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生吧 关注:643贴子:6,655
  • 0回复贴,共1

忆上海的两个“新字头”京剧团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上世纪五十年代有两个以“新”字当头的京剧团也繁荣着上海的京剧舞台。一个是新民京剧团,一个是新华京剧团,他们中有不少我很锺爱的演员。
  新民京剧团依托于原来的上海天蟾舞台班底。有一个大名鼎鼎的演员就是黄桂秋。1961年入团前他自组过“秋声京剧团”,有一些“正”字辈的演员辅助他,但影响不大。黄桂秋先生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唱功特别出色自成一派(“黄派”)但卖座始终不理想。曾被戏称“四大霉旦”之一。这也许与他的戏路略狭有关,另外跟现在一样,一个演员要大红大紫还需很多社会辅助因素。他入“新民”后演出机会并不多。“新民”的旦角演员还有青衣小毛剑秋和花旦陆正红。“新民”实力不菲还在于有多位“世”字辈演员,如谭派老生迟世恭,金派花脸马世啸,文武丑全能艾世菊。迟世恭入富连成,还给谭小培磕过头,他的叔父就是名武生迟月亭。迟世恭的谭派唱得很正宗,所以现在要了解谭派,不妨也找他的一些录音资料听听。五十年代底上海举行过一次“京剧大会串”,顾名思义就是要汇集全上海的京剧名角串演而非仅“上京”一家。会串中大戏“群借华”是周信芳的鲁肃和关羽,俞振飞的周瑜,而迟、马、艾分就分饰孔明、曹操、蒋干。但是“新民”最卖座的还是靠两位实力派武生演员:筱高雪樵和小王桂卿,这留待我另外详述。“新民”还有两位“二路”演员值得一提:一位是老生老旦李宝魁,梨园人称“智多星”,他能为许多名家出主意改编出具有个人特色的新戏,例如他为李少春编过《野猪林》《智激美猴王》《十八罗汉斗悟空》等戏,以至于少春去了中国京剧团后都曾力邀他过去。一位是武生谢英庭,他也是高雪樵徒弟,长靠短打皆能,常在日场演出,吸引过一大批观众,我也是其中之一。
  新华京剧团依托于原来的上海共舞台班底。团长是著名武生王少楼。这位王少楼与北京谭余派名家王少楼同名同姓,但却是两个行当。“南方王少楼”曾以坚实的腿功和专演帜烈的南派武戏享名,被誉为“江南一条腿”。他的影象可以在《盖叫天舞台艺术》一箭仇中配演卢俊义观摩到。副团长是李瑞来,北京名导李紫贵之胞兄。“新华”的戏路以连台本戏为主,在上海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演出过《封神榜》《水泊梁山》《开天辟地》《太平天国》等大戏。此时王少楼的戏路已有所改变,逐渐增加剪衣武生,文武老生的风格,他的殷郊殷洪反朝歌,黄飞虎反五关等都非常精彩,唱腔也学麒为主。在上海京剧大会串《群借华》中,他当之无愧演赵云,这时他已多年不演长靠了,但一出场身手不凡的精彩起霸就获阵阵喝彩。“新华”的旦角是新桂秋,麒派老生有过王英武,花脸施正泉在智取威虎山中演过李勇奇。“新华”曾培养过一位青年老生韓锡麟,唱谭派;一位青年武生张世杰,擅短打,过去他们经常在周日日场演一些经典传统戏,较受观众欢迎,很有培养前途的,可惜八十年代后在舞台上不见了他们的踪影。


IP属地:江苏1楼2020-08-04 11:3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