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帖子本来已经差不多写完了,但是不想惹事儿的思绪涌出,就全部删掉了,打击面实在太广、太深,但是删掉后还是觉得有必要去写,那看来在个人的角度而言,真是不吐不快,欢迎暴风骤雨般的交流。而且第二遍写有个好处,就是没有废话,直接点题。
1. 06年入坑,手里问鼎十来只,柏采几只,其他各厂家、包括老的工作室窑口各几只,一直未入晓芳,且已经有至少5 6年没关注过杯子了。
2. 今年又燃起点兴趣,发现老款各种杯子价格猛涨,索性入了几只晓芳,结果问题就来了...回头发现原来买的全是垃圾。
3. 不要去提艺术性,汝窑毕竟是基于老物件的复刻,如何做到复刻的更拟真才是定义好坏的关键,你说把汝窑烧成钧窑的釉感是水平高或者作出清亮的质感是水平高,还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但是回归问题本身,只要还老物件还存在一天任何的自由发挥品都是技术与风格的践行,只要脱离拟真,那就是失败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庆幸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网站中提供了馆藏21件器物的超高分辨率照片可以给你看到,看到釉色,看到反光,看到胎质,看到开片,这就是标准。
4.基于这个标准仔细比对后你就有一个答案,目前市场中各种各样的窑口出来的产品都不如“晓芳”,都说卖陶瓷要讲故事,江湖里有晓芳可以上手台北故宫藏品的经历,也有朱文立上手北京故宫藏品的经历,还有其他各种窑口的吹捧。抛开这些神话故事不谈,也抛开的各种各样的个人意淫,我们再来讨论后面的事情。
5.
色:市场产品其实大同小异,市场中有关于“天青色”究竟是什么色的争论,不少文章还有各种猜想,甚至为什么是天青正统正的面红耳赤的,***想说这玩意有争论的必要?真品就放在那里,真品是什么色,天青就是什么色,偏偏有一堆脑子不怎么好用的人要来写一些玄幻的东西蹭热度。
根据这个论据,这么多年过去除了所谓的汝瓷传承地始终烧不出拟真的颜色,其他的各种窑口对直接色的把握都比较到位,很难挑出什么太大的毛病。但是在不同光线下色的差异就会体现出来,目前看到真正具有因光线不同可以有青、绿两种色系变化的只有晓芳。
胎:这个其实并不关键...忽略不谈
釉:还是说说这个最为神奇的东西吧,这个东西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形容词,如描述光泽度的,描述润度的,描述...所以导致了市场中的中低端产品只有两个方向--磨砂质感与玻璃质感,或者在这个两极的横轴中各自窑口有各自的取舍,但是是否上品这两个都不是核心问题,对比真品照片你就能找到答案,如何更接近真品:---下面我不用形容词描述,以逐级的限定条件来说
1.釉面有不易察觉的气泡,这个气泡是是否会改变不同光照下呈现不同釉色的关键
2.釉面有光泽度,可反光(那么反光到什么程度,反光质量如何界定?)
3.反光呈现镜面模糊的反光特点,也就是意味着通过反光所看到的物体是比直接看到的模糊的镜面效果,此镜面不能是磨砂的、不能是变形、扭曲的,不能从反光中看出颗粒感的反射物。这一条是最为关键的,为何开篇否定除晓芳以外的其他所有汝窑的原因就是要么被做成了高光镜面,要么做成了镜面模糊但是具有明显的颗粒感(釉面粗糙),再不然就成了所谓具有古风的油腻感...如果无法理解这段描述,那就多买点回来仔细把玩。
手感:至于手感...没见过哪个汝窑烧出钧窑的手感的,最基本的都做不好,提手感那不是自欺欺人么?
基于此,能够通过第三点考验的产品市场上除了晓芳和早期的某些石桥、天予款,其他的...玩儿个开心就好,东西怕对比,也怕你有要求。
好了,文章结束,楼主不卖瓷器,别问我哪里买,别问我买谁...实践出真知,有兴趣的就把柏采、问鼎、石桥、九色土、以及各种工作室的产品都看一看,有条件的话可以都买到手里你就能理解了~...
1. 06年入坑,手里问鼎十来只,柏采几只,其他各厂家、包括老的工作室窑口各几只,一直未入晓芳,且已经有至少5 6年没关注过杯子了。
2. 今年又燃起点兴趣,发现老款各种杯子价格猛涨,索性入了几只晓芳,结果问题就来了...回头发现原来买的全是垃圾。
3. 不要去提艺术性,汝窑毕竟是基于老物件的复刻,如何做到复刻的更拟真才是定义好坏的关键,你说把汝窑烧成钧窑的釉感是水平高或者作出清亮的质感是水平高,还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但是回归问题本身,只要还老物件还存在一天任何的自由发挥品都是技术与风格的践行,只要脱离拟真,那就是失败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庆幸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网站中提供了馆藏21件器物的超高分辨率照片可以给你看到,看到釉色,看到反光,看到胎质,看到开片,这就是标准。
4.基于这个标准仔细比对后你就有一个答案,目前市场中各种各样的窑口出来的产品都不如“晓芳”,都说卖陶瓷要讲故事,江湖里有晓芳可以上手台北故宫藏品的经历,也有朱文立上手北京故宫藏品的经历,还有其他各种窑口的吹捧。抛开这些神话故事不谈,也抛开的各种各样的个人意淫,我们再来讨论后面的事情。
5.
色:市场产品其实大同小异,市场中有关于“天青色”究竟是什么色的争论,不少文章还有各种猜想,甚至为什么是天青正统正的面红耳赤的,***想说这玩意有争论的必要?真品就放在那里,真品是什么色,天青就是什么色,偏偏有一堆脑子不怎么好用的人要来写一些玄幻的东西蹭热度。
根据这个论据,这么多年过去除了所谓的汝瓷传承地始终烧不出拟真的颜色,其他的各种窑口对直接色的把握都比较到位,很难挑出什么太大的毛病。但是在不同光线下色的差异就会体现出来,目前看到真正具有因光线不同可以有青、绿两种色系变化的只有晓芳。
胎:这个其实并不关键...忽略不谈
釉:还是说说这个最为神奇的东西吧,这个东西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形容词,如描述光泽度的,描述润度的,描述...所以导致了市场中的中低端产品只有两个方向--磨砂质感与玻璃质感,或者在这个两极的横轴中各自窑口有各自的取舍,但是是否上品这两个都不是核心问题,对比真品照片你就能找到答案,如何更接近真品:---下面我不用形容词描述,以逐级的限定条件来说
1.釉面有不易察觉的气泡,这个气泡是是否会改变不同光照下呈现不同釉色的关键
2.釉面有光泽度,可反光(那么反光到什么程度,反光质量如何界定?)
3.反光呈现镜面模糊的反光特点,也就是意味着通过反光所看到的物体是比直接看到的模糊的镜面效果,此镜面不能是磨砂的、不能是变形、扭曲的,不能从反光中看出颗粒感的反射物。这一条是最为关键的,为何开篇否定除晓芳以外的其他所有汝窑的原因就是要么被做成了高光镜面,要么做成了镜面模糊但是具有明显的颗粒感(釉面粗糙),再不然就成了所谓具有古风的油腻感...如果无法理解这段描述,那就多买点回来仔细把玩。
手感:至于手感...没见过哪个汝窑烧出钧窑的手感的,最基本的都做不好,提手感那不是自欺欺人么?
基于此,能够通过第三点考验的产品市场上除了晓芳和早期的某些石桥、天予款,其他的...玩儿个开心就好,东西怕对比,也怕你有要求。
好了,文章结束,楼主不卖瓷器,别问我哪里买,别问我买谁...实践出真知,有兴趣的就把柏采、问鼎、石桥、九色土、以及各种工作室的产品都看一看,有条件的话可以都买到手里你就能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