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后吧 关注:156,794贴子:45,671

回复:心情不好的时候,我更喜欢一个人待着,喝点小酒,听听音乐,或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吃着早饭看着<四幕戏>,会因小说内容忘了咀嚼,联想到了自己,那种差距,与唐七的差距,我在想,是阅历不如她?还是学历不如她,还是阅读量不如她,还是脑瓜不如她,思来想去,这些全部中招,我所有的所有都不如她,所以,她写出这优美的小说是必然的,我写不出也是必然的,有点小沮丧额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4楼2021-10-06 08:24
回复
    冷,是身体冷,当然在这深秋,如果加几件衣服也不会太冷,只是我总觉得秋天就该有秋天的样子,就算老天可以为所欲为,我也不能妥协,我该保持我的观点,只着秋装,宁愿冻着。
    冻到心渐渐的也开始冷了,大概是寂寞,大概是孤独,其实,寂寞和孤独还是有区别的,不然就不会有这么不但字不同而且音不同的两个词,至于区别,不用去查看字典,自己的内心哪用的着生硬的方块字来解答?知自莫如己嘛,其实,这叫通透,人活到一定年龄,经历太多的坎坷,自然就变得通透了,通透不等于聪明,也不等于善解人意,通俗来说,通透就是天塌了也自有它塌的道理,不必害怕,更不必紧慌失措,坦然面对就好。
    通透的人,是有办法消除孤独或寂寞的,那就是看书,即便书中没有黄金屋,也没有颜如玉。但书的威力之大不是你我能想象到的,它能温柔到把心融化,再从眼眶里涌出,它能燃一道光明,牵引迷路的人。阅读是任何传媒不能代替的,有些意境,凭多么高明的导演也拍不出来,只能是大脑臆想,相同的文字,不同的人看到会有不同的效果,这就是文字的魅力所在。
    窗外,雨还在下,连续几天的阴雨,像极了世界末日,也许世界末日的天空比现在的天气还要糟,那种寒冷,那种恐怖,只能想象,毕竟,谁也没见过。揉揉眼睛,冰冷的手继续抱着书啃,书中不但有柔情蜜意,也有世界末日,更多的是有真正自己深陷其中……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7楼2021-10-06 11:56
    回复
      年少的时候遇到过各种色彩,可我追逐的只有彩虹,千帆过尽才明白,每个色彩都有它的独特魅力,在目不斜视的情况下,它就是完美的,如果你用欣赏彩虹的眼光去看待纯粹的单调之色,怎么入得了心?
      我们没有办法将各种颜色汇总,汇总的结果大概就是黑褐色,彩虹的形成正是各种色调亲近但又不融入的距离美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9楼2021-10-06 17:01
      回复
        话唠也不是啥话都唠,比如我有很多很多话不止一次的想说给你听,最后还是选择闭嘴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0楼2021-10-06 21:37
        回复
          1苏晔和师兄陆崆参加水君寿宴,水君侄女怡人设计让大师兄离开,又在苏晔酒水中下药。
          2苏晔在回绝壁顶的路上遭遇魔族袭击,轻飘飘的落下云端,掉在了魔族太子陵游被禁足的玄幽谷
          3陵游救下了湖水中的苏晔,发现苏晔内丹消失,生命垂危
          4陵游认得这手段正是魔族的人干的,便去魔族宫偷取药丹救治苏晔
          5陵游在妹妹的帮助下成功偷取药丹,救活了苏晔
          6苏晔身为妖族,魔族药物虽然救的了命,却失去了记忆
          7陵游为了能让苏晔能一直留在玄幽谷,偷偷把苏晔随身玉佩埋在了紫藤花下,并隐瞒了苏晔的来历
          8绝壁山上,魔王带领魔族大开杀戒,将众妖杀了的一个不留,
          9只有与苏晔的师兄陆崆,奉师傅之命外出寻苏晔未归而逃过一劫
          10魔族吸食了所有妖族内丹,功力大增,一并吞没了精灵族,翼族,一时连神族都忌惮魔族几分
          11陆崆凭苏晔玉佩微弱的指引,找到了玄幽谷,在和守卫们的打斗中险些丧命,被苡仁所救
          12苡仁劝陆崆不要与魔族正面冲突,并将陆崆带到了东海,陆崆惊喜发现自己不是妖,是龙族麒麟
          13在东海无意无意得知当年苏晔遇害,绝壁山被魔族灭族正是苡仁与魔族勾结所致
          14陆崆知道真相后隐藏自己,骗取苡仁信任,后得知苏晔还活着,就前往魔族禁地玄幽谷
          15陆崆设计进入玄幽谷,却发现苏晔根本不认识他,陆崆费尽心思找到陵游埋掉的玉佩,苏晔看着玉佩若有所思,牵出丝丝记忆,但仍记不起往事,也不信陆崆
          16陆崆很伤心,伤心苏晔跟仇人的儿子成了朋友,伤心苏晔忘了自己,
          17炫游谷逗留之时,陆崆无意间发现了魔族巫师尤奴的秘密,尤奴愈杀之灭口,陆崆逃离了玄幽谷
          18巫师使计告诉苏晔,吞食了一个人的内丹就能恢复记忆,而那个人正是刚刚逃走的陆崆
          19陵游知道龙族异常厉害,凭苏晔的修为根本不可能杀了陆崆取内丹,对巫师的计谋没有过于制止
          20魔族野心愈发狂妄,常常无故挑起事端,神族忍无可忍,神魔大战终于爆发
          21苏晔常常摸着玉佩感受到玉佩丝丝气息陷入深思,终于在魔族与神族大战之时偷偷溜出了玄幽谷
          22这一战,陵游对魔君的滥杀无辜深痛恶绝,关键时刻把魔君封印了起来,魔族大败,陵游继位,神族为保和平,将义女衍青下嫁与陵游
          23苏晔找到了陆崆,得知陆崆是龙族之后麒麟一脉,路崆甘愿为苏晔牺牲自己,将自己的龙丹送与苏晔吃了下去
          正如巫师所说,苏晔找回了所有的记忆,而陆崆失去了内丹与凡人无异,生命正在快速消失
          24苡仁赶到,把自己的龙丹打入陆崆体内,在最后弥留之际忏悔了自己的罪行
          25苏晔和陆崆杀到魔族复仇,却发现魔君已是那个自己深爱的陵游,一时不忍痛下杀手,分心瞬间,陆崆被魔族将领所杀
          26苏晔终于不能原谅自己,抱着求死的心与要魔族同归于尽,陵游悲痛欲绝,再一次拼尽全力重蹈覆辙取了苏晔内丹,又用魔族药物医治后,将魔君之位交与魔后衍青,带着苏晔远离魔族,在曾经的妖族之地绝壁山与苏晔观沧海桑田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1楼2021-10-12 20:44
          回复
            活到了现在,我才明白我的初恋是谁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2楼2021-10-29 20:01
            回复
              戊午是绍兴八年,陆宰五十一岁,陆游十四岁。五十一岁自称“老懒目昏”,当然早了一些,但是经过兵火丧乱,心理又受到摧残的人,是容易衰老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4楼2021-11-13 20:05
              回复

                  陆宰是在靖康年间参加对外作战的后勤任务的。在敌人初步撤退,获得喘息的时候,他曾经因为受到徐秉哲的攻击而免职。徐秉哲是一名汉奸,现在陆宰所看到的是比徐秉哲更大更阴险毒辣的汉奸。为了个人的利益,他们出卖了北方的人民,同时也出卖了南方的人民,出卖了现在,同时也出卖了将来。陆宰是五十开外的人了,感到衰老,自己又退居林下了,但是在他的朋友周侍郎和给事中傅崧卿、参知政事李光这一些人谈到国家前途的时候,他竟是痛哭流涕,食不下咽。陆游已经渐渐长大了,经过患难的孩子,懂事总要早一些,他把这一切都看见眼内,后来曾经记下来:
                  某生于宣和末,未能言而先少师以畿右转输饷军,留泽潞,家寓荥阳。及先君坐御史徐秉哲论罢,南来寿春,复自淮徂江,间关兵间,归山阴旧庐,则某少长矣。一时贤公卿与先君游者,每言及高庙盗环之寇,乾陵斧柏之忧,未尝不相与流涕哀恸,虽设食,率不下咽引去。先君归,亦不复食也。伏读侍郎周公论事榜子,犹想见当时忠臣烈士忧愤感激之余风。于虖,建炎、绍兴间,国势危蹙如此,而内平群盗,外捍强虏,卒能披草莽,立社稷者,诸贤之力为多。某故具载之以励士大夫。倘人人知所勉,则北平燕赵,西复关辅,实度内事也。[16]
                  绍兴初,某甫成童,亲见当时士大夫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虽丑裔方张,视之蔑如也,卒能使虏消沮退缩,自遣行人请盟。会秦丞相桧用事,掠以为功,变恢复为和戎,非复诸公初意矣。志士仁人抱愤入地者可胜数哉!今观傅给事与吕尚书遗帖,死者可作,吾谁与归?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5楼2021-11-13 20:12
                回复
                  他在另外两首诗中,也曾提到他的老师和他自己的抱负:
                    成童入乡校,诸老席函丈,堂堂韩有功,英概今可想。从父有彦远,早以直自养,始终临川学,力守非有党。纷纷名他师,有泚在其颡,二公生气存,千载可畏仰。
                    士生学六经,是为圣人徒,处当师颜、原,出当致唐、虞。斯文阵堂堂,临敌独援枹,异端满天下,一扫可使无。乃知立事功,先要定规模,彼虽力移山,安能夺匹夫。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6楼2021-11-13 20:16
                  回复
                    他还有一位老师鲍季和。陆游在十七岁的时候,早晨戴着乌帽出门,和许伯虎一同在教师那里上学。清明的前一天,老师放假,他们用矾水在纸上写字,以后涂上墨迹,作为假的拓本。这件小事,他在诗里曾经提到。
                      《宋史·陆游传》说他“年十二、能诗文”,不免有一些浮夸,但是在这个“书香门第”里,他从小便感染上对于诗文的爱好,这是很自然的。
                      吾年十三四时,侍先少傅陆宰。居城南小隐,偶见藤床上有渊明诗,因取读之,欣然会心。日且暮,家人呼食,读诗方乐,至夜,卒不就食。今思之,如数日前事也。[22]
                      余年十七八时,读摩诘诗最熟,后遂置之者几六十年。今年七十七,永昼无事,再取读之,如见旧师友,恨间阔之久也。[23]
                      余自少时,绝好岑嘉州诗。往在山中,每醉归,倚胡床睡,辄令儿曹诵之,至酒醒,或睡熟乃已。尝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24]
                      陆游在陶潜和唐代诗人中,摸索自己的道路,但是始终没有找到。在他十八岁那一年,认识曾几,这才算找到一条路。他有一诗记他们认识之初:
                      发似秋芜不受耘,茶山曾许与斯文,回思岁月一甲子,尚记门墙三沐熏。[25]
                      自注:游获从文清公游时距今六十年。[26]
                      曾几这一年五十九岁了。他对于这位青年的款接,真是热情异常。从另一方面看,他对于陆游所起的影响是异常的巨大,陆游对他的崇拜算得五体投地。他说:
                      儿时闻公名,谓在千载前,稍长诵公文,杂之韩杜编。夜辄梦见公,皎若月在天,起坐三叹息,欲见亡繇缘。忽闻高轩过,欢喜忘食眠,袖书拜辕下,此意私自怜。道若九达衢,小智妄凿穿,所愿瞻德容,顽固或少痊。公不谓狂疏,屈体与周旋,骑气动原隰,霜日明山川。……[27]
                      从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初次的相见,是在曾几到陆家去的那一天。当然,他是去拜访陆宰的。南宋初年,山阴取得陪都的地位,加以陆宰的声望和他的交游之广,都可以吸引时人的访问。曾几的这一来,对于陆游是一颗从天上降下的明珠,他是如何地渴望认识这一位伟大的人物!
                      是什么吸引力使得陆游对于曾几五体投地的?
                      首先曾几是一位有名的学者。他的著作有《易释象》五卷、《论语义》二卷,但是他的更大的声望是他继承了胡安国的春秋学。宋代在春秋学方面的卓越的成就,北宋有孙复的《春秋尊王发微》十二卷,《春秋总论》一卷,南宋有胡安国《春秋传》三十卷,又《通例》一卷,《通旨》一卷。陆宰不是也有一卷春秋学的著作吗?为什么宋人对于春秋学感到很大的兴趣,孙复、胡安国都成为有名的学者呢?因为春秋主张“尊王攘夷”,拥戴封建君主作为一面旗帜,抗拒异族的侵略者。在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的时候,这样的主张是有它的特殊意义的。胡安国在南宋初年作《春秋传》,其意在此。这一位春秋学者死于绍兴八年,那时陆游年十四岁,没有离开山阴,因此他不可能看到胡安国,可是现在他看到曾几,这是给他很大启发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7楼2021-11-13 20:19
                    回复
                        但是,更重要的是曾几是当时的最有名的诗人。北宋以来,若干有名的诗人在南渡初年还在,现在陆续死去了。徐俯、韩驹、陈与义、吕本中都死了。他们的作品不一定完全一致,但是他们都是江西派的诗人,从十八岁的陆游看,除了江西派以外,还有谁算得上诗人呢?现在曾几是江西派诗人中惟一存在的老辈,因此也就是惟一的诗人。他和建立江西宗派这个名义的吕本中同岁,比徐俯、韩驹等稍为迟一些,在学诗方面,最初得力于韩驹,中间曾向吕本中请教过,最后和本中齐名,在江西派诗人自称的一祖三宗——杜甫、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以外,便数到吕本中和曾几。江西派在北宋的后期,由黄庭坚、陈师道这一些人的提倡,成为宗派,后来经过蔡京的压迫,在“元祐学术”的名义下,受到摧残,在北宋的末年,始终不得出头,因此江西派由诗人流派而带有政治流派的意味。江西派诗人在炼字、炼句、讲对仗、谈声律以外,便隐隐地具有孤芳自赏,不与浊世同流合污的意味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8楼2021-11-13 20:21
                      回复
                        绍兴十八年(1148),陆游二十四岁。从那年起曾几寓居上饶茶山,前后七年。在这段时间里,陆游曾到上饶一次,他在那里又向曾几请教。他说:
                          忆在茶山听说诗,亲从夜半得玄机,常忧老死无人付,不料穷荒见此奇。律令合时方帖妥,工夫深处却平夷,人间可恨知多少,不及同君叩老师。[33]
                          在另一首诗里,他说:“……我得茶山一转语,文章切忌参死句。……[34]”
                          陆游从曾几学习,确是有所得的,所以曾几和他说:“君之诗渊源殆自吕紫微,恨不一识面。[35]”吕本中,字居仁,曾为中书舍人,故称吕紫微。曾几在同辈中,最推重吕本中,这样地和陆游说,他对陆游,显然是很满意的。从另外一点看,陆游对于这一位老师,也是称道备至。他说:
                          ……公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以杜甫、黄庭坚为宗,推而上之,繇黄初、建安,以极于《离骚》、《雅》、《颂》、虞、夏之际。初与端明殿学士徐俯、中书舍人韩驹、吕本中游,诸公继殁,公岿然独存。道学既为儒者宗,而诗益高,遂擅天下。……[36]
                          曾几对于陆游的影响,是巨大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9楼2021-11-13 20:24
                        回复
                          陆游在学诗的道路摸索前进中,已经出名了。绍兴十年、十一年(1140、1141),他和陈公实、叶晦叔、范元卿以及族兄伯山、仲高这一些人在一处。那时他才十六七岁。他还记起一次他们在灵芝寺借榻的情况:
                            我年十六游名场,灵芝借榻栖僧廊,钟声才定履声集,弟子堂上分两厢。灯笼一样薄蜡纸,莹如云母含清光,还家欲学竟未暇,岁月已似奔车忙。……[38]
                            三年以后,绍兴十三午(1143),他十九岁了,他曾到临安考进士,这一次考试没有录取,他在临安过年,第二年上元节,在从舅唐仲俊的领导下,在临安观灯。南宋的灯节,从正月十四日开始,至十六夜收灯,当时的盛况正如吴自牧在《梦粱录》里所说的:“深坊小巷,绣额珠帘,巧制新装,竞夸华丽。公子王孙,五陵年少,更以纱笼喝道,将带佳人美女,遍地游赏。人都道玉漏频催,金鸡屡唱,兴犹未已。甚至饮酒醺醺,倩人扶着,堕翠遗簪,难以枚举。”
                            大约在陆游二十岁的左右,他和唐琬结婚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0楼2021-11-13 20:25
                          回复
                            陆游的母亲是唐介的孙女。唐介在熙宁元年(1068),官至参知政事,第二年王安石起用,唐介和安石主张不同,不久也就死了。唐介两子:淑问、义问。陆游《渭南文集》卷二十六《跋唐修撰手简》中的唐修撰即义问,陆游称义问字君益,和《宋史·唐介传》所称字士宣者不同。淑问、义问是陆游的外祖父一辈。陆游的舅父一辈,除了唐仲俊以外,又有唐意,字居正。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七:“舅氏唐居正意,文学气节,为一世师表。建炎初,避兵武当山中,病殁。”《宋史》称“意亦以宰相吴敏荐,召对而贫不能行,竟饿死江陵山中”。基本上也相合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1楼2021-11-13 20:27
                            回复
                              这几年,陆宰逐渐感觉到衰老,但是还是喜欢读书,绍兴十三年,诏求遗书,曾到陆家录书一万三千卷,陆游的大哥陆淞也参加了校勘的工作。可是陆宰和李光的关系密切,李光曾经一度推荐过陆宰,秦桧对于他们是不满的,因此对于陆宰没有加以表扬。这一位藏书家终于在绍兴十八年(1148)的六月间去世了[40]。
                                陆游的长子子虡是在这一年出世的,两年后,他的次子子龙生。
                                绍兴二十三年(1153),陆游到临安去应考。这一年省试主试官是两浙转运使陈子茂(字阜卿),通过省试,第二年便可以参加殿试了。陆游在这时候,已经很有些声名,看来有录取第一的希望。偏偏秦桧的孙子秦埙也来应考。在门荫制度之下,秦埙已经官居敷文阁待制了,可是秦桧还不满意,他存心要秦埙通过省试、殿试,博取状元及第的荣誉。这里发生矛盾了,一边是有名的才子,一边是丞相的孙儿,这个矛盾待陈子茂来解决。可是他的解决的办法很简单,陆游有诗直记其事:
                                陈阜卿先生为两浙转运司考试官,时秦丞相孙以右文殿修撰[41]来就试,直欲首送,阜卿得予文卷,擢置第一,秦氏大怒。予明年既显黜,先生亦几蹈危机,偶秦公薨,遂已。予晚岁料理故书,得先生手帖,追感平昔,作长句以识其事,不知衰涕之集也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2楼2021-11-13 20: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