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地名故事】
全沈阳有很多条马路,但却只有一条叫北陵大街。这是小旮的一个住皇姑的朋友跟小旮说的原话。这话就让作为大东人的小旮特别不忿,“我还说全世界只有一条东北大马路呢,切~~”。说话呢,可以起杠,但我还是打算尊重一下我的这位朋友,写一写这条著名的北陵大街。因为,东北大马路我已经写过了。

曾经的“北陵土马路”
北陵大街是皇姑最早的一条马路。这一点应该没有疑议。北陵大街,始建于顺治八年,是专门为清朝皇帝祭祖谒陵而修建的。当年修建是一条土路,因此民间称其为“北陵土马路”。据史料记载,每当皇帝来昭陵祭祖谒陵持候队伍都十分庞大,文官坐轿,武官骑马,文武百官浩浩荡荡。皇舆、坐骑、差役、车辆、御卫队等等随着队伍直奔陵寝。当然,黄土垫道、净水泼街是必须的。沿着下马碑、华表、石狮、石牌坊走进去,就能看见神道了。也就是说,北陵大街就是“神道”的一部分和延伸。

1898年,沙皇俄国强筑“中东铁路支线”,就是现在的京哈铁路长春至沈阳及沈阳大连间,北陵土马路被拦腰截断了。1906年,即光绪三十二年,土马路被修建成砂石路,但在以后的很多年里,由于年久失修,又由砂石路蜕变为原来的土马路。1903年,即光绪二十九年,在北陵大街上修建的北陵公铁立交桥竣工,此桥为钢铁混凝土结构的双孔铁路、公路立交桥,位于北陵大街与东西走向的东清铁路(现京哈铁路)的一段交叉点上,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此桥首开沈阳立交桥的先河。所以吧,千万别小看了沈阳任何一个地方,谁能想到原来的北京街公铁桥有这么大的来头呢?

奉天时期:慢慢变身
1929年奉天市政公所出资重修北陵土马路,修建时分为两段进行,第一段从今团结路,西至日本桥(今二洞桥)。第二段从日本桥(二洞桥)到北陵大桥,总长2073米,翻修后北陵大街仍为土路。
1938年日伪时期,北陵大街又进行了一次修建,南起日本桥(二洞桥),北至北陵公园门前,一律修建为柏油路面,1940年,曾经改名为“万年街”。国民党统治时期的1946年,北陵大街改名为“维德大街”。1948年7月还经过一次维修。

新中国:成为沈阳的“门面”
进入新中国,1955年,北陵大街又进行了一次维修,修整后的路面又重新铺洒了柏油,并在两侧机动车道之间栽种了树木和花草,北陵大街面貌为之一新。1957年沈阳街路名大改造,北陵大街正式定名为“北陵大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主席、总司令都曾经在视察沈阳时来过北陵大街。又由于辽宁省政府确定在了北陵大街,于是北陵大街逐渐成为了沈阳的“门面”,由于当时很多外国政要和友人来到沈阳第一站都会到达辽宁大厦,所以北陵大街一直都被置于外国友人的镜头之下的,代表了当时沈阳、沈阳人的精神面貌和沈阳的城市建设水平。

现在的北陵大街是沈阳一级马路,是沈阳一处靓丽的风景线,与青年大街一起,成为沈阳整个城市的“中轴线”。但由于历史的长期积淀和文化的厚重感,使北陵大街成为沈阳人难以言喻的精神标签。

所以每当仲夏的傍晚,人们从北陵大街向北陵汇聚的时候,在松林阴凉的晚风中,你是否能闻到沈阳专属版本的历史气息和文化韵味?北陵大街,她在夜色下的延伸中,仿佛沈阳肌体上的血脉,引领沈阳人奋斗的热血,奔涌向前。

图文来源:这旮是沈阳
全沈阳有很多条马路,但却只有一条叫北陵大街。这是小旮的一个住皇姑的朋友跟小旮说的原话。这话就让作为大东人的小旮特别不忿,“我还说全世界只有一条东北大马路呢,切~~”。说话呢,可以起杠,但我还是打算尊重一下我的这位朋友,写一写这条著名的北陵大街。因为,东北大马路我已经写过了。

曾经的“北陵土马路”
北陵大街是皇姑最早的一条马路。这一点应该没有疑议。北陵大街,始建于顺治八年,是专门为清朝皇帝祭祖谒陵而修建的。当年修建是一条土路,因此民间称其为“北陵土马路”。据史料记载,每当皇帝来昭陵祭祖谒陵持候队伍都十分庞大,文官坐轿,武官骑马,文武百官浩浩荡荡。皇舆、坐骑、差役、车辆、御卫队等等随着队伍直奔陵寝。当然,黄土垫道、净水泼街是必须的。沿着下马碑、华表、石狮、石牌坊走进去,就能看见神道了。也就是说,北陵大街就是“神道”的一部分和延伸。

1898年,沙皇俄国强筑“中东铁路支线”,就是现在的京哈铁路长春至沈阳及沈阳大连间,北陵土马路被拦腰截断了。1906年,即光绪三十二年,土马路被修建成砂石路,但在以后的很多年里,由于年久失修,又由砂石路蜕变为原来的土马路。1903年,即光绪二十九年,在北陵大街上修建的北陵公铁立交桥竣工,此桥为钢铁混凝土结构的双孔铁路、公路立交桥,位于北陵大街与东西走向的东清铁路(现京哈铁路)的一段交叉点上,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此桥首开沈阳立交桥的先河。所以吧,千万别小看了沈阳任何一个地方,谁能想到原来的北京街公铁桥有这么大的来头呢?

奉天时期:慢慢变身
1929年奉天市政公所出资重修北陵土马路,修建时分为两段进行,第一段从今团结路,西至日本桥(今二洞桥)。第二段从日本桥(二洞桥)到北陵大桥,总长2073米,翻修后北陵大街仍为土路。
1938年日伪时期,北陵大街又进行了一次修建,南起日本桥(二洞桥),北至北陵公园门前,一律修建为柏油路面,1940年,曾经改名为“万年街”。国民党统治时期的1946年,北陵大街改名为“维德大街”。1948年7月还经过一次维修。

新中国:成为沈阳的“门面”
进入新中国,1955年,北陵大街又进行了一次维修,修整后的路面又重新铺洒了柏油,并在两侧机动车道之间栽种了树木和花草,北陵大街面貌为之一新。1957年沈阳街路名大改造,北陵大街正式定名为“北陵大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主席、总司令都曾经在视察沈阳时来过北陵大街。又由于辽宁省政府确定在了北陵大街,于是北陵大街逐渐成为了沈阳的“门面”,由于当时很多外国政要和友人来到沈阳第一站都会到达辽宁大厦,所以北陵大街一直都被置于外国友人的镜头之下的,代表了当时沈阳、沈阳人的精神面貌和沈阳的城市建设水平。

现在的北陵大街是沈阳一级马路,是沈阳一处靓丽的风景线,与青年大街一起,成为沈阳整个城市的“中轴线”。但由于历史的长期积淀和文化的厚重感,使北陵大街成为沈阳人难以言喻的精神标签。

所以每当仲夏的傍晚,人们从北陵大街向北陵汇聚的时候,在松林阴凉的晚风中,你是否能闻到沈阳专属版本的历史气息和文化韵味?北陵大街,她在夜色下的延伸中,仿佛沈阳肌体上的血脉,引领沈阳人奋斗的热血,奔涌向前。

图文来源:这旮是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