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食品吧 关注:1,866贴子:1,973

糖尿病互助病友群,糖友生活俱乐部群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糖尿病互助病友群,糖友生活俱乐部群。有问题互相帮忙查资料,问医生。一个人太难,我们需要队友。身为糖友,你需要比医生更了解自己的身体。
为了控制好身体好好的尊严的过几十年,并发症走得远远的,生命的最后不是在病床上,而是一次运动中,一次儿孙欢笑中,一次夫妻手拉手中,那么现在就努力吧。
广告免,推销免


1楼2020-07-08 09:51回复
    为防止图片被吃掉,统一回复,威,,shirley_sing,他会拉你


    2楼2020-07-08 09:52
    回复
      糖友分享:
      24岁女生,身高163cm,体重146斤,目前糖尿病,在吃二甲双瓜,血脂高服用立普妥。目前血糖控制的不错,就是不太容易动。
      对于这样的情况,我想和大家分享几个观点。
      1、对于体重超重的,比如本例,超重了40斤肉,如果可以把40斤甩掉,大概率血糖血脂都可以恢复到正常。
      2、对于那些有特别强烈意志的人,如果愿意降低体重,或者改善生活方式的话,是可以暂时不需要用药的。
      3、对于医生来讲,在开药的同时,一定要告诉病人,糖尿病,如果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达到理想体重的话,是有可能不需要服药的。


      3楼2020-07-08 09:52
      回复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血压控制在多少呢?
        对于年纪轻的合并症较少的患者血压目标为<130/80mmHg,对于65岁以上,合并症较多的可放宽到<140/90 mmHg。
        在降低药物原则上,如肌酐<265umol/L,首选普利或沙坦类降压药,可以减少尿蛋白,保护肾脏


        4楼2020-07-08 09:57
        回复
          BMJ百万女性数据:有过妊娠糖尿病,将来2型糖尿病风风险高10倍!
          妊娠糖尿病是一种相对常见的妊娠并发症。有过妊娠糖尿病的病史,是将来患有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然而,一些报告提示,妊娠糖尿病人群在产后的筛查率并不理想,人们对相关风险的认识可能还很不足。
          考虑到近年来孕期女性年龄更大,肥胖率也在上升,更进一步推动了妊娠糖尿病的患病率增加,来自英国莱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Leicester)糖尿病研究中心的研究团队更新了最新证据,近日发表在《英国医学杂志》。
          这是一项系统评价和荟萃分析,全面检索了2000年1月-2019年12月、产后至少随访12个月的,有关妊娠糖尿病和后续2型糖尿病的人类研究证据(以英文发表),最终纳入20项研究,覆盖133.2万女性,包括近6.8万名有过妊娠糖尿病的女性和126.4万名对照组女性。
          统计分析发现,有过妊娠糖尿病的女性,在随访10年后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几乎是妊娠期血糖正常女性的10倍!相对来说,这些女性的短期发病风险就急剧升高,随访5年内发病风险是健康对照组的17倍。
          有过妊娠糖尿病的女性,产后约11.5年内2型糖尿病的累积发病率为16.46%,而健康对照组中,这一数字仅为1.91%。不同人种、族裔之间的差异不显着。女性的年龄、体重指数和研究年份也对这一相关趋势没有显着影响。
          研究团队认为,这些数字凸显了具有妊娠糖尿病史的女性更应注重预防2型糖尿病,包括饮食、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干预,尤其是在产后前几年。


          5楼2020-07-08 09:57
          回复
            近日,来自美国和希腊的研究人员在预印本medRxiv *上发布的一项新的荟萃分析显示,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冠状病毒(COVID-19)在糖尿病住院患者群体中的致死率可能高出65%–这表明在疫情期间人们更加应当适当控制血糖。
            截至2020年6月,由SARS-CoV-2引起的前COVID-19大流行已影响全球超过600万人,造成37.1万人死亡。
            当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过高时,就会发生糖尿病。除了无数的不良后果外,糖尿病还与传染病的易感性以及与感染有关的死亡率更高。


            6楼2020-07-08 09:58
            回复
              1、口干口渴:
                提示血糖升高,血液黏度增大。有些糖友由于口渴中枢不敏感,尽管血糖增高,但无口渴症状。
              2、极度乏力:
                懒言少语、走路嫌累;这是由于糖尿病患者机体细胞内代谢产物堆积,故容易出现疲乏无力。
              3、全身肿胀:
                眼皮肿胀、下肢或双足浮肿。这提示一可能是肾脏病变;二可能是血糖降低速度过快,造成细胞内水肿。
              4、腹胀便秘:
                糖尿病患者易出现胃肠蠕动减慢,可能与胃肠平滑肌无力、自主神经受损、双胍类药物服用过多有关。
              5、头疼头晕:
                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糖上升,则血容量增多,出现血压高。低血糖时也容易出现头疼头晕。
              6、皮肤脱屑:
                皮肤干燥、脱屑、奇痒,提示有皮肤病变,可能是皮肤微循环病变。
              7、双足麻木:
                双足刺痛,继之麻木,似袜套样知觉缺失,提示有糖尿病末梢神经炎发生。
              8、皮肤变色:
                双足苍白、发凉,不久变为暗紫色,提示足部缺血。严重足部缺血是足部发生肢端坏疽的信号。
              9、视物不清:
                出现近视物体不清,远视物体尚好,提示眼调节功能降低,可能出现轻度白内障。
              10、牙齿松动:
                多为牙槽骨质疏松或牙周炎感染所致。
              11、视野变红:
                突然出现视野变红或视物红染所致,提示有眼底出血。
              12、男性勃起障碍:
                男性性功能低下,女性性欲低、阴道干涩、疼痛;提示有自主神经受损。
              13、口齿不清:
                突然感到头晕头疼,口角流涎,脸面一侧发紧,对侧麻木,手握筷落地,周身难以维持,为脑血管意外先兆或脑梗死指征。
              14、出汗异常:
                如皮肤某些部位不排汗,汗量过少或过多,提示自主神经功能受损。
              15、发热、咳嗽、恶心、呕吐:
                马上查血糖、严重者及早送医院,可能是急性并发症;低血糖症、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昏迷、乳酸性酸中毒等。
              16、四肢麻木、感觉异常:
                患者有如针刺感、蚂蚁在皮肤上爬行感、烧灼感等,如有上述症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可是神经病变。
              17、胸闷、胸痛、心慌:
                一侧肢体无力、走路后下肢疼痛加重等异常。可能是冠心病,应及时去医院检查,可根据具体病情做心电图、心脏超声、血管B超、冠状动脉造影等,以进一步明确病情。


              7楼2020-07-08 09:58
              回复
                大家好我是uzi,很遗憾的告诉大伙,自豪决定退役了。
                因为常年的压力大 肥胖 饮食不规律 熬夜等原因,我在去年体检的时候查出二型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指数已经到了11%,正常应该是小于等于6.5%。这半年我有慢慢的改变作息 控制饮食 减肥 运动和吃药,可是情况没有得到改变,并且因为吃药我的精神状态没有以前那么好了,医生也说如果再继续严重下去,并发症很快就会出现,加上我原本手伤就比较严重,我的身体条件不允许我再继续战斗下去了。
                感谢我的粉丝们这些年对我不离不弃的支持和陪伴,谢谢你们一直都在默默地为我加油,鼓励我,成为我这些年最坚强的后盾,真的很感谢你们。
                感谢我的家人和婷婷这些年对我的支持理解还有照顾,谢谢你们对我的包容和付出。
                最后感谢@RNG电子竞技俱乐部 ,谢谢你们对我的照顾和帮助,很幸运我能成为rng的一员。虽然我已退役,但我依然是rng的一份子,会在未来的日子里和rng一起走下去。
                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所有人。
                2012-2020,再见了我的青春。QAQ


                8楼2020-07-08 09:59
                回复
                  ASN:吃全麦有助于降低糖尿病患病风险!
                  6月1日,American Society for Nutrition(美国营养学会)发布了一篇有关糖尿病饮食的文章,研究表明:食用高质量的碳水化合物,会降低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


                  9楼2020-07-08 09:59
                  回复
                    1型糖尿病多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主要集中在1-30岁年龄段,当然也可发生于其他各年龄段。糖尿病的症状主要因高血糖(指空腹血糖浓度高于6.1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浓度高于7.8mmol/L)和低血糖(指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两种情况引起。当然,并非出现高血糖或者低血糖症状就意味得了糖尿病,普通人因为运动、饮食、内分泌及代谢紊乱等原因也会引起高低血糖,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普通人出现了其中之一症状,则要引起高度重视


                    10楼2020-07-08 09:59
                    回复
                      空腹时葡萄糖数值
                      如果想要诊断自己是否患上了糖尿病,是可以通过检测患者在空腹的时候体内葡萄糖的数值来判定的。若是检测出来的数值大于或者等于7.0mmol/L,就可以确定患者已经患上糖尿病。
                      当然,并不能把一次诊断的数据当成最终结果,因为有可能被其他因素影响到了。所以最好在不同时间段进行多次空腹检查,当检查结果都为大于或等于7.0mmol/L的时候,这就可以确定是糖尿病了。


                      11楼2020-07-08 10:00
                      回复
                        无症状喝葡萄糖
                        这个诊断方法具体操作是在人没有出现“三多一少”症状的前提条件下,喝标准负荷量为75克的无水葡萄糖。如果喝无水葡萄糖已经两个小时之后去检测血糖的数值显示是大于或者等于11.1mmol/L,就算是患者没有出现糖尿病的一些症状,也是可以被判定为糖尿病的。


                        12楼2020-07-08 10:00
                        回复
                          2型糖尿病往往与生活方式,包括肥胖、 饮食不良和缺乏锻炼有关。治疗以药物和胰岛素的形式出现,但鼓励生活方式的改变作为管理其疾病的一部分。在这项新研究中,受试者被随机分为接受标准护理的对照组和接受强化饮食和运动计划的干预组。
                          接受标准治疗的参与者在一年后平均失去了9磅,12%的参与者在一年后不再有糖尿病。相比之下,强化生活方式改造组平均减重26磅,61%的参与者在一年后逆转了2型糖尿病。


                          13楼2020-07-08 10:01
                          回复
                            据日本京都糖尿病专家梶山静夫表示,改变进食顺序的方法,具体来说就是对食材的进食先后顺序进行调整。首先吃含蔬菜、菌类、海藻类的小菜,吃5分钟后开始吃肉、鱼、大豆及其制品等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最后才吃米饭、面食等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
                            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首先,即使患者吃下同样热量的食物,但先吃蔬菜能够比先吃碳水化合物更有利于抑制血糖值上升,胰岛素只需要少量分泌即可轻松控制血糖。这是因为,蔬菜中含有的膳食纤维能够抑制碳水化合物的分解,使小肠缓缓吸收糖类物质。其次,这种方法更简易可行,临床中发现,以限制热量摄入为主要做法的饮食疗法难以坚持,持续一年以上的患者不超过三成,而改变进食顺序疗法的患者有98%能坚持一年以上,94%的患者坚持两年,并且93%的人通过这种方式良好地改善了血糖状况。


                            14楼2020-07-08 10:01
                            回复
                              要想实现个体化的医学营养治疗(MNT)却不容易。因为一方面,人体营养需要往往随着年龄、身高、体重、运动与劳动强度、环境、心情、生活状态、伴随疾病、所使用的降糖药物品种等不同而不同。另一方面,食物在自然状态下,所含营养成分多不合理与不稳定。例如:肉蛋奶等高蛋白食物往往伴有高脂肪,全谷等高膳食纤维食物往往伴有高淀粉等食物糖类,蛋白却量少质差。同时随品种、产地、土壤、气候、加工处理方法等不同,所含食物营养也会不断发生变化。这一状态不仅导致医务人员学习、讲解、示范非常困难,同时患者学习、操作、质量控制、改变生活习惯等更加困难,进而导致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医嘱与对因治疗原则无法有效落实,或无法保障质量。因此自然就会出现2型糖尿病预防失败,病后无法治愈,并且叠加其它一切病因,导致所有类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全部无法有效阻止。同时导致降糖药无法避免被动过量与不足问题交替出现,无法有效控制血糖至不导致并发症的范围。因为质量是一切技术的生命,质量失控,必然失败。


                              15楼2020-07-08 10: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