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吧 关注:49贴子:214
  • 3回复贴,共1

张謇的棉铁主义和村落主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前几天,我在鹿寨县图书馆借了姜正成著的《状元商人张謇》一书。书中提到张謇的“棉铁主义”和“村落主义”。现在我根据网上的知识整理出来,其中对“村落主义”的整理不尽人意,但网上的知识比较少,只能如此了。
一、棉铁主义。
棉铁主义也称“棉铁政策”,是张謇在总结多年办实业经验的基础上,于1910年提出的中国振兴实业应以发展棉纺织业和钢铁工业为中心,带动其它经济部门发展的主张。
1、提出的背景
(1)张謇认为国家贫穷,发展工商企业的资金不足、人力缺乏,因而不能全面铺开,必须有重点地进行,把建设重点放在棉纺织业和钢铁工业。
(2)张謇认为棉纺织业和钢铁工业关系到国计民生,是进口货物中数量最多、耗银最巨的,要重点发展棉纺织业和钢铁工业,以减少贸易进口,扭转贸易逆差,满足国计民生的需求。
(3)张謇认为棉纺织业和钢铁工业可设厂自救,与外商争夺国内市场和资源,从而抵制外商在华投资办厂所进行的掠夺。
(4)张謇认为棉纺织业和钢铁工业的发展可控制国民经济大权,带动国内其他行业的发展,抵制外国资本对中国经济命脉的控制。
2、内容:
(1)国家重点发展棉、铁工业,在棉、铁工业中,又以发展棉纺织业为先。
(2)主张以资本主义股份公司的方式,集资发展棉花生产,以租佃制进行经营。
(3)主张加强经济立法,保护实业的发展。
(4)在维护和坚持国家主权的前提下,利用外资和外债,来发展国内经济。
3、意义:张謇的棉铁主义,不仅仅是张謇创办实业的个人体会和指导思想,也是一种统揽全局的中国工业化的宏伟发展战略,远远超越了重农主义和重商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村落主义”
张謇的“村落主义”是中国近代乡村建设的思想之一。
1、“村落主义”政治依据是”民治”。张謇多次强调“民治”最适宜中国。他指出:“政治有官治,有法治,有民治。官治非共和立宪所适宜,法治也不是我国近世所能及,民治是法治之一,即自治也。”张謇主张“民治”的目的是在政府无力承担发展地方事务的条件下,渴望政府给予地方较大的自主权,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地方士绅建设地方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全面推进地方建设事业。张謇认为地方自治可使民安居乐业,振奋民众精神,促进经济发展。
2.“村落主义”的经济基础是“实业”。张謇认为凡是对民生有利者,其所从事的诸事都属于实业的范畴,农工商等生产和经营性事业都是实业的主体。张謇认为,要把教育、实业和慈善有机结合,才能把“地方自治”落到实处。为此张謇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主要是将中国传统的以农业为本的社会转化为以工业为本的社会。同时,也充分地意识到,对农业的重视丝毫不能放松,中国的农业不仅担负着中国工业发展的原料供应的责任,而且中国社会以农为本的格局并不因此而有明显的变化。他真诚地希望中国农业在充分吸收西方近代先进技术之后能够获得一个新的发展高度。正是基于这种认识,随着通海垦牧公司的成立与发展,张謇把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打开了一个口子,揭开了学习西方先进农业,走集体经营、统一规划、统一生产、统一管理,先进的农业科技之路。
3.“村落主义”的关键措施是“治人”。鼓励村民读书,严惩各种社会恶习。要求他们知法律。张謇在海复镇设立自治公所,编练丁壮,保卫治安,稍后把这支武装改整为保安警察。尔后在其他大型垦植公司推广,打击海盗土匪,确保人民安居乐业。
张謇为了提高农民的知识水平。在南通及海门两县共创办小学370余所,中等学校6所,高等学校3所,还在苏北沿海垦区办了小学、中学 56所。为了强调发展生产。张謇采取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农工商协调发展的方针,要将南通建成“中国近代第一城”。


1楼2020-09-18 09:08回复
    谢谢大佬的知识分享。


    IP属地:湖南2楼2022-03-13 06:26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IP属地:湖南3楼2022-03-13 06:27
      回复
        只可惜他死得太早,他儿子也死在了杜月笙手里。


        IP属地:湖南4楼2022-03-13 06: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