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有想合神由推理、内省、喜乐及纯“我性” 伴随而来。 Saṁprajñāta samādhi is accompanied by reasoning, reflecting, rejoicing and pure I-am-ness.
在之前经文,帕坦伽利给出合一的理论。现在他谈到合一的最后境界——合神/三摩地 (或沉思),及其变化。
帕坦伽利在这方面是完全科学的。他将合一视为严格的科学,且毫不犹豫地阐明合一练习的各个方面及分支。科学家有责任去了解和解释他们发现的每个层面。就如化学家制药,他们得解释药物的正确用法,以及如果不正确使用会产生哪些后果。
如果你认为你准备好了可以立即开始练习合神,你得知道一定要先练好专注及冥想,合神的练习才成为可能。心灵必须先达到专一且完全掌控,因为整个心灵都必须用在练习合神上。
在这一节以及后面的经文,帕坦伽利谈到两种合神的类别:有想(saṁprajñata,distinguished/有显)和无想(asaṁprajñata,undistinguished/无显) 合神。 帕坦伽利又将有想合神分为四种形式。想了解它们,我们必须认识他所说的自然本质(nature,或 Prakriti 原物质)。
依帕坦伽利的说法,自然本质也有四个分支:粗物质、精微元素(tanmātra,最终表现为物质),意识(citta,心灵/心智),自我(ego)或个性。
所以,练习合神首先是专注在粗事物上(savitarka samādhi),再到精微元素(savicāra samādhi),然后到无任何事物的喜乐意识(sa-ānanda samādhi),最后专注在“我”上 (sa-asmita samādhi)。
这是有次第的,因为你无法立即对精微进行沉思冥想。首先你得训练你的意识,专注于实体事物。当你的意识专注在一个实体事物时,叫作有粗想合神(savitarka samādhi)。请记得,在这个阶段,意识已经有效地控制住。当专注的意识在一个事物上沉思时,它会进入这个事物的极深处,认识它的每一个微粒。一个专注的意识会获得力量,当这个强大的意识专注在一个事物上,这个事物的所有知识就可以揭示。(译注:vitarka=粗想 gross thought/推理 reasoning)
知道这一点, 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科学家探掘并发现原子的能量,实际是实践“有粗想合神”。他们很实在,想知道结果;他们将意识完全地专注其中,即使物质的极小粒子也会显现出来。获得此学问,我们就能从原子中获得能量,这就是有粗想合神。
这种沉思冥想的好处,是了解内在的秘密及你所沉思的事物中的能量。你要如何运用此能量?由看见原子能量如何被用来制造毁灭性的炸弹,而不是舒缓止痛剂,你很容易发现那种能量是危险的。获得一切的超凡能量,都是危险的。如果没有适宜的道德基础,练习合神的结果也是危险的。但作为一个科学家,帕坦伽利无论如何都要将它解释清楚。
下一个方式,是在精微元素(tanmātras)上沉思。这是指看不见实体的事物,即沉思一些抽象的东西, 如白色、红色、爱、或美丽。因为它们是抽象的,普通人在没有实体事物的帮助下,无法了解什么是红色或爱。但是,如果你善于沉思并理解实体事物,那么即使在没有实体事物下,你仍然有理解抽象事物的能力。于是,你超越了时间与空间,这种合神叫作内省/省思( savicāra)。
接下来,我们进入更精微的境界,在那里甚至辨识与省思都不存在。即不使用智性,只沉思平静的心灵本身。在那儿你得到一种喜乐,叫作喜乐合神(sa-ānanda samādhi)。即,那儿只有快乐,毋须推理或省思。
第四种合神,甚至喜乐(ānanda)也没有了,只有对我性/自我/个性(I-ness/individuality)的觉知。你沉思冥想 “我性”,你就在那儿,对其他什么都不觉,这就叫 “我性”合神(sa-asmita samādhi)。虽然不能看到它是什么样子的,但至少我们先了解它的理论。在“我性”合神的境界里,深层印象(saṁskaras)仍然以种子的形式存于心识。即使你只觉知“我性”,潜在印象依然埋在心底。
有想合神(Saṁprajnata samādh)是转向内在的过程,不是演化,而是回退。开始的时候,这个世界或本质是未显现的。当它开始显现时,自我首先跑出来,然后是个性,再到心灵,再由心灵开始,你进入精微元素,再到粗元素,此即自然的演化。
合一冥想是我们体验回退,可以称为创造和毁灭。但事实上你的内在并没有创造任何东西,也没有毁灭任何东西。《薄珈梵歌》是这么解释的:“未显化的显现为显化,然后再回到未显化中。”我们看到的外在事物是显化的,是中间状态,此即我们所说的创造。这就是为什么根据瑜伽,我们不说神创造了任何东西,而说神只是纯意识,原物质也在那儿,是自然本质在演展和消退。
原物质在未显化时,含有物质(Matter )和力量,它们是不可分的,像火与热一样,没有火就不会有热。当自然本质处在未显化的状况下,力量是休眠或静止的。举例来说,当发电机不转动时,就不会产生电流,一旦马达开始转动,就会有电流的产生。
这个力量或者prāṇa(气),由三种要素组成,称为Gunas(三态),分别是: Sattva(清宁)、Rajas(活跃)、 Tamas(钝惰)。当这三种特性处于平衡状态时,它们不会影响物质。一旦三态有所扰动,就会在物质中创造动态,生出各种形式,此即整个宇宙的显现。天空、地球、火、空气、及各种元素由此被创造出来。于是,未显化的慢慢自我演化,最终成为我们看得见的实物形式。
现在,我们身处这个实体世界,三态(清宁、活跃、钝惰)兴盛,我们要从看得到的地方开始,从已知的领域回到未知,我们不能忽略已知而直接去处理未知。实质的事比较容易做,因为是我们能看见、能感觉、能触碰、能品尝的实质事物。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先用通过专注而平静下来的意识去沉思实体事物。一旦了解这点,意识就会进入较深层的精微元素,接着进入更精微的层面,直到回到原始的面貌中。
除非你非常了解自然本质,否则你是跳不出来的。你没有办法忽视它或者把它放在一边。 这就是为什么要先练习四个有想合神的阶段,一个接一个地练习。
但是,在有想合神里有一个危险,它是需要去练习的,我们得面对它的危险。你要以净化自我和训练无私来做好准备,否则你会因为你的新能力而处于危险之中。以耶稣为例,他能治好生病及瘸了腿的人,他用他的能力去救助别人。但当他被钉上十字架时,却没有使用这个能力来解救自己。如果他真的想这么做,是可以的,但他没有,意味着这些超能力不该用在自私的意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