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们应该强调几个基本常识
除了部分专业性极强的专业,比如医生,绝大部分人在毕业五年内就开始折腾跟自己专业无关的事,尤其是这年代,对未来的确定性越来越低,而且有些专业在人才市场上根本没有匹配的工作,比如我的一个小伙伴都毕业多年了,尽管继承了他爹的洗车店现在还不错,不过他依旧长期关注人才市场的招聘启事,查看有招哲学系毕业的没。每次看到没人招哲学毕业生,就感慨家里有钱真是好,可以去读一些没啥用的专业。
说这事的意思是,如果上不了想去的专业,也别太担心,影响不大。
能去大城市就去大城市,原因一会儿讲。
一定要先选学校,再选专业,你毕业两年后,基本没人问你哪个专业的,因为很多专业你说了别人也不懂,但是你说你大学名字,别人永远都可以再第一时间给你的大学找个位置放进去,比如“牛逼,名校啊”,或者“嗯,还不错,应该不是985就是211”,再或者“没咋听说过,应该和驻马店职业技术学校差不多吧”。等到工作五年之后,后续几乎不会有人关心你专业了,你的标签是由你之前工作的厂子和你的毕业学校共同组成的。
大学其实教不了你多少东西,基本全靠毕业后自己学,这也是为啥我们一直在说保持学习能力。“学习能力”这事有两重意思,一是不惧怕学习新东西,二是知道学习曲线,能够顺利抗过学习新知识初期的挫折感。
除了部分专业性极强的专业,比如医生,绝大部分人在毕业五年内就开始折腾跟自己专业无关的事,尤其是这年代,对未来的确定性越来越低,而且有些专业在人才市场上根本没有匹配的工作,比如我的一个小伙伴都毕业多年了,尽管继承了他爹的洗车店现在还不错,不过他依旧长期关注人才市场的招聘启事,查看有招哲学系毕业的没。每次看到没人招哲学毕业生,就感慨家里有钱真是好,可以去读一些没啥用的专业。
说这事的意思是,如果上不了想去的专业,也别太担心,影响不大。
能去大城市就去大城市,原因一会儿讲。
一定要先选学校,再选专业,你毕业两年后,基本没人问你哪个专业的,因为很多专业你说了别人也不懂,但是你说你大学名字,别人永远都可以再第一时间给你的大学找个位置放进去,比如“牛逼,名校啊”,或者“嗯,还不错,应该不是985就是211”,再或者“没咋听说过,应该和驻马店职业技术学校差不多吧”。等到工作五年之后,后续几乎不会有人关心你专业了,你的标签是由你之前工作的厂子和你的毕业学校共同组成的。
大学其实教不了你多少东西,基本全靠毕业后自己学,这也是为啥我们一直在说保持学习能力。“学习能力”这事有两重意思,一是不惧怕学习新东西,二是知道学习曲线,能够顺利抗过学习新知识初期的挫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