的能力都在一个水平,所以将他们分在了一个班,就这样两个小朋友正式开始了呜帕的数学游戏。时间转眼到了大班,恺恺和小超也在呜帕度过了快乐的一年,这一年两位小朋友的变化却是大不相同。先来说恺恺,刚入馆时,恺恺不认识除了1以外所有的数字,更别提手口一致点数和加减法运算了,但现在大班的恺恺已经能熟练运算1000以内的加减法,连乘法也做的溜溜的。再来说说小超,他与恺恺截然相反,入馆前,恺恺一样,都不认识数字,虽然现在能够做基本的数学加减运算,但是整体的速度和正确率远远低于恺恺。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经过呜帕对两位孩子的深入了解后,我们在两位宝宝家长身上发现了不同之处。虽说,学习是必须靠自己的,但是家长的配合是极其重要的,呜帕的数学游戏,每天都会有一个小任务让孩子拿回家里完成,每天回家只要完成一个小任务就可以,非常的轻松,但是这其实是对当天游戏中的知识点进行巩固,孩子们在家中完成会让爸爸妈妈配合,这样一来孩子在家里还会教一遍给爸爸妈妈,知识点就更加掌握的牢牢的。恺恺每一次回家都完成了呜帕姐姐分发的小任务,爸爸妈妈也非常的配合,从来不着急,让恺恺自己慢慢的吸收,并重复的学习同一个知识点。但小超的爸爸妈妈相对于恺恺的爸爸妈妈就显得比较的着急,在小超完成了回家的小任务之后,爸爸总是会将小任务做稍稍的调整,提升一些难度给小超玩,这样一来起初的小超完全跟的上我们的进度,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点开始升级之后,小超开始变得有点不知所措,整个学习的进度也开始和恺恺越拉越远。在这样的情况发生后,我们于小超的家长进行沟通,并且希望小超的爸爸妈妈能够配合呜帕的节奏,幸运的是小超的家长也纠正了自己的“着急”,仅仅过了半年的时间,小超整体的能力都有了一个显著的提升!
任何的学习都需要一个帮助孩子建立一个学习习惯的意识和概念,任何的学习也一样需要一个预习学习还有复习的一个环节,不是孩子没有学习,也不是老师没有教到孩子,而是家长没有懂什么叫做反复的学习内容,深入的掌握知识。家长们都有一个通病,就是着急孩子成材,希望孩子吸收知识越快越好,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他们那点虚荣心,但是这样的揠苗助长到头来什么都得不到,得到的只是不断的自责,究竟是自己给孩子安排的哪一步走错了?明明给孩子报了最好的课程,为啥到最后还是没能跟上?
看到这里你不妨问一问自己,停下脚步也感受一下您和孩子之间与老师之间的配合是否真的默契,是否真的在孩子慢慢吸收知识的时候配合好孩子?
请您相信慢慢来,比较快。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c6b794467759252da3171d0c049a032c/68b067ea15ce36d3ca77f56c2df33a87e950b104.jpg?tbpicau=2025-02-23-05_0428bb947b5ce7d19958ba26c6f905e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