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吧 关注:222,527贴子:606,764
  • 0回复贴,共1

越让心量越大,量大福大;越施越慷慨,去除贪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其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
〔和〕调也,调和的意思。
〔柔〕软也,柔软。
若心中有所爱慕,形于声则必然调和柔软。
〖六者非其性,感于物而后动,是故先王慎所以感之者〗
〔六者〕就是指以上所说的哀、乐、喜、怒、敬、爱而生起的六种声。
〔非性〕就是不是本性本具的。方性夫曰:“静者天之性,动者人之情,无所感则静,有所感则动。六者感于物而后动,故曰:‘非性也。’”也就是说,人性本自静寂,这是人的天性,因为它没有因六情所产生的六声。这六声之所以产生,是由于人心感于外物而情动于中,随其所感发的六种不同情绪而应和成六声,由此可知,这六者不是本性本具的。因此圣人制礼作乐来加以防范,目的是不要因外境恶事迷惑心性,故云“先王慎所以感之”。
这六种声不是本性本具的,是因人心受外境所惑之后而起了妄动。人心之动,缘于外境的感发。耳目等所接之境自然会影响到内心的状态,所以必须谨慎外境恶事对心性的迷惑,因此古圣先王对于感动人心的外境事物十分慎重。如何慎重的呢?
〖故礼以导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
这四句话,我们一句一句地来看:
〖礼以导其志〗
〔导〕就是引导的意思。
〔志〕就是六志,也就是好恶喜怒哀乐六种情志。
要怎么样引导人的情志呢?像《论语》上讲“志于道”,读书志于圣贤,志于求道,而非读书志在赚钱。现在很多人,拿着圣贤学问去赚钱,就如同捧着一个金饭碗去讨饭吃。你说可惜不可惜?
所以,你看《大学》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自性里有无尽的德能,无量的相好,无量的财富。所以要引导人们向往欲望什么呢?要引导人们去志于道,在明明德。《论语》中也讲:“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要引导人们爱好仁义道德。所以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要欲望仁。“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也都是让人志于道,以弘仁为己任。
君子应当以求道为志向,“据于德,依于仁”,但是道、德、仁都是难知难言,那怎么办呢?那就要借助于礼“行而后知”。就是先去行,然后才有所体悟,有所了解;先行礼,然后去体悟什么是仁,什么是道,什么是德,所以“行而后知”,也是孔子教学法中的特别之处。像颜子就曾赞叹孔子,说:“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赞叹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善于引导人。也就是说,通过学文、习礼,逐步体悟到什么是仁、什么是德、什么是道,体会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所以“道德仁义,非礼不成。”
学仁从哪里下手呢?就是要从“学礼”开始,以落实“五伦十义、言忠信,行笃敬,去争行让、惩忿窒欲,改过迁善”为基础。比如说,你越让,心量越大,量大福大,越能够体会到“君子坦荡荡”的境界;越施,越多,越多,越施,越慷慨,越不吝啬,去除贪心。
所以《说文解字》解释:“礼,履也”,礼的特点就在于“可履践而行”,而且,其“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它的教化效果非常的微妙,它能够制止邪恶,制止邪思邪念于未形之中,使人每一天向善远罪,但是却不知不觉。所以孔子特别强调了学礼的重要性,说:“不知礼,无以立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特别是他最得意的弟子颜回向他问仁的时候,孔子怎么回答的呢?他说:“克己复礼为仁。”颜回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也就是所有不符合于礼的现象、音声、言辞乃至心意,都不要去看、不要去听、不要去讲,更不要起心动念。所以这个“勿动”的“动”,本质上是指“心意”的起动,也就是起心动念。


IP属地:加拿大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6-18 09:02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