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圆满吧 关注:244贴子:1,206
  • 4回复贴,共1

至高无上:大圆满法的实修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至高无上:大圆满法的实修窍诀! 敦珠法王 (2017-10-21 21:35:21)
敦珠仁波切讲述大圆满的修持
第一步,先将三业之身及语不动,安静下来。
第二步,将心松弛下来,不起善恶取舍之分别心,进入没有希冀,没有疑虑之境,坦然而住,当下赤裸明空之明觉自然生起。
所谓了知胜义自性之“见”者:以心之本体与胜义自性,本无二致。把心内之一切人为及有限制性之相摒除后,自性自然显现,就有如赤裸露的自生根本智。这种智能非文字或譬喻所可描述;而且在轮回不灭,在涅盘不增;不生不灭;非有亦非非有,离边而平等持。简单来说,这种智慧无生及无相,其本性是空的,清净的,广大的及无处不遍的。因为空性本身之光明遍照,使轮回涅盘之境,同时显现,就好像太阳及其光线一般;然其本质乃根本智,并非空而无物,广大而又自然完成也。
故这觉性之显体与空性,本是不可分割,亦为三身之主体,和原始之本性;故洞察这觉性乃大圆满见之入门。正如莲花生大士所云:“远离一切知性上的理解,所显露之法身,即为一切法之自性”,这正如握持普贤王如来之心要于掌中。
把一切内心之错误见解及怀疑断除后,而真实地去体会此种内心的“见”便是“修”。除此以外,一切有目的之修,乃思维造作之妄相!我们都应断除。
但不要对这种觉性执着,而要舒徐地任由五识活动,听其自然。不要对某一事物或题目,作妄想而入定,因为如此乃是人为的观想而已。自己的注意力.不能一刻分散。如你对这种觉性,刻意地去思维,亦只不过成为妄念而已,故心不要散乱。
意念起时,任由其生灭,不要试图去阻碍或追随之。你也许会问:“那么我们应怎办才对?”——是无论意念怎样生起,你必须要住于自然,有如观佛殿一般,不产生种种理解上的分别。虽然意境不断出现,如你能住于任运中而不执着,则一切显现及思念,皆变成光明空性之根本智。思想浅薄的人.定会对深奥的学说,生出迷惑。所以当我们了知那些出生胜义谛理的思维时,我们只能说:“当过去的思维已过,而将来之思维又未生起时,在这段空间之中,不是有一种“当下”的感觉,一种清澈,赤裸裸而觉悟的本性出现吗?这种信性又何尝有丝毫之改变?这不就是悟之本性吗?”
但没有人会永远停留在这阶段里的。我们不是察觉到一个思维突然的涌现吗?这便是觉性的显现了。但若你不能在这个思维涌现时,立刻了别其本性,则这思维将会流为一般的妄念,这乃所谓“幻觉的流转”也,亦为生死流转之本。如当思维生起之时,了别其意义,而不加以作意的话,一切生起的思维!皆可同时从法性中解脱。这本身便是“且却”见修合一的主要部份。
如嘉饶多杰所说:“在清净信念,及心境中生起的觉性,其立刻的了悟,便有如从大海中。找到一颗珍珠一样;这乃是没有经过人工修饰的法身。”你应精进地昼夜不忘去了别观察这种觉性,不要任由虚无的空性,停留在意念之内,而须把一切带回入觉性之中才对。
如何把“修”配合于“行”、及如何去了别修持:
修定时之过患:定中昏沉时,必须把觉性提起:定中感到散乱时,则要放宽一切意识。但上述所说的不能作意强行去做。最重要的乃清楚了别心智的体性。无论在何时何地——如食、睡、行、坐、入定及出定;所有何种意念生起时——无论是快乐的、痛苦的、抑或是染污的,对自己的心智体性不要存有希望或疑问,拒绝或接受等,亦不要试图去降服它。
在觉醒的过程中,发现“我又徘徊在妄念中了。”在这一刹那间,千万不要打断这念头,亦不要后悔徘徊在妄想中等等;你所需的乃是住于此清晰的念头里,而继续去了别此自然的境界,这就本身而言,是足够的了。
谚语有云:“不要摒弃思维!而应将之视为法身之本性。”但是除非你能清澈地了别清净法身的境界,否则不能随便将思维认为“这便是法身了。”或住于一片空白的宁静境界中,误为法身,这会流于不定形的恶取空境。故此意念最初生起时!只须对之加以注视,而不须分辨及思考,实应不加以理会,而住于自觉为意念之“了知者”上,有如老年人看着小孩玩耍一样。
在这境界中继续下去,则你会达到一个空无一物的境界,而停滞下来。当这境界突然被破坏时,一刹那间!一个超越意识的,赤裸裸的、新鲜的、活泼泼的、高超的智慧,便自然生起。在修行定境中,你也许会经历到乐、明及无念的境界。但你一定不能有丝毫的自满、执着、希望或怀疑;否则,这样一定会对修行有障碍。其最重要的仍是一心不乱的修持。
当你不断修行至相当时候,以精进及热诚信心之故,经验会转变为证悟,而觉性便能赤裸裸地显现。这就好像把盖头之布除下一般的感到舒畅。这种见性之境界,非为肉眼所能见的。此后一切意念都成定境,一切所能动与静皆能同时解脱。
最初,由于了别意念之本性而解脱,有如遇到相熟朋友。进一步的话,意念的自然解脱,像是一条蛇,能自己脱皮而解脱。最后就意念的解脱,不着善或恶,一切三毒,有如盗贼进入一所空屋。这三个阶段,都是循序渐进的。
莲花生大士所说:“虽然我的见地,犹如上天之高,但在行为的因果关系上,却要比大麦面粉还要细微。”故不可粗心大意,而应要小心地从因果规律,作出行动。更要严守甚至最微细的三昧耶戒及誓句,如此将会令你不受污染及堕落。所有密呪乘(金刚乘)的三昧耶戒,都被纳入于上师身、语、意之三昧耶戒中。如果当你在刹那间,只想到上师是一个普通人,则你的成就便会遥遥无期了。你当然会问为甚么?正如古人所云:“所有修持金刚乘的行者,成就是由上师而来的。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除非你自心内在的证量,已达到圆满境界,否则的话,对别人宣示证量,便是一大过失;最好还是守口如瓶。更其次,不要自夸曾闭关多少年月,而应该老实修行!直至了结此生为止。不要轻视世俗谛因果关系上所得的资粮;相反地,若只是如口头禅地说“一切皆空”!则只是自欺欺人的做法。
当死到临头之时,你应该把你所拥有的一切,加以布施,不能执着,(甚至于小如一支针的财物)。在将死之刹那,大修行者会感觉愉快,中等的修行者亦不会有疑虑,而普通的修行者也不会觉得后悔。当你了悟死时的光明,能不断照耀昼夜,则决不会有中阴的出现;死亡只不过是把这个色身加以破坏而已。不然的话,如果你自己认为有把握在中阴境界中获得解脱,则你所做的任何事情都无所谓,再不然的话,根据你在生前修习有数及纯熟的迁识法(颇哇)在那时加以实行,则你自然便能到达你所选择的佛国士去。而在那里,只要你仍不断专心修行的话,你便决定可以成佛的!


IP属地:浙江1楼2020-07-27 11:06回复
    大圆满三部教义【敦珠法王】2018-11-16
     大圆满分心部、界部、要门部三部。
      心部。宁玛派大圆满是专门讲悟心的心地法门,与内地禅宗主张见性成佛颇有相似之处。但宁玛派是密教,心部讲的心是分作体、相(性)、用三方面来谈的,故与一般显教所谈的有所不同。
    本派常有三句法语:“心体本净,自性元成,大悲周遍。”(《实相藏论释》29、31页)【《九》书所引为《知识总汇》上260页】
    三句包括心的体、相、用三个方面:
      体——心体本净,空寂灵明;
    相(性)——自性元成,本具光明;
    用——大悲周遍,随缘显现(妙用随缘)。
    首先谈心体。心有真心和妄心。真心之体,本性清净,本无垢汙,空寂光明。
    心体虽然空寂,并非顽如木石,而是空而有觉,灵知为体,故称自然智慧。
     《知识总汇》中说:“一切心上所显境界,皆是自心的妙用。心性是自然智慧”(《知识总汇》下289页)。
      这就是说,万有均在心性光明中显现(明)【《九》书中为:万有的形象均能在自心中明现】,而自心又能灵知不昧(觉)。这现和知都是心性的妙用,心性空无有体(空),或故名为明空妙觉,或名自然智慧,此乃吾人之真心。真心是不变不坏,永无生灭的。妄心是由根、境、识和合所引起,是刹那生灭的。
      《大圆胜慧》中说:“本然智慧,无来无去,无始无终,甚为稀有。众生无量劫来须臾未离,不变不坏……”(《大圆胜慧》79页)。为什么真心能不生灭?《智者喜筵》说:“真心不从因所生,不从缘而灭,最初无来处,最后无去处,过去现在皆是湛然常寂。因其体空,故无生灭。”“即此真性,虽然现轮回涅槃之相,但真体未尝动摇。”(《智者喜筵》上551、590页)此即无生灭之意。
      这个真心之体,既不从因生,又不从缘灭,又非任何所造,虽能现万象,然真体亦毫不动摇,不变不坏,故能“一物长灵,盖天盖地。”
      大圆满心部认为,心体是觉空无别,这个认识和内地禅宗的看法颇为一致,所谓“诸法皆空之处,灵知不昧。不同无情,性自神解。此是汝空寂灵知清净心体”(《禅宗大意》139页)。
      这个灵明空寂之心,佛与众生同具。心部求悟此本空心体,即悟此明空觉性,亦即是所谓为见性成佛。《普成经》说:“过去诸如来,皆为得见此性而成佛,别无法可修,亦别无所得,现在及未来诸如来,亦为得见此性而成佛,别无法可修,亦别无所得”(《大圆胜慧》80页)。
      其次说心性(相)。自然智慧之性,自性元成,本具光明。心性光明能朗照万象,空寂妙明。此光明与妙用结合,能现一切染净世界。“由于自然智慧妙用之元成妙光现为轮回涅槃两境相”【《九》书此处为“妙用,圆成妙色,现为……”】(《知识总汇》中756页)。
      心体是空寂无生,何以能现轮回涅槃?心体空,并非空无一物,体空而性不空,空而有明,心性光明,明分不灭,所以能现。心是具有明分和空分两分,空而又明。明分属于本有,本有则是非空。
      心体本净,何以又能明现染相轮回?染相净相都是由众生迷悟所造成,染净都属一个根。《大圆胜慧》说:“自然本有光明,明了,则为解脱之根,不明,则为烦恼之根”(《大圆胜慧》215页),这个根就是本性光明。悟者则见光明净相,迷者则见染相。如同一白螺,常眼人则见白螺为白色,黄胆病人则见为黄色。胆病癒后黄色即空。白螺的白色,为白螺所本有,这是空不了的。众生心体除去垢汙后,染相则空,净相光明为心的明分,乃自性本有,这个根是空不了的。
      如果心不具光明,只有空性的空分,则仅能成就法身。单有法身成不了佛,要法、报、化三身具足,始能圆满正觉,这是大乘显密各宗共同承认的。若心只有空分,而无明分,则报化二身从何而出?岂能离开自身而另有依据?故体虽空而性不空。心性光明,光明就是成就二种色身的依据。《大圆胜慧》说:“本来清净自性中不能化现,本体法性光明有法尔之力,出现色身,”“自然法性、自然光明、无忘无著,此即报化二种色身之根源”(《大圆胜慧》237页);“空分属法身,光明属报化,三身均具于一心之中,故光明出现自显三身境界亦属自性本具”。(《大圆胜慧》237页)【《九》书中此处为107页】
      空性是法身,法身是无相。报化是色身,属有相。无相何以出有相的报化?所谓无相,无虚妄色尘相,非无真空妙有之相(《大圆胜慧》170页)。光明属真空妙有,是元成的妙色,或称空性妙色。
      光明何以能现境相,光明具有五光。“自性光明具有五光三妙色”(《知识总汇》上260页)。“内五光为觉性之明显分(明分)”(《实相藏论释》29页)。此明分之五光能现三有轮回涅槃之相。为一切境相显现之源(所依),称为元成之妙色。
      此五光又是如何显现为情、器、轮、涅的?按《实相藏论释》说,“觉性自然智如水晶球,其本净明空广大体中,自性五光元成内显,此内显分,即五大种。从中起现外显之时,其外境色相,即内五光,犹如水晶之内光,显现为外光。最初起时,以执为我故,遂垢汙五大。迷为情器”(该书31、7、9页)。五大元即地、水、火、风、空,此五属物质,故光明应属于色(物)。不过他们说此色不同一般虚妄色尘之粗色,而称为空性妙色。
      所以悟心既要悟到心的空分,也要见到心的明分。众生由于无明,使明空分离。悟心人必须明空双运,使之结合为一,才能彻见自心本性,证得了明空妙觉,才能圆满三身功德而成佛。


    IP属地:浙江3楼2020-07-27 11:33
    回复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21-10-28 16:03
      回复
        真正的大圆满,宁玛派无上密法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1-11-27 17:04
        回复
          阿弥陀佛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1-12-15 13: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