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一别吧 关注:31贴子:1,647
  • 6回复贴,共1

【 学田制 · 幕六 】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六幕:沈雪怀&徐疾【书信】
事不宜迟,沈雪怀与徐疾取得联系,二人统观过往贪官污吏落马后查抄的田产,因牵涉查抄较广,且四处分散,在查抄之后,仍有一大部分,并没有投入使用,一直处于荒废状态,并且这种情况并非在一地存在,而是一种普遍情况。徐疾认为将此作为学田的第一来源是较为可靠的,并且分散的土地还可以招募流民或者因战争、土地兼并失去土地的农民耕种,稳定战后民生。


IP属地:北京1楼2020-09-09 15:12回复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0-09-13 21:00
    回复
      2025-05-09 17:47:27
      广告
      沈兄敬启,
      德纯而后,与沈兄久疏问候,承蒙挂心。自乾观三年题榜,我入临安提点刑狱司,业已数载之久,现今天下安定,自万事均安。
      判官之职多涉庶务,对案卷亦素有察观、添补,沈兄所问之事,经我查阅近年文书,或可有所解答:徇私贪墨者之田产,经州府抄没而后,虽有意另行为用,然而由牵涉地广数众,且四散诸府路,多数仍不为良田,而作荒地。以此或可有窥。国朝上下,此况不止凡几。
      战事休毕,多年转瞬。国中虽已有安乐之态,然而无田可耕者、无粮可食者,还为屡见。阅览其况,不由悲叹心起。
      至于助建县学一事,既你有此前问,想必是有纳此土地,以为学田之意。以我之浅见,此类田产,不仅为数甚广,且往往丰沃可耘,若成学田,则有大用。若有分散各州、非成片之土地,亦可募以流民、失土之民等,加以勤耕,如此,无论国朝百姓,皆得其利。
      我北上之事,或成于月后,若拟定时日,必陈信告知沈兄。盼与兄小月楼有晤。
      退之拜上。


      5楼2020-09-19 02:59
      回复
        致杭州傅宅 徐疾:
        退之,知你已入良途,心中甚慰。科举公榜之日,我亦曾多问察,本以为,此将同于东京槐阒共列。而今所择,却到底仍在情理之中,意料之中。
        而今东京之中,冒籍一事传以沸扬,盖与府学、县学无力尽收,亦不得使乡籍与之相连。杨涛虽为今日伏诛,而与其有同者,想来仍不在少数,故建邺郡王亦牵引此事,力纠其根源,以解困乏。
        涉关罪者田产一事,盖已闻知,想来若此信得呈,应可得官家批奏,做学田之用。而此良言,亦与我有同,可共定商讨,届时付与郡王,分作授人之渔。
        沈雪怀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0-09-19 22:58
        回复
          沈兄敬启,
          近几年来,于汴京来去皆是匆匆,亲朋未见,致使多有挂怀,退之感愧在心。然而南北本为一体,九州天下之大,何处不可成男儿志向?假若如是作想,则或可有慰。
          关乎冒籍一事,虽临安目下此况并不屡见,但东京之沸传,我亦有所听闻。无论府学、县学,所收皆有其限,何况乡籍纠牵之繁复,何止更甚。钺郎既擢封建邺郡,想必无论政绩、才思等,皆为官家、朝内所悉知,思及此,实是叫人快慰,他于此事有察,且有意着落,则万事之成,或可期矣。
          随信附贺仪与钺郎,聊请兄为我有赠。学田一事,若得官家准允,或有旁说,亦请兄随后信告知。
          退之拜上。


          8楼2020-09-19 23:41
          回复
            致杭州傅宅 徐疾:
            退之,是我入桎梏,倒困囿一土,忘却丈夫之志,非限于身处何地,选择亦非唯一,此身同为赵宋而行,亦为同列之中。
            自齐州一事,郡王锋芒初显,今载行向文教,更为使天下寒士得庇,科举愈至公平,是此心胸愈广,目之所及,愈有开拓。此贺必将悉数转达。
            学田此制,你贡献良多,所行发展,必不忘实时相告。只是而今纵观,学田牵涉田产、学籍一说,总难少朝论共议,想来发展仍很叵测,——大抵。
            另,户部石相公正欲大兴漕运,昔日得浙商商会相助,此段实很畅通,故覥颜借此,递运欲赠之物,届时记得查收。
            沈雪怀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0-09-20 12:35
            回复
              沈兄敬启,
              上回信至临安,读兄“此身同为赵宋而行”一句,不免有壮怀之感。兄与我虽各居北南,然而守土之心、安民之志仍同,经年未见分毫迁改。如此一想,深觉幸哉。
              兄谈齐州之事,我虽有所闻,但因无历无见,仍如水中观月。若月后我至京中,盼可与兄、与钺郎共叙,学田其况,亦可有知。而观兄笔墨,知钺郎有大进、大慧,愿庇天下寒士之欢颜,如此种种,实叫人欣喜不已。
              于万事起始,或皆需面朝论之纷议、前景之叵测,兄无需过虑。以疾之浅观,既兄与钺郎俱有成事之心,则学田尚可期矣。随信所附之物,我亦俱收有得,户部漕运,与浙商商会之连系,委实有大功用。书既至此,再谢兄厚意。
              退之拜上。


              11楼2020-09-20 23: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