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提案:进一步推进朗诵艺术普及
-
中国小康网北京5月24日电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影视演员张凯丽提案:进一步推进朗诵艺术普及、更好发挥其艺术与社会化功能。希望通过朗诵这种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把真善美的艺术精神传递给更多观众。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后,医护人员、人民解放军、社区工作者等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坚守岗位、共克时艰,文艺工作者也不例外。元宵之夜,央视元宵晚会打破惯例,以特别节目的形式感动并温暖了亿万观众。张凯丽与众名嘴声情并茂为武汉加油,在朗诵类节目《中国阻击战》中她数度哽咽,铿锵有力,含泪致敬抗疫一线的工作者,深情发出“疫情就是战区/隔离不隔爱/封城不孤城”的呼声,引发观众纷纷落泪,屡登微博热搜榜前列。得到了百姓的高度认可与好评。
-
朗诵艺术相较于其他艺术形式来看,对大众的参与门槛相对较低,参与形式也较便捷,且艺术效果较好,近些年来,越来越多地被大众所接受与喜爱。
据悉,就“朗诵进校园”活动来看,北京市的很多中小学校都组织过名家朗诵讲堂、朗诵比赛、朗诵兴趣班、朗诵团体,学生们的热情也很高涨。孩子们还此过程中感受到了语言艺术真正的魅力。
-
作为一个成熟的艺术门类,朗诵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是“培根铸魂”的重要载体及途径。张凯丽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朗诵不仅发挥着其本身的艺术功能,现今更越来越重要地发挥着其本身所具有的社会功能。”比如,朗诵艺术有助于中小学生语言感知系统的建立;有助于全民文学素养的提升;有助于促进普通话的推广;有助于中华民族认同感的培养;有助于文化自信的提振。
-
张凯丽建议:多措并举 深化推广普及朗诵艺术
改革开放以来,文化艺术迎来了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新局面,朗诵艺术的推广普及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新时代,朗诵艺术的推广普及也应该有新起点、新动力,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1、 深入推进“朗诵进校园”活动。建议在以往的基础上,让朗诵艺术更好地与现有中小学语文课结合起来,相辅相成,提高学生的兴趣与能力。在教师配备方面,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吸纳更多专业人才,以满足教学需求及质量,避免师资不到位而“走过场”的现象发生。作为一门艺术形式,不是所有学生都对朗诵感兴趣,也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这门艺术,但是大家可以在学习、感受的过程中,完成其艺术功能与社会功能“润物细无声”般的作用,所以“朗诵艺术进校园”的深入,有百利而无一害。
-
2、 广泛开展“朗诵进万家”活动。侧重地级市县、中西部地区、南方地区的普及推广工作,一方面可以推动文化薄弱地区的文化建设,另一方面可以助推方言区的普通话深入推广工作。当然,普通话的推广并不意味着对方言的取代、摒弃,两者的发展并不是对立的,相反,应更加关注到方言的保护与传承,因为地域性强的文学做作品,往往用方言表达,才能更加精准承载其文化内涵。各地可结合当地文化及方言特色,充分挖掘、整理一批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学作品,乘着有声语言的翅膀,使地域方言更好发扬、传承。所以,广泛开展此项活动不仅有助于普通话更进一步的推广,也有助于地域语言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
3、 加大朗诵艺术相关社团的扶植力度。目前,在全国文联的指导下,很多省市都成立了朗诵协会,但各地朗诵协会的发展及受重视程度不一。发展得好的协会经常活跃于人民群众中间,发展得弱的协会也有各自的阻力及障碍,希望各级文联能帮助协会一起排除阻力与障碍,使其得到更良好的发展。各级朗诵协会也应积极参与到“朗诵进校园”、“朗诵进万家”活动中,成为其中的主力,发挥重要作用。
-
4、 专业人士应深入基层,身体力行普及朗诵艺术。多年来,戏剧表演工作者、广播电视主持人是推动朗诵艺术发展的主力军,也为朗诵艺术的普及推广贡献了很多力量,为了更好地让人民群众感受到这种艺术形式的魅力,建议戏剧表演工作者、广播电视主持人组成志愿者队伍,定期深入机关、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地,为大家带来持续带去高水平的艺术享受。
-
5、 建议文化部门组织群众性朗诵大会。文化部门应多组织或指导一些朗诵展演活动,为广大人民群众搭建起展示、交流、学习的平台,让大家在活动的参与中,对朗诵艺术、语言艺术有更深的了解与情感;广播电视、网络及新媒体等也应参与其中,助力推广传播。
-
6、 建议多在港澳地区开展朗诵活动。以朗诵为载体与方式,一方面有利于加强港澳同胞对中华传统文化更深的认同感;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普通话在港澳地区的深度普及。久而久之,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氛围会在此更加浓厚。
7、 开展“一带一路诵读行”活动。建议文化、教育主管部门组织一批艺术家、专业人士,沿着一带一路沿线进行展演与交流研讨,借助万里丝路的地域优势与文化心理认同感,一方面将中华传统文化播撒向更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也能让不同文明之间产生新的火花,“和而不同”之中,我们的文化自信能得到更好地彰显。该活动也应得到孔子学院的响应与支持,为活动更顺利的落地提供更多便利与基础。
-
8、 编写、录制一批诵读出版物。文化、教育部门及出版单位应组织专业人士,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层次、不同文化背景受众,编写、录制一批高质量、高水准的诵读类出版物,反映新时代的心声、展现新时代的面貌,传播新时代的文化自信。
-
9、 相关行政部门应为朗诵艺术的发展保驾护航。财政部门应预算中予以经费保障。文化部门应对与朗诵相关的活动予以大力支持、指导,排除政策、制度上的障碍及阻力。教育部门应对社会教育机构开展的朗诵课程予以规范,避免水平良莠不齐产生的负面影响;应对“朗诵进校园”活动的持续化、常态化予以政策支持;对校园开展的朗诵活动予以鼓励。
(《小康》·中国小康网 记者 靳晶)
-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影视演员张凯丽。(受访者提供)
-
中国小康网北京5月24日电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影视演员张凯丽提案:进一步推进朗诵艺术普及、更好发挥其艺术与社会化功能。希望通过朗诵这种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把真善美的艺术精神传递给更多观众。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后,医护人员、人民解放军、社区工作者等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坚守岗位、共克时艰,文艺工作者也不例外。元宵之夜,央视元宵晚会打破惯例,以特别节目的形式感动并温暖了亿万观众。张凯丽与众名嘴声情并茂为武汉加油,在朗诵类节目《中国阻击战》中她数度哽咽,铿锵有力,含泪致敬抗疫一线的工作者,深情发出“疫情就是战区/隔离不隔爱/封城不孤城”的呼声,引发观众纷纷落泪,屡登微博热搜榜前列。得到了百姓的高度认可与好评。
-
朗诵艺术相较于其他艺术形式来看,对大众的参与门槛相对较低,参与形式也较便捷,且艺术效果较好,近些年来,越来越多地被大众所接受与喜爱。
据悉,就“朗诵进校园”活动来看,北京市的很多中小学校都组织过名家朗诵讲堂、朗诵比赛、朗诵兴趣班、朗诵团体,学生们的热情也很高涨。孩子们还此过程中感受到了语言艺术真正的魅力。
-
作为一个成熟的艺术门类,朗诵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是“培根铸魂”的重要载体及途径。张凯丽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朗诵不仅发挥着其本身的艺术功能,现今更越来越重要地发挥着其本身所具有的社会功能。”比如,朗诵艺术有助于中小学生语言感知系统的建立;有助于全民文学素养的提升;有助于促进普通话的推广;有助于中华民族认同感的培养;有助于文化自信的提振。
-
张凯丽建议:多措并举 深化推广普及朗诵艺术
改革开放以来,文化艺术迎来了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新局面,朗诵艺术的推广普及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新时代,朗诵艺术的推广普及也应该有新起点、新动力,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1、 深入推进“朗诵进校园”活动。建议在以往的基础上,让朗诵艺术更好地与现有中小学语文课结合起来,相辅相成,提高学生的兴趣与能力。在教师配备方面,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吸纳更多专业人才,以满足教学需求及质量,避免师资不到位而“走过场”的现象发生。作为一门艺术形式,不是所有学生都对朗诵感兴趣,也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这门艺术,但是大家可以在学习、感受的过程中,完成其艺术功能与社会功能“润物细无声”般的作用,所以“朗诵艺术进校园”的深入,有百利而无一害。
-
2、 广泛开展“朗诵进万家”活动。侧重地级市县、中西部地区、南方地区的普及推广工作,一方面可以推动文化薄弱地区的文化建设,另一方面可以助推方言区的普通话深入推广工作。当然,普通话的推广并不意味着对方言的取代、摒弃,两者的发展并不是对立的,相反,应更加关注到方言的保护与传承,因为地域性强的文学做作品,往往用方言表达,才能更加精准承载其文化内涵。各地可结合当地文化及方言特色,充分挖掘、整理一批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学作品,乘着有声语言的翅膀,使地域方言更好发扬、传承。所以,广泛开展此项活动不仅有助于普通话更进一步的推广,也有助于地域语言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
3、 加大朗诵艺术相关社团的扶植力度。目前,在全国文联的指导下,很多省市都成立了朗诵协会,但各地朗诵协会的发展及受重视程度不一。发展得好的协会经常活跃于人民群众中间,发展得弱的协会也有各自的阻力及障碍,希望各级文联能帮助协会一起排除阻力与障碍,使其得到更良好的发展。各级朗诵协会也应积极参与到“朗诵进校园”、“朗诵进万家”活动中,成为其中的主力,发挥重要作用。
-
4、 专业人士应深入基层,身体力行普及朗诵艺术。多年来,戏剧表演工作者、广播电视主持人是推动朗诵艺术发展的主力军,也为朗诵艺术的普及推广贡献了很多力量,为了更好地让人民群众感受到这种艺术形式的魅力,建议戏剧表演工作者、广播电视主持人组成志愿者队伍,定期深入机关、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地,为大家带来持续带去高水平的艺术享受。
-
5、 建议文化部门组织群众性朗诵大会。文化部门应多组织或指导一些朗诵展演活动,为广大人民群众搭建起展示、交流、学习的平台,让大家在活动的参与中,对朗诵艺术、语言艺术有更深的了解与情感;广播电视、网络及新媒体等也应参与其中,助力推广传播。
-
6、 建议多在港澳地区开展朗诵活动。以朗诵为载体与方式,一方面有利于加强港澳同胞对中华传统文化更深的认同感;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普通话在港澳地区的深度普及。久而久之,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氛围会在此更加浓厚。
7、 开展“一带一路诵读行”活动。建议文化、教育主管部门组织一批艺术家、专业人士,沿着一带一路沿线进行展演与交流研讨,借助万里丝路的地域优势与文化心理认同感,一方面将中华传统文化播撒向更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也能让不同文明之间产生新的火花,“和而不同”之中,我们的文化自信能得到更好地彰显。该活动也应得到孔子学院的响应与支持,为活动更顺利的落地提供更多便利与基础。
-
8、 编写、录制一批诵读出版物。文化、教育部门及出版单位应组织专业人士,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层次、不同文化背景受众,编写、录制一批高质量、高水准的诵读类出版物,反映新时代的心声、展现新时代的面貌,传播新时代的文化自信。
-
9、 相关行政部门应为朗诵艺术的发展保驾护航。财政部门应预算中予以经费保障。文化部门应对与朗诵相关的活动予以大力支持、指导,排除政策、制度上的障碍及阻力。教育部门应对社会教育机构开展的朗诵课程予以规范,避免水平良莠不齐产生的负面影响;应对“朗诵进校园”活动的持续化、常态化予以政策支持;对校园开展的朗诵活动予以鼓励。
(《小康》·中国小康网 记者 靳晶)
-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影视演员张凯丽。(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