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吧 关注:15,164贴子:189,315
  • 0回复贴,共1

儒释道圣贤教育都是以孝亲为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节选自《群书治要》之论语 第十一集*
(本文共1189 字,阅读大约 4分钟)
“圣贤施教”,“圣贤”不仅仅指儒家,也包含了道家和佛家,也就是说儒释道三家的教育都是以孝道为本。在雍正皇帝的《上谕》中,雍正皇帝就说儒释道三家“理同出于一原,道并行而不悖”,说三家都是从一个根本上产生出来的,他们教育人民的方法可以并行而不违背。那么这个“原”是什么呢?那就是孝道。
在《观无量寿经》中讲到“净业三福”,就是修学净宗的人必须要有一个基础。三福的第一条就是“孝养父母,奉侍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所以孝亲和尊师是修行净业的第一个条件。印光大师也说学佛的人应该“敦伦尽分、闲邪存诚”。“敦伦尽分”就是使你的伦理关系协调,能够把自己在伦理关系中的本分尽到。所以做儿女的,就要孝敬父母;做丈夫的就要有恩义、有道义、有情义;做妻子的要有德行,把儿女教育好;做领导的要担负君、亲、师的责任;做被领导的就要能够竭尽全力地完成自己的本分、工作;朋友之间要讲诚信;长幼之间、兄弟之间要讲友悌,这就叫“敦伦尽分”。
在佛经上也有这样一句话:“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在唐朝以后,小乘的经几乎没有人学了,但是在中国历史上却出现了很多有德行的高僧大德,那是什么原因呢?那是因为在中国,小乘经典虽然不学了,但是这些出家人都有儒、道的基础,都是熟读儒家的经典、道家的经典,所以他们已经奠定了小乘的基础,儒家、道家的经典甚至比小乘还高一层。所以虽然不读小乘经,但是因为有学儒、学道的基础,他们再深入大乘佛法才有成就。但是我们现在很多学佛的人不理解这个道理,好高骛远,就喜欢读那些大乘经典。大乘经典都是枝、叶、花、果非常好看,但是没有根,就像插在花瓶里的花,虽然很好看,但是没过几天就凋萎了。原因在哪里呢?原因在于我们忽视了“孝亲”的这个根本。
佛教有四大菩萨,其中有一位菩萨是地藏菩萨,为什么取名叫“地藏菩萨”呢?是因为地藏菩萨教导我们,人的心性、心地是一个宝藏,无限的宝藏,怎么样把这一个心地的宝藏打开呢?这个“地”就是地基、基础的意思,必须靠孝亲尊师才能够打开心地的宝藏,所以地藏菩萨供在那里,我们一看到就提醒自己,要孝亲、尊师,这是供养佛像最重要的道理。观音菩萨就代表了大慈大悲,把对父母、老师的孝敬推而广之,恭敬来到我们身边的一切人,这就是观音菩萨所代表的大慈大悲;文殊菩萨代表的是智慧,也就是说要孝亲尊师、对人慈悲,必须要有智慧,如果没有智慧的话,本来很慈悲,但是却被人欺骗利用,结果就是“慈悲多祸患,方便出下流”,这样就是没有智慧的表现;普贤菩萨代表了行愿,把你的孝亲、尊师、慈悲、智慧运用在为人处事、待人接物之中,这就是普贤菩萨的意思了。所以我们供奉这些塑像,是为了提醒我们做到孝亲、尊师、慈悲、智慧,还有力行,并不是给他供上一些水果、点心,然后再祈求他们保佑自己升官发财,这样就是把教育变成了宗教、变成了迷信。所以佛教的修学也离不开儒家的基础。学习《论语》也是非常必要的。


IP属地:加拿大1楼2020-07-18 11:5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