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禅文化漫谈
序
从拈花微笑开始
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研究中国的禅文化。禅文化是印度佛教禅宗一脉传到中国后,吸收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就是所谓的中国禅文化了。禅文化对唐宋以后中国文化各个方面,尤其在艺术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且,将这中国化的禅文化传到了东亚的广大地区。所以,要研究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禅文化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禅宗的创立,是一个美丽的故事。当年释迦摩尼佛升座讲法,只放光明,一言未发,这时天女来给释迦佛顶上散花,释迦摩尼佛顺手拈了一朵花,座下大众无人明白其中深意,唯有摩诃迦叶,破颜微笑。释迦摩尼佛就说:吾有清净法眼。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正法。付嘱于汝。无令断绝。听吾偈曰。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禅宗就这样产生了。传到达摩祖师是西天第二十八祖。
达摩祖师东渡来华,于少林寺面壁九年,大彻大悟,弘扬禅宗,直指人心,不立文字。启发学者,超脱一切言语感受等现象的束缚,直接体认本来具足的圆满自性。所谓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达摩祖师成了中土禅宗初祖。
如此,代代相传,一直传到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大师,大开南禅顿教法门,接引甚众,有大成就者四十多人。自此,禅宗文化发扬光大,对唐宋明等时代的文化,在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因为此,禅文化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我们的重点是学习实践国学,但是,从国学广义的角度讲,禅文化是其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有了这个安排。在正式开始之前,我们有几点需要强调。首先,我们是研究和学习传统文化。所以,这次禅文化的学习,是侧重其文化和艺术角度来进行探讨,不是宗教活动的讲经说法。其次,我们的研究讨论是按照现代会议模式,不参杂宗教仪轨。最后,我们的学习参考了一些禅宗祖师大德的思想,也有个人的理解,不是佛教教义的正统经解,只是希望对诸位学者有所启发。还请方家指正为盼。
第一章 概述
一 心心相印,以心传心
《金刚经》是禅宗的心法,在禅宗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知道,达摩祖师到中国来传的是《楞伽经》,以楞伽经为止归,由于,楞伽经的经意太过深奥,到了四祖道信,就改成了《金刚经》。
唐朝岭南有一个樵夫,叫卢惠能。有一天,他砍柴路上,路过一个小屋子,听到里面有人在念《金刚经》,他听了法喜充满,就来问说:“你念的这个经,我听了很高兴,能给我讲讲吗?”
那个人说“我不会讲,只会念”。
卢惠能就问:“那哪个地方能讲学呢?”
答曰:“黄梅处有,就是五祖黄梅那个地方,能给你讲,能教你学习”。卢惠能就跑到五祖黄梅那儿去求法。五祖见到他,知道他来历不凡,就问:“你来干什么?”
惠能说:“弟子心中长生智慧,愿来做佛”,佛就是觉悟者得意思,就是说我要做一个大彻大悟的人!
“呦呵”黄梅一听,说:“葛撩也能做佛?”葛撩就是对岭南人的蔑称。
惠能答说:“地有南北,佛性焉有南北乎?”
五祖说“嗯,不错,去舂米去吧”,就让他舂米去了。
五祖一看,传法的人来了,就要求寺里面每个人将修学体会写一首偈子送上来。当时五祖有个大弟子叫神秀,人品高尚,相貌堂堂,与佛法也多有会处,大家都以为五祖会传法给他。但他自己总觉得没有通透,不敢接班,但是师父的命令又不能不执行,对写偈子一事是,是犹豫不决,交也不是,不交也不是。于是,半夜三更,乘人不知,在廊间的白墙上,写下了这首千古留名的偈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大家围观,都做好评。五祖也让大家学习。
惠能一看,这不行啊,没点到要害。于是,找了一个会写字的人,应该是江州别驾,就在神秀偈子的旁边,写上了更有名的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五祖一看,这还得了,简直是泄露天机,就叫***了。还说写这偈子的人,也没有悟道。大家不能跟他学。
那这个时候,惠能到底悟道了没有呢?其实,五祖没有打妄语,这个时候,惠能还没有通透。因为,“本来无一物”,离一切相了,但尚未道破:即一切法。所以,他讲“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若道:本来无一物,随缘现尘埃。就有意思了。也就是金刚经上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本来无一物表无住,随缘现尘埃表生心,无住生心,生心无住。晓其大概也。
序
从拈花微笑开始
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研究中国的禅文化。禅文化是印度佛教禅宗一脉传到中国后,吸收了中华文明的精华,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就是所谓的中国禅文化了。禅文化对唐宋以后中国文化各个方面,尤其在艺术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且,将这中国化的禅文化传到了东亚的广大地区。所以,要研究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禅文化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禅宗的创立,是一个美丽的故事。当年释迦摩尼佛升座讲法,只放光明,一言未发,这时天女来给释迦佛顶上散花,释迦摩尼佛顺手拈了一朵花,座下大众无人明白其中深意,唯有摩诃迦叶,破颜微笑。释迦摩尼佛就说:吾有清净法眼。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正法。付嘱于汝。无令断绝。听吾偈曰。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禅宗就这样产生了。传到达摩祖师是西天第二十八祖。
达摩祖师东渡来华,于少林寺面壁九年,大彻大悟,弘扬禅宗,直指人心,不立文字。启发学者,超脱一切言语感受等现象的束缚,直接体认本来具足的圆满自性。所谓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达摩祖师成了中土禅宗初祖。
如此,代代相传,一直传到六祖慧能大师。六祖大师,大开南禅顿教法门,接引甚众,有大成就者四十多人。自此,禅宗文化发扬光大,对唐宋明等时代的文化,在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因为此,禅文化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我们的重点是学习实践国学,但是,从国学广义的角度讲,禅文化是其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有了这个安排。在正式开始之前,我们有几点需要强调。首先,我们是研究和学习传统文化。所以,这次禅文化的学习,是侧重其文化和艺术角度来进行探讨,不是宗教活动的讲经说法。其次,我们的研究讨论是按照现代会议模式,不参杂宗教仪轨。最后,我们的学习参考了一些禅宗祖师大德的思想,也有个人的理解,不是佛教教义的正统经解,只是希望对诸位学者有所启发。还请方家指正为盼。
第一章 概述
一 心心相印,以心传心
《金刚经》是禅宗的心法,在禅宗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知道,达摩祖师到中国来传的是《楞伽经》,以楞伽经为止归,由于,楞伽经的经意太过深奥,到了四祖道信,就改成了《金刚经》。
唐朝岭南有一个樵夫,叫卢惠能。有一天,他砍柴路上,路过一个小屋子,听到里面有人在念《金刚经》,他听了法喜充满,就来问说:“你念的这个经,我听了很高兴,能给我讲讲吗?”
那个人说“我不会讲,只会念”。
卢惠能就问:“那哪个地方能讲学呢?”
答曰:“黄梅处有,就是五祖黄梅那个地方,能给你讲,能教你学习”。卢惠能就跑到五祖黄梅那儿去求法。五祖见到他,知道他来历不凡,就问:“你来干什么?”
惠能说:“弟子心中长生智慧,愿来做佛”,佛就是觉悟者得意思,就是说我要做一个大彻大悟的人!
“呦呵”黄梅一听,说:“葛撩也能做佛?”葛撩就是对岭南人的蔑称。
惠能答说:“地有南北,佛性焉有南北乎?”
五祖说“嗯,不错,去舂米去吧”,就让他舂米去了。
五祖一看,传法的人来了,就要求寺里面每个人将修学体会写一首偈子送上来。当时五祖有个大弟子叫神秀,人品高尚,相貌堂堂,与佛法也多有会处,大家都以为五祖会传法给他。但他自己总觉得没有通透,不敢接班,但是师父的命令又不能不执行,对写偈子一事是,是犹豫不决,交也不是,不交也不是。于是,半夜三更,乘人不知,在廊间的白墙上,写下了这首千古留名的偈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大家围观,都做好评。五祖也让大家学习。
惠能一看,这不行啊,没点到要害。于是,找了一个会写字的人,应该是江州别驾,就在神秀偈子的旁边,写上了更有名的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五祖一看,这还得了,简直是泄露天机,就叫***了。还说写这偈子的人,也没有悟道。大家不能跟他学。
那这个时候,惠能到底悟道了没有呢?其实,五祖没有打妄语,这个时候,惠能还没有通透。因为,“本来无一物”,离一切相了,但尚未道破:即一切法。所以,他讲“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若道:本来无一物,随缘现尘埃。就有意思了。也就是金刚经上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本来无一物表无住,随缘现尘埃表生心,无住生心,生心无住。晓其大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