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铁一中吧 关注:1,330贴子:90,992

备考五大名校你必须知道的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20-09-14 23:36回复
    五大名校定义: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国戏曲学院


    2楼2020-09-14 23:39
    回复
      北电导演系全国第5名艺考感言:对我而言,那些想法活了下来!
      弦儿来自北京,就读于人大附中。喜欢电影是源于中学时的校园电影节。19年暑假,他来到影路参加一期集训,而后加入元年组。在疫情后的艺考中,弦儿斩获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全国第5名和中央戏剧学院影视编导专业合格证。20年暑假,他如愿收到了北京电影学院录取通知书。


      3楼2020-09-14 23:39
      回复
        电影学院导演系难考么?其实按照录取比例来看,确实不简单。而如若要讲一些经验一类的话,大抵我只能分享一些我的想法经历与感受,大家就当个乐呵看一眼就好。
        我来艺考这件事情其实并不是在我原先的人生规划中的,家里据我所知并没有搞艺术的,而对我的中学人大附中来说,参加艺考的人数每年也并不算多,只能说感谢学校的电影节让我惊呼:原来这东西这么有意思!并且顺便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当时是七月份,在度假村,雨很多,没有雨的时候蚊子便会比城里更多一些。大概是因为以前的一个作品拿了半夏的纪念的最佳中学生作品的缘故,当时去上课感觉自己*的不行,结果第一次面试课就被杜叔怼成了孙子。现在想想也对,杀杀锐气,总归比一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自我感觉良好要来的踏实的多。
        其实当时甄别班结束的时候,电影学院定下的三个专业都是我很喜欢并且感兴趣的方向,这是我一直能走下去的某种动力之一吧。


        4楼2020-09-14 23:41
        回复
          于我而言,最大的心态挑战从泰国高手营开始。那时候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文常是多么的弱,每天便被焦虑包围着,背文常背到很晚,靠着红牛每天撑着。回国之后就发烧了,现在想想看,如果不是因为疫情,我在艺考的时候大概状态也会差的一塌糊涂。
          而后,疫情开始了。
          心理与生理的压力其实是相伴而来的。
          心理而言——校考方案的不确定、文化课与艺考两相协调的,以及更多的,对前途的不确定。
          生理方面来说——长期的无法在室外自由呼吸,以及持续地阴天,虽然我并不了解什么生理上的原理,高考甚至没有选考生物,但我确信它对我心态上的确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以及压力。
          而后的事情其实便没有什么可以过多分享的了,事情都在向着好的地方发展,感谢陈老师、叶老师还有孙老师不论在这一年或者备考阶段为我提供的关于方法论也好,实质信息与知识的帮助也罢,总之,他们以及影路的其他老师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一些我对世界的感知方式,以及对世界的认识程度。


          5楼2020-09-14 23:42
          回复
            也许,对于艺考生而言,考入艺术院校是最好的结果,但是,进入综合大学也好,选择复读也罢,其本质并没有什么分别,都是在用着自己方式去迎接或惊喜或悲伤的每一天,都是在真切地体会着这个世界的变动,并在我们走向死亡的路上种下这样那样的花。
            我们太喜欢把人、学校、分数归入三六九等了,也太喜欢用这样那样的标签来定义一个复杂且真实的人了,我们也太喜欢把目标作为唯一的目的了。
            正如考上导演系之后也需要摄影知识与影视技术知识一样,即便进入综合大学,我们也不可能一生与电影,与艺术断绝来往。
            这一年所学到的知识、经历,我更想把它比作一颗种子,有的结出了通往艺术院校的路,也许有的晚一些,而还有一些人,也许他们会进入到另一个领域学习工作,但这颗种子会结出也许是花,也许是树,但不论是什么,它都会在时刻提醒着我们——不要放弃对世界的感知,不要放弃对世界的思考,以及更重要的,也是我个人现阶段对“艺术”这一概念的认知——在黑夜袭来时也在坚持表达人性真切热烈的倔强。


            6楼2020-09-14 23:42
            回复
              积累与创作
              积累是个很迷人的东西,它的迷人体现在白羊老师给我们滔滔不绝地从电影讲到文学再讲历史再讲到哲学,而我们所有人都会在一旁对他的学识佩服得五体投地。在我看来,扩充积累并没有什么特定的途径,非要说什么有方法的话那就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白羊老师就是那个激发了我对知识的兴趣的人。我现在仍然记得他在广州给我们讲略萨的《酒吧长谈》和《绿房子》的叙事结构时,我们是发自内心地想去阅读的,他在土耳其给我们讲伊壁鸠鲁悖论的时候,我们是真真切切地想去找到属于我们的答案的,正是这种对知识的兴趣带着我们去思考,去吸收。白羊老师一直强调的是,积累不应该局限于应试的条条框框,而应该是一个无止境的求知的过程,他教会我的也正是这种求知欲。


              8楼2020-09-14 23:44
              回复
                文常的积累很多人可能会误解,认为文常是背出来的,但是我认为文常并不需要去背,只需要去多点看。我们都知道北电导演系和摄影系的文常考题从来不仅局限于我们平时接触的基础文常,它除了考察我们在文学、电影、艺术上的积累,也同样考察生活、地理、时政上的观察,因此在这个考纲题库无穷大的情况下,背文常显然是不够用的,最合适的方法还是去多点看。文常考题并不考你的记忆有多深刻,只考察你是否了解到这一方面,因此即使是考到的知识,如果我们之前有一眼看过,那我们就可以很轻松地做出来。对于比较系统的积累面,例如文学史和电影史,我会建立起我自己的大框架,然后按图索骥一个一个查词条,慢慢地完善发散这个大框架。而对于比较零散的积累面,例如地理和生活,我会格外注意观察我所接收到的一切信息,比如说自从我知道北电导演考过国家首都题我就会留意地图册上每个国家的首都是什么,也不需要刻意去背,只需要看地图的时候稍微看多几眼就好,再比如说我知道朗姆酒的原料是甘蔗就会顺带查一下威士忌和金酒的原料是什么。文常积累的大厦就是如此这般慢慢建立起来的。而关于电影和书的积累,也就是阅片量和阅读量,我认为在达到了一定的量后就要把精力放在提升质上面了。不要盲目地追求看得多,而要看得深,这样面试聊到的时候你才可以给老师讲你对此的理解而不是泛泛而谈,泛泛而谈是面试的大忌。


                9楼2020-09-14 23:45
                回复
                  关于创作,我这里主要指的是关于故事的创作,我认为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同前面所说,那就是多点看。多点看,多点观察,观察自己身边的人物,观察人物的情感、人物的行为,观察周遭的环境,甚至是多观察自身。好的创作从来都不会是凭空而出的,它必定会与我们自身相联系。也许我们看过的一个有意思的人会成为我们笔下的人物,也许我们曾追逐打闹过的天桥底会是我们故事里一个有质感的场景,也许我们经历过的情感也是我们故事里人物的羁绊。把生活想象成一个巨大的素材库吧,我们只有素材多了,创作才会变得更简单更真实。


                  10楼2020-09-14 23:46
                  回复
                    视野与思考
                    刚知道影路那会儿,影路吸引我的除了它优秀的教学成果之外就是我无比期待的海外营了。当时就是觉得,去影路上课不用像别的学生那样枯燥地学习而是可以去各个国家走一走玩一玩,挺新鲜的,后来英国导演摄制营结束了我才发现,海外营教给我的东西太多了。我生活在广东的一座三线小城市,以前我总觉得我的视野是受限的。我清楚这座小城市里人们的生活习惯,早上会见到很多化工工人在早餐店里吃完叉烧肠粉然后等着把他们接去工厂的巴车,我清楚这座城市的许许多多个角落,那些破败的郊区和柔情的小巷,但是我清楚的也仅仅是我这座城市了。后来去了影路上课,认识了很多从全国各地来的朋友,和他们聊天的过程会发现,北京的炒肝儿、武汉的热干面、杭州的龙井也成为了我自己的经历。再后来去了海外营,我看到的更多了,经历的更多了,能够理解的也更多了。


                    11楼2020-09-14 23:46
                    回复
                      除了理解的更多了,我的视野和格局也是在去了海外营后才开始显著地扩大的。去了地球的另外几片土地之后,全球观才更容易培养起来,思考才更容易进入比较深刻的一个层次。比如说英国民想脱欧的原因,日本老龄化和社会饱和的问题,这些都是我真正去到了当地通过观察和了解后才得到更加客观准确的认知的。再比如说,今年疫情蔓延到世界各地,我有一次看新闻时看到土耳其疫情的播报并配上了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照片,当时就想到了在伊斯坦布尔的时候,我们住的酒店就在圣索菲亚大教堂附近,酒店老板是个很热心的大叔,按着我名字的粤语读法给我取了个英文名字Hakukukuchi。然后我就会意识到,这个远在异国的大叔虽然和我交集甚少,但在面对全球疫情时我也会为他的生命所担忧,我又想到了在爱尔兰temple bar里那个好奇我们说的是什么语言的那个姐姐,还有在伦敦超市里问我寿司好不好吃的那个黑人阿姨。接触的人多了,尤其是接触的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多了,才让我明白世界是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在疫情期间我发现自己因为视野和格局的扩大而慢慢有了共情能力和社会忧患意识,正好顺应了我一直喜欢的那句“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习得这种能力对我来说真的无比可贵。


                      12楼2020-09-14 23:47
                      回复
                        视野和格局的进步其实最后都是为了服务思考。思考可能是对于一个艺考生甚至是一个创作者最重要的东西了。艺考就是一场思考的博弈,在平时的学习要保持脑子转动,对自己接受的信息加以判断和总结,在考场上也要动脑子去想想考官想要听到什么,想要找一个怎么样的学生,在什么情况之下应该作出什么样的反应。思考是叶老师教会我的对我帮助最大的能力了。当时在广州第一次听叶老师的课,他给我们讲了一些社会现象诸如我们这一代人的时代特征是什么,比起七八九十年代的那几批人又有什么不同。我们当时都很惊讶因为从来没有站在一个这么大的格局去思考我们这一代人自身的命题,在听完叶老师一步一步去剖析其中的原因的时候我们都觉得思考和理解深入了不少。后来叶老师成为我的顾问,每周都会给我抛出一些问题,然后让我去自己去找到答案,再后来这个习惯养成了之后,我发现很多问题都连在了一起,其中本质的原因也很容易去分析了。我们在面试时,老师很大概率会问到我们对某些事情的看法,也许是一些历史或者一些时政,这时候把我们和别的考生区分开来的就是我们自己的脑子了,一旦能够讲出有经过自己思考的观点,那么比过别人就不是难事儿。所以,多思考,这贯穿了我整个艺考过程。


                        14楼2020-09-14 23:55
                        回复
                          坚持和坦诚
                          我觉得,艺考路上甚至是人生路上,坚持是件很可贵的事情。参加艺考,我们可能会发现艺考和我们原来想象的不一样,上了学,我们可能会发现学校和我们原来想象的不一样,甚至以后从事电影行业,我们可能也会发现和我们原来想象的不一样。在这个极其容易影响我们改变我们的环境下,我们很容易把自己丢掉然后成为自己不希望成为的人的。所以啊,一定要坚持,坚持自己爱上电影文学的初衷,坚持自己爱上创作的初衷,不要丢掉自己的野心和梦想,不要丢掉那份驱动着自己的热爱。要坚持一切,要坚持自己,更重要的,要坚持做自己。


                          15楼2020-09-14 23:55
                          回复
                            “好好看看你的生活,看更多一点。”这也是后来叶老师反复和我说的,对自己的生活坦诚。以前我总是不接受自己,不接受我的性格,不接受我的能力,不接受我的经历,不接受我的环境,好像这些命运赋给我的东西都是不够好的,都是我应该尽我所能去改变的。但是也就是我以前一直想要摆脱掉的我家乡这座小城市给我带来的烙印反而帮我拿了中戏编导的合格证。中戏编导考视频录制的故事编讲,我那会儿准备了好几天好几个故事都不够好,要么显得平庸要么出现问题。当时叶老师告诉我让我不用去想破脑袋想个多厉害的故事了,不如想想自己身上有什么,坦诚一点,做自己就好。所以,我中戏编导的考试讲了我的家乡和童年,讲了我最模糊的记忆和最真实的情感。我一直认为我拿那张证的最主要原因是我将自己毫无保留的托出,后来想想,艺考大概也是这么个道理,我以最真诚的一面给考官,考官也会以最真诚的态度对待我。
                            所以啊,对自己一定要坦诚,在考场上做最好的自己。去接受自己的出身,自己的回忆,自己的环境,自己的遭遇,甚至是自己身上各种各样的小脾性。大多数时候,我们觉得自己乏善可陈的地方,反而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19楼2020-09-22 14:13
                            回复
                              国庆快乐


                              22楼2020-10-05 16: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