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吧 关注:5,630,380贴子:41,964,881
  • 0回复贴,共1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723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研考情分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723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研考情分析
考研现状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2019年拟招生的计划人数是20人,其中含推免研究生9,也就是说实际上只招收了11人,虽然最终只有7名确定为推免研究生的名额,竞争也还是蛮大的,而且可以告诉大家的是,2021年会是最近几年考研形势最严峻的一年。
2020考试大纲
723体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内容包括体育学概论、体育心理学、运动训练学三个部分)
1. 体育学概论部分:
引论:《体育概论》的研究对象与特点;《体育概论》的发展历程及规律;
1、体育概念与本质:体育概念研究进展;逻辑学下定义法则;体育的概念与本质; 体育的分类;
2、体育功能:体育功能概述;体育的本质功能;体育的延伸功能;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3、体育目的:确定体育目的的依据;体育目的与目标及其关系;我国的体育目的、目标;实现体育目的、目标的基本途径和要求;
4、体育过程:体育过程概述;体育过程控制;体育过程的类型;
5、体育手段:体育手段概述;身体运动构成要素及其特征;体育运动技术质量和效果的评定;体育运动项目;
6、体育科学:体育科学的形成和发展;体育科学的三维视角;体育科学体系;体育科学研究进展;
7、体育文化:体育文化的概念与含义;中西方体育文化的比较;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奥林匹克文化;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8、体育体制与机制:体育体制的概念及其构成;体育体制的特点与作用;外国体育体制;我国体育体制、机制改革的特点与趋势;
9、体育发展趋势:从人发展的角度看体育发展趋势;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体育发展趋势;从体育全球化角度看体育发展趋势。
参考书:杨文轩,陈琦《体育概论》(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08月。
2. 体育心理学部分:
1、体育心理学概述:体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学习体育心理学的意义;体育心理学的简史和发展方向;体育心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2、运动中的目标定向和目标设置:运动中的目标定向;运动中的目标设置;体育活动中团队目标的设置方法;
3、体育学习的动力培养:体育学习动机;体育学习兴趣;体育学习态度;体育学习习惯
4、唤醒、焦虑、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应激、唤醒和焦虑的定义;唤醒、焦虑与运动表现的关系;影响赛前状态焦虑的主要因素;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
5、运动技能学习心理:运动技能的概述;运动技能习得;运动技能迁移;
6、体育教学中的心理技能训练:心理技能训练概述;行为干预方法;认知干预方法;
7、体育教学法的心理学基础:体育教学法的心理学分析;影响体育教学法的心理学因素;体育教学法的心理学依据;
8、运动中的团体凝聚力:体育团体凝聚力概述;影响体育团队凝聚力的因素;团体凝聚力与运动表现;团体凝聚力的发展;
9、运动中的攻击性行为:运动中的道德形成和发展;攻击性行为的定义和分类;体育运动与攻击性行为;降低运动中攻击性行为的有效方法;
10、运动归因:运动归因;习得性无助;影响运动归因的因素;运动归因训练;
参考书:
1.季浏,殷恒婵,颜军《体育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1月(第3版);
2.王斌. 《体育心理学》,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9月(第2版)。
3. 运动训练学部分:
1、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竞技体育引论;运动训练学及其理论体系;运动成绩与竞技能力;
2、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竞技需要与定向发展原则;系统训练与周期安排原则;集群组训与区别对待原则;适宜负荷与适时恢复原则;导向激励与有效控制原则;
3、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概述;运动训练方法的演进;运动训练方法体系与应用;运动训练手段体系与应用;
4、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运动员体能训练概述;身体形态及其训练;力量素质及其训练;速度素质及其训练;耐力素质及其训练;
5、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运动技术与运动员技术能力;协调能力是技术能力的重要基础;技术训练常用方法;运动技术训练的基本要求;运动项群技术训练要点;
6、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竞技战术与运动员战术能力;战术训练方法;战术方案的制定;战术训练的基本要求
7、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动员心理能力及其训练;运动员智能及其训练;运动员心理训练与智能训练的相关问题;
8、运动员多年训练计划与组织:运动训练过程与运动训练计划;运动员的多年训练过程;全程性多年训练计划;区间性多年训练计划
9、运动员年度训练计划与组织:年度训练中的周期安排;大周期训练计划的基本构成模式;年度训练过程中比赛系列及负荷的动态变化;赛前中短期集训的训练安排;
10、周、课训练计划与组织:训练周的计划与组织;训练课的计划的制定;
参考书:田麦久主编《运动训练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
真题题型

对比这几年的出题形式,可以发现,华师越来越趋向于考时政题,考试题目越来越精细化,在之后的课程中,讲课老师会带领大家梳理知识点,建立知识的框架体系,准确把握重点,绝不走冤枉路,绝不浪费多余的时间在非考点、非重点上。还有许多其他的,如答题技巧,考试注意事项等重要内容,也会在后续的课程中详细解答。
备考建议
一、复习教材版本问题
大部分同学应该用的是田麦久老师的方形版教材,用最新版的教材,完全是可以的, 用自己上课的版本也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教材都是大同小异的。不过如果你现在看的不是方形版的,建议以你的版本为主体的同时,翻看方形版的教材作为补充
二、看书顺序
体育心理学(点太多太杂)
运动训练学
体育概论
三、真题什么时候看
教材看完3遍可以看部分真题,把握一下重点
学校的专业课命题方向大致确定,所以真题必不可少。命题风格会有一些调整,可能体现在考纲的变化上。如果发生考纲变化,光靠本校真题很明显就不够了。那么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考纲没变,但考试超纲,侧重点偏移。这种情况下,报个专业课的辅导班,就显得比较有价值了
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考研交流群:762 626 571
答疑咨询添加v信:yzyd314


1楼2020-08-17 10:3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