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湖南农村女孩钟芳蓉选专业的事件闹得沸沸扬扬。
钟芳蓉拒绝了清华的橄榄枝,报考了北大考古专业。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07ad1561274e251fe2f7e4f09787c9c2/12c9798b4710b9128e6541a5d4fdfc0393452219.jpg?tbpicau=2025-02-26-05_8fcc3b7d8869b3023e85eb118a262786)
而在这个新闻的背后,不禁让人思考:家庭条件不好,陪伴也较少,为什么把孩子培养的如此优秀?反观现代那些物质生活条件不错的家庭,为了孩子费劲心思的父母,为什么孩子却越发的叛逆?
在《变形记》中,我们也能看到,很多有钱人家的孩子“一无是处”,逃学、打架、网瘾、高消费....
这里面就牵扯到一个思维局限的问题。
在物质匮乏的农村,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家庭条件有限,对子女没有太高的期望,或者无暇顾及,“养育”儿女中的“养”字可能是最大的问题,所以不太会被孩子的学习成绩而焦虑。
而对于一些中产阶级及以上的家庭而言,温饱已然不是问题,“养育”中的“育”被充分的重视起来,因其自身的优秀,对于孩子的要求也就更高。如何在家庭教育中更好的培养孩子,成为父母的关注点。对教育的质量和多元化的要求不断提高,焦虑也就越多。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eb2aac189cd4b31cf03c94b3b7d7276f/c24d017b02087bf4ab16e0b2e5d3572c13dfcfc8.jpg?tbpicau=2025-02-26-05_1f626cbf470b06dddff784b4ab7fea8e)
但是往往很多时候,爱得太满,反而会阻碍孩子成长的空间,结果就是:我们把自己搞的很累,孩子却没有变的更好。
越是焦虑,做的越多,也就错的越多。
就像是很多人一旦生病就要去医院打抗生素、输液一样,当医生告诉他们,有很多症状,只要回家休息就可以了,这时他们就会认为医生是在欺骗他们。
于是,他们会打更多的针、吃更多的药,买昂贵的保健品,会相信很多偏方,而不愿意相信:
很多能够解决他们最迫切问题的途径,其实是简单而美好的。
同样的,在教育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天价的学位房、十几万几十万一平米,他们趋之若鹜;
一节课几百元的奥数班,他们连夜去排队报名;
特长班、情商、思维能力的训练一个都不落下;
....
我不是说,这样的投入有问题,但是如果父母不注重孩子自我觉醒,凭借自我认知,自我认知又大多源于外在“成功”的标准,那么这些努力从根源上就错了。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3be43b538c504fc2a25fb00dd5dce7f0/538c9feef01f3a29393f62958e25bc315e607cca.jpg?tbpicau=2025-02-26-05_d83c7daf1c4ade45306a27242572d87d)
看过这样一句话,深有感触:没有一个孩子,没有思考过宇宙,但有几个家长陪孩子一起仰望过星空?
很多时候,比起这些优质的外在条件,父母多陪伴孩子、理解孩子有效得多。
可是,他们却宁愿相信那些“摸得着、看得见、花了钱、费了事”的教育方式。
也不愿意真正花时间去了解孩子。
父母爱孩子从来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该如何去爱。
爱孩子的前提永远是懂孩子。
其实孩子不是问题,而是父母不懂孩子,以自我认知形成的教育方式,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
钟芳蓉拒绝了清华的橄榄枝,报考了北大考古专业。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07ad1561274e251fe2f7e4f09787c9c2/12c9798b4710b9128e6541a5d4fdfc0393452219.jpg?tbpicau=2025-02-26-05_8fcc3b7d8869b3023e85eb118a262786)
而在这个新闻的背后,不禁让人思考:家庭条件不好,陪伴也较少,为什么把孩子培养的如此优秀?反观现代那些物质生活条件不错的家庭,为了孩子费劲心思的父母,为什么孩子却越发的叛逆?
在《变形记》中,我们也能看到,很多有钱人家的孩子“一无是处”,逃学、打架、网瘾、高消费....
这里面就牵扯到一个思维局限的问题。
在物质匮乏的农村,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家庭条件有限,对子女没有太高的期望,或者无暇顾及,“养育”儿女中的“养”字可能是最大的问题,所以不太会被孩子的学习成绩而焦虑。
而对于一些中产阶级及以上的家庭而言,温饱已然不是问题,“养育”中的“育”被充分的重视起来,因其自身的优秀,对于孩子的要求也就更高。如何在家庭教育中更好的培养孩子,成为父母的关注点。对教育的质量和多元化的要求不断提高,焦虑也就越多。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eb2aac189cd4b31cf03c94b3b7d7276f/c24d017b02087bf4ab16e0b2e5d3572c13dfcfc8.jpg?tbpicau=2025-02-26-05_1f626cbf470b06dddff784b4ab7fea8e)
但是往往很多时候,爱得太满,反而会阻碍孩子成长的空间,结果就是:我们把自己搞的很累,孩子却没有变的更好。
越是焦虑,做的越多,也就错的越多。
就像是很多人一旦生病就要去医院打抗生素、输液一样,当医生告诉他们,有很多症状,只要回家休息就可以了,这时他们就会认为医生是在欺骗他们。
于是,他们会打更多的针、吃更多的药,买昂贵的保健品,会相信很多偏方,而不愿意相信:
很多能够解决他们最迫切问题的途径,其实是简单而美好的。
同样的,在教育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天价的学位房、十几万几十万一平米,他们趋之若鹜;
一节课几百元的奥数班,他们连夜去排队报名;
特长班、情商、思维能力的训练一个都不落下;
....
我不是说,这样的投入有问题,但是如果父母不注重孩子自我觉醒,凭借自我认知,自我认知又大多源于外在“成功”的标准,那么这些努力从根源上就错了。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3be43b538c504fc2a25fb00dd5dce7f0/538c9feef01f3a29393f62958e25bc315e607cca.jpg?tbpicau=2025-02-26-05_d83c7daf1c4ade45306a27242572d87d)
看过这样一句话,深有感触:没有一个孩子,没有思考过宇宙,但有几个家长陪孩子一起仰望过星空?
很多时候,比起这些优质的外在条件,父母多陪伴孩子、理解孩子有效得多。
可是,他们却宁愿相信那些“摸得着、看得见、花了钱、费了事”的教育方式。
也不愿意真正花时间去了解孩子。
父母爱孩子从来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该如何去爱。
爱孩子的前提永远是懂孩子。
其实孩子不是问题,而是父母不懂孩子,以自我认知形成的教育方式,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