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广芩:秦岭车峪翠峰山野人探秘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薛荔兮带女萝,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山中人兮若芳杜,饮石泉兮荫松柏,
君思我兮然疑作。——屈原《山鬼》

我九十年代到秦岭考察傥骆道,在一个闷热的下午,行走在寂静无人的山道上,有昏昏欲睡的感觉。当时是一位姓熊的向导陪着我走路,他看到我迷糊得眼睛也快睁不开了,就建议我在路边歇一会儿。我坐了,老熊将手里的棍子朝着要去的方向摆正了,就到山溪边去舀水,嘱咐我千万不敢乱走动。老熊刚转身,我就迷迷糊糊睡着了。一小觉醒来,见老熊还没有回来,我就朝沟底下喊,刚喊了两嗓子,就见老熊匆匆从底下爬上来,急急火火地制止我不要喊叫。我问为什么,他说在山里是不能大声喊名字的,山里有山鬼,那家伙精得很,听见人的名字就记住了,晚上会跑到你的屋前装作女声,叫你名字,作弄你。我问老熊遇到过没有,他说怎的没遇过,山里的男人常碰上这号事。我问他开门了没有,老熊说哪个敢开哟,山鬼是妖精啊,人和妖精哪里玩得起!我说偌大山峦,山鬼哪里就会让我们碰上。老熊说你刚才犯眯瞪就是山鬼在作怪,山鬼就在附近,它们常常跟行路的人开玩笑,把你弄糊涂了,让你在大山里瞎转,几天转不出去,要不我怎会把棍朝着咱们要去的方向放哩,它想日弄咱们,哪有那么容易,山鬼再精,也精不过人去。我问山鬼长得什么模样,老熊说和人差不多,浑身是毛,爱笑,灵活,多动,说话唧唧的,会学人语。我说那不是山鬼是猴子,老熊说猴子会用两条腿走道吗,会学人说话吗?不会!

那是我第一次听到秦岭山鬼的说辞,虽是姑妄听之,不甚相信,但再在山间行走,毕竟规矩多了,不敢造次,终归是在人家的地盘上哪!山鬼到底是什么模样,这个问题颇让人思索,屈原《九歌》中的“山鬼”是“饮石泉,荫松柏”、“被薛荔,带女萝”、“含睇宜笑”的窈窕女子。我见陕西国画院画家耿建画过一幅《山鬼图》,画中女子妖艳无比,半身裸露,戴野花,披青藤,依松柏,驭虎豹,斜睇含情,极富感染力。如是这样美丽的山鬼半夜叫门,山里的爷儿们将其拒之门外实在是岂有此理!历史资料中有关山鬼的记录比比皆是:明朝学问家王夫之解释说:“山鬼,……盖深山所产之物也,亦胎化所生,非鬼也。”《本草纲目》说,狒狒,出西蜀及处州,山中亦有之,呼为人熊……长丈余,逢人则笑,呼为山大人,或曰野人及山魈也。《山海经》说,枭羊,人面、长唇、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则笑……《南康记》说,(野人)通身生毛,见人辄闭目,开口如笑。好在深涧中翻石觅蟹食之。又云,木客(野人)生南方山中,头面语言不全异人,但手脚爪如钩利,居绝岩间。湖北人将山鬼呼之为魈,又叫山魈,野人,据说神农架绵延大山,出产此物。近几年,科考队一个接一个进入神农架,遍寻野人,以探索这个未解之谜。2001年,我到神农架采访寻找野人的志愿者张金星,看到老林深处,时有“野人出没处”的标牌站立,还有一些刻有中英文标志的“自然探秘”石桩,更有“禁止进入,以防迷失”的提示,看来,山鬼在神农架是闹腾得厉害。

神农架南有长江北有汉水,属秦岭山系大巴山东段,从秦岭南坡沿汉江而下,过十堰往南不远就是神农架,跟神农架相比,秦岭腹地林更深,沟壑更多,地形更复杂,在秦岭的太白山走失的人也不在少数,隔几年公安局就得兴师动众在山里找回人,游人但凡到了让人来找的份儿,结局都不太美妙。当然,这些迷失在于人类自己,跟人家山鬼没有关系。

这样的复杂山林出个把野人实在是不足为怪。陕西有关野人的传说,我始见于清代袁枚的《子不语》,内中诉说十分详细:
西北妇女小便多不用溺器。陕西咸阳县乡间有赵氏妇,年二十余,洁白有姿,盛夏月夜,裸而野溺,久不返。其夫闻墙瓦飒拉声,疑而去视,见妇赤身爬据墙上,两脚在墙外,两手悬墙内,急前持之。妇不能声,启其口,出泥数块,始能言,曰:“我出户溺,方解裤,见墙外有一大毛人,目光闪闪,以手招我。我急走,毛人自墙外伸巨手提我髻。至墙头,以泥塞我口,将拖出墙。我两手据墙挣住,今力竭矣,幸速相救!”赵探头外视,果有大毛人,似猴非猴,蹲墙下,双手持妇脚不放。赵抱妇身与之夺,力不胜,乃大呼村邻。邻远,无应者,急入室取刀,拟断毛人手救妇。刀至,而妇已被毛人拉出墙矣。赵开户追之,众邻齐至。毛人挟妇去,走如风,妇呼救声尤惨。追二十余里,卒不能及。明早,随巨迹而往,见妇死大树间,四肢皆巨藤穿缚,唇吻有巨齿啮痕,阴处溃裂,骨皆见,血里白精,渍地斗余。合村大痛,鸣于官。官亦泪下,厚为殡殓,召猎户擒毛人,卒不得。

文中所言之事发生在陕西咸阳乡间,能用“巨藤”缚人“四肢”,当为山林,“追二十余里,卒不能及”当是如今周至、户县地界的秦岭北坡,彼时的秦岭北坡大树参天,风草长林,植被远远优于现在,野人蹿入村野住户大概不是妄说。我问过周围的周至朋友,知不知道秦岭的野人,他们都说听老辈说过。周至文人王安泉说他父亲年轻时在山里背粮,还见过野人,在众人大声疾呼下,野人慌忙逃窜了。张兴海听他祖母讲过野人的事情,说野人抓到人以后会攥住人的双手,笑昏过去。安泉说过去山里人都备有竹筒,带在身边,遇到野人就套上,野人攥住了双手,只要将手从竹筒里抽出来,就能逃脱。也有说法,说野人就是秦时藏入深山的祖先,他们一把拉住你,会大笑不止,然后反复地问你,长城仍在否,你只要说,修长城!野人自会松开你,跑到林子深处去了,他们怕秦始皇将他们拉去修长城……

权当个笑话听吧。见过野人的安泉父亲已经作古,兴海的祖母也是走得远了,就如同《子不语》中颇具传奇色彩的描述,它与我们产生了距离。2002年,我在查阅周至历史资料时无意间看到“文革”时期的一条小补白:说一个地质工程师,在周至翠峰山看到了野人。这位工程师姓甚名谁,在哪里工作,哪年哪月几时在翠峰的何处见到什么样的野人,全没有记录,实在是遗憾。以记录推断,既然是“文革”时期的事情,大约应该是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那个“火热”的年代,人们热衷于搞阶级斗争,对深山发生的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多采取回避态度,不是打倒一切牛鬼蛇神,铲除一切鬼魅魍魉么,“野人”大概亦属此列,还是不说为好。可是那本资料的编撰者,或许是出于对科学的尊重,出于对事实的正视,对未解之谜的探索心理,他(她)还是记录了这一笔,尽管只有短短的两行,不足二百个字,尽管是躲躲闪闪,讳莫如深,但终归给我们留下了“翠峰野人”这一扑朔迷离的信息。并且韵味十足!

我问过当地老乡有关野人的事,他们说以前有人碰上过,但是近些年没有了,之所以没听说,是进山的人没有了。翠峰东面修了108国道,车来车往,去汉中,去佛坪,方便得啥似的,谁还走那古代的蜀道,荒山野岭,层峦叠嶂,登路盘曲,蛇径嵯峨,走几天不见一户人家,有人说,因再无人行走,山道已经被杂树藤蔓遮严。野人纵然繁殖茂盛,又有谁人知道。我几次到过翠峰,都在山的脚下活动,没有勇气进入到它的腹地,面对眼前苍茫的群山,常常的感动,由感动产生敬畏和仰慕,它实在像一本博大精深的书,让人读不懂读不透读不完。翠峰有一条大大的山谷,乡政府就在谷口,那是一个小小的热闹所在,小商店小旅社也是一应俱全的。沿沟而上,路旁有俊美的橡树林,有茂密的竹丛,再往上,庙宇相连,伽蓝错落,山峰环耸,溪流清澈,一派好景。离开道路往山的深处走,便到了山的内里,那里林幽谷暗,鸟道难行,除非是当地有经验的山民,一般人极少进入。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薛荔兮带女萝,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山中人兮若芳杜,饮石泉兮荫松柏,
君思我兮然疑作。——屈原《山鬼》

我九十年代到秦岭考察傥骆道,在一个闷热的下午,行走在寂静无人的山道上,有昏昏欲睡的感觉。当时是一位姓熊的向导陪着我走路,他看到我迷糊得眼睛也快睁不开了,就建议我在路边歇一会儿。我坐了,老熊将手里的棍子朝着要去的方向摆正了,就到山溪边去舀水,嘱咐我千万不敢乱走动。老熊刚转身,我就迷迷糊糊睡着了。一小觉醒来,见老熊还没有回来,我就朝沟底下喊,刚喊了两嗓子,就见老熊匆匆从底下爬上来,急急火火地制止我不要喊叫。我问为什么,他说在山里是不能大声喊名字的,山里有山鬼,那家伙精得很,听见人的名字就记住了,晚上会跑到你的屋前装作女声,叫你名字,作弄你。我问老熊遇到过没有,他说怎的没遇过,山里的男人常碰上这号事。我问他开门了没有,老熊说哪个敢开哟,山鬼是妖精啊,人和妖精哪里玩得起!我说偌大山峦,山鬼哪里就会让我们碰上。老熊说你刚才犯眯瞪就是山鬼在作怪,山鬼就在附近,它们常常跟行路的人开玩笑,把你弄糊涂了,让你在大山里瞎转,几天转不出去,要不我怎会把棍朝着咱们要去的方向放哩,它想日弄咱们,哪有那么容易,山鬼再精,也精不过人去。我问山鬼长得什么模样,老熊说和人差不多,浑身是毛,爱笑,灵活,多动,说话唧唧的,会学人语。我说那不是山鬼是猴子,老熊说猴子会用两条腿走道吗,会学人说话吗?不会!

那是我第一次听到秦岭山鬼的说辞,虽是姑妄听之,不甚相信,但再在山间行走,毕竟规矩多了,不敢造次,终归是在人家的地盘上哪!山鬼到底是什么模样,这个问题颇让人思索,屈原《九歌》中的“山鬼”是“饮石泉,荫松柏”、“被薛荔,带女萝”、“含睇宜笑”的窈窕女子。我见陕西国画院画家耿建画过一幅《山鬼图》,画中女子妖艳无比,半身裸露,戴野花,披青藤,依松柏,驭虎豹,斜睇含情,极富感染力。如是这样美丽的山鬼半夜叫门,山里的爷儿们将其拒之门外实在是岂有此理!历史资料中有关山鬼的记录比比皆是:明朝学问家王夫之解释说:“山鬼,……盖深山所产之物也,亦胎化所生,非鬼也。”《本草纲目》说,狒狒,出西蜀及处州,山中亦有之,呼为人熊……长丈余,逢人则笑,呼为山大人,或曰野人及山魈也。《山海经》说,枭羊,人面、长唇、黑身、有毛、反踵,见人笑则笑……《南康记》说,(野人)通身生毛,见人辄闭目,开口如笑。好在深涧中翻石觅蟹食之。又云,木客(野人)生南方山中,头面语言不全异人,但手脚爪如钩利,居绝岩间。湖北人将山鬼呼之为魈,又叫山魈,野人,据说神农架绵延大山,出产此物。近几年,科考队一个接一个进入神农架,遍寻野人,以探索这个未解之谜。2001年,我到神农架采访寻找野人的志愿者张金星,看到老林深处,时有“野人出没处”的标牌站立,还有一些刻有中英文标志的“自然探秘”石桩,更有“禁止进入,以防迷失”的提示,看来,山鬼在神农架是闹腾得厉害。

神农架南有长江北有汉水,属秦岭山系大巴山东段,从秦岭南坡沿汉江而下,过十堰往南不远就是神农架,跟神农架相比,秦岭腹地林更深,沟壑更多,地形更复杂,在秦岭的太白山走失的人也不在少数,隔几年公安局就得兴师动众在山里找回人,游人但凡到了让人来找的份儿,结局都不太美妙。当然,这些迷失在于人类自己,跟人家山鬼没有关系。

这样的复杂山林出个把野人实在是不足为怪。陕西有关野人的传说,我始见于清代袁枚的《子不语》,内中诉说十分详细:
西北妇女小便多不用溺器。陕西咸阳县乡间有赵氏妇,年二十余,洁白有姿,盛夏月夜,裸而野溺,久不返。其夫闻墙瓦飒拉声,疑而去视,见妇赤身爬据墙上,两脚在墙外,两手悬墙内,急前持之。妇不能声,启其口,出泥数块,始能言,曰:“我出户溺,方解裤,见墙外有一大毛人,目光闪闪,以手招我。我急走,毛人自墙外伸巨手提我髻。至墙头,以泥塞我口,将拖出墙。我两手据墙挣住,今力竭矣,幸速相救!”赵探头外视,果有大毛人,似猴非猴,蹲墙下,双手持妇脚不放。赵抱妇身与之夺,力不胜,乃大呼村邻。邻远,无应者,急入室取刀,拟断毛人手救妇。刀至,而妇已被毛人拉出墙矣。赵开户追之,众邻齐至。毛人挟妇去,走如风,妇呼救声尤惨。追二十余里,卒不能及。明早,随巨迹而往,见妇死大树间,四肢皆巨藤穿缚,唇吻有巨齿啮痕,阴处溃裂,骨皆见,血里白精,渍地斗余。合村大痛,鸣于官。官亦泪下,厚为殡殓,召猎户擒毛人,卒不得。

文中所言之事发生在陕西咸阳乡间,能用“巨藤”缚人“四肢”,当为山林,“追二十余里,卒不能及”当是如今周至、户县地界的秦岭北坡,彼时的秦岭北坡大树参天,风草长林,植被远远优于现在,野人蹿入村野住户大概不是妄说。我问过周围的周至朋友,知不知道秦岭的野人,他们都说听老辈说过。周至文人王安泉说他父亲年轻时在山里背粮,还见过野人,在众人大声疾呼下,野人慌忙逃窜了。张兴海听他祖母讲过野人的事情,说野人抓到人以后会攥住人的双手,笑昏过去。安泉说过去山里人都备有竹筒,带在身边,遇到野人就套上,野人攥住了双手,只要将手从竹筒里抽出来,就能逃脱。也有说法,说野人就是秦时藏入深山的祖先,他们一把拉住你,会大笑不止,然后反复地问你,长城仍在否,你只要说,修长城!野人自会松开你,跑到林子深处去了,他们怕秦始皇将他们拉去修长城……

权当个笑话听吧。见过野人的安泉父亲已经作古,兴海的祖母也是走得远了,就如同《子不语》中颇具传奇色彩的描述,它与我们产生了距离。2002年,我在查阅周至历史资料时无意间看到“文革”时期的一条小补白:说一个地质工程师,在周至翠峰山看到了野人。这位工程师姓甚名谁,在哪里工作,哪年哪月几时在翠峰的何处见到什么样的野人,全没有记录,实在是遗憾。以记录推断,既然是“文革”时期的事情,大约应该是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那个“火热”的年代,人们热衷于搞阶级斗争,对深山发生的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多采取回避态度,不是打倒一切牛鬼蛇神,铲除一切鬼魅魍魉么,“野人”大概亦属此列,还是不说为好。可是那本资料的编撰者,或许是出于对科学的尊重,出于对事实的正视,对未解之谜的探索心理,他(她)还是记录了这一笔,尽管只有短短的两行,不足二百个字,尽管是躲躲闪闪,讳莫如深,但终归给我们留下了“翠峰野人”这一扑朔迷离的信息。并且韵味十足!

我问过当地老乡有关野人的事,他们说以前有人碰上过,但是近些年没有了,之所以没听说,是进山的人没有了。翠峰东面修了108国道,车来车往,去汉中,去佛坪,方便得啥似的,谁还走那古代的蜀道,荒山野岭,层峦叠嶂,登路盘曲,蛇径嵯峨,走几天不见一户人家,有人说,因再无人行走,山道已经被杂树藤蔓遮严。野人纵然繁殖茂盛,又有谁人知道。我几次到过翠峰,都在山的脚下活动,没有勇气进入到它的腹地,面对眼前苍茫的群山,常常的感动,由感动产生敬畏和仰慕,它实在像一本博大精深的书,让人读不懂读不透读不完。翠峰有一条大大的山谷,乡政府就在谷口,那是一个小小的热闹所在,小商店小旅社也是一应俱全的。沿沟而上,路旁有俊美的橡树林,有茂密的竹丛,再往上,庙宇相连,伽蓝错落,山峰环耸,溪流清澈,一派好景。离开道路往山的深处走,便到了山的内里,那里林幽谷暗,鸟道难行,除非是当地有经验的山民,一般人极少进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