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韩屯和小韩屯:源于韩、英
于洪城西北,分别有一个大韩村,一个小韩村。前几年,小韩村还整了特色温泉休闲旅游,整得挺有意思,那时候沈阳人就对小韩村多少都知道点儿了,但大韩村还是这几年才知道。但是你要知道,大韩村和小韩村,名字是一个来历,大家知道吗?
在清朝顺治年间,有韩姓和英姓两族人,都是满族,从长白山迁居到沈阳城西北,占地垦荒,形成村落,所以当时村名就以姓氏得名,就叫韩英屯。这就是后来的大韩英屯。1912年《沈阳县地亩名册》中曾记载为“大寒羊屯”。民国中后期,韩、英二姓族人都迁离本村。“文化大革命”时期,曾一度改称为“卫东大队”。村名呢,曾经叫过大韩屯、大寒屯、大含英屯、大含屯,一直到现在的“大韩屯”。据1985年的统计,大韩屯村有894户,2669人。

那么小韩村呢?也是清朝顺治年间,由山东和河北等地迁来徐、李、周三姓族人到此地垦荒,并在大韩英屯村以西建村,为了区别两个村子,就定名为“小韩英屯”。此后,也先后更名为小韩屯、小寒屯、小含英屯。1912年《沈阳县地亩册》曾记名“小寒羊屯”。“文革”期间曾更名为“立志大队”。现定名为“小韩屯”。1985年统计显示,小韩屯有507户,1880人。

小韩村原来曾有一座七圣神祠,现仍有一个小门留存。原来祠堂的位置建了一个亭子,原七圣神祠的钟被保存在那里,此钟刻有铭文:“盛京厢兰旗小韩英屯七圣神祠壹口? 大清光绪三年九月榖献阁堡公立”。
大潘村和小潘村,最早都姓金
无独有偶。沈阳城西,还有一个大潘村和一个小潘村。这种孪生状态的村落,在沈阳居然非常多。大潘村和小潘村,原来其实是一个村,后来才分成两个村的。1443年(明正统八年),在修建辽东边墙时,有一户金姓的人家居于此处,取名“金家滩”。之后又有潘姓修边监督官在边墙竣工后留守于此,在墩台附近建村,于是此处更名为“潘建台”。后来因为潘、金两姓争势,于是改地名为“潘金台”。

清顺治八年,由山东登州府蓬莱县拨民到此地,户数人口增多,又改名为潘建台。后根据住户多寡,将西街称为大潘建台,东街称为小潘建台。日伪时期,这里被改名为“建信村”。1948年11月沈阳解放,西街被简化为“大潘村”。东街被简化为“小潘村”。1985年普查结果表明,大潘村有1231户,4575人;小潘村有550户,2132人。
2010年的时候,在大潘镇区域内,华晨宝马工厂开始建设,目前,经过几次扩建和改建,现在这个厂区已经成为德国宝马本土之外最大的宝马生产厂区。大潘小潘感觉一夜之间高大上起来。与此同时,城西北的大韩村和小韩村,也搞起了农工商公司,做起农业温泉旅游产业,洗温泉去小韩,一时间在沈阳人的思维里根深蒂固。

现在的大小潘和大小韩,可早不是以前的那个质朴小村、鸡犬相闻的于洪小村庄了,远远望去,很多特色跟城区没有太大的分别了。虽然还零星有一些村落的感觉,但这些地方高档小区也比比皆是了。

让人根本无法想像,当年那个韩英两族移民而来,垦荒播种,一派繁忙;更不能想象,潘姓的小官,驻守墩台,心系边塞。心心念念着盛京里的主公,有朝一日,巡视而来……
图文来源:这旮是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