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羌族与古祁连山(BSBQ189)
《尧典》所载舜帝时期十八族当中的弃族,即是古羌族,世代生活于中国西北一带。《史记·匈奴列传》:“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风俗通》:“殷时曰獯粥,改曰匈奴”。近现代王国维等学者认为,《穆天子传》所载禺知,即《逸周书》所载禺支,即《管子》所载禺氏,即《史记》所载月氏。上述名称,有总称,也有支系名称,有反映本义的,也有反映读音的,均属古羌一族。
弃,即祁。或祁为本义,弃为记音。《洪武正韻》:“祁,盛也,大也“。
祁连山,字义即指连绵的大山、天山。《汉书.霍去病传》颜师古注:“祁连山即天山也,匈奴呼天为祁连”。古祁连山包括今天的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喀纳昆仑山、天山、南戈壁一带环抱塔里木盆地、阿拉善沙漠的山系。古祁连北山就是今天的天山、南戈壁一带,古祁连南山就是今天的祁连山、昆仑山一带。《史记.大宛列传》等所载南山,即今天祁连山。
古祁连山的地形有两义。一是鯙鱼,即《北次三经》尾山錞于毋逢之山,毋逢或指今祁连、天山等五峰。《北次三经》:“錞于毋逢之山……是有朋蛇,赤首白身,其音如牛“。鯙鱼头或朋蛇头即今天祁连山,其眼即青海湖,其口即西宁市一带,其身即诸峰,其尾在阴山北侧的南戈壁一带。獯粥、淳维等名称,即是鯙鱼的记音。古祁连山的环状山系,早期文献当中又名葱岭,葱岭实际是鯙岭、淳岭的记音。另一义是鯙鱼身体线条所围成一个头大腰细的形状,即军乐器錞于的造型,实为蝌蚪胖头鱼造型。《北山经》錞于北海,《西山经》錞于西海,应在古祁连周边一带。
鯙头鯙尾之间的阴山,是早期祁族即古羌族的文化中心。阴山即月亮山,实为两弓新月,呼市一带山地月弓朝南,五原一带山地月弓朝北。胡者,月亮湖也。就月氏早期文化而言,胡是乌梁素海的专称,胡人最初是月氏人的自称。而东胡就是指源起于月氏东面的焉居等等。禺氏,既是月氏,也是鱼氏。獯粥,既是新月,也是鯙鱼。新月是阴山、乌梁素海的小地形产生的地理文化图腾,鯙鱼是葱岭环状山系的大地形产生的地理文化图腾。而匈奴起于河套北部鄂尔多斯与银川一带,初为月氏的一个支系。
朱虎熊罴及鲲鹏图腾地形是远古时期北狄人即东胡人聚居生活的基本地理框架,鯙鱼图腾地形是远古时期西戎人即胡人聚居生活的基本地理框架。和中原历史一样,草原戈壁上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草场是静止的,而牧民是流动的,很难在大草原上划出一条清哳的东胡西胡的边界。而戎狄皆出自夏民,均属《尧典》所载舜帝时期十八族之列,历史早期因其地荒寒而为主体夏民忽略,不知觉间这些骑马的夏民已在天苍苍野茫茫的大地上生活了四五千年。
何连红2020.6.17.


《尧典》所载舜帝时期十八族当中的弃族,即是古羌族,世代生活于中国西北一带。《史记·匈奴列传》:“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风俗通》:“殷时曰獯粥,改曰匈奴”。近现代王国维等学者认为,《穆天子传》所载禺知,即《逸周书》所载禺支,即《管子》所载禺氏,即《史记》所载月氏。上述名称,有总称,也有支系名称,有反映本义的,也有反映读音的,均属古羌一族。
弃,即祁。或祁为本义,弃为记音。《洪武正韻》:“祁,盛也,大也“。
祁连山,字义即指连绵的大山、天山。《汉书.霍去病传》颜师古注:“祁连山即天山也,匈奴呼天为祁连”。古祁连山包括今天的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喀纳昆仑山、天山、南戈壁一带环抱塔里木盆地、阿拉善沙漠的山系。古祁连北山就是今天的天山、南戈壁一带,古祁连南山就是今天的祁连山、昆仑山一带。《史记.大宛列传》等所载南山,即今天祁连山。
古祁连山的地形有两义。一是鯙鱼,即《北次三经》尾山錞于毋逢之山,毋逢或指今祁连、天山等五峰。《北次三经》:“錞于毋逢之山……是有朋蛇,赤首白身,其音如牛“。鯙鱼头或朋蛇头即今天祁连山,其眼即青海湖,其口即西宁市一带,其身即诸峰,其尾在阴山北侧的南戈壁一带。獯粥、淳维等名称,即是鯙鱼的记音。古祁连山的环状山系,早期文献当中又名葱岭,葱岭实际是鯙岭、淳岭的记音。另一义是鯙鱼身体线条所围成一个头大腰细的形状,即军乐器錞于的造型,实为蝌蚪胖头鱼造型。《北山经》錞于北海,《西山经》錞于西海,应在古祁连周边一带。
鯙头鯙尾之间的阴山,是早期祁族即古羌族的文化中心。阴山即月亮山,实为两弓新月,呼市一带山地月弓朝南,五原一带山地月弓朝北。胡者,月亮湖也。就月氏早期文化而言,胡是乌梁素海的专称,胡人最初是月氏人的自称。而东胡就是指源起于月氏东面的焉居等等。禺氏,既是月氏,也是鱼氏。獯粥,既是新月,也是鯙鱼。新月是阴山、乌梁素海的小地形产生的地理文化图腾,鯙鱼是葱岭环状山系的大地形产生的地理文化图腾。而匈奴起于河套北部鄂尔多斯与银川一带,初为月氏的一个支系。
朱虎熊罴及鲲鹏图腾地形是远古时期北狄人即东胡人聚居生活的基本地理框架,鯙鱼图腾地形是远古时期西戎人即胡人聚居生活的基本地理框架。和中原历史一样,草原戈壁上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草场是静止的,而牧民是流动的,很难在大草原上划出一条清哳的东胡西胡的边界。而戎狄皆出自夏民,均属《尧典》所载舜帝时期十八族之列,历史早期因其地荒寒而为主体夏民忽略,不知觉间这些骑马的夏民已在天苍苍野茫茫的大地上生活了四五千年。
何连红2020.6.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