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玩吧 关注:3,051,908贴子:10,542,646
  • 0回复贴,共1

文玩圈五大“传奇捡漏”故事!件件精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哈喽各位玩友下午好,拍哥来也。 拍哥一直都奉行不要相信捡漏这件事,毕竟这跟你买彩票想中个500万是一个道理,想想就行了,别真觉得自己能中。

但是彩票,每次还是有那么一个人中500万的,自然文玩圈肯定有能捡漏的人,今天拍哥就来跟大家讲讲这些幸运儿的故事,不是为了宣扬让大家也去碰这个运气,只是作为茶余饭后的一个谈资跟大家聊一聊。 1、1.8万→380万 2016年,这枚顶级缠丝南红朱雀钮宝玺在西泠拍卖中以1.8万价格成交,然而到了2017年6月6日的保利春拍,这枚宝玺以380万天价落槌。

什么概念?一年涨了210倍!房价都没这么夸张的好吗!不过据说是当时还没看清它的真实身份,所以价格才只到了1.8万,后来身份被正名之后,自然就水涨船高了。

作为乾隆皇帝十分喜爱的印章之一“清乾隆缠丝南红玛瑙朱雀钮宝玺‘丛云’”,价格达到380万也是自然而然的。大概这就是2017年最传奇的捡漏故事了。 2、500元→10万 以前文玩圈还流传过这么个捡漏的故事,说2014年北京有位陈先生,在朋友的介绍下在某拍卖软件上花500块钱买了一件和田籽玉料。

结果之后他找专家鉴定了下,专家说:“玉质润泽细腻,汉风十足的彰显,刀刀沉淀在玉中,市值至少是十几万。”因为陈先生不太懂和田玉,但是结论还是能听懂的,原本500元买的和田籽玉料,现如今就变十几万,这才是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啊。 3、40万→2000万 这故事发生在扬州,说古玩收藏家杭先生,经朋友介绍收购了包括郑板桥的“瘦竹”在内的一批字画,回去之后找专家鉴定,结果发现花了40多万的“瘦竹”竟然是仿品!

要是这故事这么完了就不叫捡漏了,本来杭先生也就觉得怪自己眼光不佳,被药了,结果没想到后面一副37万收购的《山水画页》竟然是故宫国宝,市价估值为1500万——2000万! 4、1200元→300万 这个算是真得捡大漏的故事了,好几年前,一个武汉的玩友在当地的文玩市场淘了一块重达5500克的昌化鸡血石,花了1200元。

后来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玉器杂项鉴定专家宋海给其出具了鉴定证书。证书显示,这块昌化鸡血石重达5500克,是民国时期产物,估价价格最少在200万到300万之间。 不知道当时卖家看到这个新闻之后是什么样的心态,要是换我肯定崩了。 5、9万→7205万 这个故事应该圈里的大多数人都听过了,这捡漏故事太传奇了。 2005年在北京一场拍卖会上,标价8万元的一件“清末黄缎子袈裟”流拍,被一位工薪阶层的秦先生看中,最后他花费了9万元把这件“袈裟”请回家了。

可能是命中注定,回家后,秦先生好奇的拆开了“袈裟”,结果在袈裟的夹层中发现了宝物!之后经过鉴定,这件宝物是“缂(ke)丝陀罗尼经被”,是清代皇帝、皇后等皇族葬祭的佛教用品,价值连城。 最后这件宝物在2011年8月的拍卖会上,以7205万元的天价被拍下。从9万到7200万,这绝对是最为传奇的捡漏了。
拍哥分享这几个传奇捡漏的故事并不是要让大家天天去文玩市场蹲着捡漏做一夜暴富的美梦,而是为了让大家看看,文玩圈儿那么多年,捡漏能让大家当作茶余饭后谈资的故事就这么几个,可想而知,捡漏这事儿认真不得。 真要缘分来了,跑也跑不掉,心态放平和,认真努力的生活才是正事。
------------------一个致力于把文玩圈发扬光大的组织(关注我,每天为您带来一份茶余饭后的谈资)


IP属地:北京1楼2020-08-28 18:0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