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重新梳理一下思路
注:本理论运用了一些个人的术语和定义,并且与本理论的前身“纵横零圆”有所出入,请不要混淆。
纵横零圆理论是本人在研究圆理论过程中的一大阶梯。所谓阶梯,既是帮助我成长的,也是终将被踏过的,而将其踏过的前提,便是对其透彻的研究。此贴一如我之前的随笔贴一样,是我一个成长阶段的记录贴,前部分会有一些系统性的描述,后续仍然是随笔的补充。
首先区分一下纵横零圆理论和一些传统哲学理论的差别。
和带有强烈逻辑自洽色彩的思辨哲学相比:
纵横零圆首先是它自己,然后才能是纵横零圆。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同于给定一个概念、定义或公理,然后得出定理的演绎式思辨方式,纵横零圆是先给定我们研究的对象“世界”,通过实践的交互,以有限的情报进行归纳式的思辨,因此纵横零圆是不准确的,但是从本人的角度看,不准确也可以意味着进步的空间。
和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直觉感知哲学相比:
这里又要返回去谈逻辑的优势,虽然只是用逻辑会限制研究的对象造成困顿,但是在寻找方法论的过程中,逻辑不自洽的方法论是可以直接证伪的,这意味着合理地使用逻辑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排除大量的“不可能”,极大地提高实践的效率与针对性。
简单的讲,纵横零圆通过感性去发现的同时也通过理性去否定,其生命力在于代表着参与、交互、实践的知性,因为无论是感性还是理性,它们都需要知性提供材料。前面的几段是为了给一些不是很理解何为发现,何为否定的人一些具体的解释。
而纵横零圆受其作为理论本身性质的影响,它也必须符合“简易”的特征。为此我建立了一些定义与数学模型,而模型具有理想化的特征,而现实往往是不理想的,也就是说,理论本身最后会回到人文关怀的领域,它是一个辅助思考的工具,需要使用者适当随机应变的调整,依然有赖于使用者对其一定的理解——这就好像,一个不会算数的人,没有办法依赖数学工具一样。
——分隔符——
以下总结
作为一个阶梯
作为一个工具
用知性去发现真正的世界
用感性去接纳眼中的世界
用理性去构筑内心的世界
内外的世界得以统一
成长性、简易性、变通性,是我对纵横零圆提出的三个要求。
——分隔符——
纵横零圆虽然是我个人的理论,但是它的诞生非我一人的功劳,一如我走到今天非我一人的努力。我生命中启发、帮助、熏陶过我的人不计其数,难以一一细数。只谈近期的话,纵横零圆算到第六维,要感谢隔壁班的X君和我探讨“平等”与未来AI的发展方向,以及W君为我提供了看待“维度”这个问题时普通人的视角,另毕业之际感谢语文老师言传身教让我成为一个有追求的人,研究哲学之初跟着他学了几个星期的现代诗,了解到了很多美学理念,使我的哲学研究方向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注:本理论运用了一些个人的术语和定义,并且与本理论的前身“纵横零圆”有所出入,请不要混淆。
纵横零圆理论是本人在研究圆理论过程中的一大阶梯。所谓阶梯,既是帮助我成长的,也是终将被踏过的,而将其踏过的前提,便是对其透彻的研究。此贴一如我之前的随笔贴一样,是我一个成长阶段的记录贴,前部分会有一些系统性的描述,后续仍然是随笔的补充。
首先区分一下纵横零圆理论和一些传统哲学理论的差别。
和带有强烈逻辑自洽色彩的思辨哲学相比:
纵横零圆首先是它自己,然后才能是纵横零圆。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同于给定一个概念、定义或公理,然后得出定理的演绎式思辨方式,纵横零圆是先给定我们研究的对象“世界”,通过实践的交互,以有限的情报进行归纳式的思辨,因此纵横零圆是不准确的,但是从本人的角度看,不准确也可以意味着进步的空间。
和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直觉感知哲学相比:
这里又要返回去谈逻辑的优势,虽然只是用逻辑会限制研究的对象造成困顿,但是在寻找方法论的过程中,逻辑不自洽的方法论是可以直接证伪的,这意味着合理地使用逻辑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排除大量的“不可能”,极大地提高实践的效率与针对性。
简单的讲,纵横零圆通过感性去发现的同时也通过理性去否定,其生命力在于代表着参与、交互、实践的知性,因为无论是感性还是理性,它们都需要知性提供材料。前面的几段是为了给一些不是很理解何为发现,何为否定的人一些具体的解释。
而纵横零圆受其作为理论本身性质的影响,它也必须符合“简易”的特征。为此我建立了一些定义与数学模型,而模型具有理想化的特征,而现实往往是不理想的,也就是说,理论本身最后会回到人文关怀的领域,它是一个辅助思考的工具,需要使用者适当随机应变的调整,依然有赖于使用者对其一定的理解——这就好像,一个不会算数的人,没有办法依赖数学工具一样。
——分隔符——
以下总结
作为一个阶梯
作为一个工具
用知性去发现真正的世界
用感性去接纳眼中的世界
用理性去构筑内心的世界
内外的世界得以统一
成长性、简易性、变通性,是我对纵横零圆提出的三个要求。
——分隔符——
纵横零圆虽然是我个人的理论,但是它的诞生非我一人的功劳,一如我走到今天非我一人的努力。我生命中启发、帮助、熏陶过我的人不计其数,难以一一细数。只谈近期的话,纵横零圆算到第六维,要感谢隔壁班的X君和我探讨“平等”与未来AI的发展方向,以及W君为我提供了看待“维度”这个问题时普通人的视角,另毕业之际感谢语文老师言传身教让我成为一个有追求的人,研究哲学之初跟着他学了几个星期的现代诗,了解到了很多美学理念,使我的哲学研究方向发生了重大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