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相互保险应该怎么做?从2014年至今,一直是保险圈子持续热议的话题。今天,众惠相互交出了首份答卷。不过,众惠相互并未对赢得高分抱有太多期待,而是将其定位填补保险在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领域服务空白和短板的试水之作。毕竟,在中国为小微企业提供信用保证保险服务,尚无成功先例可循。

4月13日,中国相互保险史上增添新的节点——众惠相互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推出中国相互保险第一单——以相互模式打造的信用保证保险。众惠相互与合作方踏浪者及其上游供货商,现场演示了供货商购买相互保险并获得融资的过程。
众惠相互希望通过服务好以踏浪者为“信息枢纽”的这条跨境电商产业链,探索出相互保险中国化的模式,再在更多领域加以复制推广,例如以农村村支部为“信息枢纽”的村民群体,以医院为“信息枢纽”的患者群体,以物流平台为“信息枢纽”的货车司机群体,以ERP服务商为“信息枢纽”的垂直企业群体等。
众惠相互欲以“相互模式”填补小微企业融资空白与短板
踏浪者供货商的融资困境是中国小微企业整体融资困局的真实写照。
《上海市小微企业发展现状与需求调查报告》是最近公开发布的权威报告,由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2016年11月发布。该报告调研了537家小微企业,涵盖各种经济类型,覆盖多个行业,能从更广泛的层面说明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现状。
调研结果显示,537家小微企业中共有77家发生融资行为,占比约为14%,能融到全部所需资金的企业为0家,融不到任何资金的占比60%,融到部分资金的占比40%;造成融资难的因素包括,“企业自身抵押资产”不足占比36.8%,“融资成本高”占比26.3%,“缺乏信用担保机构”占比10.5%等。
该调研结果与踏浪者供货商融资难的情况基本匹配。这不是踏浪者产业链上的小微企业独有的难题,是广泛的小微企业的共同痛点,在不同的产业链上普遍存在,例如三农融资难、创业者融资难等。这其中不乏优质的经营者,他们身处大型金融机构、民间金融都难以服务的荒原区,亦难以通过传统模式有效化解。
“当前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核心痛点是,小微企业被整体定义为高风险群体,以及缺少针对小微企业的标准化风险评估工具,导致小微企业即便资产优质也无法有效获得融资服务”,众惠相互董事长李静指出,如何将小微企业里的非高风险群体剥离出来为其提供融资服务,并前进一步,尝试通过运营将小微企业里的高风险群体转化为低风险群体,或是解决痛点的可行途径。“做小微企业的朋友,弯下腰为他们切实解决保险及保险之外的问题,‘相互模式’是值得尝试的工具。”
众惠相互某某某在发布会上就“相互模式”在相互保险首单里的应用做了演示,和传统保险的不同点在于,传统保险公司的产品设计是股东发起,相互保险的产品设计是会员发起,后者是以圈子为单位的自金融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众惠相互、踏浪者、供货商成为利益共同体,服务第一盈利第二、风险透明化、主动降低风险意愿增强。
具体而言,众惠相互在踏浪者1000家供货商中选出100家有融资需求的供货商,然后通过踏浪者平台分析这100家供货商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信息,在此基础上,引入第三方征信,对这些数据信息做相互验证,最后从中筛选出50家作为相互保险首单的“运营对象”。在此基础上,众惠相互、踏浪者及其供货商共同设计相互保险首单这款产品。除了传统保险的必做工作外,该款产品的运营更注重服务和综合式风险管理,包括“众惠相互从保险、法律等方面为踏浪者、供货商提供咨询服务”、“众惠相互持续为踏浪者、供货商研发更多诸如健康险、意外险等细分保险服务”、“踏浪者从跨境电商市场环境等方面为供货商提供咨询服务”、“供货商与供货商之间相互培训”等。
“通过以上方式,三方形成利益共同体,这是相互模式的特色,供货商既是投保人,又是被保人。在这里,降低整体风险成为共同意愿。随着风险的降低,未来可以进一步向两个方向演进,一是服务不变,降低保费;二是保费不变,增加更多服务”,李静对众惠相互未来发展展望时表示,未来也会考虑将这个产业链上更多的相关方连接进来,例如供货商的上游——原材料制造商,形成更大的圈子,运营整个产业链的相互保险业务。
据业内人士透露,有未获得相互保险牌照的保险公司亦在内测“相互模式”的保险产品。可以预见,随着更多相互保险产品的推出、迭代、成熟,相互保险有望成为继互联网保险之后新的现象级商业模式。

4月13日,中国相互保险史上增添新的节点——众惠相互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推出中国相互保险第一单——以相互模式打造的信用保证保险。众惠相互与合作方踏浪者及其上游供货商,现场演示了供货商购买相互保险并获得融资的过程。
众惠相互希望通过服务好以踏浪者为“信息枢纽”的这条跨境电商产业链,探索出相互保险中国化的模式,再在更多领域加以复制推广,例如以农村村支部为“信息枢纽”的村民群体,以医院为“信息枢纽”的患者群体,以物流平台为“信息枢纽”的货车司机群体,以ERP服务商为“信息枢纽”的垂直企业群体等。
众惠相互欲以“相互模式”填补小微企业融资空白与短板
踏浪者供货商的融资困境是中国小微企业整体融资困局的真实写照。
《上海市小微企业发展现状与需求调查报告》是最近公开发布的权威报告,由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2016年11月发布。该报告调研了537家小微企业,涵盖各种经济类型,覆盖多个行业,能从更广泛的层面说明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现状。
调研结果显示,537家小微企业中共有77家发生融资行为,占比约为14%,能融到全部所需资金的企业为0家,融不到任何资金的占比60%,融到部分资金的占比40%;造成融资难的因素包括,“企业自身抵押资产”不足占比36.8%,“融资成本高”占比26.3%,“缺乏信用担保机构”占比10.5%等。
该调研结果与踏浪者供货商融资难的情况基本匹配。这不是踏浪者产业链上的小微企业独有的难题,是广泛的小微企业的共同痛点,在不同的产业链上普遍存在,例如三农融资难、创业者融资难等。这其中不乏优质的经营者,他们身处大型金融机构、民间金融都难以服务的荒原区,亦难以通过传统模式有效化解。
“当前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核心痛点是,小微企业被整体定义为高风险群体,以及缺少针对小微企业的标准化风险评估工具,导致小微企业即便资产优质也无法有效获得融资服务”,众惠相互董事长李静指出,如何将小微企业里的非高风险群体剥离出来为其提供融资服务,并前进一步,尝试通过运营将小微企业里的高风险群体转化为低风险群体,或是解决痛点的可行途径。“做小微企业的朋友,弯下腰为他们切实解决保险及保险之外的问题,‘相互模式’是值得尝试的工具。”
众惠相互某某某在发布会上就“相互模式”在相互保险首单里的应用做了演示,和传统保险的不同点在于,传统保险公司的产品设计是股东发起,相互保险的产品设计是会员发起,后者是以圈子为单位的自金融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众惠相互、踏浪者、供货商成为利益共同体,服务第一盈利第二、风险透明化、主动降低风险意愿增强。
具体而言,众惠相互在踏浪者1000家供货商中选出100家有融资需求的供货商,然后通过踏浪者平台分析这100家供货商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信息,在此基础上,引入第三方征信,对这些数据信息做相互验证,最后从中筛选出50家作为相互保险首单的“运营对象”。在此基础上,众惠相互、踏浪者及其供货商共同设计相互保险首单这款产品。除了传统保险的必做工作外,该款产品的运营更注重服务和综合式风险管理,包括“众惠相互从保险、法律等方面为踏浪者、供货商提供咨询服务”、“众惠相互持续为踏浪者、供货商研发更多诸如健康险、意外险等细分保险服务”、“踏浪者从跨境电商市场环境等方面为供货商提供咨询服务”、“供货商与供货商之间相互培训”等。
“通过以上方式,三方形成利益共同体,这是相互模式的特色,供货商既是投保人,又是被保人。在这里,降低整体风险成为共同意愿。随着风险的降低,未来可以进一步向两个方向演进,一是服务不变,降低保费;二是保费不变,增加更多服务”,李静对众惠相互未来发展展望时表示,未来也会考虑将这个产业链上更多的相关方连接进来,例如供货商的上游——原材料制造商,形成更大的圈子,运营整个产业链的相互保险业务。
据业内人士透露,有未获得相互保险牌照的保险公司亦在内测“相互模式”的保险产品。可以预见,随着更多相互保险产品的推出、迭代、成熟,相互保险有望成为继互联网保险之后新的现象级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