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接下来,字节跳动该怎么办?继续跟微软谈收购?剥离美国业务?还是游说美国、争取政策转圜空间?
最新消息是,微软官网发布声明,确认正与字节跳动商讨收购TikTok在美(乃至在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的业务,“以使微软在这些市场拥有和运营TikTok”,且双方将于9月15日前结束谈判。福克斯新闻8月2日透露,微软和TikTok与白宫进行了相关协商,避免全面封禁TikTok。

微软就收购一事的声明(图源:微软官网)
消息人士称,TikTok和微软都在推进妥协方案,以便达成交易。方案包括:白宫在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的框架下,迫使TikTok剥离其在美业务,但允许一家美国公司对TikTok进行收购,前提是TikTok“澄清了美国的安全担忧”。
今天,张一鸣发表内部信,表态“尝试与一家科技公司就合作方案做初步讨论,形成方案以确保TikTok能继续服务美国用户。”
在外界看来,美国这次的“吃相”已不仅仅是用“难看”来形容了。
封禁、压价、收购,无论有无证据支撑,就是要做;只要姓“中”,就要怀疑;威胁到霸主地位,那就打压、搞死。
此前拍摄了《武汉,好久不见》的日本导演竹内亮对此感慨,这一系列行动,让他想到上世纪80年代美国对日本企业的打压。

微软与TikTok(图源:外媒)
从目前看,字节跳动自2018年起的“本地化”应对方式,还是在商业模式、数据安全上自证清白、诉诸合规的“老实人打法”。但当对手的禁令是政治挂帅,商业合规、数据安全仅为借口时,在选情、科技战及政商关系错综的漩涡中,这种打法恐怕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对此,愤怒的美国年轻人恐怕短时间也难以起到作用。尽管他们在社交平台上发起了“拯救TikTok”(#SaveTiktok)的话题,组织用户给美政界人士竞选App刷差评,包括声称若封禁TikTok就现身白宫与发出禁令者正面对峙等,但可能只有真实的选票才是关键。
难怪不少硅谷人士感叹:若不卖,TikTok会损失美国市场;卖了,可能赔上未来。
字节跳动如何应对,采取何种方案,系于其掌门人和大股东之手;但这场漩涡已经再次让人看清,不论怎么选择,削足适履、适应不公平的游戏规则总是被动办法,无异于负薪救火。
这一点,遭受过“美国陷阱”、高管被捕公司被拆分收购的阿尔斯通懂,在广场协议下低头的日本也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