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吧 关注:11,074贴子:3,875,311
  • 13回复贴,共1
紫气东来欲过关,
青牛背上忘何年。
无名笔下流千古,
若水胸襟度圣贤。


1楼2009-12-12 20:14回复
    好诗,大气,赞一个!


    2楼2009-12-12 22:07
    回复
      2025-07-24 12:33:5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又来好诗了!


      3楼2009-12-12 22:25
      回复
        • 113.229.136.*
        闲着没事要过关,
        守关小卒将他拦。
        挥手写下五千字,
        未期留传到今天。


        4楼2009-12-12 22:26
        回复
          • 116.4.175.*
          6楼2009-12-12 23:06
          回复
            洒脱!有抱负!
            曾封过笔吗?
            你是道家?尚佛学?我看你是道教门徒哦!是吧?最起码有道家思想!你假儒家之笔道自己胸襟: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度圣贤。
            中国历史悠久,儒教,道教是本土文化,佛教衣钵传自于印度。进三千年来,儒释道三教融会贯通,本来是一家,我绝无分别之意。


            8楼2009-12-13 23:16
            回复
              结尾之句显得更大气
              欣赏!


              9楼2009-12-14 08:25
              回复
                感谢朋友们的垂临,唱和及点评。
                另:至尊火凤凰所评,看来也是中国文化的守望者。儒,释【八宗】,道。是中国文化的载体而已,其源头都是来自于易经,易经乃是万经之首,哲学之源。只是有些后学有所偏离。但大体的哲学思想不离主线。我倒是很是喜欢义理学说,不计迷信。如果是门徒的话,可能会是中国文化的门徒,怕又不及。问好:至尊火凤凰。


                10楼2009-12-14 10:50
                回复
                  2025-07-24 12:27:5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此诗虽好,如果没有标题,别人还是看不明白,还得斟酌。


                  11楼2009-12-14 11:00
                  回复
                    老子出关  
                         老子最后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弱了,衰败得不像样子了。他决定出走了,要远走高飞了。这要说到老子出关的事了。
                         老子要到秦国去,到西域去,这就得经过函谷关。另外一种说法是大散关。函谷关大概原来在今天的河南灵宝县,后来关口移到了今天的河南新安县。这里两山对峙,中间一条小路,因为路在山谷中,又深又险要,好像在函子里一样,所以取名为函谷关。
                         守关的长官是尹喜,称关令尹喜。这一天他正站在城关上了望着,只见关谷中有一团紫气从东方冉冉飘移过来。关令尹喜是一个修养与学识极其高深的人。他一看到这种气象,心里一顿,这是有圣人来了!只有圣人来才会有这样的云气,今天一定有圣人要经过我的城关了,不知是哪一位。不多一会儿,就见到一位风骨非凡、仙风道骨的人,骑着一头青牛慢慢向关口行来。竟然是老子!关令尹喜知道他要远走高飞了,就一定要让这位当代最著名的思想家留下他的智慧来,于是缠着他,要他写一点著作,作为放他出关的条件。
                         老子当然是不太愿意的,但是不答应关令尹喜,是不会放他过关的,他不给你护照签证啊!老子没办法,于是只得答应条件。另外,老子答应他还有一个原因。《史记集解》有材料说,关令尹喜“善内学星宿”,所以他能看天象,看星宿,看云气,看到一团紫气飘来便知是圣人来了。我们就是看到这团紫气也解读不出来嘛。据说关令尹喜自己也有著作,名《关令子》。老子也佩服这位“服精华,隐德行仁”的大智者,“亦知其奇怪”,所以有一种得遇知音的感觉,这就为他著书了,能为知音著述不亦乐乎?
                         那时老子沉思默想,将他的智慧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在了简牍上,先写了上篇,又接着写了下篇,据说写了几天。写完了一数,共有五千来字,取名为《道德经》,上篇叫《道经》,下篇叫《德经》,又分成八十一章。于是一部“五千言”的惊天动地的伟大著作诞生了!据说,关令尹喜读到这样美妙的著作,深深地陶醉了,被吸引了。他对老子说:“读了您的著作啊,我再也不想当这个边境官了,我要跟您一起出走了。”老子莞尔一笑,同意了。据说,关令尹喜真的跟着老子出走了,后来还有人看到他们两人一起在西域流沙那儿呢,而且都活了好长好长的岁数!
                         还有一种说法: 老子当年出关去到了印度,后来到了迦毗罗卫国,迦毗罗卫国的贤圣乔达摩·悉达多闻讯前去向老子求道,后来得老子点化,居然悟道成佛了~
                         老子出关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地传说着,演绎着。鲁迅先生也对此发生过兴趣,还专门创作了故事新编《老子出关》,还与别人打了一点笔墨仗。另外,老子出关中的“紫气东来”也成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基因,帝王之家将“紫气”当作吉祥、祥瑞,你看生个孩子如果紫气满室,古人认为这孩子必定大有出息。老百姓之家也把“紫气”当作吉祥的象征,于是把“紫气东来”这些字写在大门上等等。先民还认为,哪个地方有宝物,哪个地方就会在上空出现紫气。
                         有趣的是老子骑坐的“青牛”也成了道教文化中的一个著名的意象,青牛后来成了神仙道士的坐骑了。到后来,“青牛”也成了老子的代名词了,老子又被称为“青牛师”、“青牛翁”等。这青牛还被老子家乡的百姓看作是神牛,说老子当初出关是乘这青牛飞过去的,并且又有一段美妙的传说。
                    (摘自百度百科)


                    12楼2009-12-15 09:49
                    回复
                      哈哈,很好!学识渊博,重易理!
                      说是道家,是学各有宗(学有侧重)之言,绝无轻视之意!
                      我喜欢国学,你爱中华文化,本是一脉!博引旁通,学者风范;不计迷信,大家之言。望多有交流。问候:风痕尘迹


                      13楼2009-12-15 11:22
                      回复
                        若虚乘龙函谷关,
                        五千余言经悠年,
                        八十一章遗千古,
                        无为淡定厚德贤。


                        14楼2009-12-15 11: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