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稻谷的生产意义
稻谷含有碳水化合物75~79%,蛋白质6.5~9%,脂肪0.2~2%,粗纤维0.2一1%。稻谷容易消化,吸收率也高,在全国约有50%的人口以稻谷为主。因此,水稻生产状况优与劣,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流动人口逐渐增多,从而造成很多省份岀现人多地少现象,粮食主要靠外省调入,供需矛盾突出。所以,发展水稻生产在我国尤为重要。
杂交之父,培育种植杂交水稻对我国水稻生产作岀巨大贡献。
二,主要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主要有三条途径:增粒、增穗和穗粒兼顾。从目前大面积生产实践分析,穗粒兼顾出现高产几率最高,袁隆平研制杂交水稻更为突岀。栽培方式多样化,主要有直播、抛秧、旱育秧、机插和免耕栽培等轻型栽培方式。
(1)培育壮秧
水稻育秧方式很多,人们普遍采用是半旱育秧,早稻育秧进行地膜覆盖。
育秧方法:选择土质松软肥沃,杂草较少,排灌方便,阳光充足的田块做秧田。秧板要达到面平沟深,上糊下松和软硬适中的要求,做成半旱湿润通气秧田。秧板宽1.6~1.8米,秧沟宽20厘米左右,画线定样,干耕燥整成畦,耕深10厘米左右。清除田内杂草,削平畦面。
每亩施腐熟粪肥750~1000千克,配施碳铵15~20千克,结合耕耙时施下,在配过磷酸钙20千克和氯化钾7.5千克左右,做秧时施下。
选好种子必须要消毒处理,在进行浸种催芽,提高种子成活率和减少病菌。
三,进行科学施肥
高产的早、晚稻基面肥用量总施肥量50~60%。每亩施有机肥750~1000千克,碳铵30~40千克,过磷酸钙20~25千克,氯化钾7.5~10千克,钾肥即可作基肥,也可以作追肥,最好早施最好。
分蘖肥一般约占总施肥量20~30%左右,亩施尿素5~7.5千克。一般移栽3~5天施肥,保持浅水层,最好傍晚施,可防止烧灼稻苗。
穗肥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肥两种。促花肥在水稻3叶露尖时施,保花肥在水稻剑叶露尖时施。穗肥施用量一般占总施肥量的15%左右。
四,合理灌溉
插秧后深灌水3一7厘米,防止败苗。深水护苗至返青大约需3一5天。秧苗扎根返青后,应立即放浅田水,实行间歇灌溉,促进根系生长。
当全田总苗数接近或达到预期穗数苗时,开始搁田,以人站在田里露脚印为好,但又不下陷,表土层不开裂最合适,然后开始复水,等水层自然落干再轻搁,这样反复几次。
当稻穗出现时,也是水稻一生中生理需水最多的时间,灌一次水,等自然落干后在进行灌水,以便于水气交替,促进根系发育生长。
在灌浆期,灌一次水,让其自然落干,湿润2一3天后再灌水,保持干干湿湿,均匀有度,最重要是以湿为主,切忌岀现干裂而造成水分供应失调。所以,断水一般情况不宜过早。
稻谷含有碳水化合物75~79%,蛋白质6.5~9%,脂肪0.2~2%,粗纤维0.2一1%。稻谷容易消化,吸收率也高,在全国约有50%的人口以稻谷为主。因此,水稻生产状况优与劣,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流动人口逐渐增多,从而造成很多省份岀现人多地少现象,粮食主要靠外省调入,供需矛盾突出。所以,发展水稻生产在我国尤为重要。
杂交之父,培育种植杂交水稻对我国水稻生产作岀巨大贡献。
二,主要栽培技术
水稻高产主要有三条途径:增粒、增穗和穗粒兼顾。从目前大面积生产实践分析,穗粒兼顾出现高产几率最高,袁隆平研制杂交水稻更为突岀。栽培方式多样化,主要有直播、抛秧、旱育秧、机插和免耕栽培等轻型栽培方式。
(1)培育壮秧
水稻育秧方式很多,人们普遍采用是半旱育秧,早稻育秧进行地膜覆盖。
育秧方法:选择土质松软肥沃,杂草较少,排灌方便,阳光充足的田块做秧田。秧板要达到面平沟深,上糊下松和软硬适中的要求,做成半旱湿润通气秧田。秧板宽1.6~1.8米,秧沟宽20厘米左右,画线定样,干耕燥整成畦,耕深10厘米左右。清除田内杂草,削平畦面。
每亩施腐熟粪肥750~1000千克,配施碳铵15~20千克,结合耕耙时施下,在配过磷酸钙20千克和氯化钾7.5千克左右,做秧时施下。
选好种子必须要消毒处理,在进行浸种催芽,提高种子成活率和减少病菌。
三,进行科学施肥
高产的早、晚稻基面肥用量总施肥量50~60%。每亩施有机肥750~1000千克,碳铵30~40千克,过磷酸钙20~25千克,氯化钾7.5~10千克,钾肥即可作基肥,也可以作追肥,最好早施最好。
分蘖肥一般约占总施肥量20~30%左右,亩施尿素5~7.5千克。一般移栽3~5天施肥,保持浅水层,最好傍晚施,可防止烧灼稻苗。
穗肥分为促花肥和保花肥两种。促花肥在水稻3叶露尖时施,保花肥在水稻剑叶露尖时施。穗肥施用量一般占总施肥量的15%左右。
四,合理灌溉
插秧后深灌水3一7厘米,防止败苗。深水护苗至返青大约需3一5天。秧苗扎根返青后,应立即放浅田水,实行间歇灌溉,促进根系生长。
当全田总苗数接近或达到预期穗数苗时,开始搁田,以人站在田里露脚印为好,但又不下陷,表土层不开裂最合适,然后开始复水,等水层自然落干再轻搁,这样反复几次。
当稻穗出现时,也是水稻一生中生理需水最多的时间,灌一次水,等自然落干后在进行灌水,以便于水气交替,促进根系发育生长。
在灌浆期,灌一次水,让其自然落干,湿润2一3天后再灌水,保持干干湿湿,均匀有度,最重要是以湿为主,切忌岀现干裂而造成水分供应失调。所以,断水一般情况不宜过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