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锐龙三代处理器及内存不完全超频指北目录
1.你需不需要超频
2.什么决定着超频的上下限
3.锐龙三代内存的超频要点
①影响内存超频的因素以及超频强度排名
②.整体平台超频的顺序
③.外频超多少合适?
④.内存超频的步骤
⑤.如何有灵性的抄作业
⑥.最佳内存效能的设置方法
⑦.各类颗粒如何稳定跑到真1T
⑧.内存稳定性检验工具及经验
4.锐龙三代CPU的超频
①散热是重中之重
②CPU超频步骤
③CPU稳定性检验工具及经验
5.一些常见颗粒的“高效能”作业
*极限超频不在此本文的讨论范围,本文涉及的“超频”均在空冷状态下进行
---------------------------------------------------------------------分割线-------------------------------------------------------------------------
一、你需不需要超频
超频的人群主要有两类需要求,
一类是基于理性的,比如更高效的工作,生活以及游戏,获得更佳的体验
一类是基于感性的,比如好奇,兴趣,热爱,挑战,攀比,炫耀,自我实现等
超频的过程有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1.减少硬件寿命,甚至损坏硬件

2.超频过程中使得系统变得不稳定,有可能涉及到重装系统

3.超频失败后产生挫败感
4.花费时间和金钱,俗话说一杯茶,一包烟,一套小参调一天。也有很多玩家为了冲击内存效能的极限从芝奇的幻光戟3200C14玩到了皇家戟4000C15,让后告诉老婆自己新入的这对条子JD特价200一对
所以你需不需要超频取决于你的需求是否必要以及你能否在享受超频红利的时候也能承担由于超频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愿不愿意付出一定的时间去学习相关知识,调试自己的电脑;会不会在不丢文件的前提下重装系统;会不会在超频失败无法进入BIOS的时候清除CMOS;能不能接受硬件因超频而损坏的经济损失。
对于是否要超频,有人说要理智,但其实决策大都是感性的产物。因此大多数的小伙伴都是在某些感性需求的引导下开始了自己的超(chao)频(shen)之路,有些浅尝辄止,有些则一发而不可收拾
二、什么决定着超频的上下限
1.硬件:插入主板的内存数量,内存颗粒品级,RANK类型(单面,双面),内存版型(A0 A1 A2),内存PCB的层数(6,8,10层),主板的版型(ATX,ITX),主板PCB的层数(4,6,8,10层),主板的内存走线,主板的供电,散热等
2.软件:品牌,BIOS版本,Windows下能够使用的各类超频软件
简单的聊一下主板品牌,在DDR3时代技嘉的超频调教做的就很猛,DDR4时代的ASUS和MSI目前是市面上超频调教做的最好的两个品牌,而板厂的调教能力会让你在超频,尤其是内存超频的时候有不同的感受。比如在调教度高的主板上的试探颗粒的高频极限你甚至可以只给电压,TCL和TRCD这三个参数,其余参数跑auto来摸内存高频极限。调教差的主板就不行有些参数主板不会帮你根据内存频率来放宽,导致无法开机
有着不错超频性能的内存品牌和颗粒其实也就那几个,这里分享给大家一个简单的公式,在选内存的时候很有用
DDR4内存理论延迟Ns=(2000*CL值)/标称频率,什么意思呢?举个栗子,假设有两种bdie同样品牌和价格你会怎么选?
8GDDR44000C16和8GDDR43600C14
我想很多小伙伴会选择4000C16吧,但如果用上面的公式计算你会发现4000C16的内存延迟是8而3600C14的内存延迟是7.77,该选哪个显而易见
https://benzhaomin.github.io/bdiefinder/
这是一个搜集3600及以下频率特挑BDIE信息的网站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看
3.技术水平:超频者对于电脑平台的理解程度以及经验的多少,体现在对于出现问题的诊断,处理以及BIOS等软件层面的调教能力
4.平台瓶颈:超频尤其是内存频率的超频更像是一个由3块木板组成的木桶,一块叫做UCLK,一块叫做FCLK,一块叫做MCLK,内存频率能超多高取决于三者的短板有多高,以锐龙三代平台为例,内存频率超频的瓶颈大多会卡在FCLK,由于GMI的传输限制,导致3代锐龙平台的FCLK大多只能跑到1900,它决定了内存频率的上限。而CCD及CCX的架构则决定了内读写复制以及内存延迟的上限
a.CPU的FCLK频率-
锐龙平台的特色之一,由于Zen2的架构设计,内存频率和Fclk频率为1:1同步模式时内存的效能最高,如Fclk为1900,内存跑3800频率时效能最高。内存跑高频后受Fclk的限制,只能跑2:1异步模式,此时除了秀数字以外,内存效能很低,正儿八经的高频低能。所以三代锐龙平台的内存超频第一步不是去按照颗粒抄作业,而是确定自己处理器fclk的上限
三代锐龙平台的内存超频第一步不是去按照颗粒抄作业,而是确定自己处理器fclk的上限
三代锐龙平台的内存超频第一步不是去按照颗粒抄作业,而是确定自己处理器fclk的上限


b.CCD及CCX的构造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举两个例子
3300X的内存延迟是目前锐龙3代平台最低的,因为它是单CCX的设计,单CCX的CCD可以向IOD读取数据的时候省去了内部CCX间的交互时间,所以在同样的平台中采用了3300X的内存延迟比采用其他的锐龙三代处理器的内存延迟平均低2ns左右。

另外一个例子是锐龙3代R9系列,很多小伙伴会问为什么自己的AIDA64内存测试分数的内存写入数值只有别人的一半,那是以为三代锐龙R9以下的处理器都是单CCD设计,所以和R9比写入的带宽只有双CCD一半,而且R9的3缓翻倍为64M,双CCD的L3缓存命中率也高于单CCD,所以同颗粒同参数的内存读和复制的性能也要高于单CCD的产品

(上图为R5 R7的架构)

(上图为R9的架构)
三、锐龙三代内存超频要点
吧内有很多大佬都已经出过很详细的内存超频教程及不同颗粒的内存超频作业,但仍能看到很多小伙伴发诸如我的cjr怎么延迟这么高?我的c9为什么上不去3800C16?等等的问题。我帮大家简单的梳理一下内存超频的思路,让大家能超的更好,更轻松
1.影响内存超频的因素以及超频强度排列
主板版型:itx>ATX及相关版型,浓缩的才是精华在这里就很合适

主板PCB板层数:10层>8层>6层>4层
PCB,全称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
一般来说,4层已经可以满足PCB的正常运作, 那么6层、8层、10层,实际上就是增加更多的电路层和信号层来提升PCB的电气能力,降低发热,提升稳定性。当然层数越高成本也就越贵


主板内存槽走线及插法:
整体超频性排名:2DIMMitx>4DIMM T-topology≥2DIMM Daisy chain>2DIMM T-topology>4DIMM Daisy chain
两根内存排名,:2DIMMitx>2DIMM Daisy chain(2.4槽)>2DIMM T-topology(2.4槽)
四根内存排名:4DIMM T-topology >4DIMM Daisy chain
所以4槽满插的B450/B550和X570 Daisychain小伙伴硬超托尔酱的2槽ITX作业,后果可想而知

很多小伙伴会问,怎么判断自己主板是那种内存槽走线,这里教给大家一个简单的办法,大家登录主板的官网,找到驱动下载一项,下载自己主板的内存QVL(内存与支持清单)列表,看看最高频率是用2槽跑出来的还是4槽,2槽的就是Daisy chain,4槽的就是T-topology


很显然,我的X570-P并不像官方暗示的那样用的是T-topology,而是 Daisy chain
内存PCB版型:A2≥A1>A0



内存RANK类型:单面>双面
锐龙3代平台常见内存颗粒排名(单论效能不考虑以后升级,价格等因素):
特挑三星BDIE>南亚新Adie>CJR>镁光Edie>DJR(此排名为个人主观排名,根据我手上的条子测试得出)
同样抄作业的时候比较容易错的点,双面的条子比单面的条子要难超,一般相比同颗粒的单面条在TRCD和电阻这两个参数上要放宽,同频电压也要高0.03-0.08V
这些知识很关键,理解了上面的知识点以后才更好的抄作业
顺便说一下咱吧的小蜜(da)蜂(lao)-托尔酱用的是 微星B450I 6层PCB2dimm itx主板
要根据上述的差异因素适当对自己的内存电压TRCD,TRAS,TRC,TRFC等参数做放宽的调整(电压可以放宽0.02-0.05;TRCD,TRAS可以放宽1-2,TRC放宽2-4,TRFC放宽5-10)→测试内存稳定性→超频结束或者继续调试优化参数至最紧。以我X570-P ATX 6层Daisy chain的主板为例,3800频率下内存参数基本可以和托尔酱保持一致,但是电压基本需要高与托尔酱的电压0.03V左右。高频能力比托尔酱要差很多,我的双通Cjr只能4400烧机,双通C9bjz只能4600烧机。想玩好内存的朋友还是需要一块ITX,确实顺滑+舒坦
2.整体平台超频的顺序
①进入BIOS关掉PBO,影响效能及超频稳定性和节能选项并进入手动超频模式(MSI叫专业模式)→②确定CPU的fclk及外频→③测试fclk稳定性→④超内存→⑤测试内存稳定性→⑥确定内存的频率和参数→⑦超CPU→⑧调整CPU的频率和电压并测试稳定性→⑨CPU通过测试稳定运行。简单的说就是①进BIOS②关选项③定flck④超内存⑤超CPU
一定记得先超内存,再超CPU,顺序很重要
一定记得先超内存,再超CPU,顺序很重要
一定记得先超内存,再超CPU,顺序很重要
如果电脑主要做生产力用,确定了内存和CPU最终的参数后,双烤CPU和显卡以测试整体平台的稳定度也是有必要的,渲图的时候蓝屏死机什么的真的很搞心态
超频前需关掉的选项为
a.PBO(PrecisionBoost Overdrive)在测完fclk后关闭,很多小伙伴说我不超CPU需要关这个吗?答案是你如果没有强力的散热器,还是关了。以3600为例,用原装或者弱一些的散热器经常性的吃一盘鸡后CPU温度飙到75+,打开AIDA64一看,CPU电压1.46V。把CPU电压降到1.25V-1.28V锁个全核4.3G-4.35G是真滴香,温度低,效能不差,我的3600 的甜点电压是1.25V,跑4.35G。各位小伙伴根据自己的体质进行调整。
b.AXMP(微星)DOCP(华硕)在测完fclk后关闭,
b. SpreadSpectrum(展频),直接关闭。此项对fclk频率及超频后平台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需要关闭
c.C-states和PSS(也叫AMD Cool & Quiet静又冷)直接关闭以减少电压及频率波动增加稳定性
d.Nxmode(内存保护)直接关闭以提升内存的效能及稳定性
e.SVMMode(虚拟化) 直接关闭除非需要使用虚拟机或者模拟器类软件否则关闭提高系统稳定性
2.如何快速确定fclk频率
进入BIOS恢复主板出场设置,打开微星AXMP或者华硕DOCP,SOC电压设置为1.1V(1.1V-1.15V),VDDP设置为1.1V,VDDGCCD设置为0.95,VDDG IOD 设置为1.15,FCLK设置为1900,按F10存档后重启。如果能进系统,则用TM5高压模式跑2轮,如果没问题基本1900就稳了。如果不稳进BIOS其他选项不动,尝试把VDDG IOD和CCD调为自动后按F10存档后重启。如果进系统了就跑2轮TM5高压模式,如果不行回到BIOS把FCLK降低33Mhz到1866重复以上的过程直到用合适的频率跑完FCLK,现在一般的3代锐龙上个1900问题不大,1866更是轻松。当然用这个尝试方法冲击一下1933也是可以的,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冲上去了呢?
3.外频超多少合适?
外频(Bclk):默认100mhz,能动的幅度不大而且对于其他硬件设备有一定的影响,有几率会造无法进入系统(需清楚cmos)以及成造成硬件设备的损坏(机械硬盘),所以一般超0.5-1mhz左右,我自己超了0.5Mhz,当然不超也没什么问题
4.内存超频的步骤
①根据fclk和外频确定内存频率→②搞清楚自己内存(颗粒,单双面等)和主板的特质(是否ITX,内存槽走线,主板层数等)→③内存插2.4槽(离CPU最远的槽为4槽)→④根据自己主板,内存的特性合理的抄作业→⑤调整优化内存参数并试稳定性→⑥内存通过测试稳定运行
目标内存频率=fclk*2(其实严谨的说目标内存频率应该=fclk频率,因为DDR就是频率翻倍),比如你的fclk是1900,那么你的目标内存频率就是3800。在fclk及目标内存频率确定后这里重点讲一下如何有灵性的抄作业
5.如何有灵性的抄作业
在讲如何有灵性的抄作业前还是要强调一下
2根内存上4槽板一定要插2.4槽
2根内存上4槽板一定要插2.4槽
2根内存上4槽板一定要插2.4槽
如果把抄作业这件事比喻成用大石块,中等石头,碎石,沙子来填满一个箱子的话。很多小伙伴抄作业的方式就是每一次都往箱子里放一个大石块,一块中等石头,一把碎石和沙子。放着放着发现箱子还有很多空间,但大一点的石头却怎么也塞不下去了。然后把箱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继续用这种方式装箱。最后要么把自己搞伤了,要么觉得一定是石头和箱子出了问题,那么怎么抄作业才是正确的?
1. 首先确定大石块-抄电压,频率,和主参,注意根据自己硬件的特质对比作业制作者的硬件差异做适当的放松和拉紧,此时其他选项为自动,跑TM5两圈稳定不出错进行下一步,如果出错则根据TM5报错的类型做相应的调整(文章末尾有讲)直至不出错,这里比较容易抄错的参数有内存电压,TRCD,TRAS及TRC TM5报错时应有限调整这些参数
2. 其次确定中等石头-副参,同样要注意作业制作者和自己的硬件特质,抄好后跑TM5两圈稳定不出错进行下一步,如果出错则根据TM5报错的类型做相应的调整,直至不出错,这里比较容易出错的参数是TRFC,TWR,TRP,TFAW
分享一下几个关键参数的设置方法





这些参数均来自于
https://github.com/integralfx/MemTestHelper/blob/master/DDR4%20OC%20Guide.md
这是一篇挺不错的DDR4内存的超频文章,推荐有一定硬件和英文基础的朋友学习
另外在锐龙三代平台上TRFC2和TRFC4这两个数字实测对于内存的稳定性和效能没有任何的影响,我一般设置成和TRFC1一样的数字,华硕X570此两项最低值是60
3.最后是碎石和细沙-小参,小参里比较重要的就是trdrdscl 和twrwrscl了。南亚,CJR和C9压到4是没问题的,特挑三星bdie可以压到2。另外南亚,CJR和C9可以尝试把RD和WR的相关小参压到4或者5来实现内存读写性能的最大化,抄完记得跑TM5
6.最佳内存效能的设置方法
主参,副参,小参这里就不赘述了,吧内各位大佬的帖子里都有提到,而且相关作业很多,今天讲一些大家平时不太关注却又非常重要的
a.关掉BIOS里Powerdown enable和Greardownmore,内存跑真1T
Powerdownenable是内存节能模式,开启这个功能后在系统不忙的时候,通过降低内存的频率和功耗来达到节能的目的。这项对于内存延迟影响很大,关了之后能约降低4-6ns的延迟,为了效能这点电费咱就不省了吧
Greardownmore(简称GDM)开启后在CPUZ和AIDA64中查看内存的CR值显示为1T,内存的CL值不能设单数,在锐龙大师中能查看是否开了GDM,开启后内存效能等同于2.5T,因此除非内存实在难稳,否则不建议开。真1T相比于GDM的1T大概能降低1-2ns的延迟。读的数值提升800-1200M左右,写的数值提升600-1000M左右
CR值效能排行:真1T>2T>GDM1T
b.CPU超频至4.5G左右,如达不到则超至CPU 1.4V电压下能稳的最高的频率,锐龙3代平台的内存效能(读,写,复制,延迟)和CPU的频率有很大的关系但好像也不是越高越好(我的3600在4.55G达到内存效能巅峰,超到4.6G的时候内存效能反而下降)
c.通过增加电压压低CL,Trfc,来获得更低的内存延迟
d.压低RD开头的内存参数提升读的性能,压低WR开头的内存参数提升写的性能,尤其是TRDRDSCL和TWRWRSCL这两个参数
e.通过VDDGIOD和VDDGCCD两个电压的调整找到内存效能最大值。这个大家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电压会和效能扯上关系?但就是这么神奇,有时间的话,大家可以做一个表格来记录这些数字,把不同VDDGIOD和CCD电压搭配的数据记录下来,最终锁定最强搭配这个是最花时间的一步
6.各类颗粒如何稳定跑到真1T
我手上的bdie c14-14-14-26-40,cjr c16-20-20-36-56,c9bjz c14-20-12-34-58在ASUS X570-P 2407版BIOS中全部达成了真1T
在经历了不下100次清除CMOS的操作后,在更新完BIOS后是否能跑真1T的关键在于电阻和信号强度的设置
a.首先说Cad bus drive这四个电阻,如果你不超频,你可以把它们调成24 20 20 24来获取效能最大化(华硕主板AUTO是24 24 24 24)
不同颗粒稳真1T的电阻参数如下
BDIE 60 20 20 24
CJR 24 20 20 24或者默认都行
C9BJZ 120 20 20 24
b.procODT及RTT三兄弟的阻值
单面颗粒PROCODT最佳范围是28-36.9,可以从低往高调节找到稳定值
双面颗粒PROCODT最佳范围是36.9-53.3,可以从低往高调节找到稳定值
单面颗粒RTT三兄弟设置为:RttNom 关闭,RTTwr关闭,RttPark RZQ/5(48)
双面颗粒RTT三兄弟设置为:RttNom 关闭 RTTwr RZQ/2(120)或者/3(30),RttPark RZQ/1(240)
1T烧机不稳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提升这项参数以增加稳定度,Daisy chain的四槽满插也可以通过增加阻值来提高1T的烧机稳定度
c.信号强度
Memaddrcmdsetup/Memcsodtsetup/MemCkesetup
三星BDIE 海力士CJR DJR 1T不稳的话可以设置成 63 63 50,镁光EDIE C9BJZ,C9BKV不稳的话可以设置成63 50 50
至于各类内存颗粒参数的作业,以及怎么缩小参,小蜜蜂托尔酱的帖子已经写的很详细了,想玩好超频的话,大家有必要去认真的学习一下
7.稳定性测试
推荐TM5高压版,简单,快速,直接
https://nga.178.com/read.php?tid=19414565&forder_by=postdatedesc&rand=864
TM5的错误分两类
一类是乱码字,一类是英文的errorXXXXX。如果2圈下来错误在3个以内且为乱码字的话,你调整一下电阻和信号强度基本上就没问题了。
如果遇到英文错误,那么可能需要动参数和电压了
我个人一般跑2圈,不报错就关了(心疼内存不舍得大力蹂躏),基本日常游戏和工作没出现过错误
四、锐龙三代CPU超频要点
①散热才是重中之重
三代锐龙CPU能跑多高的频率除了自身体质以外影响最大的参数就是散热,散热不好的话CPU会发生在重负载下CPU温度升高后撞温度墙掉线程,降频导致系统卡顿甚至蓝屏,黑屏,重启等现象。如果想在锐龙平台愉快的蹂躏处理器, R5及以下的U起码上一个4热管的风冷(100-150元),R7的U需要一个5-6热管的风冷(200-300元),R9建议还是旗舰级的风冷(400-700元)。不推荐水冷是因为:1.自己没用过 2.身边的朋友理赔的不少
我自己用的是采融的A3R 五热管 回流焊 300px单风扇薄塔散热器,勉强能压住1.384V 4.5G的3600 单烤FPU以及FPRAY64 5次
硅脂的选择也很重要,大家可以参考这个帖子
https://tieba.baidu.com/p/6794992114?red_tag=1282640167
硅脂的选择简单总结一下EK TIM 8A最强,信越7921性价比最高
除了CPU的风扇外,机箱的风道设置也很重要,机箱前面板的进风扇,后面的排风扇对塔式机箱的温度影响最大,最好别省
搞定了散热, 锐龙平台的CPU其实算是你电脑中可以超频的硬件中最简单的,超内存的时候把已经把该关的都关了,超CPU能动的一共就是2个参数
根据CPU的主频=CPU的外频(Bclk)*CPU的倍频( Ratio),我们只需要调整倍频和电压即可
1.倍频 ( Ratio):根据自己Cpu 的体质进行设置,锐龙三代上个4.3G基本没什么问题
2.电压:在1.25V-1.4V内找最佳甜蜜点(主频/电压的能耗比最大)
②CPU超频步骤:根据散热条件和使用场景确定CPU电压,比如原装散热器夏季使用的小伙伴建议CPU的电压就定在1.2V-1.25V,九州风扇玄冰400 1.25V-1.35V,再好点的散热器夏季日常使用电压也不建议超过1.4V。电压确定后就从4.2G起,100Mhz为单位往上加,调完去FP64RAY3-5连,通过后继续网上加,加完测试直至找到该电压下,最高频率。最后根据自己的需要,环境季节来确定自己的夏季频率以及冬季频率,当然一套配置走天下也不是不行。频率确定后可以尝试以0.02为单位去找该频率下的最低电压。把在内存超频中受得气都发泄在CPU身上吧,把它榨的一滴都不剩
③测试CPU稳定性的时候先单烤AIDA64 PFU 15-20分钟,然后跑3-5次AIDA64性能测试中得FPRAY3-5次能直接出成绩,不黑,不蓝,不重启就可以拿去用了,会非常稳定。如果为了节省时间不烤FPU直接FPRAY3-5次也是可以的,但要注意好散热,那种一次FPRAY直接撞温度墙没成绩,核心和二极管秒破95的小伙伴可以考虑降压降频了。这时候一般会有小伙(gang)伴(jing)说我就是这么干的,结果还经常死机,蓝屏。我只能说可能因为你太可爱了,连上帝都忍不住想要逗逗你。电子产品很难有什么绝对的事情,温度,气压,空气湿度,虫子,线材等等都会影响其稳定性。还会有小伙伴说应该跑P95第二项1小时,不掉线程,不黑,不蓝才算稳。我觉得说的很对,只是我的日常应用就是做做表格,PPT和朋友玩玩LOL,吃吃鸡,FP64RAY3-5次对我已经足够了。生产力小伙伴去跑跑P95是很有必要的
不知不觉就写了这么多,希望这篇不成熟的文章对小伙伴们的超频(shen)有所帮助
GoodLuck!
-------------------------------------------------------------高能作业-------------------------------------------------------------------------------BDIE篇

BDIE C14-14-14-28-42-240 真1T 内存电压1.6V

后面又压了压tras和trc压到了C14-14-14-26-40-240 真1T 内存电压1.6V
CJR篇

CJR C16-20-20-36-56-497 真1T 内存电压1.4V
C9bjz篇


C9bjz C14-19-12-34-58-540 真1T 内存电压1.55V
1.你需不需要超频
2.什么决定着超频的上下限
3.锐龙三代内存的超频要点
①影响内存超频的因素以及超频强度排名
②.整体平台超频的顺序
③.外频超多少合适?
④.内存超频的步骤
⑤.如何有灵性的抄作业
⑥.最佳内存效能的设置方法
⑦.各类颗粒如何稳定跑到真1T
⑧.内存稳定性检验工具及经验
4.锐龙三代CPU的超频
①散热是重中之重
②CPU超频步骤
③CPU稳定性检验工具及经验
5.一些常见颗粒的“高效能”作业
*极限超频不在此本文的讨论范围,本文涉及的“超频”均在空冷状态下进行
---------------------------------------------------------------------分割线-------------------------------------------------------------------------
一、你需不需要超频
超频的人群主要有两类需要求,
一类是基于理性的,比如更高效的工作,生活以及游戏,获得更佳的体验
一类是基于感性的,比如好奇,兴趣,热爱,挑战,攀比,炫耀,自我实现等
超频的过程有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1.减少硬件寿命,甚至损坏硬件

2.超频过程中使得系统变得不稳定,有可能涉及到重装系统

3.超频失败后产生挫败感
4.花费时间和金钱,俗话说一杯茶,一包烟,一套小参调一天。也有很多玩家为了冲击内存效能的极限从芝奇的幻光戟3200C14玩到了皇家戟4000C15,让后告诉老婆自己新入的这对条子JD特价200一对

所以你需不需要超频取决于你的需求是否必要以及你能否在享受超频红利的时候也能承担由于超频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愿不愿意付出一定的时间去学习相关知识,调试自己的电脑;会不会在不丢文件的前提下重装系统;会不会在超频失败无法进入BIOS的时候清除CMOS;能不能接受硬件因超频而损坏的经济损失。
对于是否要超频,有人说要理智,但其实决策大都是感性的产物。因此大多数的小伙伴都是在某些感性需求的引导下开始了自己的超(chao)频(shen)之路,有些浅尝辄止,有些则一发而不可收拾
二、什么决定着超频的上下限
1.硬件:插入主板的内存数量,内存颗粒品级,RANK类型(单面,双面),内存版型(A0 A1 A2),内存PCB的层数(6,8,10层),主板的版型(ATX,ITX),主板PCB的层数(4,6,8,10层),主板的内存走线,主板的供电,散热等
2.软件:品牌,BIOS版本,Windows下能够使用的各类超频软件
简单的聊一下主板品牌,在DDR3时代技嘉的超频调教做的就很猛,DDR4时代的ASUS和MSI目前是市面上超频调教做的最好的两个品牌,而板厂的调教能力会让你在超频,尤其是内存超频的时候有不同的感受。比如在调教度高的主板上的试探颗粒的高频极限你甚至可以只给电压,TCL和TRCD这三个参数,其余参数跑auto来摸内存高频极限。调教差的主板就不行有些参数主板不会帮你根据内存频率来放宽,导致无法开机
有着不错超频性能的内存品牌和颗粒其实也就那几个,这里分享给大家一个简单的公式,在选内存的时候很有用
DDR4内存理论延迟Ns=(2000*CL值)/标称频率,什么意思呢?举个栗子,假设有两种bdie同样品牌和价格你会怎么选?
8GDDR44000C16和8GDDR43600C14
我想很多小伙伴会选择4000C16吧,但如果用上面的公式计算你会发现4000C16的内存延迟是8而3600C14的内存延迟是7.77,该选哪个显而易见
https://benzhaomin.github.io/bdiefinder/
这是一个搜集3600及以下频率特挑BDIE信息的网站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看
3.技术水平:超频者对于电脑平台的理解程度以及经验的多少,体现在对于出现问题的诊断,处理以及BIOS等软件层面的调教能力
4.平台瓶颈:超频尤其是内存频率的超频更像是一个由3块木板组成的木桶,一块叫做UCLK,一块叫做FCLK,一块叫做MCLK,内存频率能超多高取决于三者的短板有多高,以锐龙三代平台为例,内存频率超频的瓶颈大多会卡在FCLK,由于GMI的传输限制,导致3代锐龙平台的FCLK大多只能跑到1900,它决定了内存频率的上限。而CCD及CCX的架构则决定了内读写复制以及内存延迟的上限
a.CPU的FCLK频率-
锐龙平台的特色之一,由于Zen2的架构设计,内存频率和Fclk频率为1:1同步模式时内存的效能最高,如Fclk为1900,内存跑3800频率时效能最高。内存跑高频后受Fclk的限制,只能跑2:1异步模式,此时除了秀数字以外,内存效能很低,正儿八经的高频低能。所以三代锐龙平台的内存超频第一步不是去按照颗粒抄作业,而是确定自己处理器fclk的上限
三代锐龙平台的内存超频第一步不是去按照颗粒抄作业,而是确定自己处理器fclk的上限
三代锐龙平台的内存超频第一步不是去按照颗粒抄作业,而是确定自己处理器fclk的上限


b.CCD及CCX的构造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举两个例子
3300X的内存延迟是目前锐龙3代平台最低的,因为它是单CCX的设计,单CCX的CCD可以向IOD读取数据的时候省去了内部CCX间的交互时间,所以在同样的平台中采用了3300X的内存延迟比采用其他的锐龙三代处理器的内存延迟平均低2ns左右。

另外一个例子是锐龙3代R9系列,很多小伙伴会问为什么自己的AIDA64内存测试分数的内存写入数值只有别人的一半,那是以为三代锐龙R9以下的处理器都是单CCD设计,所以和R9比写入的带宽只有双CCD一半,而且R9的3缓翻倍为64M,双CCD的L3缓存命中率也高于单CCD,所以同颗粒同参数的内存读和复制的性能也要高于单CCD的产品

(上图为R5 R7的架构)

(上图为R9的架构)
三、锐龙三代内存超频要点
吧内有很多大佬都已经出过很详细的内存超频教程及不同颗粒的内存超频作业,但仍能看到很多小伙伴发诸如我的cjr怎么延迟这么高?我的c9为什么上不去3800C16?等等的问题。我帮大家简单的梳理一下内存超频的思路,让大家能超的更好,更轻松
1.影响内存超频的因素以及超频强度排列
主板版型:itx>ATX及相关版型,浓缩的才是精华在这里就很合适

主板PCB板层数:10层>8层>6层>4层
PCB,全称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
一般来说,4层已经可以满足PCB的正常运作, 那么6层、8层、10层,实际上就是增加更多的电路层和信号层来提升PCB的电气能力,降低发热,提升稳定性。当然层数越高成本也就越贵


主板内存槽走线及插法:
整体超频性排名:2DIMMitx>4DIMM T-topology≥2DIMM Daisy chain>2DIMM T-topology>4DIMM Daisy chain
两根内存排名,:2DIMMitx>2DIMM Daisy chain(2.4槽)>2DIMM T-topology(2.4槽)
四根内存排名:4DIMM T-topology >4DIMM Daisy chain
所以4槽满插的B450/B550和X570 Daisychain小伙伴硬超托尔酱的2槽ITX作业,后果可想而知

很多小伙伴会问,怎么判断自己主板是那种内存槽走线,这里教给大家一个简单的办法,大家登录主板的官网,找到驱动下载一项,下载自己主板的内存QVL(内存与支持清单)列表,看看最高频率是用2槽跑出来的还是4槽,2槽的就是Daisy chain,4槽的就是T-topology


很显然,我的X570-P并不像官方暗示的那样用的是T-topology,而是 Daisy chain
内存PCB版型:A2≥A1>A0



内存RANK类型:单面>双面
锐龙3代平台常见内存颗粒排名(单论效能不考虑以后升级,价格等因素):
特挑三星BDIE>南亚新Adie>CJR>镁光Edie>DJR(此排名为个人主观排名,根据我手上的条子测试得出)
同样抄作业的时候比较容易错的点,双面的条子比单面的条子要难超,一般相比同颗粒的单面条在TRCD和电阻这两个参数上要放宽,同频电压也要高0.03-0.08V
这些知识很关键,理解了上面的知识点以后才更好的抄作业
顺便说一下咱吧的小蜜(da)蜂(lao)-托尔酱用的是 微星B450I 6层PCB2dimm itx主板
要根据上述的差异因素适当对自己的内存电压TRCD,TRAS,TRC,TRFC等参数做放宽的调整(电压可以放宽0.02-0.05;TRCD,TRAS可以放宽1-2,TRC放宽2-4,TRFC放宽5-10)→测试内存稳定性→超频结束或者继续调试优化参数至最紧。以我X570-P ATX 6层Daisy chain的主板为例,3800频率下内存参数基本可以和托尔酱保持一致,但是电压基本需要高与托尔酱的电压0.03V左右。高频能力比托尔酱要差很多,我的双通Cjr只能4400烧机,双通C9bjz只能4600烧机。想玩好内存的朋友还是需要一块ITX,确实顺滑+舒坦
2.整体平台超频的顺序
①进入BIOS关掉PBO,影响效能及超频稳定性和节能选项并进入手动超频模式(MSI叫专业模式)→②确定CPU的fclk及外频→③测试fclk稳定性→④超内存→⑤测试内存稳定性→⑥确定内存的频率和参数→⑦超CPU→⑧调整CPU的频率和电压并测试稳定性→⑨CPU通过测试稳定运行。简单的说就是①进BIOS②关选项③定flck④超内存⑤超CPU
一定记得先超内存,再超CPU,顺序很重要
一定记得先超内存,再超CPU,顺序很重要
一定记得先超内存,再超CPU,顺序很重要
如果电脑主要做生产力用,确定了内存和CPU最终的参数后,双烤CPU和显卡以测试整体平台的稳定度也是有必要的,渲图的时候蓝屏死机什么的真的很搞心态
超频前需关掉的选项为
a.PBO(PrecisionBoost Overdrive)在测完fclk后关闭,很多小伙伴说我不超CPU需要关这个吗?答案是你如果没有强力的散热器,还是关了。以3600为例,用原装或者弱一些的散热器经常性的吃一盘鸡后CPU温度飙到75+,打开AIDA64一看,CPU电压1.46V。把CPU电压降到1.25V-1.28V锁个全核4.3G-4.35G是真滴香,温度低,效能不差,我的3600 的甜点电压是1.25V,跑4.35G。各位小伙伴根据自己的体质进行调整。
b.AXMP(微星)DOCP(华硕)在测完fclk后关闭,
b. SpreadSpectrum(展频),直接关闭。此项对fclk频率及超频后平台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需要关闭
c.C-states和PSS(也叫AMD Cool & Quiet静又冷)直接关闭以减少电压及频率波动增加稳定性
d.Nxmode(内存保护)直接关闭以提升内存的效能及稳定性
e.SVMMode(虚拟化) 直接关闭除非需要使用虚拟机或者模拟器类软件否则关闭提高系统稳定性
2.如何快速确定fclk频率
进入BIOS恢复主板出场设置,打开微星AXMP或者华硕DOCP,SOC电压设置为1.1V(1.1V-1.15V),VDDP设置为1.1V,VDDGCCD设置为0.95,VDDG IOD 设置为1.15,FCLK设置为1900,按F10存档后重启。如果能进系统,则用TM5高压模式跑2轮,如果没问题基本1900就稳了。如果不稳进BIOS其他选项不动,尝试把VDDG IOD和CCD调为自动后按F10存档后重启。如果进系统了就跑2轮TM5高压模式,如果不行回到BIOS把FCLK降低33Mhz到1866重复以上的过程直到用合适的频率跑完FCLK,现在一般的3代锐龙上个1900问题不大,1866更是轻松。当然用这个尝试方法冲击一下1933也是可以的,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冲上去了呢?
3.外频超多少合适?
外频(Bclk):默认100mhz,能动的幅度不大而且对于其他硬件设备有一定的影响,有几率会造无法进入系统(需清楚cmos)以及成造成硬件设备的损坏(机械硬盘),所以一般超0.5-1mhz左右,我自己超了0.5Mhz,当然不超也没什么问题
4.内存超频的步骤
①根据fclk和外频确定内存频率→②搞清楚自己内存(颗粒,单双面等)和主板的特质(是否ITX,内存槽走线,主板层数等)→③内存插2.4槽(离CPU最远的槽为4槽)→④根据自己主板,内存的特性合理的抄作业→⑤调整优化内存参数并试稳定性→⑥内存通过测试稳定运行
目标内存频率=fclk*2(其实严谨的说目标内存频率应该=fclk频率,因为DDR就是频率翻倍),比如你的fclk是1900,那么你的目标内存频率就是3800。在fclk及目标内存频率确定后这里重点讲一下如何有灵性的抄作业
5.如何有灵性的抄作业
在讲如何有灵性的抄作业前还是要强调一下
2根内存上4槽板一定要插2.4槽
2根内存上4槽板一定要插2.4槽
2根内存上4槽板一定要插2.4槽
如果把抄作业这件事比喻成用大石块,中等石头,碎石,沙子来填满一个箱子的话。很多小伙伴抄作业的方式就是每一次都往箱子里放一个大石块,一块中等石头,一把碎石和沙子。放着放着发现箱子还有很多空间,但大一点的石头却怎么也塞不下去了。然后把箱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继续用这种方式装箱。最后要么把自己搞伤了,要么觉得一定是石头和箱子出了问题,那么怎么抄作业才是正确的?
1. 首先确定大石块-抄电压,频率,和主参,注意根据自己硬件的特质对比作业制作者的硬件差异做适当的放松和拉紧,此时其他选项为自动,跑TM5两圈稳定不出错进行下一步,如果出错则根据TM5报错的类型做相应的调整(文章末尾有讲)直至不出错,这里比较容易抄错的参数有内存电压,TRCD,TRAS及TRC TM5报错时应有限调整这些参数
2. 其次确定中等石头-副参,同样要注意作业制作者和自己的硬件特质,抄好后跑TM5两圈稳定不出错进行下一步,如果出错则根据TM5报错的类型做相应的调整,直至不出错,这里比较容易出错的参数是TRFC,TWR,TRP,TFAW
分享一下几个关键参数的设置方法





这些参数均来自于
https://github.com/integralfx/MemTestHelper/blob/master/DDR4%20OC%20Guide.md
这是一篇挺不错的DDR4内存的超频文章,推荐有一定硬件和英文基础的朋友学习
另外在锐龙三代平台上TRFC2和TRFC4这两个数字实测对于内存的稳定性和效能没有任何的影响,我一般设置成和TRFC1一样的数字,华硕X570此两项最低值是60
3.最后是碎石和细沙-小参,小参里比较重要的就是trdrdscl 和twrwrscl了。南亚,CJR和C9压到4是没问题的,特挑三星bdie可以压到2。另外南亚,CJR和C9可以尝试把RD和WR的相关小参压到4或者5来实现内存读写性能的最大化,抄完记得跑TM5
6.最佳内存效能的设置方法
主参,副参,小参这里就不赘述了,吧内各位大佬的帖子里都有提到,而且相关作业很多,今天讲一些大家平时不太关注却又非常重要的
a.关掉BIOS里Powerdown enable和Greardownmore,内存跑真1T
Powerdownenable是内存节能模式,开启这个功能后在系统不忙的时候,通过降低内存的频率和功耗来达到节能的目的。这项对于内存延迟影响很大,关了之后能约降低4-6ns的延迟,为了效能这点电费咱就不省了吧
Greardownmore(简称GDM)开启后在CPUZ和AIDA64中查看内存的CR值显示为1T,内存的CL值不能设单数,在锐龙大师中能查看是否开了GDM,开启后内存效能等同于2.5T,因此除非内存实在难稳,否则不建议开。真1T相比于GDM的1T大概能降低1-2ns的延迟。读的数值提升800-1200M左右,写的数值提升600-1000M左右
CR值效能排行:真1T>2T>GDM1T
b.CPU超频至4.5G左右,如达不到则超至CPU 1.4V电压下能稳的最高的频率,锐龙3代平台的内存效能(读,写,复制,延迟)和CPU的频率有很大的关系但好像也不是越高越好(我的3600在4.55G达到内存效能巅峰,超到4.6G的时候内存效能反而下降)
c.通过增加电压压低CL,Trfc,来获得更低的内存延迟
d.压低RD开头的内存参数提升读的性能,压低WR开头的内存参数提升写的性能,尤其是TRDRDSCL和TWRWRSCL这两个参数
e.通过VDDGIOD和VDDGCCD两个电压的调整找到内存效能最大值。这个大家可能很难理解,为什么电压会和效能扯上关系?但就是这么神奇,有时间的话,大家可以做一个表格来记录这些数字,把不同VDDGIOD和CCD电压搭配的数据记录下来,最终锁定最强搭配这个是最花时间的一步
6.各类颗粒如何稳定跑到真1T
我手上的bdie c14-14-14-26-40,cjr c16-20-20-36-56,c9bjz c14-20-12-34-58在ASUS X570-P 2407版BIOS中全部达成了真1T
在经历了不下100次清除CMOS的操作后,在更新完BIOS后是否能跑真1T的关键在于电阻和信号强度的设置
a.首先说Cad bus drive这四个电阻,如果你不超频,你可以把它们调成24 20 20 24来获取效能最大化(华硕主板AUTO是24 24 24 24)
不同颗粒稳真1T的电阻参数如下
BDIE 60 20 20 24
CJR 24 20 20 24或者默认都行
C9BJZ 120 20 20 24
b.procODT及RTT三兄弟的阻值
单面颗粒PROCODT最佳范围是28-36.9,可以从低往高调节找到稳定值
双面颗粒PROCODT最佳范围是36.9-53.3,可以从低往高调节找到稳定值
单面颗粒RTT三兄弟设置为:RttNom 关闭,RTTwr关闭,RttPark RZQ/5(48)
双面颗粒RTT三兄弟设置为:RttNom 关闭 RTTwr RZQ/2(120)或者/3(30),RttPark RZQ/1(240)
1T烧机不稳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提升这项参数以增加稳定度,Daisy chain的四槽满插也可以通过增加阻值来提高1T的烧机稳定度
c.信号强度
Memaddrcmdsetup/Memcsodtsetup/MemCkesetup
三星BDIE 海力士CJR DJR 1T不稳的话可以设置成 63 63 50,镁光EDIE C9BJZ,C9BKV不稳的话可以设置成63 50 50
至于各类内存颗粒参数的作业,以及怎么缩小参,小蜜蜂托尔酱的帖子已经写的很详细了,想玩好超频的话,大家有必要去认真的学习一下
7.稳定性测试
推荐TM5高压版,简单,快速,直接
https://nga.178.com/read.php?tid=19414565&forder_by=postdatedesc&rand=864
TM5的错误分两类
一类是乱码字,一类是英文的errorXXXXX。如果2圈下来错误在3个以内且为乱码字的话,你调整一下电阻和信号强度基本上就没问题了。
如果遇到英文错误,那么可能需要动参数和电压了
我个人一般跑2圈,不报错就关了(心疼内存不舍得大力蹂躏),基本日常游戏和工作没出现过错误
四、锐龙三代CPU超频要点
①散热才是重中之重
三代锐龙CPU能跑多高的频率除了自身体质以外影响最大的参数就是散热,散热不好的话CPU会发生在重负载下CPU温度升高后撞温度墙掉线程,降频导致系统卡顿甚至蓝屏,黑屏,重启等现象。如果想在锐龙平台愉快的蹂躏处理器, R5及以下的U起码上一个4热管的风冷(100-150元),R7的U需要一个5-6热管的风冷(200-300元),R9建议还是旗舰级的风冷(400-700元)。不推荐水冷是因为:1.自己没用过 2.身边的朋友理赔的不少
我自己用的是采融的A3R 五热管 回流焊 300px单风扇薄塔散热器,勉强能压住1.384V 4.5G的3600 单烤FPU以及FPRAY64 5次
硅脂的选择也很重要,大家可以参考这个帖子
https://tieba.baidu.com/p/6794992114?red_tag=1282640167
硅脂的选择简单总结一下EK TIM 8A最强,信越7921性价比最高
除了CPU的风扇外,机箱的风道设置也很重要,机箱前面板的进风扇,后面的排风扇对塔式机箱的温度影响最大,最好别省
搞定了散热, 锐龙平台的CPU其实算是你电脑中可以超频的硬件中最简单的,超内存的时候把已经把该关的都关了,超CPU能动的一共就是2个参数
根据CPU的主频=CPU的外频(Bclk)*CPU的倍频( Ratio),我们只需要调整倍频和电压即可
1.倍频 ( Ratio):根据自己Cpu 的体质进行设置,锐龙三代上个4.3G基本没什么问题
2.电压:在1.25V-1.4V内找最佳甜蜜点(主频/电压的能耗比最大)
②CPU超频步骤:根据散热条件和使用场景确定CPU电压,比如原装散热器夏季使用的小伙伴建议CPU的电压就定在1.2V-1.25V,九州风扇玄冰400 1.25V-1.35V,再好点的散热器夏季日常使用电压也不建议超过1.4V。电压确定后就从4.2G起,100Mhz为单位往上加,调完去FP64RAY3-5连,通过后继续网上加,加完测试直至找到该电压下,最高频率。最后根据自己的需要,环境季节来确定自己的夏季频率以及冬季频率,当然一套配置走天下也不是不行。频率确定后可以尝试以0.02为单位去找该频率下的最低电压。把在内存超频中受得气都发泄在CPU身上吧,把它榨的一滴都不剩
③测试CPU稳定性的时候先单烤AIDA64 PFU 15-20分钟,然后跑3-5次AIDA64性能测试中得FPRAY3-5次能直接出成绩,不黑,不蓝,不重启就可以拿去用了,会非常稳定。如果为了节省时间不烤FPU直接FPRAY3-5次也是可以的,但要注意好散热,那种一次FPRAY直接撞温度墙没成绩,核心和二极管秒破95的小伙伴可以考虑降压降频了。这时候一般会有小伙(gang)伴(jing)说我就是这么干的,结果还经常死机,蓝屏。我只能说可能因为你太可爱了,连上帝都忍不住想要逗逗你。电子产品很难有什么绝对的事情,温度,气压,空气湿度,虫子,线材等等都会影响其稳定性。还会有小伙伴说应该跑P95第二项1小时,不掉线程,不黑,不蓝才算稳。我觉得说的很对,只是我的日常应用就是做做表格,PPT和朋友玩玩LOL,吃吃鸡,FP64RAY3-5次对我已经足够了。生产力小伙伴去跑跑P95是很有必要的
不知不觉就写了这么多,希望这篇不成熟的文章对小伙伴们的超频(shen)有所帮助
GoodLuck!
-------------------------------------------------------------高能作业-------------------------------------------------------------------------------BDIE篇

BDIE C14-14-14-28-42-240 真1T 内存电压1.6V

后面又压了压tras和trc压到了C14-14-14-26-40-240 真1T 内存电压1.6V
CJR篇

CJR C16-20-20-36-56-497 真1T 内存电压1.4V
C9bjz篇


C9bjz C14-19-12-34-58-540 真1T 内存电压1.55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