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语之琳琅
文/青语
一 不胜之局
没有点灯,但是窗外有明月如霜,一点银光悬于笔尖,素坯上描出清晰的线条,纵横交错,隐隐作风云之色。
落定最后一笔,郁非抬头来,遥遥看了一眼月色,面上微凉,恍惚间有风吹去,于是振衣而起,将手中瓷坯掷于窗外,瓷坯落地而没,月光里徐徐展开一匹古黄色长卷,九宫之局宛然,黑白武士严阵以待,刀在手,箭在弦,横戈跃马,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郁非默然看了一会儿,忽道:“琳琅,陪我下一局?”
冬夜里严寒,一句话出口,起了茫茫的雾气,连清亮的月光都模糊起来。他像是自言自语,但是暗影里缓步走出一个少女,白衣,素颜,年不过十八九,容色倒不见得如何出众,即便是站在月光最皎洁的地方,也仍似有大半的容颜掩在阴影里,让人看不分明。
琳琅看一眼窗外画卷,忽而笑道:“王爷夜夜来此,就只为做这一盘棋局?”
郁非不答,伸手在半透明的夜色里写了一步棋。随着他的手势,场中黑色铠甲的武士横走一步,立刻便有一个白衣武士被斩于马下,鲜红的血溅在古黄画卷上,起先艳如桃花盛开,然后渐渐隐没,不留痕迹。
他住了手,别过脸来看住少女,少女摇头道:“王爷,这是不胜之局。”说话时候素白长袖低垂,纹丝不动,显然没有动手的意思。
相传不胜之局是永嘉帝与离后对弈的残局,棋到这一步,永嘉帝持子难落,喟然叹道:“如天下征战,伤人一千,自损八百,不如不胜。”就此罢手。残局自大兴宫中传出,便以“不胜”为名。
这个典故郁非也有所耳闻,当下勉强笑道:“我只是想试一试,一盘被帝王钦定为不胜的棋局,到底有没有颠覆的可能。”
琳琅神色一动:“郢都有谕旨下来?”
郁非颔首。他在半月前得到巫皇谕旨,说是听闻望城女史琳琅,聪慧绝伦,着望城王郁非遣人护送进京。
寥寥十余字密旨,竟然是巫皇亲笔。当他的目光扫过去,一个一个鲜红瑰丽的字都化为灰烬,他在那一刻想起遥远的郢都,郢都九月的凤凰花,在秋末的时候凋零,也是这般灰飞烟灭。
望城距郢都,有万里之遥,琳琅不过深藏于府中的一个女史,她的名字,又怎么会传到巫皇耳中去?郁非不是傻子,自然知道是身边有巫皇耳目,帝王心术,他是他手中的棋,生死进退,全然不由自己,何况是他身边的人。
身边的人……譬如琳琅?郁非的目光落在琳琅面上,她微低了头,他便看不到她的表情,只听她笑道:“那么王爷的意思,是送,还是不送?”
郁非容色一整,低声道:“如若你不想去,我便是拼了性命,也会替你想法子。”
话音才落,就听得一声冷笑。
琳琅仰起面孔,素白的肌肤在月色里几近透明,衬得眉目格外的黑,唇白若粉,她上前一步,距他只有一手之隔,逼视他的眼睛这样亮,亮得就好象那眼睛里藏了星辰的魂魄,她轻声道:“王爷无须如此为难,琳琅只要王爷一句话。”
“什么话?”下意识接口,却又想起,并不是她要的每句话他都能够应承,但是话已经出了口,就仿佛棋子落地,无可反悔。
琳琅瞧了一眼窗外棋局,道:“琳琅想问王爷,是做一世的棋子,还是有朝一日,做下棋的翻云覆雨手?如果是前者,便是王爷想要留我,也是留不住的。”
她先前说得那样郑重,到终于把这句话问出口,却是轻描淡写,只如铜镜前呵手试梅妆的闺中女子,妆成问夫婿,眉色浅还无。
郁非怔怔看了她半晌,终于咬牙道:“那么……三日后我送你上路。”
眼睛里的光芒忽然暗了下去,就仿佛星辰陨落。琳琅弯身行了一礼,再没有多一个字,袅袅亭亭远去,融进月色里,仿佛是一抹哑白色的影子。
月下古黄色画卷重又卷起,纯白的瓷坯上僵持的残局,一车一马,一将一相,兵和卒守护的,不知道是谁与谁的城池。
而月光,一整夜的月光照在郁非狰狞的面孔上,都这样静、这样凉,他忽然想起,最初的最初,他与她相遇的夜晚,是没有月光的。
——如果没有那一场相遇,多年以后的史书提起望城王郁非,也许只有一句话:应天二年,封望城王,得士五百,收复望城,月余,夜叉大军至,与城俱亡。
当然如果永远只是如果。
文/青语
一 不胜之局
没有点灯,但是窗外有明月如霜,一点银光悬于笔尖,素坯上描出清晰的线条,纵横交错,隐隐作风云之色。
落定最后一笔,郁非抬头来,遥遥看了一眼月色,面上微凉,恍惚间有风吹去,于是振衣而起,将手中瓷坯掷于窗外,瓷坯落地而没,月光里徐徐展开一匹古黄色长卷,九宫之局宛然,黑白武士严阵以待,刀在手,箭在弦,横戈跃马,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郁非默然看了一会儿,忽道:“琳琅,陪我下一局?”
冬夜里严寒,一句话出口,起了茫茫的雾气,连清亮的月光都模糊起来。他像是自言自语,但是暗影里缓步走出一个少女,白衣,素颜,年不过十八九,容色倒不见得如何出众,即便是站在月光最皎洁的地方,也仍似有大半的容颜掩在阴影里,让人看不分明。
琳琅看一眼窗外画卷,忽而笑道:“王爷夜夜来此,就只为做这一盘棋局?”
郁非不答,伸手在半透明的夜色里写了一步棋。随着他的手势,场中黑色铠甲的武士横走一步,立刻便有一个白衣武士被斩于马下,鲜红的血溅在古黄画卷上,起先艳如桃花盛开,然后渐渐隐没,不留痕迹。
他住了手,别过脸来看住少女,少女摇头道:“王爷,这是不胜之局。”说话时候素白长袖低垂,纹丝不动,显然没有动手的意思。
相传不胜之局是永嘉帝与离后对弈的残局,棋到这一步,永嘉帝持子难落,喟然叹道:“如天下征战,伤人一千,自损八百,不如不胜。”就此罢手。残局自大兴宫中传出,便以“不胜”为名。
这个典故郁非也有所耳闻,当下勉强笑道:“我只是想试一试,一盘被帝王钦定为不胜的棋局,到底有没有颠覆的可能。”
琳琅神色一动:“郢都有谕旨下来?”
郁非颔首。他在半月前得到巫皇谕旨,说是听闻望城女史琳琅,聪慧绝伦,着望城王郁非遣人护送进京。
寥寥十余字密旨,竟然是巫皇亲笔。当他的目光扫过去,一个一个鲜红瑰丽的字都化为灰烬,他在那一刻想起遥远的郢都,郢都九月的凤凰花,在秋末的时候凋零,也是这般灰飞烟灭。
望城距郢都,有万里之遥,琳琅不过深藏于府中的一个女史,她的名字,又怎么会传到巫皇耳中去?郁非不是傻子,自然知道是身边有巫皇耳目,帝王心术,他是他手中的棋,生死进退,全然不由自己,何况是他身边的人。
身边的人……譬如琳琅?郁非的目光落在琳琅面上,她微低了头,他便看不到她的表情,只听她笑道:“那么王爷的意思,是送,还是不送?”
郁非容色一整,低声道:“如若你不想去,我便是拼了性命,也会替你想法子。”
话音才落,就听得一声冷笑。
琳琅仰起面孔,素白的肌肤在月色里几近透明,衬得眉目格外的黑,唇白若粉,她上前一步,距他只有一手之隔,逼视他的眼睛这样亮,亮得就好象那眼睛里藏了星辰的魂魄,她轻声道:“王爷无须如此为难,琳琅只要王爷一句话。”
“什么话?”下意识接口,却又想起,并不是她要的每句话他都能够应承,但是话已经出了口,就仿佛棋子落地,无可反悔。
琳琅瞧了一眼窗外棋局,道:“琳琅想问王爷,是做一世的棋子,还是有朝一日,做下棋的翻云覆雨手?如果是前者,便是王爷想要留我,也是留不住的。”
她先前说得那样郑重,到终于把这句话问出口,却是轻描淡写,只如铜镜前呵手试梅妆的闺中女子,妆成问夫婿,眉色浅还无。
郁非怔怔看了她半晌,终于咬牙道:“那么……三日后我送你上路。”
眼睛里的光芒忽然暗了下去,就仿佛星辰陨落。琳琅弯身行了一礼,再没有多一个字,袅袅亭亭远去,融进月色里,仿佛是一抹哑白色的影子。
月下古黄色画卷重又卷起,纯白的瓷坯上僵持的残局,一车一马,一将一相,兵和卒守护的,不知道是谁与谁的城池。
而月光,一整夜的月光照在郁非狰狞的面孔上,都这样静、这样凉,他忽然想起,最初的最初,他与她相遇的夜晚,是没有月光的。
——如果没有那一场相遇,多年以后的史书提起望城王郁非,也许只有一句话:应天二年,封望城王,得士五百,收复望城,月余,夜叉大军至,与城俱亡。
当然如果永远只是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