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鱼俱乐部吧 关注:4,774贴子:5,179
  • 0回复贴,共1

过背的血统随着新款的引入和级数的提升,应该说比起以往的很长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过背的血统随着新款的引入和级数的提升,应该说比起以往的很长时间来讲更为优异了。虽然改良仍然始终普遍存在,但高级的货色里纯血的因子比起以往加强了很多,大体而言,饲育中新出现的问题多数是由于级数的提高相伴而来。
一、怎样诱发它的金头?(不是教你烤鱼)
金头的过背(GH)现在越来越流行,很多鱼友兴奋地买回金头过背,但总有一些金头过背并不能如偿所愿地满足心目中的期待。这一点上除了鱼本身的血统和级数以外,饲养的方式也有很大的关系。
总体而言,买到手的幼鱼如果有金头的表现,那么至少说明这鱼有金头的基因。到手以后,金头的表现是最不稳定的环节。麻醉、运输、惊吓、搬运都有可能造成金头的收敛和消褪。就新鱼到手的处理环节而言,第一位是尽快稳定鱼的情绪和状态。过水的过程也许很多鱼友做的并不到位。就以往的印象中,龙鱼是适应性比较强的鱼,过水基本上袋子内外同温就行了。
但是这种大意和疏忽有可能给小小的金头过背带来一个不好的开始哦。过背是很敏感的龙鱼,相比于其他的品种而言,过背的饲养在各方面有非常独特的环节和手法,再加上金头表现在同一条鱼的各个表现方面来讲是相对很不稳定的一环,所以过水的过程必须仔细,让鱼从半麻醉、紧张、惊吓和高氨含量的环境逐渐适应新的水质和环境,避免PH和硬度的瞬间变化,这会给金头一个很好的开始。
买回过背的前几天,最好不要急着用极端的环境开始饲养,而是给它一个10天左右的适应时间。本人刚还是菜鸟的时候就有条过背曾经因为转换环境时机不当而很伤了脑筋。环境颜色可以选用比较中性的灰色,因为是过渡阶段方便的做法是可以用报纸围起来;灯光不要太强,同时注意最好空间上有合理的控制。
为了照顾它的情绪也可以在相隔的空间放几条小银龙,但不要混养在一起。由于很多过背之后会转入白色环境的饲养,所以在稳定阶段最好不要放在黑色背景中,否则变化过于剧烈会难以适应,同时黑背景也容易造成对金头的一些影响。
稳定以后,大多数的过背会转入白色环境的饲养。总的来说白色环境比黑色环境更能诱发金头的表现。现在对金头级数的评价主要是以金头的面积来评定的,白色环境在此节上显然比黑色环境或者蓝色环境更有优势。
总的来说,环境色越白,金头的表现越容易诱发和持续。从材质上说,白板比白背景纸诱色的速度更快一些。黑色环境会使金粉向外发散的速度减慢甚至停滞,但在已经发色的区域会更快出现有更金的表现,但是由于幼鱼时期我们还是偏向于更大的金头面积,加强金质感可以稍微缓一步考虑,所以还是用白色诱色金头吧,毕竟,幼鱼时期诱发金头的时机是不容错过的,这个阶段比什么阶段都来得更为明显和快速。
在日常的饲养方面,金头的鱼特别要注意PH、硬度、NO3浓度的控制,弱酸的软水会使金头的发挥非常迅速,也会展现更金的表现。喂食的量一定要控制好,可以肯定的说,不压就没有好的金头。所以减慢成长速度是必须的。
食物的配比上,因为喂食量少,所以最好还是以鱼虾为主,避免幼鱼钙质摄入不足造成兜嘴等问题发生。灯光在幼鱼的阶段使用白灯管既可,照明的强度1.5M鱼缸40W是比较合适的,太亮会造成鱼的精神过于紧张,容易造成精神性障碍以及掉眼等问题,太暗会不利于色素的积累,造成发色黯淡。
水的硬度和PH值对于发色的影响,在此简单再提一下:弱酸软水有利于发色;弱酸软水环境下低NO3浓度的保持需要有效的过滤,有氧和无氧的区域要同时具备;良好合宜的换水频率和换水量,不要一次换太多,也不要太久不换水。
二、蓝底和金底究竟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金底和蓝底最终都会越来越金,这是大家都希望的。但是,传统方法上金底和蓝底的饲养和诱色方法现在证明是可以互易的,出现的是很不同的效果。
以前的方法上,水下NEC 是搭配黑色背景使用的,上部白灯搭配的是白色环境。现在可以试试白背景+水下灯+上部灯。
水下灯确实在搭配黑色背景的前提下有加浓发色和保底缩框的作用,同时很重要的一点,水下灯的光源因为是侧面的来向,所以比其他上部光源能够更有效率的照射到鳞片,达到光线对于鳞片成熟和色素堆积的促进作用。上部灯在搭配白色环境的条件下能很大的提升金粉的表现度,金头和六排的金粉发色都很依赖此方法。二者在白色环境下的结合使用可以使过背在加强金质,浓密底色,发挥金粉、金头、六排方面的表现得到很快的发展。
使用这样的方法当然也见仁见智,蓝底的鱼会诱发出很高的金质亮度,同时金头和六排会比黑色环境提前很多表现,缩框方面,虽不及黑色环境下搭配单纯水下灯来得细,但很大程度上能够有所兼顾;金底的鱼会在鳞片的成熟度上有很大的进展,换句话说,彩度更高,减轻了很多鱼单纯使用白灯搭配白环境带来的“白而不金”的情况。
等到认为诱色已经达到一定程度了,可以换回各自原本的环境和灯光搭配中,这样在弥补原有饲养方法短板的前提下更能对表现的全面提升有所帮助。
三、为什么六排迟迟不见表现?
首先,六排表现是血统决定的,这是基本点。
六排的表现因过背的类型不同而有着先天的差异。这主要是改良的路径类型不同和饲养的手法高下造成。但不论属于何种类型,六排的表现和水质、灯光有很大的关系。水质方面不提了。灯光大体而言分为幼鱼时期充分照明的阶段和中鱼时期控制照明阶段。幼鱼时期一般照明要求比较高,此阶段因为金粉、底粉、金头等等方面表现活跃,必须给予充分的照明以便诱发色素细胞的分生和积淀。
中鱼阶段以后由于幼鱼时期的表现已经基本定型了,6排的底垢和照射光线量有很大的关系,如同人的皮肤,太阳晒的多了,自然会黑些。所以控制光量有必要,此阶段适当的控制光线照射能够使底垢色更快褪除,底色也相对更容易浮现。但是控制不是取消,因为金质的维系还是很大程度上仰赖光照的。如何控制就看个***作了。
四、怎样实现由银到金的转变?
过背“挑金不挑银”这是共识。只有级数上的去的鱼才能够真正实现由银到金的转变,否则很容易成为“有亮度没金质”的尴尬品相。说穿了,由银到金是过背成长与成熟的必然趋势,但是底粉,金质,金头,金粉的整体转金并不容易。这中间,金质越变越金应该说是只要鱼活下去就必然发生的,但其他几项并不是必然发生,必须结合前边提到的很多环节方能实现。总的来说,“银”是幼小和稚嫩的表现,“金”是成熟与老化的表现。幼小-成熟是相对于鱼来说,稚嫩-老化是相对于鳞片来讲的。
前边提到,使用水下灯是使鳞片老化的利器,所以不妨用水下灯来做老鳞片。另外在此阶段,如果鱼不太大的话可以降低水位保证水下灯的光线能够均匀并且相对高强度的照射在鱼体上,这样也能达到不错的效果。如果是金底的鱼,再搭配白色环境和白灯加以“泛化”,会看到很金的表现,也使由银到金的转变能提前许多。
此外,控制投喂量和保持高水平的水质必须的。应该说这两点比前边说的更重要。
五、到底什么时候更换背景?
简单的说,更换背景是为了使鱼看起来更有金质表现的做法。但是更换背景之后由于环境色的加深,往往会造成底粉金粉的褪失和金头的收敛,所以并不是幼鱼时期推荐采取的方法。
总的来说,什么时候表现稳定了,什么时候换背景。过背金在幼鱼阶段是诱色的最佳时机,各种表现的诱发难度小,表现出来快,但到了中鱼阶段会出现一段时间的发色停滞期。越高级的鱼这个阶段越不明显,并且幼鱼时期的表现也越容易固定下来。所以当过背进入中鱼时期,感觉观察到发色明显放缓的时候就可以考虑更换背景了。
此时更换背景,主要是为了强调金质,为即将到来的成熟发色时期积蓄金质的积累。但并不是每一条过背都适合更换到深色的背景中去的。由于改良的类型不同,一些类型的鱼更换背景后会出现比较严重的退步。这些类型主要是改良比较多一些的品种,这些鱼的表现更依赖“粉”这种容易受到环境影响的不稳定发色形式,幼鱼时期这些鱼发色相对是比较迅速的,但是到更换背景的时候会有很大的影响。实在要转入深色的背景,也应该等待到成鱼以后,各种表现全面稳定的前提下逐渐变化。
但并不是说这些类型的过背就一定逊色于其他类型,改良到如今,过背的表现很多样,表现的优劣不是单一标准的,这种鱼在合宜的手法下白色环境中展现的魅力也是其他类型的过背所不及的。
六、如何认识“压”的问题?
可以肯定的说,过背,不论什么级数,要想颠峰的色彩表现,都必须“压”。
对于龙鱼的自然生长或者抑制生长的讨论一直进行,但是如果从追求更优秀的表现方面来讲,“压”是绝对必要的。决定过背的品相不是大不大,而是金不金。
不论其他条件做的再好,如果不对生长控制,金头、六排、底粉、金粉、金质、底色、体型等等方面,是绝对不会有好的效果的。压鱼的技巧简要的说就是每日少量的持续喂食,搭配合理的膳食结构。
此外,空间,水质,环境,灯光都会影响压鱼的效果,控制不好很容易造成兜嘴、掉眼等障碍,所以此节的把握是必须压,但要谨慎为之。
七、“先天”水质影响是决定性的吗?
所谓“先天”的水质是说饲主所在地区的区域水质条件。因为诱色的理想水质是低NO3环境的弱酸性软水,而很多地区,特别北方和西部的大多数城市水质普遍PH值在8左右,硬度在10左右,与这种要求相反。应该说作水是有必要的,处理过的水硬度和导电度拿下来,PH值也更容易降的下来,不会反弹。这对于过背的发色很有帮助。
但要注意的是处理的标准必须要稳定,波动的PH值很容易造成溶鳞的发生,同时也不利于水的稳定和硝化系统的稳定运行,鱼的状态很容易受到影响。所以,如果对于处理水质没有足够的把握,最好不要处理。如果确实水质太硬,比较稳妥的办法是加入纯净水,这种方法虽然费用高一点但相对来讲安全的多。
在PH和硬度导电度相对比较高一些的环境下,过背的发色,特别是金头和金粉的发色明显比酸软水环境下要慢一些,但只要其他方面的工作到位,也只是时间早晚问题,不应该造成表现的剧烈波动。所以对饲养水源预处理的作水环节因个人投入的精力和要求以及水平不同可以适当放宽,但过滤这种“后天”的工作可是绝对不能马虎的。
八、灯光和环境的影响究竟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过背金要用白色环境?
是为了催框亮底,6排提前表现。很多人这样认为。
为什么能催框亮底,6排提前表现?
这恐怕就不是每个人都会说的清了。过背金用白管超光和白色环境诱色已经是广泛被接受的方式了,当初刚开始这样做的时候,很多鱼友认为有碍于金质的显现,而摒弃不用;后来渐渐地用的人多了,也开始尝试,但一到30公分就早早转换了背景,放进黑缸里欣赏金质去了。经过一段时间,有没有注意到,买回来的过背金怎么随着生长不是那么光洁亮丽了呢?这是怎么回事?怎么避免?
很多鱼友也用白色环境,但觉得此种方式过于单调,于是有的种植水草,有的铺底沙或者放很多其他东西以及混养鱼只。也有一些鱼友找个什么白色的幔子一围了事;或者干脆使用四面通透的缸饲养。这些都有可能是造成表现退步的原因。
白色作为现在过背金龙幼鱼时期使用的主要环境因素,其作用一般认为主要是在于营造环境色方面。白色往往搭配的是超光灯管。在这样的组合下,环境色发挥的作用不再单是环境颜色深浅,更重要的是配合超光灯管制造出了一个高亮度的环境。特别是缸底的白色底板尤其重要,因为那是上部灯光直射的区域,它反射的光线是最多最足的。在这样的环境下,一根灯管实际上发挥了远大于其自身在其他环境下的照明效果,而且投射到鱼体上的光线来向均匀,照度充分,能最大限度地刺激到鱼鳞表面的色素细胞。
而实践证明,光线的充足程度和鱼鳞表面色素的堆积厚度有密切关系。所以,在这样的环境下,金质、底粉、金粉都能达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至少是浓度方面(其他手法,它们共同作用方才具有最大化的效果。如果底部方面稍后讨论)。白色环境实际上是与上部白光照明搭配使用的一种白板的面积遮蔽过大,或者四周白色贴的不够紧密,或者鱼缸处于四面通透,那么无疑是浪费了大量的光线,使大多数光线不能通过白色的环境反射到鱼身上,而白白流失了,这是很可惜的。
九、什么时候转背景才好呢?
在适合的白色环境下,鱼的金质、底粉、金粉的浓度会达到最大,但也许肉眼看上去不是最金的。这很正常,因为环境色淡化了鱼体的色度表现。30公分以后,很多人就会转背景了。
为了追求更金更高的表现而将鱼转入深色的背景中饲养,这是普遍的做法,无可厚非。很多鱼友现在喜欢买25~30公分的鱼,这个尺寸的鱼表现稳定,也更容易饲养。拿到手上为了要看到“金”的表现,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6-29 09:0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