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王国 第二回合
一、二、三:文化软实力建设。墨染已经布局好了经济规划,但经济利润往往只能笼络精英,赢得民众的心却需要更真挚的声音、更长久的文化,文化软实力的输出才能从长远上巩固各自治领和殖民地民众对帝国的向心力、让世界各国人民对帝国的好感促成其友善的外交政策;大英帝国拥有极强的文化底蕴和精神财富,那么让国王陛下的臣民们乃至全世界民众都沐浴在这种光辉下吧。
方针是“莎士比亚、下午茶、美好的旧日子与王室(Shakespeare, Tea time, Good old days, and the Crown)”,将英国的文学、饮食、体育、时尚工业、英伦绅士等所谓纯文化内容,与一国保守主义、君宪制、中道政治、法律只需繁荣、在稳定与繁荣之下渐进改良等政治价值捆绑输出,让世界民众在学英语、了解英国文化的过程中潜移默化产生对英国政治的好感。
1、成立国家扶持的“英国之声(Voice of Britain)”电台,以海外(包含自治领、殖民地)民众为重点受众,以多种语言播音;从国内大学招募各种语言的人才,充实播音语言。第一次播音的时候看看能不能请来国王陛下站台,让全帝国人民都能听到陛下的声音。
2、成立外交部下属的“英国文化协会(British Council for Relations with other countries)”,仿照法语联盟的模式、在全世界范围内以英国使馆为根据地开设英语课程与英国文化活动,例如英语班、英语角、下午茶茶话会、司康鉴赏会、板球比赛、西装文化科普等,顺带增加点营收。在非英语母语的自治领和殖民地更要多多开设,增进殖民地人民在语言和文化上对帝国的认同。
3、鼓励本土大学开设交换生、短期访学、国际预科、语言学校等项目,请外交部门在审批签证时给予便利。交换生和短期访学面向国外大学的在校生,来英国上学一个月到一年不等,感受英国文化;国际预科和语言学校面向希望来英国留学、但英语并不够好的国际学生。
4、逆练赛义德的文化与帝国主义,让皇家文学会(Royal Society of Literature)做两件事,一是为莎士比亚、狄更斯、奥斯汀、洛克、伯克、马尔萨斯这些英国大作家们的书编写更加简单易懂、不冗长的青少版,在本国及所有自治领和殖民地的学校中给学生阅读、以及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初等教育中推广;二是多在海外搞文化活动,比如在希腊办拜伦诗歌沙龙、在意大利办罗朱戏剧赏析、去美国南方看勃朗特和奥斯汀这种田园牧歌美好旧时光文学,多培养点精神英国人。
四:对法磋商,亲自去巴黎一趟表现对法国关系的重视:
1、希望法国别上调关税,保持自由贸易、财政货币纪律,,,不然大家都加速了
2、私下奉劝杜梅格一句看好罗马尼亚和巴尔干,那几个想在三个鸡蛋上跳舞的,指不定啥时候就摔了
3、中国问题,英法可以协调,英国目前看戏立场,如果法方愿意在Tibet冲突上支持英印立场、协调西南斡旋,英国也愿意在其他方面配合法方。
4、要不要一起谴责德国迫害天主教徒、果然左壬右壬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五:对起草中的《印度政府法》作几处关键修改
1、在省级选举中采取比例代表制,而非照搬英国本土选举的模式。宣称这是为了“保障少数群体的选举权、使多元之印度社会各界皆可在选举中得到代表”,这一点应该能够吸引王公、穆斯林精英的支持,并引发国大党内部的分歧(高种姓和出身较好的印度民族主义者、以及地方主义者会支持比例代表制,而民粹民族主义者则会反对比例代表制)
2、加入一条“平权条款”:“印度联邦的所有公共设施,包括但不限于政府机构、公立医院、公立学校等,均不得因种姓与信仰而在提供服务或招聘雇员时采取歧视性对待;印度联邦所有公共设施的雇员,都不得公开发表因种姓或信仰的仇恨言论。”如此,引入英国的政治正确(逐步清除落后的印度封建糟粕、引入宗教自由,但又不涉及性别和种族平等这些在英国也没有板上钉钉的东西)引发国大党与穆斯林联盟、自由主义者与传统主义者、开化进步的民族主义者与死硬保守的民族主义者之间的矛盾。
3、加入一条“地方语言保护条款”:“除英语之地位未经联邦立法机关立法则不可动摇外,各省立法机关自行决定本省在政府公文、公共设施与公立学校教育中的标准语言,但应在地方一级行政单位中尊重本地的语言及文化、在学校和公共服务中尽可能地引入本地语言。”引发国大党内部地方派系和全国性派系的矛盾。
六:立法、财政等事宜继续推进墨染的安排,慢慢来,推动第一回合的立法和改革早点搞完
七:对华问题,斡旋昌都事件:
1、释放善意,滇军出兵西康乃中国内政,英方无意干涉,只求尽快恢复区域和平、保障英国利益;向南京、西南、广州等方面作出同样的表态,暗示哪方能在Tibet问题上维护英方立场,英国就能保持友好并支持中国之于Tibet的主权。
2、为了协调昌都一事的解决,派巴兹尔·古德和黎吉生率领一个使团进藏,建立英国驻藏代表团,携带大功率电台,随行工程师、军官、通讯员、医生等,建立英印与藏区的常态联系;同时给藏方提供一批军火和教官,协助藏军平定康区叛乱、在康区的山口、关隘处设防。
3、向拉萨提议,避免与滇军冲突,先以平息康区叛乱、稳固拉萨对西康西部的事实控制为主,随后和平协商西康之边界问题。
4、借昌都事件向中国各方势力发出信号,英国无意介入一团乱麻的中国内务,至多只会对部分势力保持善意;谁能维持英国的正当利益、尊重英方立场,谁就能赢得英国的好感。
八:裁军事宜,提出“十年无大战、但有小麻烦(No wars in ten year but perhaps troubles)”。按照墨染的思路和布鲁塞尔会议精神,继续对本土单位进行员额削减;但是通过增加规模小而精锐的特殊部队,来维持乃至增加英国在全球范围内的投送和干预能力:
1、扩大皇家海军陆战队的编制,提升常备员额至35,000人,并向上海、香港与在华各租界增设常驻的海军陆战队单位。
2、在海外的英国人社区组建“帝国臣民义勇军(Royal Subjects' Volunteers Corp, RSVC)”,仿照太平军、拳乱等骚乱时在华洋人自发组建的志愿军设立,形成制度化的编制:海外社区的成年男性英国人统一登记、自愿报名加入义勇军,由退役、预备役军人担任军官,和平时在闲暇时接受军事训练,局势紧张或爆发冲突时则动员起来保卫海外社区。首先在上海、香港、北平、广州、天津等地试点。
3、扩编两个战斗机中队和两个轰炸机中队,部署在远东,以制空权来弥补裁军带来的武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