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诈联盟吧 关注:22贴子:170
  • 0回复贴,共1

93%识别失败,看看父母手机里有没有这些诈骗短信!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法院传票,不回判刑”,“免费旅游,恭喜中奖”......类似的形形色色的诈骗短信不断在网络上流窜,老年人频频被骗的报道也不绝于耳。这些年轻人一眼都能识别出来的诈骗短信,为什么老年人就认死理儿,怎么劝说也没用呢?你的父母能看出来吗?

防诈骗中心联合支付宝,用程序测测试发现50岁以上女性的手机短信里,竟然有80%的来自诈骗犯!
记者根据相关安全中心分析出的10条高危、高频诈骗短信随机采访路人。短信的内容十分简单,类似手机号码被随机抽取为幸运观众点击链接领取、收到法院相关传票不解除合约将会遭遇牢狱之灾、免费领取纪念品,低价购买纪念币等。

这些诈骗短信看起来十分简单,甚至可以说很低劣,年轻人一样都能识别出来。

但是在对50岁以上80位阿姨的随机采访中,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竟然只有3位能识别出全部诈骗短信,超过96%的受访者识别失败!

尤其是面对冒充公检法、推销保健品、购买纪念币、求偶等电信诈骗套路警惕性不高,屡屡中招。

据公开资料显示,诈骗活动中老年人占比67.3%,人均受害金额5000元,老人辛辛苦苦攒下来的钱就这样被骗子收入囊中是在令人惋惜。根据更深一步的调查发现,50岁以上女性手机里陌生短信80都有被到诈骗的风险,位置来电数目更是超半数被标记为诈骗。
伴随网络发展,老年人被骗比例大幅升高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17年6月,中国网民中50岁以上的网民群体所占比重大体上呈增长趋势。2007年之前,网民中50岁以上网民群体所占比重徘徊在4%附近,2008年到2011年之间这一比重出现了波动性地提升。从从2012年开始,50岁以上网民群体在网民中所占比例直线上升,到2017年达到了10.6%。网络在带来为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只要广撒网,总有鱼会上钩的”。而相关的报告显示,中老年人表示在互联网上当受骗过(或者疑似.上当受骗过)的比例高达67.3%。
中等收入群体更容易被骗,微信是重灾区

报告还指出:中等收入、有经济自主性的中老年人受骗比例更高。中等收入群体的老年人数量庞大,他们经济自主性高,有更多机会学习和使用智能手机。
如果将被骗广泛定义为钱财、感情、谣言、虚假宣传等多方面,数据显示,中老年人被骗的主要渠道是朋友圈(69.1%)、微信群(58.5%)以及微信好友(45.6%);中老年人受骗的信息类型前三位是:免费领红包(60.3%)、赠送手机流量(52.3%)和优惠打折团购商品(48.6%)。
陪伴才是最好的防骗手段

除了宣传外,我以为提升老人们防骗技能的秘是儿女们更多的陪伴。
受骗老人大多是空巢老人,辛苦一辈子终于将儿女拉扯成人、成才,但是儿女大了,他们却更孤独了,奔于生计、忙于工作的儿女难得回家一次,即使回来,也是例行公事如同串门,对于老父老母的孤寂却缺少排解。当面对某些骗子比子女更亲近更无微不至的问候,试问又有多少人不心动呢?很多老人之所以如此热衷于听讲座,也不外乎是家里太冷清、电视的喧嚣也赶不走寂寞。
“常回家看看,哪怕给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哪怕给爸爸捶捶后背揉揉肩……”还记得歌里唱的吗,其实“常回家看看”就是最好的防骗秘籍。


IP属地:新疆1楼2020-07-24 01:2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