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我》是一首因雅俗共赏、艺术性强而广受推崇的名作,也是一首思乡曲!人一旦离开故乡,对故乡感情反而就会凸显出来,这首《那就是我》由朱逢博演唱,她深情的唱出了游子的心声,把一份细腻的情感体现得无以复加。词作者陈晓光曲作者谷建芬作于1982年。这是一首吟诵体的抒情歌曲。歌词《那就是我》为了突出游子思乡的主题,词作家将精心选取的四个意象进行了层次化:1.(我思恋故乡的)小河;2.(我思恋故乡的)炊烟;3.(我思恋故乡的)渔火;4.(我思恋故乡的)明月。显然,这里层次化的主要依据表面看是空间,但实际上潜藏着的是时间的因素——从早到晚。 段意波澜化 根据写作思维的规律,在进行轮廓化、层次化之后,主体的写作思维就进入到第三个环节,即如何使段意丰满化。那究竟什么是“波澜化”呢?所谓“波澜化”,就是采用多种方式,避免段落内部的行文刻板单调,使其变化曲折,跌宕多姿、充满盎然的生机,其基本的思维方法,也是对文段、文句的“意思”的渲染(重复)或对比(反衬)。根据歌词写作学理论研究,对段意的渲染、重复或对比、反衬思路大致有四个方面:时间(过程、历史、源流、动态、活动)、空间(系统、结构、层次、元素、构成)、逻辑(即事理,如由抽象到具体、由主要到次要、由因到果或由果溯因、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特殊到一般等等)、数量程度(强弱、多少、亲疏)等等。 主题轮廓化 在歌词的结构布局中,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是歌词的开头,高潮、结尾等问题。但是,当代歌词写作理论认为:“在结构布局中,最首要也是最重要的不是开头,高潮、结尾等问题,而是在一篇歌词中,你用什么基本的事实材料来体现你的主题,这几个方面的事实材料,就成为了你一篇歌词的大体轮廓,也是歌词的主要结构。” 这首歌词分别用(1)“水磨”、“浪花”、(2)“牛车”、“竹笛”、(3)“海螺”、“风帆”、(4)“倒影”、“山歌”等四组意象,从时间、空间一致的角度,渲染或重复“小河”、“炊烟”、“渔火”、“明月”等四个主题意象,不仅使歌词的每个段落行文有了波澜,而且使歌词的思乡主题变得异常丰满。百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