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助听器吧 关注:97贴子:852
  • 0回复贴,共1

儿童测听存在的四大误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们发现目前儿童测听存在以下四大误区:
01. 盲目相信短声脑干诱发电位(click ABR)测试的唯一性
ABR作为电生理测试有许多优点,尤其在听力筛查方面,毋庸置疑,但其同时也有不同的特点和缺点。比如常规使用的短声(click)ABR,作为测试患者阈值的工具非常有限,在临床上,这种ABR主要用来做蜗后鉴别测试用。如果要用来测试患者的主要频率的阈值,最好使用短纯音(toneburst)ABR,这种方法才能确定在500、1000、2000和4000Hz的阈值。现在国内相当多的医院只能做短声ABR,加上缺乏标准统一的校对,大部分测试结果的实际价值很低。常常见到家长拿到一份检测结果,上面只有120dB无反应的结论,让家长觉得听力损失高达120dB,造成无端的忧虑。另外一个可以测试阈值的是多频稳态诱发电位(ASSR),这项测试技术基本成熟,也能获得相对准确的测试结果。

02. 重复做不必要的测试在临床中,
我们常常见到一些婴儿从出生到6个月,居然做了超过十几次同样的测试,不外乎有耳声发射(OAE)、普通脑干诱发电位(ABR)、多频稳态诱发电位(ASSR)、声导抗等。有些测试首次测时比较重要,比如听力筛查需要做耳声发射和自动脑干诱发电位,但是在诊断结束后,有些测试便没有必要再做了,比如我们看到有的案例,医生怀疑婴儿有中耳疾病,多次做声导抗和耳声发射,结果还是不了了之。如果怀疑并证实婴儿有中耳炎,只需使用声导抗或骨导测试即可,完全没有必要使用耳声发射或ABR,因为,只要有一点传导性问题,比如中耳炎或耵聆,便无法引出耳声发射。既然如此,何必浪费?

03. 没有任何骨导测试结果,便仓卒定性
这个问题可以说是非常普遍,没有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婴儿,在复查诊断中,除了重做ABR外,有的做了声导抗,但是几乎很少做骨导ABR。按照听力学检测标准,在没有任何骨导测试结果前,要判断婴儿是否是感音性神经听力损失或传导性听力损失,是不准确的。有些案例表明,在感音性神经听力损失的定论下,其实婴儿是传导性听力损失,完全可以通过手术或药物来治愈,给家长造成了不必要的恐慌。
04. 过分依赖ABR,不重视行为测听
这可能是我们在临床见到的最多的问题,这和对医生的培训有关,也和目前国内医院的收费机制等有关。其实行为测听在一定条件下,从测试时间、准确性、全面性来讲都优于ABR,最终临床应用,无论是ABR还是ASSR,结果都得换成行为测听的听力图来分析、表达、计算和康复。缺乏行为测听的听力康复是不完整的,因此效果也必然会受到限制。西五路瑞声达029-8728 7695


1楼2020-06-08 14:5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