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要到了,无论是超市、菜市场还是周边街上的地摊都将粽子摆在了最醒目的位置。看着满街竹叶粽子,又勾起儿时的美好回忆……
第一次动手包粽子,是在奶奶家。当时在县城教书的二伯带回来一些糯米,绿豆是自家种的,奶奶将豆子晒干储存。会剪纸的奶奶有着一双灵巧的手,眼看着她把两片粽叶叠成一个“漏斗”,再手抓糯米和绿豆放进去,再熟练地用绳子在初具雏形的粽子上缠绕,棱角分明的粽子就变戏法似地躺在锅里了。
我却无论怎样较劲也包不好一个,成品不是歪歪扭扭的,就是直接散架,但我也不灰心,一边学着,一边帮忙添水、拿柴,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只见奶奶慢条斯理地一把一把往锅底添着柴,橘红的火苗均匀地舔舐着锅底。当第一缕白色蒸汽悠悠地钻进我的鼻孔,我嗅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唾液已不自觉地在口腔内涌动。第一次觉得气味是那样强烈地撩拨着人的味觉!
难熬的等待中,粽子终于出锅了,来不及仔细地端详,我把粽叶剥个精光,一口咬下去,结果舌头被烫到,整个人都跳了起来。待它稍凉再吃下去,那软软的、黏黏的、甜甜的口感,溶入了粽叶的清香不仅在嘴里得到了印证,也留在了我的记忆里,日久弥香。
以后的端午节,我也总会在母亲包粽子的时候“搭把手”。每年“端午”临近,母亲总会提前买来米、肉、红豆、绿豆和粽叶,坐在楼前的空地上熟练地包着各种形状的粽子,不同的形状对应着不同的馅,有尖尖的三角形状的、也有菱形的……邻里乡亲们有学的,有帮忙包的,期间谈笑风生,好不热闹。在这种传统的节日里,吃不重要,像中秋节吃月饼,吃的就是气氛。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大阔步地向前,家家过上了殷实的小康生活,想吃什么触手可及,而粽子也不再只是单一的绿豆馅,板栗、腊肉、鸡肉等等,各种各样的馅儿应有尽有,而我却觉得记忆中的那味道最纯正。
现在,我们已年近不惑,早已成家,每年的端午节,虽然市面上的粽子琳琅满目,但母亲总是早早地张罗着买米、买肉、买粽叶,煮上一大锅粽子,让我们吃的吃、拿的拿,但初次品尝粽子时那一缕淡淡的清香,还不时地飘进我的梦中。

第一次动手包粽子,是在奶奶家。当时在县城教书的二伯带回来一些糯米,绿豆是自家种的,奶奶将豆子晒干储存。会剪纸的奶奶有着一双灵巧的手,眼看着她把两片粽叶叠成一个“漏斗”,再手抓糯米和绿豆放进去,再熟练地用绳子在初具雏形的粽子上缠绕,棱角分明的粽子就变戏法似地躺在锅里了。
我却无论怎样较劲也包不好一个,成品不是歪歪扭扭的,就是直接散架,但我也不灰心,一边学着,一边帮忙添水、拿柴,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只见奶奶慢条斯理地一把一把往锅底添着柴,橘红的火苗均匀地舔舐着锅底。当第一缕白色蒸汽悠悠地钻进我的鼻孔,我嗅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唾液已不自觉地在口腔内涌动。第一次觉得气味是那样强烈地撩拨着人的味觉!
难熬的等待中,粽子终于出锅了,来不及仔细地端详,我把粽叶剥个精光,一口咬下去,结果舌头被烫到,整个人都跳了起来。待它稍凉再吃下去,那软软的、黏黏的、甜甜的口感,溶入了粽叶的清香不仅在嘴里得到了印证,也留在了我的记忆里,日久弥香。
以后的端午节,我也总会在母亲包粽子的时候“搭把手”。每年“端午”临近,母亲总会提前买来米、肉、红豆、绿豆和粽叶,坐在楼前的空地上熟练地包着各种形状的粽子,不同的形状对应着不同的馅,有尖尖的三角形状的、也有菱形的……邻里乡亲们有学的,有帮忙包的,期间谈笑风生,好不热闹。在这种传统的节日里,吃不重要,像中秋节吃月饼,吃的就是气氛。
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大阔步地向前,家家过上了殷实的小康生活,想吃什么触手可及,而粽子也不再只是单一的绿豆馅,板栗、腊肉、鸡肉等等,各种各样的馅儿应有尽有,而我却觉得记忆中的那味道最纯正。
现在,我们已年近不惑,早已成家,每年的端午节,虽然市面上的粽子琳琅满目,但母亲总是早早地张罗着买米、买肉、买粽叶,煮上一大锅粽子,让我们吃的吃、拿的拿,但初次品尝粽子时那一缕淡淡的清香,还不时地飘进我的梦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