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鸣《灞桥挑袍》观后感
昨天晚上看了央视11套青年演员李阳鸣主演的《灞桥挑袍》,首先对青年演员这种勇于探索、勇于进取的精神表示衷心的赞赏,阳鸣不随大流、不套俗成,敢于探演有骨子、有难度的传统老戏,这是非常好的现象。第二,这出戏的整体节奏把握得比较好,因为他演的是李少春先生的路数,因此戏的节奏、戏的速度就应该是李派的。第三,阳鸣用武生的本嗓、武生的劲头和老生的法儿比较符合李派红生的要求。
同时也应该看到,阳鸣的缺点也是比较明显的,特别是身段,戏中的做工、舞蹈、表演是十分吃重的,阳鸣是武生出身,身上的活儿应该是顺溜的,可惜没有显示出来。昨晚看到的关公一出场并不见有武圣人的威势,身子骨有点飘,趟马、走边动作比较僵硬,收势不猛,缺乏关老爷的气派,而且稳定性也不够,下腰不够低导致整个造型缺乏立体感。其中关羽二次出场,唱完流水“踏着熟径又来访”趟马、跑马的速度偏慢,与剧情和主人公的心境不符,桥上对白“马上打躬恕怠慢”勒马圈腿转身的优美造型被省略(作为一个青年武生演员不应该偷这样的懒)。“辨酒祭刀”唱完快板的反手腕亮刀式关羽应该是怒目圆睁,运全身之力亮刀一抖,阳鸣处理的过于简单,只是随便将刀往前一递,完全没有关武圣人万夫难敌的盖世气魄。
再来谈谈阳鸣的唱念,应该说总体演唱的速度和节奏把握得较好,嗓音运用也较得体,听起来是关公的样,但是有许多唱腔的细节还需要勤加磨工。比如开场句“汝南得信喜过旺”胡琴起过门不要等应立马开唱,表达出关羽得知兄长的音信而欣喜过旺的心情。阳鸣的高音比较吃亏,不像金援那么游刃有余,就应从技巧上着想,比如“谅曹公不能将我挡”中“我挡”之间的挑音5唱的时候你就顺着上去,不要怕炸掉,即使“炸”也没关系,憋着反而难听。“怎能连累无罪的儿郎”一句中“儿”字李氏独特的“炸半音”技巧没有唱好,落在“2”上而不是升“3”,当然这不能怪阳鸣,因为这毕竟是李派的高级唱技,不落个10年8年是学不会的。灞桥独挡曹军的西皮导板、回龙转原版、快板一段我认为唱的比前面要好许多,尽管技法上还很稚嫩,转腔也很僵硬,但节奏非常好,很有气势,把关羽的英勇豪气体现出来了,但也要注意唱回龙“虎视眈眈”的“耽耽”时不可往下塌,应该向上提,像万里波涛一般一波一波往前推。
总之阳鸣的这种探索和追求是是很可贵的,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希望他勤加努力,刻苦锻炼,水平更上一层楼,今后能看到他更多的好戏。
昨天晚上看了央视11套青年演员李阳鸣主演的《灞桥挑袍》,首先对青年演员这种勇于探索、勇于进取的精神表示衷心的赞赏,阳鸣不随大流、不套俗成,敢于探演有骨子、有难度的传统老戏,这是非常好的现象。第二,这出戏的整体节奏把握得比较好,因为他演的是李少春先生的路数,因此戏的节奏、戏的速度就应该是李派的。第三,阳鸣用武生的本嗓、武生的劲头和老生的法儿比较符合李派红生的要求。
同时也应该看到,阳鸣的缺点也是比较明显的,特别是身段,戏中的做工、舞蹈、表演是十分吃重的,阳鸣是武生出身,身上的活儿应该是顺溜的,可惜没有显示出来。昨晚看到的关公一出场并不见有武圣人的威势,身子骨有点飘,趟马、走边动作比较僵硬,收势不猛,缺乏关老爷的气派,而且稳定性也不够,下腰不够低导致整个造型缺乏立体感。其中关羽二次出场,唱完流水“踏着熟径又来访”趟马、跑马的速度偏慢,与剧情和主人公的心境不符,桥上对白“马上打躬恕怠慢”勒马圈腿转身的优美造型被省略(作为一个青年武生演员不应该偷这样的懒)。“辨酒祭刀”唱完快板的反手腕亮刀式关羽应该是怒目圆睁,运全身之力亮刀一抖,阳鸣处理的过于简单,只是随便将刀往前一递,完全没有关武圣人万夫难敌的盖世气魄。
再来谈谈阳鸣的唱念,应该说总体演唱的速度和节奏把握得较好,嗓音运用也较得体,听起来是关公的样,但是有许多唱腔的细节还需要勤加磨工。比如开场句“汝南得信喜过旺”胡琴起过门不要等应立马开唱,表达出关羽得知兄长的音信而欣喜过旺的心情。阳鸣的高音比较吃亏,不像金援那么游刃有余,就应从技巧上着想,比如“谅曹公不能将我挡”中“我挡”之间的挑音5唱的时候你就顺着上去,不要怕炸掉,即使“炸”也没关系,憋着反而难听。“怎能连累无罪的儿郎”一句中“儿”字李氏独特的“炸半音”技巧没有唱好,落在“2”上而不是升“3”,当然这不能怪阳鸣,因为这毕竟是李派的高级唱技,不落个10年8年是学不会的。灞桥独挡曹军的西皮导板、回龙转原版、快板一段我认为唱的比前面要好许多,尽管技法上还很稚嫩,转腔也很僵硬,但节奏非常好,很有气势,把关羽的英勇豪气体现出来了,但也要注意唱回龙“虎视眈眈”的“耽耽”时不可往下塌,应该向上提,像万里波涛一般一波一波往前推。
总之阳鸣的这种探索和追求是是很可贵的,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希望他勤加努力,刻苦锻炼,水平更上一层楼,今后能看到他更多的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