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036,223贴子:73,004,777

回复:假装自己有过“青铜器时代”的西方原创听伟哥讲山海经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运用简单的逻辑来推理,得出真相还是不难的。比如我们以1949年为界,之前为乱世,没有系统的考古。这个时代在中国能看到的古物,在埃及基本都有对应的东东。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45楼2020-08-03 20:20
回复
    1949之后算是治世,考古已是严肃的官方行为,这个时期出土的古物,埃及基本没有了对应物。
    比如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完整的弩。
    比如曾侯乙的礼乐器物,特别是那个大型的编钟。
    三星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玉宗玉章玉戈及祭祀物品等。
    去年发现的封燕然山铭,原来古人打到哪也要咳个字纪念一下。
    特别是中国人用刷子在千年厚土中慢慢挖掘的过程,与西方那种用炮一轰,进去搬东西的效率不可同日而语。
      ……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47楼2020-08-03 20:22
    回复
      何先生是坚持农耕桑蚕~礼乐文明,青铜游牧~军事文明都先后起源于中国本土东西两大部族文明联盟(夷夏),中华民族在我国境内有多个本土文明起点,多元交融,夏商周时代终于趋于一体。
      大公报:何炳棣教授谈中国文化本土起源  作者:朱其石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49楼2020-08-03 20:24
      回复
        大公报:何炳棣教授谈中国文化本土起源  作者:朱其石
        人类文化起源是一个大题目,过去西方学者一致认为,世界文化发祥先有两河文化,再有尼罗河文化,接着才是印度文化和中华文化。对这样的文化发展一元论,著名历史学者何炳棣教授早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就提出异议,以其经过深入的研究论证,精辟地指出人类文化的起源是多元的,中华民族文化的产生就在黄河流域,就在本土。
        较早前,何炳棣教授以《中国文化的本土起源——三十年后自我检讨》为题,假座中央图书馆演讲大厅,与到场两百多听众分享他的心得。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50楼2020-08-03 20:25
        回复
          黄土农耕 养育先民
          何教授先从中国古农业起源讲起,这时投影幕上出现了两幅图。一是仰韶文化时期的黄河流域,那年月渭水之滨人群密集,可断定密集的群居已不可能是游牧生活了,必须靠先进的耕作才能供给。这反映中国古农业是产生于经过不知多少岁月风尘堆积的黄土台地,松软的黄土矿物质不易流失,靠水份就会供种子很好的生长。密集群居,众人的衣食离不开先进的农耕技术。
          何教授指着第二张图上的「菑」、「新」、「畬」三个汉字讲:「这三个字古文献上分别代表杀草、次年、第三年种植。体现一种非常科学的休耕轮作制度,菑:首年翻土除草平整土地;新:次年只耕不种让未烂草根继续留在地里令微生物吞噬变腐殖质吐出氮气,有利日后农作物生长;畬:第三年始播种,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先进的黄土农业与靠原始灌溉的两河文化泛滥平原的农业是有着本质的不同,因此讲中国大陆的农业文化是独立起源的。」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52楼2020-08-03 20:44
          回复
            陶器纹饰 自成风格
            第二方面是陶器,何教授出示的图片资料清楚看到中国彩陶的纹饰演化自雀鸟的眼睛,呈逆时针走向,而其它地区的彩陶纹饰则刚好与之相反。再有,何教授指出中国史前的烧窑温度已相当高,这也是别处所达不到的。可见代表中国文化起源的陶器也是在本土诞生的。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53楼2020-08-03 20:45
            回复
              中华青铜 辐射四周
              何教授还认为,中国与其它几个地区在青铜器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别,也可以证明是从本土产生的。特别在冶炼技术方面,中国鼓铸青铜器用的是多范模技术,而别的地方是用失蜡法铸造。失蜡法模具只有一次性使用,多范模拼合模具可重复铸件。与此同时,史前华北地区铜、锌、锡矿产资源分布广泛,江南则更是富矿区,中国制作纹饰精美、数量庞大的青铜器,传送影响到周边地区,向北不但越过了贝加尔湖还到达了叶尼塞河畔。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54楼2020-08-03 20:45
              回复
                何炳棣演讲内容,完
                何炳棣
                何炳棣先生国史研究,成绩斐然。
                代表作有《明初已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明清社会史论》《东方的摇篮》《读史阅世六十年》等。
                中文名
                何炳棣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天津
                出生日期
                1917
                逝世日期
                2012.06.07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55楼2020-08-03 20:55
                回复
                  在他所有著作中,投入情感最多的是《东方的摇篮:新石器时代及有史早期中国技术和理念土生起源的探讨,公元前5000至1000年》。这本书出版之前曾遭受激烈争议,几经周折才得以面世。哈佛历史学教授费正清说过一句话:“中国要是有五六个何炳棣,西方就没有人敢对中国史胡说八道了。”
                  哈佛历史学教授费正清说过,“中国要是有五六个何炳棣,西方就没有人敢对中国史胡说八道了”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57楼2020-08-03 20:57
                  回复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58楼2020-08-03 20:58
                    回复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59楼2020-08-03 21:00
                      回复
                        技艺精湛源于用力之久积蓄之久,也就是说,时间够长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60楼2020-08-03 21:02
                        收起回复
                          因为够久,足够慢慢进步,吃饭的锅可以越来越轻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62楼2020-08-03 21:06
                          回复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63楼2020-08-03 21:09
                            回复
                              又在争二里头了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64楼2020-08-03 21: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