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青漠南之战大败?损失惨重?李广吹脑子又恰屎了?接下来谈谈,卫青的漠南之战
1.卫青漠南之战损失:其明年春,汉复遣大将军卫青将六将军,十余万骑,仍再出定襄数百里击匈奴,得首虏前后万九千余级,而汉【亦亡两将军,三千余骑】—《汉书匈奴传》汉书里面提到,卫青二出定襄的战绩为斩首1.9万,损失则为两将军军队3000骑兵,和另外3000骑。
2.还有一点可以作证,汉书武帝纪记载卫青漠南之战乃大胜:夏四月,卫青复将六将军绝幕,【大克获。】什么叫大克获?如果如李广粉说的那样损失惨重,这叫大克获?
3. 卫青不得益封的原因:是岁【失两将军】,【亡翕侯】,功不多,故青不益封。因为出现了苏建赵信的军队全军覆没,以及赵信叛逃,武帝认为卫青此战“功不多”,所以没有给他益封。(再说卫青后来基本上是封无可封了,打完右贤王后食邑多达两万多户)
4.“士马十余万”到底是说的什么?
“【此后四年】,卫青比岁十余万众击胡,斩捕首虏之士受赐黄金二十余万斤,而汉军士马死者十余万,兵甲转漕之费不与焉。”
注意,汉书此处说的是河南之战后的4年,但是考虑到卫青击右贤王乃大捷,而漠南之战则是大克获。那么就算班固和司马迁都没有夸大,不过可以说明,这个士马十余万主要说的不是卫青。而是四年时间所有的损失。来看看四年间,匈奴干了什么
“ 伊稚斜单于既立,其夏,匈奴数万骑入代郡,杀太守共友,略千余人。秋,又入雁门,杀略千余人。其明年,又入代郡、定襄、上郡,各三万骑,杀略数千人。匈奴右贤王怨汉夺之河南地而筑朔方,数寇盗边,及入河南,侵扰朔方,【杀略吏民甚众】。”
史记平准书记载,和前面矛盾的的更多,“其后四年,而汉遣大将将六将军,军十馀万,击右贤王,获首虏万五千级。明年,大将军将六将军仍再出击胡,得首虏万九千级。捕斩首虏之士受赐黄金二十馀万斤,【虏数万人】皆得厚赏,衣食仰给县官。而汉军之士马死者十馀万,兵甲之财转漕之费不与焉。”
如果有人说卫青漠南之战损失十余万士马,那么卫青的斩首俘虏1.9万敌军,那么怎么看都没有俘虏数万匈奴人啊,这和其他列传本纪严重冲突。所以说这应该是四年以来的汉军总和,而非卫青一人之损失。司马迁班固为什么提卫青?应该是想说汉武帝发赏金都发了很多…

1.卫青漠南之战损失:其明年春,汉复遣大将军卫青将六将军,十余万骑,仍再出定襄数百里击匈奴,得首虏前后万九千余级,而汉【亦亡两将军,三千余骑】—《汉书匈奴传》汉书里面提到,卫青二出定襄的战绩为斩首1.9万,损失则为两将军军队3000骑兵,和另外3000骑。
2.还有一点可以作证,汉书武帝纪记载卫青漠南之战乃大胜:夏四月,卫青复将六将军绝幕,【大克获。】什么叫大克获?如果如李广粉说的那样损失惨重,这叫大克获?
3. 卫青不得益封的原因:是岁【失两将军】,【亡翕侯】,功不多,故青不益封。因为出现了苏建赵信的军队全军覆没,以及赵信叛逃,武帝认为卫青此战“功不多”,所以没有给他益封。(再说卫青后来基本上是封无可封了,打完右贤王后食邑多达两万多户)
4.“士马十余万”到底是说的什么?
“【此后四年】,卫青比岁十余万众击胡,斩捕首虏之士受赐黄金二十余万斤,而汉军士马死者十余万,兵甲转漕之费不与焉。”
注意,汉书此处说的是河南之战后的4年,但是考虑到卫青击右贤王乃大捷,而漠南之战则是大克获。那么就算班固和司马迁都没有夸大,不过可以说明,这个士马十余万主要说的不是卫青。而是四年时间所有的损失。来看看四年间,匈奴干了什么
“ 伊稚斜单于既立,其夏,匈奴数万骑入代郡,杀太守共友,略千余人。秋,又入雁门,杀略千余人。其明年,又入代郡、定襄、上郡,各三万骑,杀略数千人。匈奴右贤王怨汉夺之河南地而筑朔方,数寇盗边,及入河南,侵扰朔方,【杀略吏民甚众】。”
史记平准书记载,和前面矛盾的的更多,“其后四年,而汉遣大将将六将军,军十馀万,击右贤王,获首虏万五千级。明年,大将军将六将军仍再出击胡,得首虏万九千级。捕斩首虏之士受赐黄金二十馀万斤,【虏数万人】皆得厚赏,衣食仰给县官。而汉军之士马死者十馀万,兵甲之财转漕之费不与焉。”
如果有人说卫青漠南之战损失十余万士马,那么卫青的斩首俘虏1.9万敌军,那么怎么看都没有俘虏数万匈奴人啊,这和其他列传本纪严重冲突。所以说这应该是四年以来的汉军总和,而非卫青一人之损失。司马迁班固为什么提卫青?应该是想说汉武帝发赏金都发了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