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装吧 关注:16,306贴子:65,868
  • 0回复贴,共1

汉服首饰合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Han Costume Jewelry

汉服首饰合集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唐代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01 簪
古时汉族妇女的一种发饰,簪是由笄发展而来的,用来绾定发髻或冠的长针。汉武帝过李夫人,就取玉簪搔头,自此后宫人搔头皆用玉簪。《后汉书·舆服志》有:“黄金龙首衔白珠,鱼须擿,长一尺,为簪珥。”的记载。簪是古代妇女发型中最基础的固定和装饰工具。

02笄, 钗,步摇
① 笄:古代汉族女子用以装饰发耳的一种簪子,用来插住挽起的头发,或插住帽子。古代汉族女子十五岁称为“及笄”,也称“笄年”、结发,用笄贯之。
② 钗:由两股簪子组合而成,和簪的区别为是两股还是一股。
③ 步摇:步摇是中国古代汉族妇女的一种首饰。取其行步则动摇,故名。其制作多以黄金屈曲成龙凤等形,其上缀以珠玉。六朝而下,花式愈繁,或伏成鸟兽花枝等,晶莹辉耀,与钗钿相混杂,簪于发上,材料主要有金、银、玉、玛瑙等。为中国传统汉民族首饰,后又向东传入高丽朝鲜半岛及日本并对当地的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上有垂珠,步则摇曳”。

03 花钿
花钿(diàn)是古时汉族妇女脸上的一种花饰。花钿有红、绿、黄三种颜色,以红色为最多,以金、银等制成花形,蔽于脸上,是唐代比较流行的一种首饰。花钿的形状除梅花状外,还有各式小鸟、小鱼、小鸭等,十分美妙新颖。关于花钿的起源,据宋高承《事物纪原》引《杂五行书》说: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因故称之为“梅花妆”或“寿阳妆”。

04
华胜,梳篦,
① 华胜:华胜是指古代汉族妇女的一种花形首饰。为华丽的首饰,华丽的头饰。出处是《释名·释首饰》:“华胜:华,象草木之华也;胜,言人形容正等,一人著之则胜,蔽发前为饰也。
② 梳篦(shū bì),理发的用具,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手工艺品。齿稀的称“梳”,齿密的称“篦”,梳理头发用梳,淸除发垢用篦。用骨、木、竹、角、象牙等制。梳篦是古时人手必备之物,尤其妇女,几乎梳不离身,便形成插梳风气。所以中国古代历来很重视梳篦的制作。清代梳篦传世甚多,基本上保持着宋代的形制。梳篦的产地以江苏常州为最为著名。常州梳篦是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品,有"宫梳名篦"之称,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为常州梳篦厂,成列在常州博物馆内,与“留青竹刻”同为常州三宝之一,也是常州的三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05
狄髻,珠花
① 狄髻:是明代已婚妇女的主要首服,多用银丝、金丝或马尾、篾丝、头发等编成(也有用纸或织物做的),外面通常覆以黑纱,形似圆锥,罩住头顶的发髻。髻上插戴有各式首饰,称为头面。
② 珠花:女性发型或服装上用珠子串制的花饰。珍珠的光泽、金属的炫耀、鲜亮的粉红、深沉的墨绿、幽暗的海蓝、神秘的乌紫、温雅的橙色、细腻的鹅黄以及经典的黑白色……任何一种色彩和款式都有着独特的韵味,将各种色彩重新组合,在当今时尚舞台上呈现出了一片纷繁的华丽。


兰佩紫,菊簪黄,
殷勤理旧狂。
06 凤冠, 抹额
① 凤冠:古代皇帝后妃的冠饰,其上饰有凤凰样珠宝。明朝凤冠是皇后受册、谒庙、朝会时戴用的礼冠,其形制承宋之制而又加以发展和完善,因之更显雍容华贵之美。 明清时一般女子盛饰所用彩冠也叫凤冠,多用于婚礼时。
② 抹额:抹额,也称额带、头箍、发箍、眉勒、脑包、抹头,一种巾饰,束在额前,多饰以刺绣或珠玉,明清时代较为流行。《续汉书·舆服志》注,胡广曰:“北方寒冷,以貂皮暖额,附施于冠,因遂变成首饰,此即抹额之滥觞。”亦称“抹头”,束在额上的巾。《旧唐书·列传第五十五》:“成甫又做歌词十首,自衣缺胯绿衫,锦半臂,偏袒膊,红罗抹额,于第一船作号头唱之。”《新唐书·娄师德传》:“戴红抹额。”《席上腐谈》:“以绡缚其头,即今之抹额也。”在宋代的仪卫中,如教官服幞头红绣抹额,招箭班的皆长脚幞头,紫绣抹额,就是用红紫等色的纱绢,裹在头上的抹额。
斜軃红绡飘彩艳,
高簪珠翠显光辉。

07
包头、帕头、卧兔、耳坠
① 包头、帕头、卧兔:裹额包发的方巾、帕,印染或刺绣花纹,有的缀饰宝石珍珠。 卧兔,明清中国妇女流行的一种类似帽式首饰。多用毛皮制成,冬日戴用,于头顶如卧一小兔。
② 耳坠:耳坠指耳饰的一种,指带有下垂饰物的耳饰(耳环)。有时耳坠等同于耳环,又称耳坠子,是耳朵饰品的代称。耳坠又指耳垂,是属于耳朵结构的一部分,位于耳朵的下半部,比较肥厚的那部分。在最传统的命理学说法中,耳坠的厚与薄代表一个人的命运。


1楼2020-08-25 10:40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