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来吧 关注:814,592贴子:19,510,592

回复:顺序论——书简湖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基本上梳理总结完了,可以看出来,顺序论在书简湖的运用,当然这些都是我个人理解。
分先后→审大小→定善恶→知行合一。
了解人和环境→用标准衡量→下结论→行动。
这一套贯穿于书简湖整个章节中,每件事中。大目标的完成有,其中阶段性目标的完成也有。
下面就是各个部分的原文摘抄和出处了,大概有几万字。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20-07-26 12:23
回复
    书简湖之局的难点内容:
    第一难,难在顾璨愿不愿意认错。第二难,难在陈平安如何一个个捋清楚书上读来的、别人嘴里听来的、自己琢磨出来的那么多道理,找出自己道理中的那个立身之本,第三难,难在知道了之后,会不会发现其实是自己错了,到底能否坚守本心。第四难,难在陈平安如何去做。最难在三四。第三难,他陈平安就注定过不去。”
    崔东山直接询问陈平安的最后一个心关,“第四难?”
    崔瀺看似故弄玄虚道:“难在有无数难。”(431章)
    因为迟钝如曾掖,都有些想不明白,陈先生分明已经在一步步做着他想要做的事情了,虽然会有这样那样的坎坷和不圆满,也会有一次次的无功而返,哪怕是一些小的遗愿,同样无法达成,可终究还是有不少现身石毫国的阴物鬼魅都,跟苏姑娘那样,走得不那么遗憾了。
    照理说,陈先生的心境,应该是越来越轻松才对。
    可是并非如此。(448章)
    但是之所以极其擅长隐藏情绪的陈平安,先前竟是连曾掖都察觉到陈平安的心境微妙起伏?
    就在于陈平安在为苏心斋他们送行之后,又有一个更大、并且仿佛无解的失望,萦绕在心扉间,怎么都徘徊不去。
    那种感觉,不是先前在略显阴暗的青峡岛屋子里,当时尚未请出所有阴魂,只要看一眼桌上的下狱阎罗殿,陈平安在闭眼休憩片刻或是上床睡觉入睡之前,就像是心扉柴门外,有无数冤魂厉鬼的那种鬼哭狼嚎,在使劲敲门,大声喊冤、咒骂。
    一场场送行之后,陈平安的那种失望,来源于他突然发现一件事,一本本账本上,那些个枉死之人的一个个名字当中,让他真正最感到愧疚的那些,比如一直对黄篱山和恩师念念不忘的苏心斋,反而就那么放下了执念,选择彻底离开了人间。反而是许多陈平安起先心中愧疚程度,不如苏心斋的某些名字某些阴物,诉求更多,会有狮子大开口的遗愿,会有人鬼皆常情的贪恋,更有死后皆犹然怨恨更深的许多许多阴物,都暂住在那座阎罗殿、仿造琉璃阁当中。
    其实之前陈平安在下定决心之后,就已经谈不上太多的愧疚,可是苏心斋他们,又让陈平安重新愧疚起来,甚至比最开始的时候,还要更多,更重。
    那种感觉,一样萦绕在心扉柴门之外,但是门外的他们,已经决意离开人间的他们,没有任何埋怨,没有半点谩骂,却像是在轻轻敲门之后,动作极轻,甚至像是会担心打搅到里边的人,然后他们就只是说了同样的一句离别言语,“陈先生,我走啦。”(448章)


    IP属地:天津23楼2020-07-29 11:33
    回复
      2025-05-29 00:38:56
      广告
      书简湖之局的难点做法:
      对错是非,就摆在那里,陈平安做不到可以破例,做不到自欺欺人。
      很多人都在做的都在说的,不一定就是对的。
      府邸大门缓缓打开。
      陈平安向那位金色儒衫小人儿作揖拜别。
      原本已经结丹雏形、有望达成“道德在身”境界的金色文胆,那个金色儒衫小人儿,千万言语,只是一声叹息,毕恭毕敬,与陈平安一样作揖拜别。
      砰然一声。
      整座人身小天地之中,如敲丧钟,响彻天地间。
      那颗金色文胆砰然碎裂,金色儒衫小人儿那把最近变得锈迹斑斑的长剑、光彩黯淡的书籍、以及它自身,如雪消融不复见。(431章)
      生死大事,对错是非,不是有理由有借口去做,顾璨能够在内心说服自己,就可以像那些纸上文字,可以一笔抹掉。
      恰恰是顾璨的不认错,不以为是错,才在陈平安心坎此处成死结。
      既然自己无法放弃顾璨,又不会因一地乡俗,而否定陈平安自己心中的根本是非,否认那些已经低到了泥瓶巷小路、不可以再低的道理,陈平安想要向前走出第一步,试图改错和弥补,陈平安自己就必须先退一步,先承认自己的“不够对”,万般道理且不说,换一条路,一边走,一边完善心中所思所想,归根结底,还是希望顾璨能够知错。
      退一万步说,只有上不去的天,天即长生不朽,没有过不去的山,山即人间种种心坎。
      陈平安想要去直面这些心坎,自己的,已死之人的,在乎那些已死之人、犹然在世之人的,这些注定会磨损心中万古刀的人间苦难。
      犯了错,无非是两种结果,要么一错到底,要么就步步改错,前者能有一时甚至是一世的轻松惬意,大不了就是临死之前,来一句死则死矣,这辈子不亏,江湖上的人,还喜欢嚷嚷那句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后者,会尤为劳心劳力,吃力也未必讨好。
      十人树杨,一人拔之,则无生杨亦。
      陈平安想要先尝试着去验证这句话的正反两面,至于对错,无论最终得到的结果如何,则都与书上道理搁一边。
      在此期间。
      陈平安当下能做的,不过就是让顾璨稍稍收敛,不继续肆无忌惮地大开杀戒。
      他与顾璨说了那么多,最后让陈平安感觉自己讲完了一辈子的道理,好在顾璨虽然不愿意认错,可到底陈平安在他心目中,不是一般人,所以也愿意稍稍收起跋扈气焰,不敢太过顺着“我如今就是喜欢杀人”那条心路脉络,继续走出太远。毕竟在顾璨眼中,想要隔三岔五邀请陈平安去春庭府邸这座新家,与他们娘俩还有小泥鳅坐在一张饭桌上吃饭,顾璨就需要付出一些什么,这种类似交易的规矩,很实在,在书简湖是说得通的,甚至可以说是畅通无阻。
      所以接下来,陈平安跟田湖君要了一块青峡岛供奉玉牌,挂在腰间,第二天开始在青峡岛四处逛荡,与人闲聊。(433章)
      这是陈平安如今自己私底下复盘藕花福地之行,得出的一个最大结论,遇见众人万事,我只管单刀直入,暂时撇开一切善恶,只去深究此人为何说此话、做此事、有此念头。
      一旦如此,哪怕所有人都如那痴心剑。
      一样可以为我所用。
      但是在这个极其耗费心神的漫长过程中,他陈平安必须比以往想得更多,走得更慢!
      陈平安暂时停笔,拿起手边的养剑葫,喝了口酒就放下。
      神色愈发憔悴,脸颊凹陷,脸庞上甚至还有些许的胡里拉渣,可是当下提笔写字,眼神熠熠光彩。(439章)
      评价:
      崔东山微笑道:“老***,这会儿怎么说?我家先生虽然元气大伤,伤及大道根本,可这个死局,毕竟没有更死,你是不是比我家先生更加失望啊?哈哈,你费尽心机安排了四难,结果先生在第三难的本心一事上,直接认输,既然内心深处,坚持顾璨行事仍是错,有无法一拳打死顾璨,更无法丢下顾璨不管,那就先过了本心一坎,毅然决然,崩碎了好不容易炼制成功的第二件本命物,借此机会,不但让你的前两难,变成了笑话,我家先生还得以再次做了一场切断和圈定,拣选了一条最没有岔路的羊肠小道,暂时抛开情与法,不去斤斤计较法与理,而是开始去追本溯源,并且在思考这条来龙去脉的同时,我家先生第一次开始尝试走出自己那个“无错”的圈子,等于破开屏障,不再因为道理而画地为牢,开始走入大天地,心念所及,天下无处不可去!”(432章)


      IP属地:天津24楼2020-07-29 11:34
      回复
        书简湖陈平安入局原因:
        陈平安看了眼顾璨,然后转头,对妇人说道:“婶婶,如果今天再有一个孩子,在门外徘徊不去,你还会开门,给他一碗饭吗?还会故意跟他讲,这碗饭不是白给的,是要用卖草药的钱来偿还的?”
        妇人小心翼翼斟酌酝酿。
        陈平安自顾自说道:“我觉得不太会了。”
        “当然,我不是觉得婶婶就错了,哪怕抛开书简湖这个环境不说,哪怕婶婶当年那次,不这么做,我都不觉得婶婶是做错了。”
        “所以当年那碗饭,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还有让我陈平安稍稍心安一些,觉得我不是我娘亲嘴里一定不要去做的那个乞丐,而是先欠了婶婶的钱,吃过了饭,我肯定能还上。”(431章)
        顾璨趴在那儿,问道:“陈平安,当年我娘亲那碗饭,不就是一碗饭吗?你去敲开别人家的门,求着街坊邻居,也不会真的饿死吧?”
        陈平安点点头,“所以我会更加感激婶婶。”
        顾璨问道:“就因为那句话?”
        陈平安缓缓道:“你忘了?我跟你说过的,我娘亲只让我这辈子不要做两件事,一件事是乞丐,一件事是去龙窑当窑工。”(431章)
        崔瀺自顾自说道:“当时肯舍得自己的武道前程,才过得了倒悬山那一关(喝忘忧酒时为宁姚父母打抱不平提升武夫境界),若是如今连为顾璨留下来,都不愿意,陈平安哪有资格走到这个局中。那种今日不舍,想着来日家当更多了再舍的聪明人,我们看到过多少了?”(432章)


        IP属地:天津25楼2020-07-29 11:35
        回复
          崔国师让死局死结更无解的后招1:
          崔瀺微微一笑,“阮秀一行人入局了,已经快要被书简湖遗忘的宫柳岛主人,刘老成也快要入局了。说不定,来得早不如来得巧。”(432章)
          当天晚上,顾璨与小泥鳅并肩而立,眺望芙蓉山那条气势惊人的火龙。
          顾璨笑问道:“同类?”
          小泥鳅抹了把嘴,“只要吃了它,说不定可以直接跻身上五境,还可以最少一百年不跟主人喊饿。”
          顾璨眼神炙热,问道:“胜算有多大?”
          小泥鳅死死盯住那座芙蓉山的那片绚烂火光,口水直流,只得捂住嘴巴,笑呵呵道:“如果只是与它打架,没有任何修士插手,在这书简湖,六-四分,我赢面稍稍大一些。”
          顾璨想了想,“事情没这么简单,咱们这次就听陈平安的,不急。那拨人敢在这个时候出手,肯定不是来送死的。”
          小泥鳅跃跃欲试道:“那我潜入湖底,就只是去芙蓉山附近瞅一眼?”
          顾璨摇头道:“最好别这样做,小心自投罗网。等到那边的消息传到青峡岛,我自会跟刘志茂商量出一个万全之策。”
          小泥鳅委屈道:“刘志茂那条老狐狸,可未必愿意看到我再次破境。”
          顾璨眯起眼,轻声道:“那么如果宫柳岛的刘老成出现了呢?你觉得我师父还坐不坐得住?”
          小泥鳅歪着脑袋,“那个玉璞境野修,偷偷回来了吗?”
          顾璨扯了扯嘴角,“只要事后确定了,真有机会让你饱餐一顿,吃完了这顿可以百年不饿肚子,那么就算刘老成没来宫柳岛,我都会让‘刘老成’出现在书简湖某座城池。田湖君,吕采桑,元袁,俞桧等等,这些家伙都可以派上用场了,要做就做一笔大的!”(434章)
          阮秀转头望向宫柳岛方向,想了想,打开帕巾,见着那几块糕点,又恋恋不舍合上帕巾,想着还是要省着点吃,这儿没可有骑龙巷的糕点铺子了。
          从来眼神寂然如古井深渊的青衣姑娘,蓦然间,眼中亮起璀璨光彩,歪着脑袋,一脸匪夷所思的神采,视线偏移,望向距离那座宫柳岛有一段距离的某个地方。
          她就像看到了比糕点更美味的熟悉存在。
          她飞快重新取出帕巾,一口一块糕点,还使劲抖了抖帕巾,这才放入袖中,最后拍拍手,心满意足地点了点头。
          她两边腮帮鼓鼓的,怎么就跟销赃似的?(434章)
          阮秀抬头望向宫柳岛那边,当她做出这个动作,原本已经打算“冬眠”的腕上火龙,睁眼抬首,与她一起望向那边。
          某些远古真龙后裔,先天嗜好同类相杀,在古蜀国历史上,这类凶悍存在,往往是远游历练的剑仙的斩杀首选。
          徐小桥突然说道:“大师姐,师父交代过我们,除公事之外,大师姐在书简湖不许……”
          徐小桥说到这里,瞥了眼黑袍青年董谷。
          这次芙蓉山,开山之路,就是这位同门二师兄现出真身,强行破开的阵法屏障,受伤极重,断了一根獠牙不说,还折损了最少四五十年道行。
          董谷板着脸,补上徐小桥不太敢讲的剩余两字:“胡来。”
          阮秀环顾四周,有些遗憾,“那就先余着。”
          董谷和徐小桥同时点头,宋夫子也跟着点头。
          阮秀看着他们如出一辙的动作,觉得有趣,笑道:“你们做什么,小鸡啄米啊?”
          她这一笑,那位早已对阮秀动心的粘杆郎少年,便心神恍惚,看得痴了。(435章)
          王观峰小心斟酌一番,回答道:“如今大骊宋氏和朱荧王朝在拿书简湖掰手腕子,我们押注了青峡岛,朱荧王朝应该是选了青冢、天姥和粒粟三岛联盟,主事人是朱荧王朝一位出身皇家的九境剑修,与黄鹂岛有些渊源,只是如今此人隐匿在何处,查不出来。但是朱荧王朝内部,对于顾璨到底是拉拢还是打杀,应该也存在异议,并未统一意见,所以先前池水城刺杀,朱荧王朝某股势力,已经栽了大跟头。刘志茂本人依旧是元婴境,并无破境迹象,倒是顾璨身边的那条蛟龙之属,已经跻身了元婴,战力惊人,连刘志茂都要忌惮,说不定将来会形成尾大不掉之势,最终刘顾两人分摊书简湖。不过这都是老祖袖手旁观的结果。”(435章)
          王观峰算是嚼出一些言外之意了,小心翼翼问道:“老祖是想要我们转头押注朱荧王朝?”
          老人摇头道:“两回事。刘志茂能够有今天的风光,一半是靠顾璨和那条元婴蛟龙,先让他坐几天书简湖江湖君主的位置好了,到时候顾璨死了,刘志茂也就废了大半,墙倒众人推,书简湖两百年前姓什么,两百年后还会是姓什么。”(435章)
          顾璨将陈平安送到山门口的屋子外边,突然问道:“陈平安,其实你对我娘亲有些看法的,对吧?”
          陈平安揉了揉他的脑袋,“这些你不要多想,真有事情和问题,我会找时间和机会,与你婶婶聊聊,但是在你这边,我绝对不会说你娘亲什么不好的话。”
          顾璨似懂非懂,带着小泥鳅离开。
          陈平安走回屋子,埋头于书案间。
          这就是大势。
          刘老成身上有。
          一个人身上,独占一份风云大势。(435章)
          崔瀺自言自语道:“一方面是陈平安来得比预期早,这是因为顾韬的脑子,当然还有陈平安的,都要比绣花江水神要好一些,使得阮秀和顾璨在书简湖两败俱伤的可能性,被扼杀在了摇篮。不过这本就是陈平安破局的一部分,哪怕你不在,我都不会阻拦。”
          “另一方面,是我稍稍小觑了顾璨的定力,没有莽撞出手,在那晚直接驱使那条泥鳅,挑衅阮秀。至于阮秀对陈平安的好感,注意力从泥鳅身上转移了,以及刘老成这位宫柳岛主人的野心,两者都比我想象中要更大一些,这些,都是不小的变数。”(435章)
          崔东山倒立行走,随口道:“阮秀留在书简湖,你一样可以顺势而为。一两颗关键棋子的自我生发,导致的变数,根本无碍大局,同样可以扭转到你想要的大势中去。”
          崔东山倒转身形,重新站定,满脸无所谓道:“找个由头给姓宋的,让他们赶紧离开绿桐城便是。”(435章)
          崔东山突然问道:“如果刘老成出手打死了顾璨,这个局,岂不是虎头蛇尾?”
          崔瀺反问道:“真正需要着急的人,是我吗?不是你才对吗?”
          崔东山嘿嘿一笑。
          崔瀺微微一笑,“那我可要说一句大煞风景的言语了,若是陈平安开始坦然面对那些茫茫多的冤死之鬼,肯定会有各种有意思的事情,其中,哪怕只有一头阴物,或是一位阴物的在世亲人,对陈平安当面质问一句,“道歉?不需要。补偿?也不需要。就是想以命换命,做得到吗?”那个时候,陈平安当如何自处?此处心坎,又该如何过?这还只是无数难之一。”
          崔东山蹦蹦跳跳,双手捂住耳朵,“不听不听,老王八念经真难听。”(435章)
          崔瀺突然笑了起来,“你比我还要怕齐静春,所以我知道,其实在破局之初,你比我更希望齐静春已经死绝了,但是这会儿,是不是改变主意了,希望齐静春能够再来一次阴魂不散?”
          崔东山黯然无语。
          崔瀺伸手指了指走马图,“收起来吧,多想无益,如今猜测齐静春的用心,已经意义不大。”
          崔东山挪动屁股,一点一点来到那幅走马图旁边,一巴掌拍在画卷上齐静春的脸上,犹不解恨,又拍了两次,“天底下有你这么算计师兄的师弟吗?啊?来,有本事你出来说话,看我不跟你好好掰扯掰扯……”
          崔瀺说道:“不嫌丢人吗?”
          崔东山气呼呼收起那幅走马图。(437章)
          崔东山倒也不客气,立即问道:“真由着刘老成出手,打死顾璨?你不管管?”
          崔瀺摇头道:“反正跟死局关系不大,我又不是陈平安,在意一个毛头小子的死活做什么?打死了顾璨,刘老成还不是得跟我们大骊做买卖,无非是从刘志茂换成了刘老成而已,你看看,连姓氏都一样。其实这样更好,刘志茂自身无法服众,书简湖野修那一套行事风格,跟腐朽王朝官场上的阳奉阴违,没什么不同。还不如换成刘老成,此人更知道大势,以后与我们大骊合作,会很爽利,不至于像刘志茂那般极有可能深陷泥潭,得了好处,做起事情来,有心无力,容易当缩头乌龟,说不定还给了刘志茂趁机坐地起价的机会。所以哪怕刘老成当上江湖君主之后,待价而沽,要价更高,前期大骊难免会割肉更多,可长远来看,大骊还是可以赚回来的。”
          崔东山赶紧又问,“如果,我是说如果万一,齐静春真阴魂不散了,你这一走,他来了,咋办?”
          崔瀺回答道:“我自然留了后手,在书简湖暗处,就像骊珠洞天,道家留了个陆掌教在那边。我不是你,我说了的事情,我就做得到。别猜了,你一旦逾越雷池,不守规矩,我也有其它后手,可以针对你。”(437章)


          IP属地:天津26楼2020-07-29 11:36
          收起回复
            崔国师让死局死结更无解的后招2:
            刘老成看着那个从头到尾一言不发的年轻人,杀意渐重,开始多过不杀之心。
            以白骨手掌握住那把半仙兵的陈平安,终于出现了一丝气机凝滞的凶险破绽。
            刘老成毫不犹豫,稍稍调动几乎深不见底的气海灵气,青峡岛四周,随之轰隆隆巨响,如雷炸响湖面,一瞬间,数百条水柱同时冲出水面。
            陈平安深呼吸一口气。
            心中默念两字。
            只是握住剑仙。
            那些离开书简湖的水柱不断汇聚,从四面八方围杀那一人一剑。
            就像一个大如山峰的碧绿水球,将陈平安困在当中。
            片刻之后,那些湖水凝固静止,悬在空中。
            早已不见那个年轻账房先生的渺小身影。
            青峡岛在内,十数座藩属岛屿的数千修士和杂役婢女,都认为那个年轻人死定了。
            更远处,也有无数人在旁观这场荡气回肠的厮杀。
            有人松了口气,有人幸灾乐祸,但也有寥寥无几的修士和寻常人,这拨人哪怕认识那个账房先生不算太久,可仍然有些遗憾,比如珠钗岛刘重润,还有一些个跟账房先生打过交道的婢女,觉得这个陈先生与一般神仙老爷不太一样的人,有人百感交集,比如朱弦府鬼修,甚至是伤心,比如门房红酥。
            空中。
            那巨大的碧绿水球表面,发出一声细不可闻的轻微碎裂声响。
            显露出一丝金线。
            声响越来越密集,越来越震撼人心,如市井坊间,那正月初一里的爆竹声。
            蓦然之间,青峡岛上,就像下了一场冬雨。
            刘老成神色自若,以心湖涟漪,问话那个年轻人。
            得到答案后。
            刘老成点了点头。
            至于在战战兢兢的青峡岛修士眼中,只见那个账房先生依旧悬在原地,并且做了一个奇怪动作,手腕一拧,倒持长剑,依旧没有说话,但是面朝刘老成,双手抱拳,像是在致谢。
            刘老成点点头。
            收起了书简湖里的那尊金身法相,以及那方本命印章。
            就此一掠而走。
            ————
            夜色中。
            三位老人御风同游,去往宫柳岛。
            一场大战之后,刘老成气定神闲。
            这就是上五境修士的底蕴。
            何况刘老成连真正的杀招都没有拿出手。
            那尊金身法相一旦露出最近才炼化而出的半琉璃真身,那才是大杀四方的时刻。
            高冕奇怪问道:“为何不杀掉那个年轻人?斩草不除根,可不是你老刘以往的作风。”
            刘老成无奈道:“你嗓门那么大,故意说给我听,我耳朵又没聋。”
            荀渊笑而不言。
            刘老成带着两人落在宫柳岛山门口,三人缓缓前行。
            刘老成说道:“既然与我晋升十二境契机的那块琉璃金身,有些渊源,我就得念这份情。再者,一个能够从杜懋手底下活下来的年轻人,我与他反正没有直接冲突,那就做人留一线。杀人立威,伤人也可以立威,差不多就行了。何况那小子比较识趣,与我做了笔买卖。”
            高冕笑呵呵道,“念情和忌惮,哪个多些?”
            刘老成黑了脸。
            荀渊突然说道:“如果那个年轻人,当时没有那个抱拳动作,老刘肯定就会当场反悔,已经宰了他。”
            刘老成嗯了一声,“我这点眼力还是有的,不会养虎为患,那家伙是真心还是假意,看得出来。”
            荀渊突然笑道:“你们信不信,哪怕是在书简湖,陈平安可以比那个顾璨,活得更长久。”
            高冕摇头,不以为然道:“未必吧,我认可此人的人品,是一回事,混江湖,是另外一回事。”
            刘老成却点头道:“事实如此。咬人的狗儿不露齿。之所以不杀他,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437章)
            金甲神人察觉到身边这个老秀才极其罕见的失落,便有些恻隐之心,找了个相对轻松的话题,“齐静春真没有后手?陈平安可是他帮你挑选的闭关弟子。”
            老秀才摇摇头,“插手帮助小平安破开此局,就落了下乘,齐静春不会这么做的,那等于一开始就输给了崔瀺。”(444章)
            在绿桐城登岸,之前渡船经过那座祖师堂都已被拆烂的芙蓉山,当初火龙现世,气焰冲天,丝毫不逊色那条泥鳅的翻江倒水,书简湖境界足够高的有心人,都误以为会是顾璨的大道之敌,露面了,会爆发一场水火之争,只是没有想到那拨传闻是大骊粘杆郎的外乡人,选择收手离去。
            不过之后倒也没让人少看了热闹,那位云遮雾绕惹人猜疑的青衣女子,与一位眉心有痣的古怪少年,联手击杀了朱荧王朝的九境剑修,据说不但肉身体魄沦为食物,就连元婴都被拘押起来,这意味着两位“颜色若少年少女”的“老修士”,在追杀过程当中,留力极多,这也更让人忌惮。
            击败一位地仙,与斩杀一位地仙,是天壤之别。(453章)
            陈平安坐在田垄上,马匹在身旁徘徊。
            陈平安挠挠头,摘下养剑葫,喝了口酒,然后捧着养剑葫,“齐先生,你真的不在了啊,我还以为能够再见到你一次呢。”
            陈平安笑了起来。
            也好,见着了自己这般惨淡模样,说不得连齐先生的小师弟,都做不成了吧?(455章)


            IP属地:天津27楼2020-07-29 11:37
            回复
              书简湖之局难点做法的评价:
              崔东山微笑道:“老***,这会儿怎么说?我家先生虽然元气大伤,伤及大道根本,可这个死局,毕竟没有更死,你是不是比我家先生更加失望啊?哈哈,你费尽心机安排了四难,结果先生在第三难的本心一事上,直接认输,既然内心深处,坚持顾璨行事仍是错,有无法一拳打死顾璨,更无法丢下顾璨不管,那就先过了本心一坎,毅然决然,崩碎了好不容易炼制成功的第二件本命物,借此机会,不但让你的前两难,变成了笑话,我家先生还得以再次做了一场切断和圈定,拣选了一条最没有岔路的羊肠小道,暂时抛开情与法,不去斤斤计较法与理,而是开始去追本溯源,并且在思考这条来龙去脉的同时,我家先生第一次开始尝试走出自己那个“无错”的圈子,等于破开屏障,不再因为道理而画地为牢,开始走入大天地,心念所及,天下无处不可去!”(432章)


              IP属地:天津28楼2020-07-29 11:44
              回复
                分先后书中描写相关情节:
                在顾璨返回之前。
                陈平安在自省,在尝试着真正设身处地,站在顾璨的位置和角度,去看待这座书简湖。
                陈平安试图回到最开始的那个节点。
                从讲一个最小的道理开始。
                这是顺序学说的第一步,分先后。
                陈平安知道“自说自话”,行不通。(431章)
                在写了“分先后”的第一张纸上,陈平安开始写下一连串名字。
                顾璨,婶婶,刘志茂,青峡岛首席供奉,大师兄,金丹刺客……最后写了“陈平安”。
                写完之后,看着那些连名字都没有的供奉、大师兄、刺客等,陈平安开始陷入沉思。(431章)
                陈平安合上那些保存不善的泛黄档案,拿起手边那把当年在大隋京城铺子,买玉簪子时掌柜附赠的普通小刻刀,以刀柄轻轻在桌上画出一条虚线。
                想了想,陈平安抽出一张被他裁剪到书籍封面大小的宣纸,提笔画出一条直线,在首尾两端各自写下“顾璨大错”和“顾璨向善”,字体较大,然后在“错”与“善”之间,依次写下蝇头小楷的“书简湖一地乡俗”,就在陈平安打算写一国律法的时候,又将之前七个字抹掉,不但如此,陈平安还将“顾璨向善”一并抹掉,在那条线居中的地方,略有间隔,写下“知错”,“改错”两个词语,很快又给陈平安涂抹掉。
                最后陈平安将这张纸揉成一团,却没有丢入竹篓,而是收入方寸物当中。(433章)


                IP属地:天津29楼2020-07-29 11:53
                回复
                  2025-05-29 00:32:56
                  广告
                  分先后之脉络线2:
                  4、与顾璨性情看似截然相反的曾掖,曾掖接下来的一言一行与心路历程,原本是陈平安要仔细观察的第四条线。(441章)
                  陈平安随口问道:“恨不恨你师父。”
                  曾掖抿起嘴,又不说话了。憨厚少年,脸上有伤感,还有一丝倔强。
                  陈平安点点头:“那就是有些恨意的,可伤心更多,对吧?而且想来想去,好像师父人其实不坏,如果不是他,说不定早就死了,所以不管是对师父,还是对茅月岛,还是愿意当做亲人和真正的家。”
                  曾掖低下头,嗯了一声,泪眼朦胧,含含糊糊道:“我知道自己傻,对不起,陈先生,以后肯定帮不上你大忙,说不定还要经常出错,到时候你打我骂我,我都认。”
                  陈平安嗑着瓜子,望向远方,轻声道:“这就是傻啊?我倒是不觉得。”
                  曾掖只顾着伤心,没能听真切,才记得自己身边坐着一位青峡岛供奉的时候,自己应该一个不漏听着那些金科玉律,曾掖就愈发觉得自己没出息,活该遭罪。
                  陈平安说道:“不过不是我说你啊,曾掖,你胆子太小,倒是真的,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都算是独当一面了。见着了所谓的大人物,可从来不会心虚犯怵的。”
                  陈平安磕完了瓜子,掌心摩挲着胡茬下巴,自嘲道:“这么讲话,有点不要脸了。嗯,干脆回头再去趟紫竹岛,再讨要一竿竹子,给自个儿做把竹刀。加上那把猿哭街买来的大仿渠黄,学一学自己的开山大弟子,刀剑错,吓唬吓唬人,还是可以的。”
                  曾掖比较后知后觉,这会儿才说道:“我哪里能跟陈先生比。”
                  陈平安笑了笑,站起身,“识字吗?如果认得字,我先传授你两门秘术,品秩不算太高,修行得法,比你在茅月岛不会差。”
                  曾掖连忙跟着起身,“识字,就是总给师父骂笨。”
                  陈平安拎着椅子,说道:“没关系,遇到不解的地方,就问我。”
                  陈平安跨过门槛,转头望去,曾掖小心翼翼跟在身后,两手空空。
                  陈平安无奈道:“你师父骂你笨,我看没冤枉你,倒是把竹椅拎着啊。”
                  曾掖恍然大悟,立即转身跑去拿起了竹椅。
                  陈平安会心一笑。(440章)
                  陈平安最后第一次流露出严肃神色,站在即将“闭关”的曾掖屋子门口,说道:“你我之间,是买卖关系,我会尽量做到你我双方互利互惠,有朝一日能够好聚好散,但是你别忘了,我不是你的师父,更不是你的护道人,这件事情,你必须时刻牢记。”
                  曾掖有些畏惧这样神态的陈先生,赶紧点头。
                  如果不是如此,三天的朝夕相处,都是一个毫无架子、与人和善的陈先生,少年其实都快忘记第一次见到陈先生的光景了,几乎忘记自己当时的窘态和惶恐。
                  反而是那个只见了一次面的顾璨,曾掖始终记忆深刻,有天晚上还做了个噩梦,梦到身穿墨青色蟒袍的小魔头,一手剖开了他的胸膛,剐出心肝,吞咽而下,顾璨则满脸笑意,说了句真美味,曾掖呆呆低头,看着心口处那个鲜血淋漓的窟窿,然后……就惊醒过来,坐在床上,吓了个半死,当时曾掖久久没能平稳心神。(440章)
                  陈平安刚起身,突然转头望去。
                  曾掖随着陈平安的视线望去,窗外湖景萧瑟,并无异样。
                  陈平安皱眉道:“不要分心。”
                  曾掖立即屏气凝神。(440章)
                  “那边就是一个好人,一样年纪不大,学什么东西都很慢,可我还是希望他能够以好人的身份,在书简湖好好活下去,只是并不轻松,不过希望还是有的。当然,如果当我发现无法做到改变他的时候,或是发现我那些被你说成的城府和算计,依旧无法保证他活下去的时候,我就会由着他去,以他曾掖自己最擅长的方法,在书简湖自生自灭。”
                  曾经有过个细节,陈平安拎了板凳,曾掖却浑然不觉,忘记拎起板凳入屋。
                  如果说这还只是少年曾掖不谙世情,年纪小,性情淳朴,眼睛里头看不到事情。
                  那么在修行之时,竟然还会分心,追随陈平安的视线,望向窗外。这就让陈平安有些无奈。但一样可以解释,因为少不更事,欠缺足够的磨砺,一样可以等待曾掖的成长,棋盘上,每一步都慢而无错,就不用多想胜负了,终究是赢面更大。可万一老天爷真要人死,那只能是命,就像陈平安对曾掖的说那句话,到了那个时候,只管问心无愧,去怨天尤人。
                  但是最让陈平安感慨的一件事,是需要他察觉到了苗头,不得不把话挑明了,不得不第一次在心性上,悄悄敲打那个心思微动的少年,直白无误告诉曾掖,双方只是买卖关系,不是师徒,陈平安并非他的传道人和护道人。
                  要说曾掖秉性不好,绝对不至于,恰恰相反,历经生死劫难之后,对于师父和茅月岛依旧抱有,反而是陈平安愿意将其留在身边的根本理由之一,分量半点不比曾掖的修行根骨、鬼道资质轻。
                  可即便是如此这么一个曾掖,能够让陈平安依稀看到自己当年身影的书简湖少年,细细探究,同样经不起稍稍用力的推敲。
                  与顾璨性情看似截然相反的曾掖,曾掖接下来的一言一行与心路历程,原本是陈平安要仔细观察的第四条线。
                  可是真正事到临头,陈平安依旧违背了初衷,还是希望曾掖不要走偏,希望在“自己抢”和“别人给”的尺子两端之间,找到一个不会心性摇摆、左右摇晃的立身之地。
                  不过没关系,插手的同时,更改了那条脉络的些许走势,线还是那条线,稍稍轨迹扭转而已,一样可以继续观看走向,只是与预期出现了一点偏差而已。
                  相较于眼前女子的鲜血淋漓,多半只会一条道走到黑,曾掖这条线,少年的人生,还充满了无数种可能,犹有向善的机会。
                  至于曾掖的心田之水,会不会哪天遭遇灾厄劫难,结果从醇善之地,流向针锋相对的极端自我,陈平安同样不会勉强。
                  规矩之内,皆是自由,都会也都应该付出各自的代价。
                  人力终有穷尽时,连顾璨这边,他陈平安都认输了,只能在止杀止错的前提上,与顾璨都做了相对彻底的切割和圈定,开始为了自己去做那些事情。
                  多出一个曾掖,又能如何?(441章)
                  陈平安不以为意,这些话,未必是假话,但是言者如何想,并不重要,关键是听者不能太当真,世事无常,今天人的真心,经不起明天事的敲打。
                  就连本性醇善的曾掖都会走岔路,误以为他陈平安是个好人,少年就可以安心依附,然后开始无比憧憬以后的美好,护道人,师徒,中五境修士,大道可期,到时候一定要再次登上茅月岛,再见一见师父和那个心肠歹毒的祖师……
                  可能曾掖这一辈子都不会知道,他这一点点心性变化,竟是让隔壁那位账房先生,在面对刘老成都心如止水的“大修士”,在那一刻,陈平安有过一刹那的心中悚然。
                  而他原本确实可以走上坡路的人生,差一点就要重新走下坡路。
                  陈平安甚至可以清楚预测到,如果真是如此,将来幡然醒悟的某一天,曾掖会怨天尤人,而且极其理直气壮。
                  唯独不知道,曾掖连自己人生已经再无选择的处境中,连自己必须要面对的陈平安这一关隘,都过不去,那么哪怕有了其余机会,换成其余关隘要过,就真能过去了?
                  靠运气,靠命吗?靠大人物无缘无故的青眼相加吗?
                  陈平安从不认为自己的为人处世,就一定是最适合曾掖的人生。
                  可是几乎人人都会有这样困境,叫做“没得选”。(442章)


                  IP属地:天津31楼2020-07-29 11:58
                  回复
                    分先后之脉络线3:
                    在看曾掖这条线的时候,看到少年的心性起伏后,陈平安又一次感到无奈,甚至疲惫。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原来真正难处不在改,而是在知。
                    顾璨是如此,性情在尺子另一个极端上的曾掖,同样会犯错。
                    唯一的例外,是曾掖如今还很稚弱,修为和心性都是如此,所以才有逐渐完善的机会。
                    陈平安不会与曾掖讲自己的道理,而是教他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根本认知,只要知道得越多,就像手中撑着一把桐叶伞、油纸伞,对待风风雨雨,可以躲避更多,若是只与少年讲道理,而毫不知晓世道的复杂,无非是给曾掖编织了一个箩筐、背篓,让他背着,然后陈平安是在不断强行往里边塞东西,非但不会让曾掖走得更加顺畅,而是在负重前行,只会越来越吃力。
                    道理,讲不讲,都要付出代价。
                    学问,装进了箩筐、背篓,一样未必是好事。
                    世间文字是有力量的,文字汇聚而成的学问,则是有重量的。
                    可这就像当年杨老头在陈平安腿上画就的八两真气符,既会让陈平安行走沉重,但是一样可以砥砺武道。
                    这些,都是陈平安在曾掖这第五条线出现后,才开始琢磨出来的自家学问。(442章)
                    贫苦少年自幼被带往书简湖,在茅月岛长成少年,以前从未跟随师门长辈出来游历,没有尝过“山上仙师”的滋味,对于朝廷和兵马,还是带有一丝先天畏惧。
                    看似幼稚,实则在陈平安看来,这才是对的,不然遇上了那支来自遥远北方的陌生铁骑,误以为是宝瓶洲中部版图的那些寻常兵马,一旦起了冲突,别说是曾掖这么个下五境修士,就是一位足可在石毫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金丹地仙,都要在大骊铁骑那边碰壁,说不定就是身死道消的下场。
                    关于此事,陈平安没有刻意提醒曾掖,许多看似粗浅的道理,到底还是要亲身经历过,才会深刻,最少也该亲耳闻亲眼见。
                    曾掖开始修行,以陈先生传授的那门仙家秘术,呼吸吐纳,勤能补拙,越是一穷二白的野修出身,越能够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机缘。(446章)
                    陈平安低头捧手,轻轻呼出一口白茫茫的雾气,手心互搓取暖,想了想,去关上门,免得打搅到曾掖的修行。
                    曾掖心性淳朴,但是在修道一途上,不够坚韧,很容易分心岔神,那么今晚淬炼灵气、温养气府一事,刚刚开了个头,就要被打断,只得重头再来,一两次没关系,次数多了,一旦形成一条曾掖自己都毫无察觉的心路轨迹,就是大麻烦,人之惰性、贪念等等,多是如此,看似悄然生发,天经地义,实则在旁人眼中,早已有迹可循。
                    所以在曾掖修行的前期,陈平安就必须要多费心,照顾着点少年。
                    虽非师父,倒也挺像是一位护道人了。
                    想到这里,陈平安哑然失笑。(446章)
                    然后陈平安转头望向曾掖,“以后到了更北边的州郡城池,可能还会有开设粥铺药铺的事情要做,但是每到一处就做一件,得看时机和场合,这些先不去提,我自有计较,你们不用去想这些。不过再有粥铺药铺事宜,曾掖,就由你去经手,跟官府上下方方面面的人物打交道,过程当中,不用担心自己会犯错,或是害怕多花冤枉银子,都不是什么值得上心的大事,再者我虽然不会具体插手,却会在一旁帮你看着点。”
                    曾掖先是使劲点头,又欲言又止。
                    陈平安说道:“万事开头难,可总得开个头吧。”
                    曾掖便不再多说什么,既有忐忑,也有雀跃。
                    好像比起修道一事,还要更加让这位少年觉得舒心。
                    陈平安又说道:“等到什么时候觉得劳累或是厌烦,记得不用不好意思开口,直接与我说,毕竟你如今修道,还是修力为主。”
                    曾掖点头如小鸡啄米,“陈先生你放心,我绝对不会耽误修行的。”
                    陈平安会心一笑。
                    事实上,少年应该是只会更加勤勉且用心。(448章)
                    同样是修道之人,修行资质的差别,一眼可见,关于这桩秘术的修炼,马笃宜很快就后来者居上,不足月余光阴,就能够为曾掖指点迷津、破解症结。
                    所幸曾掖对此习以为常,非但没有气馁、失落和嫉妒,修行反而愈发用心,愈发笃定以勤补拙的自家功夫。
                    这让陈平安有些欣慰,能够认命又不认命,这是修道之人,一种极其可贵的性情,只要持之以恒,大器晚成,就不是奢望。(449章)
                    在鹘落山那条街上,马笃宜逛遍了大大小小的铺子,货比三家,既有卖出灵器,也有买入,与曾掖早有“分赃”,她还会帮着曾掖出谋划策,在当下境界,应该买哪件灵器是最划算的,不要一味求好和贪图品秩,曾掖虽然挑花了眼,经常眼馋,可还是会听从马笃宜的意见,就这样,一人一鬼,已经是真正的朋友了。
                    陈平安看在眼中,笑在心里。(451章)
                    见着了陈先生一人一骑的熟悉身影,马笃宜和曾掖明显松了口气。
                    一开始两人没了陈平安在旁边,还觉得挺惬意,曾掖竹箱里边又背着那座下狱阎罗殿,危急时刻,可以勉强请出几位陈平安“钦点”的洞府境鬼物,行走石毫国江湖,只要别招摇过市,怎么都够了,所以曾掖和马笃宜起先言行无忌,无拘无束,只是走着走着,就有些风声鹤唳,哪怕只是见着了游曳于四野的大骊斥候,都要犯怵,那会儿,才知道身边有没有陈先生,很不一样。
                    有陈先生在,确实规矩就在,可是一人一鬼,好歹安心。
                    那种感觉,曾掖和马笃宜私底下也聊过,却聊不出个所以然,只觉得好像不止是陈先生修为高而已。(453章)
                    曾掖其实还是不太理解,为何陈先生愿意这么与一个酸书生耗着光阴,硬是陪着书生逛了百余里冤枉路的山水形胜。
                    哪怕书生是一位尚书老爷的嫡孙,又如何?曾掖不觉得陈先生需要对这种人间人物刻意结交。
                    不值当。
                    别说是陈先生,就是他曾掖,一个尚未跻身中五境的山泽野修,与是否属于山上修士的心高气傲无关,而是曾掖遇到同样的人同样的事,撑死了救了人喝了酒,也就散了。
                    不过一想到既然是陈先生,曾掖也就释然,马笃宜不是当面说过陈先生嘛,不爽利,曾掖其实也有这种感觉,只是与马笃宜有些差别,曾掖觉得这样的陈先生,挺好的,说不定将来等到自己有了陈先生如今的修为和心境,再遇上那个书生,也会多聊聊?
                    曾掖的修道之心,无形之中,从最初一定要死死抓紧陈先生的袖子,活下去,变成了哪怕以后离开了陈先生,也要活得更有滋味一些,与茅月岛甚至是整座书简湖的野修前辈们,都要活得不一样些。
                    比如,对待山下的凡俗夫子,更有耐心一些?
                    曾掖如今肯定想得不够通透,可终究是开始想了。
                    高大少年大概不知道,当年的泥瓶巷少年,一样是这般行走而来,才有今天的账房先生。(454章)


                    IP属地:天津32楼2020-07-29 12:00
                    回复
                      分先后之脉络线4
                      5、陈平安伸出一只手掌,五指张开,“加上曾掖,你(炭雪)和我,就我们两个,其实可以算单独剥离出来,成为第五条线。”(441章)
                      算单独剥离出来,成为第五条线。”(441章)
                      陈平安终于抬起头,笑道:“脾气跟顾璨一样,不过这些话里话的学问,是跟婶婶学的?”
                      一旦涉及大道和生死,她可不会有丝毫含糊,在那之外,她甚至可以为陈平安鞍前马后,百依百顺,以半个主人看待,对他尊敬有加。
                      她这与顾璨,何尝不是天生投缘,大道契合。(441章)
                      她似乎刹那之间变得很开心,微笑道:“我知道,你陈平安能够走到今天,你比顾璨聪明太多太多了,你简直就是心细如发,每一步都在算计,甚至连最细微的人心,你都在探究。可是又怎么样呢?不是大道崩坏了吗?陈平安,你真知道顾璨那晚是什么心情吗?你说修行出了岔子,才吐了血,顾璨是不如你聪明,可他真不算傻,真不知道你在撒谎?我好歹是元婴境界,真看不出你身体出了天大的问题?只是顾璨呢,心软,到底是个那么点大的孩子,不敢问了,我呢,是不乐意说了,你实力弱上一分,我就可以少怕你一分。事实证明,我是错了一半,不该只将你当做靠着身份和背景的家伙,哎呦,果真如陈先生所说,我蠢得很呢,真不聪明。所幸运气不错,猜对了一半,不多不少,你竟然能够只凭一己之力,就拦下了刘老成,然后我就活下来了,你受了重伤,此消彼长,我现在就能一巴掌拍死你,就像拍死那些死了都没办法当成进补食物的蝼蚁,一模一样。”
                      陈平安随手将捆妖索丢在桌上,双手掌心贴拢,也笑了,“这就对了,这些话不说出口,我都替你累得慌,你装的真不算好,我又看得真切,你我都心累。现在,我们其实是在一条线上了。”
                      她眯起眼眸,“少在这里装神弄鬼。”(441章)
                      她冷笑道:“陈平安,你该不会是跟那些阴物打交道打多了,失心疯?走火入魔?干脆头也不转,一鼓作气转入魔道?怎么,野心勃勃,想要学那位白帝城城主?从成为书简湖共主做起?倒也不是没有可能,陈大先生都认识这么多厉害人物了,靠着他们,有什么做不到的,我这条连先生都不入法眼的小泥鳅,还不是先生幕后那些高耸入云的靠山,他们随随便便一根手指头就碾死我了。”
                      陈平安笑了笑,是真心觉得这些话,挺有意思,又为自己多提供了一种认知上的可能性,如此一来,双方这条线,脉络就会更加清晰。(441章)
                      6、陈平安这趟涉险登岛(刘老成的宫柳岛),就是想要亲眼看看,亲耳听听,来确定书简湖的第六条线。
                      线头在红酥身上,线尾在那个高大青年(得到小镇铁锁井机缘的人)手中。(444章)
                      刘老成突然说道:“你敢登岛找我,除了身怀玉牌之外,以及你我皆知的一些事情外,我猜还有其它原因吧?不过我暂时没想到。”
                      陈平安没有隐瞒,点头道:“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又是一件很小的事情。”
                      刘老成反正闲来无事,便开始琢磨这件小事,就像猜谜。
                      陈平安笑道:“刘岛主猜不到的,别费劲了。”
                      刘老成轻拍船栏,“我已经猜到谜底了。”
                      陈平安将信将疑。
                      那件小事,确实很小。
                      蜂尾渡巷子那边,有个相貌堂堂的魁梧青年,凑巧住在那边,更凑巧是陈平安认识的人,正是在骊珠洞天得到铁锁井那桩机缘的幸运儿,他告诉了陈平安最地道的水井仙人酿在哪里能够买到。
                      裴钱后来说过,这是个好人唉。
                      陈平安也这么觉得。
                      而蜂尾巴巷,恰好是宝瓶洲唯一一位上五境野修,刘老成的龙兴之地。
                      能够教出这么一个“好人”徒弟的师父,未必也是好人,但是肯定有自己极其鲜明的立身准则,那同样是一种牢不可破的规矩。
                      得知道。
                      世事复杂,每个人的言行举止,按照陈平安自己划分的那个六大版图构成的圈子,人心流转不定,只是细究之后,陈平安越来越发现,可能会有一两条根本脉络在支撑着一切,这就是崔东山曾经提及的脉络障,与老道人提倡的“来龙去脉”,有异曲同工之妙,那么只要将贬义的“脉络障”,反过来看待,就可以拿来用,来分辨人心。
                      再来以文圣老先生的顺序学说,具体对待一件事情。
                      两者既有些许冲突,却又有些互补的更大意味。
                      陈平安这趟涉险登岛,就是想要亲眼看看,亲耳听听,来确定书简湖的第六条线。(444章)


                      IP属地:天津33楼2020-07-29 12:02
                      回复
                        具体事情上的先后脉络
                        1、陈平安懂这个,所以哪怕当年顾璨说了妇人在那条小泥鳅一事上的选择,陈平安依旧没有半点怨恨。
                        应该感恩的,就感恩一辈子。
                        后边发生了什么,对也好错也好,都覆盖不了最早的恩情,就像家乡下了一场大雪,泥瓶巷的泥路上积雪再厚,可春暖花开后,还是那条泥瓶巷家家户户门口那条熟悉的道路(431章)
                        2、这个世道给予你一份善意,不是这个有一天当世道又给予我恶意之后,哪怕这个恶意远远大于善意,我就要全盘否定这个世界。那点善意还在的,记住,抓住,时时记起。
                        这就是崔东山提起过的脉络障。每一个对对错错,单独存在,就像道祖观道的那座莲花小洞天,小一点说,每一次对错是非,大一点讲,就是每一门诸子百家的学问,就是每一株浮出水面的莲花,虽然池塘下边泥土里,有着复杂的藕断丝连,相互盘绕,可若是连上边那么明显的莲花莲叶都看不清楚,还怎么去看水底下的真相。(431章)
                        3、顾璨既然不知错,坚信自己是最对的,自然更不会改错,陈平安为了一饭之恩,和一部拳谱,两次大恩,皆有回应。
                        一次因为过去心坎,不得不自碎金色文胆,才可以尽量以最低的“心安理得”,留在书简湖,接下来的一切所作所为,就是为顾璨补错。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顺序。(436章)
                        4、陈平安突然问道:“我如果手持玉牌,毫无节制地汲取书简湖灵气水运,直接涸泽而渔,尽收入我一人囊中,真君你,他刘老成,幕后的大骊宋氏,会阻拦吗?敢吗?”
                        刘志茂脸色僵硬。
                        陈平安微笑道:“放心,这合情合理,但是不合礼。所以即便你们不敢拦,我也不敢做。当然,如果万不得已,我会试试看,看看能否一步就跨入地仙境界。”
                        刘志茂再次抱拳,“恳请陈先生莫要两败俱伤,对书简湖釜底抽薪,也让自己彻底失去这块护身符。”
                        陈平安摇头道:“我在后,书简湖在前,先后顺序不能乱。”(442章)
                        5、陈平安从来不觉得自己是在报答恩情。
                        那就是自己该做的事情。
                        世事难平,事情摆不平,先将自己心坎摆平了,日子就总能过下去,甚至都不会觉得有多苦。(440章)
                        6、曾掖服下丹药后,脸色惨淡,愧疚难当,几乎要落泪了,“陈先生,对不起,是我心急了。”
                        陈平安摆摆手,为少年解释道:“事情不可走极端,你今天其实并不是心急,而是你必须要咬牙跨过的关隘之一,只是没能成功罢了,所以这几颗丹药,我不会记账。贪功冒进,与畏难不前,两者区别,先分辨清楚,以及你应该去追寻的‘守中’道心,你在接下来的修行过程里,务必先想清楚。不然之后修行路上,你一遇到瓶颈,就会本能后退,畏畏缩缩,只会阻碍你大道精进。”
                        曾掖抹了把脸,笑道:“我记住了!”
                        陈平安说道:“记住了,还要多想,不然始终不会成为你往上走的大道台阶。你既然承认自己比较笨,那就更要多想想,在聪明人不用停步的笨事情上,多花费功夫,多吃苦。”
                        曾掖点了点头。
                        道理浅显,这还是听得懂的。
                        陈平安摘下养剑葫喝了口酒,犹豫了一下,“唯有竭尽所能和万般努力之后,你才稍微有点资格,去怨天尤人。”(440章)
                        7、很多朋友,坏在一个钱上,反目成仇,未必全是那些所谓的朋友不厚道,自身亦是错在了“拎不清”上。至于这里边还应该讲一讲的顺序先后、对错大小,又往往因为一味感情用事,误人误己,两败俱伤。(443章)
                        8、“我家先生当然不会生气,然后那个瞧着最有儒生风采的年轻人,看似温文尔雅,笑眯眯说了三句公道话。第一句,‘这里是卖书的书肆,我们是买书的书生,小心买不着心仪书籍,还要直接给人撵了出去。’范彦,知道妙在哪里吗?你肯定知道,妙在先后混淆,不先讲一讲入乡随俗,反而一开始就假设前提,书肆是店主的,若是客人给撵出去,是‘有理’的。真有理吗?换成任何旁人,都不会觉得吧,所以按照不提对错的这条脉络,一旦倒推回去,店主就瞬间成了无理之人,是不是有点小意思?(444章)
                        9、青峡岛刘志茂,粒粟岛谭元仪,大骊宋氏铁骑。
                        以及那件让陈平安更有胆子登岛的小事。
                        点点滴滴,如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这一切,都是先要确保红酥的安稳,此后才是为了自己心中的谋划。
                        不能跳过第一个步骤。
                        不然陈平安心不平。(444章)
                        10、平安说道:“我既然看到了,就不会让你在这里杀人,可能你会觉得我没有道理,是仗势欺人,没有关系,这个世道,讲道理是一件很复杂、很不讨喜的事情。其实一样的,在你眼中杀狗吃肉的狗肉铺子,老掌柜和他儿子,那些莫名其妙死了的客人,以及可能最后活了下来、却再也无法读书的孩子眼中,他们都会觉得你不讲理,太不讲理了。这点小道理,你在杀人之前,是应该要知道的。”
                        少年抬起头。(449章)
                        11、陈平安点头道:“修行路上,千奇百怪。那位道人,若是按照佛家的说法,唯有先自了,才有棒喝的机会,不然任你是高僧大德一棒敲下去,也敲不出个立地成佛,只会让人一头包,直喊疼。嗯,你们两个,听过一桩佛家公案吗?一位高僧说,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另外一位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两个偈子,你们觉得有高下之分吗?”
                        曾掖摇头道:“听不懂这些。”
                        马笃宜笑道:“当然是后者更高。”
                        陈平安轻声感慨道:“佛家立意,兴许是后者更高,可前者却是世间痴迷汉人人可坐的渡船,当自渡之人,放下手中竹蒿,起身登岸,最后走出了下船的那一步,才可以说自己悟了后者,渐悟是顿悟之本,这里边的先后顺序,其实还是有的。人生在世,心镜蒙尘,不擦拭就会积垢,黯淡无光,哪有天生就直达彼岸的佛子。”
                        陈平安笑了笑,补充道:“两个偈子都好,都对,之所以跟你们闲聊这个,是因为我先前游历青鸾国那一趟,路上听闻士子说佛法,对于前者十分不屑,单单推崇后者,加上几本类似文人笔札的杂书上,对待前者,也喜欢暗藏贬义,我觉得有些不太好而已。”(453章)
                        只是在曾掖关门的时候,陈平安摘下养剑葫,抛给曾掖,说是以防万一。
                        曾掖自然欢天喜地,只是一关上门,就给马笃宜夺走,给她悬在腰间。
                        曾掖没辙。
                        陈平安对此会心一笑。
                        男子让着些女子,强者让着些弱者,同时又不是那种居高临下的施舍姿态,可不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
                        这样的世道,才会慢慢无错,缓缓而好。
                        万般道理学问,还需落回顺序上。(453章)
                        12、陈平安摇头道:“这说明你没有想清楚,为何圣人能够坐镇天地,这才是根本所在,这才是脉络的线头,顺序的起始。在那之后,再来疑惑为何仍是被外力摧破,被看似不讲理的外来人,用拳头打赢了讲理的。至于为何我要说‘看似’,就更复杂了,以后有机会遇到了切实的事情,我再来与你们细说,不然你们只会越来越觉得一团乱麻,好像处处是道理,结果人人不讲理。”(454章)
                        13、陈平安笑道:“那是没得选的时候,这一点,你得先想清楚,什么叫真正没得选了,又为何会走到无路可走的那一步,再想一想,有没有可能,天无绝人之路,其实还有的选。”
                        陈平安也蹲下身,捡起一块搁在俗世王朝就是僭越的绿色琉璃瓦,“你现在可能觉得有些复杂,那是因为你还没有搭建起这条脉络,所以觉得烦,很麻烦。其实没那么难,这就像一个人行走在山水之间,逢山铺路,逢水搭桥,你只要知道如何铺路搭桥,你就会发现,其实遇上山水阻路,人生的难关,没有那么难以过去,当然了,知道了铺路搭桥的法子,如何找那些材料,也会很累人,自己捡选石子,自己上山劈柴,实在没了钱,还要与朋友赊欠,甚至是要低声下气,去跟自己不喜欢的人借钱,才能铺好路搭起桥,但是当你过了河,登了山,你就会发现,一切都是值得的。更甚至,到最后你也可能无法成功,但是只有到了那一刻,你才好说一句,我问心无愧了,依旧身陷绝境,再来谈先前你所说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就是合乎顺序之理了。”
                        顾璨低头喃喃道:“在书简湖,你就是这么做的吧。”(455章)


                        IP属地:天津34楼2020-07-29 12:04
                        回复
                          问题1:先了解情况还是先讲道理?
                          先前在书桌那边,准备提笔写字的时候,他就想到了自己曾经对裴钱说过的一件事,是关于三月鲫和三春鸟的事情。陈平安当时给裴钱解释,那是一个吃饱饭、暖穿衣的人,很珍贵的善心,可是却不能去与一个快饿死的人,去说这些个慈悲心肠,不占理。人之所以为人,连将死之人都不怜悯,就跳过去,怜悯鸟与蛙,按照文圣老先生教给陈平安的顺序学说,这是不对的。
                          那么当陈平安将自己说过的这番话,放在了在书简湖和青峡岛,就是如此。
                          这不是一个行善不行善的事情,这是一个顾璨和他娘亲应该如何活下去的事情。
                          所以陈平安这才蓦然开始自省。
                          对错分先后。
                          审大小。
                          定善恶。
                          一个步骤都不能随便跳过,去与顾璨说自己的道理。
                          若是自己都没有想明白,没有想彻底清楚,说什么,都是错的,即便是对的,再对的道理,都是一座空中阁楼。(431章)


                          IP属地:天津35楼2020-07-29 12: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