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粽子。农历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包粽子已是我中华民族筱久得传统文化。到了五月单五这个节日,家家户户都提前一两天把这个粽子包好。
记忆中我的老母亲每到五月初三四就开始煮粽叶,包粽子用于梱绑的带子是一种野生的蜡棒草,这种草叶很长,且柔性很好,弄这草是我地活儿,不管跑多远的路,我总弄它不小的一梱,连左邻右舍也用我弄回的蜡棒草。把这蜡棒草撕成细条和粽叶一块放锅里煮。煮好后,捞出放在篮子里,提到河边,用流水一页一页地洗得干干净净的备用。
那时包粽子用料,多是用的大黄米和小黄米,有时也用一些黏高粱米。除这些黏米外,红枣和红豆(豆角头)也是少不了的,有时也放一些花生豆,核桃仁之类的干果仁。料准备好后,先把米淘干净。由于谷子是在土场里脱粒,米内是有砂子的,不淘净砂子,吃粽子会硌牙。这些黏米是比较难煮的食物,淘洗好后先用水泡几个小时才开始包。
每年到包粽子的时候,我总喜欢看着母亲包。包粽子先用三四页苇叶稍微重迭排开圈成一个锥形的筒子,先放一个枣,再抓其他米豆填满,上边再放两个枣,折回包住,两边角再用一叶包一下,以米不外露为宜,包好后用带绑好入筐。一包就是几个小时,包的母亲腰酸背痛,站起来捶捶腰还接着包。
粽子包好后要入锅开煮。入锅前为防止粽子焦锅,先在锅底铺一层苇叶,再开始装锅。等把粽子装好,填好水后要用篦帘压实,再在篦帘上放一大盆,盆里填满水,用于压重。一切就序后,开始点火煮粽子。
煮粽子是最费柴禾的,那年份柴禾不是太宽余,每弄到一个粗点的柴禾都存起来,准备煮粽子用。锅烧开了,得煮一两个小时,锅里水熬下去了就把压篦帘大盆里的水再往锅里加。一大盆水差不多要加完了,这时粽子得香味就飘出来了。粽子有一股独特得味道,它既有黏米得清香,又有红枣得甘甜,更有苇叶那独特得自然纯香。所以它得香味一出,就可以飘出几十米,甚至一家煮粽子,半道街都可以闻到。只要这香味一飘出就说明黏米的米粒黏在一起了,这时压粽子的篦帘连同大盆就可以撤出,再填满水,盖好锅盖,灶堂内放一两根粗点的柴禾,保持小火不灭,锅不停沸腾慢慢煮着就行了。
粽子煮到天黑了,人静了,灶堂里不烧柴禾了,锅里还有微弱地“咕嘟吐嘟"声。我们知道到这时,娘是要检查成熟程度的。当娘说,“熟了,能吃了",我们总缠着娘多捞几个,没等苇叶剥完,口中唾液已几次咽下,那粽子一进口是甜絲絲,香喷喷,吃了这口想吃那口。每当这时,娘总提醒我们,这类食物难消化,不可吃太饱,否则胃会难受。
粽子也是端午的礼物,有长辈的就送粽尽孝。孩子们送爷爷奶奶的,送姥姥姥爷的,还有亲朋好友没包粽子的也送几个,街坊四邻也免不了互相品偿,赞声不断。
有一年,我在吴王口读高小,过端午节没有回家,有一个亲戚请我去他家吃粽子。给我剥了一个白色的粽子,说是他的一个亲戚从很远的地方给他拿来的,这个米叫糯米,吃着挺好吃的。那还是我第一次见到这种粽子。那年头,买粮食只能从粮站上买到,而且粮站上也不卖这种粮食。吃了一次粽子,让我长了见识。
记忆中我的老母亲每到五月初三四就开始煮粽叶,包粽子用于梱绑的带子是一种野生的蜡棒草,这种草叶很长,且柔性很好,弄这草是我地活儿,不管跑多远的路,我总弄它不小的一梱,连左邻右舍也用我弄回的蜡棒草。把这蜡棒草撕成细条和粽叶一块放锅里煮。煮好后,捞出放在篮子里,提到河边,用流水一页一页地洗得干干净净的备用。
那时包粽子用料,多是用的大黄米和小黄米,有时也用一些黏高粱米。除这些黏米外,红枣和红豆(豆角头)也是少不了的,有时也放一些花生豆,核桃仁之类的干果仁。料准备好后,先把米淘干净。由于谷子是在土场里脱粒,米内是有砂子的,不淘净砂子,吃粽子会硌牙。这些黏米是比较难煮的食物,淘洗好后先用水泡几个小时才开始包。
每年到包粽子的时候,我总喜欢看着母亲包。包粽子先用三四页苇叶稍微重迭排开圈成一个锥形的筒子,先放一个枣,再抓其他米豆填满,上边再放两个枣,折回包住,两边角再用一叶包一下,以米不外露为宜,包好后用带绑好入筐。一包就是几个小时,包的母亲腰酸背痛,站起来捶捶腰还接着包。
粽子包好后要入锅开煮。入锅前为防止粽子焦锅,先在锅底铺一层苇叶,再开始装锅。等把粽子装好,填好水后要用篦帘压实,再在篦帘上放一大盆,盆里填满水,用于压重。一切就序后,开始点火煮粽子。
煮粽子是最费柴禾的,那年份柴禾不是太宽余,每弄到一个粗点的柴禾都存起来,准备煮粽子用。锅烧开了,得煮一两个小时,锅里水熬下去了就把压篦帘大盆里的水再往锅里加。一大盆水差不多要加完了,这时粽子得香味就飘出来了。粽子有一股独特得味道,它既有黏米得清香,又有红枣得甘甜,更有苇叶那独特得自然纯香。所以它得香味一出,就可以飘出几十米,甚至一家煮粽子,半道街都可以闻到。只要这香味一飘出就说明黏米的米粒黏在一起了,这时压粽子的篦帘连同大盆就可以撤出,再填满水,盖好锅盖,灶堂内放一两根粗点的柴禾,保持小火不灭,锅不停沸腾慢慢煮着就行了。
粽子煮到天黑了,人静了,灶堂里不烧柴禾了,锅里还有微弱地“咕嘟吐嘟"声。我们知道到这时,娘是要检查成熟程度的。当娘说,“熟了,能吃了",我们总缠着娘多捞几个,没等苇叶剥完,口中唾液已几次咽下,那粽子一进口是甜絲絲,香喷喷,吃了这口想吃那口。每当这时,娘总提醒我们,这类食物难消化,不可吃太饱,否则胃会难受。
粽子也是端午的礼物,有长辈的就送粽尽孝。孩子们送爷爷奶奶的,送姥姥姥爷的,还有亲朋好友没包粽子的也送几个,街坊四邻也免不了互相品偿,赞声不断。
有一年,我在吴王口读高小,过端午节没有回家,有一个亲戚请我去他家吃粽子。给我剥了一个白色的粽子,说是他的一个亲戚从很远的地方给他拿来的,这个米叫糯米,吃着挺好吃的。那还是我第一次见到这种粽子。那年头,买粮食只能从粮站上买到,而且粮站上也不卖这种粮食。吃了一次粽子,让我长了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