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吧 关注:10,959贴子:321,294
  • 14回复贴,共1

史上第一政客:刘邦(转发自王陶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毛以雄略自负,他在博览诸史之后,却不得不承认,汉高祖刘邦才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石赵帝国的开创者石勒百战余生,威震海内,对司马懿、曹操不屑一顾,自命可与刘秀并驱中原,却把刘邦视为“只能北面事之”的超然强者。
“人岂不自知,卿言亦以太过。朕若逢高皇(刘邦),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韩信、彭越)竞鞭而争先耳。若遇光武(刘秀),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石勒与谋臣张宾谈史
在大众眼里,刘邦不过是一个因人成事的龌蹉之徒,毕竟,无论是他的出身、相貌、才能、还是性格,都很难引起大众的敬畏。相形之下,他的对手项羽和属下韩信,则以无双的勇气和罕见的才能,赢得了千百年来社会舆论的无数赞誉:“千奸万黠藏凶戾,曹操朱温皆称帝。何似英雄骏马与美人,乌江过者皆流涕”!——郑板桥,霸王项羽的失败引发了千百年来无数文人骚客的同情“高帝眼中只两雄,淮阴国士与重瞳。项王已死将军在,能否无嫌到考终。”——袁保恒赞扬军神韩信然而,若以政治决策的视野来看,刘邦则无疑是中国历史上已知的政客中,最杰出的一个。这种评价并非源于刘邦本身的才能,而是因为他永远实事求是的态度——即,这个人永远基于现实需要采取政策,其思维绝不被虚荣、情感和观念所劫持。


IP属地:辽宁1楼2020-08-22 13:07回复
    无牵无挂的果断
    一个能够明确目标的人,注定会是一个果断的人。这是因为,果断品质的根源,恰恰在于决策者对于自己目标的清晰度。决策者的牵挂越少,他的目标就会越清楚,他的行事就会越果断。反之,决策者的情感越丰富,他的牵挂就会越多,他的目标就会模糊,优柔寡断和瞻前顾后也将成为他的通病,而他的失败也很难避免——毕竟,十全十美往往意味着一事无成。而刘邦,很可能即是人类历史上最果断的人。当刘邦的乘车被项羽部队追击,敌兵迫近,生死存亡之时,刘邦的车上除了自己、只有护卫车夫夏侯婴和两个嫡生儿女鲁元公主和汉惠帝。刘邦只用了一秒钟就想通了绝大部分人一辈子都想不明白的道理——“车太重了,必须减负,夏侯婴能给自己挡刀驾车,绝对不能丢,只有眼前一对亲生儿女必须被扔弃”——他瞬息之间就做出了最残酷或许也最“正确”的抉择,飞快地将鲁元公主和汉惠帝踹下去,以减轻车子的负担,增大逃跑的概率。在这一事件中,刘邦展现出极端可怕的决断力。
    与刘邦相反,军神韩信自负无双才智,为何却在政治上一败涂地,最终死无葬身之所?原因就在于八个字,“牵挂太多,优柔寡断”:面对部下的警告,韩信既恐惧汉王的猜忌,又顾念汉王的恩情,同时还贪恋裂土封王的富贵和“言听计用”的虚荣,这位军神连自己到底想要什么都搞不清,又怎能做到政治上果断?就像蒯通(韩信谋臣)所言,“犹豫的猛虎,不如小小的毒蜂,狐疑的勇士,比不上果断的儿童”,韩信后来以军神之能死于妇人之手的事实,完美验证了这一不祥真言。“决弗敢行者,百事之祸也。故猛虎之犹与,不如蜂虿之致;孟贲之狐疑,不如童子之必至”——蒯通劝韩信自立,痛陈犹豫的害处


    IP属地:辽宁4楼2020-08-22 13:10
    回复
      超脱观念的“观念”
      但凡有所成功之人,几乎无不被过去成功所束缚。过去赖以成功的手段,过去赖以制胜的思想,都足以成为成功者的牢笼,使其在新的环境中一败涂地,政治上尤为如此。当黄巢、李自成把过去打天下的劫掠之策,用到国家统治之上时,也就意味着为自己的脖颈套上了绞索;当拿破仑统治欧洲之后,依然肆无忌惮、不顾规则地动用武力侵吞盟友时,也就表明他的霸权时日无多。
      “在我看来,这个暴君(拿破仑)已然时日无多。奥斯特里茨战役,让世人知道与拿破仑为敌是危险的;耶拿战役,让世人知道对拿破仑中立意味着灾难;西班牙的毁灭,则让世人知道与拿破仑友好是致命的。他的每一场胜利都在制造着更多的恐惧和敌人,因为事实将迫使列强明白,除非彻底消灭拿破仑,否则任何人都将无法幸存。因为,他不可能建立稳定的秩序,他不可能百战百胜。”——梅特涅致信奥皇弗兰茨,就拿破仑入侵西班牙发表看法这是为何?因为征服世界需要以刀剑,但统治世界的力量,则必须以构建在观念之上的规则为基础。陆贾所谓“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乃长久之术也”,即是如此,但这种转变,需要对过去观念的超脱,而”超脱“恰恰是相当困难,因为这需要对过去自己的否决,需要破除人性自我认可的本能。无论是拿破仑,还是列宁、斯大林,抑或是毛泽东,他们终其一生都未能完全做到这一点,这也成为他们后半生遗憾之所在。
      而刘邦却很轻易地做到了这一点。打开《汉高本纪》就会发现,在刘邦的一生中,这个人从未被任何观念所束缚,对他来说,观念只是一种身外工具,他能够很清楚地理解自己在不同的时期需要不同的观念,并且做出了灵活的调整。“盛世创业重统之英雄,以襟怀豁达为第一义。末世扶危救难之英雄,以心力劳苦为第一义。”——曾国藩打天下的汉王刘邦,需要塑造自己慷慨仁义的形象,以吸引豪杰的归附,故哪怕是自己的仇敌雍齿,只要投靠就可以获得刘邦的封赏;而统治天下的汉帝刘邦,则需要时刻向臣子们灌输“忠君”的观念,以求得长治久安,故救命恩人丁公(项羽部将,放走了溃逃的刘邦)就必须被杀掉,与之相反的是,曾经数次威逼自己的季布(项羽部将,数度陷刘邦于困境)就需要被重赏甚至提拔。事实上,只有真正的政治家,才知道武力只能用来夺天下,而在民众之中培养统治所需的观念,远比单纯增强刀剑福利更加重要,刘邦恰恰就是这样的佼佼者。
      季布母弟丁公,为楚将。丁公为项羽逐窘高祖彭城西,短兵接,高祖急,顾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于是丁公引兵而还,汉王遂解去。及项王灭,丁公谒见高祖。高祖以丁公徇军中,曰:“丁公为项王臣不忠,使项王失天下者,乃丁公也。”遂斩丁公,曰:“使后世为人臣者无效丁公!”——《史记·卷一百·季布栾布列传第四十》,


      IP属地:辽宁5楼2020-08-22 13:11
      回复
        所以,对于楚汉英豪的结局,后人不必心怀怨愤。霸王应该属于勇猛的项羽,军神必然归于无双的韩信,而最终的帝王只可能属于刘邦。因为,这位开国帝王从不因好恶爱恨行事,作为绝对实事求是的纯粹政客,他实际上为后来者塑造了一个无情的典范。即,在以后的斗争中,谁会是最后的胜利者,仅仅取决于谁更像刘邦。


        IP属地:辽宁6楼2020-08-22 13:11
        回复
          政客有点难听 ……政治家比较合适 。


          IP属地:江苏7楼2020-08-22 14:58
          收起回复
            点个赞,梦里兄辛苦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0-08-22 16:24
            回复
              赞一个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0-08-22 17:02
              回复
                说得好,点赞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0-08-23 10:08
                回复
                  有道理。


                  IP属地:湖南11楼2020-08-23 20:48
                  回复
                    真正的帝王之术的确是不能感情用事的。资本家那里会有什么情意可言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0-09-06 11:40
                    回复
                      知乎上刘邦粉是真多,赞美刘邦帖子特别多,其中最多的就是赞美刘邦对手下人很大方,有了成绩不用员工提都给好处,可能现实工作多了才知道刘邦领导这样老板太少了,大部分老板领导都是画大饼忽悠人,有了成绩不舍得给员工好处,还喜欢挑员工刺,说你这不行那不行,然后夸自己多能干多睿智,要多向自己学习,不像刘邦认为成绩靠广大员工,自己没啥本事


                      IP属地:陕西15楼2022-03-29 10: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