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论坛吧 关注:30,097贴子:50,870
  • 3回复贴,共1

《沙门不敬王者论》之智慧二(三)理论至此其实已经很圆满了,只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沙门不敬王者论》之智慧二
(三)
理论至此其实已经很圆满了,只是从现实的角度出发,人们还是不能完全地接受,对慧远法师的言论还有诸多疑惑。在此,慧远法师又是非常巧妙的给予一一回应。
首先,人们疑惑的一点是,佛教的理论认为人们如果不按照佛教教义进行不顺应自然的修行,就要陷入生死轮回的循环中而不得超脱。这里有一个假设:即使形体灭亡了,而神,即灵魂是不会灭亡的。可是根据人们惯常看法,形存则神存,形灭则神灭。如果是这样的,那么佛教的理论基石就要崩塌,佛教的一切理论都要陷于虚无。因为“夫禀气极于一生,生尽则消液而同无。神虽妙物,故是阴阳之所化耳。既化而为生,又化而为死。既聚而为始,又散而为终。”(同上)佛教对“神要受苦难所累”的担忧显得就是杞人忧天了,为超脱生死轮回而不顺应自然的举动也是多余的。质疑者为了形象说明这一点,还通过薪火的例子加以说明:木头在,那么就一直燃烧;如果木头没有了,那么火也灭了。
可是,慧远法师告诉他们事实并非如此,形与神之间的关系,不是他们所想象的那样,他说道:“神也者,圆应无生,妙尽无名,感物而动,假数而行。感物而非物,故物化而不灭。假数而非数,故数尽而不穷。”(同上)
就是说,神这个东西,它感应变化而无生灭,微妙至极不能名状。神感应外物而活动,借助生命形质而运行。它感应万物而自己却不是物,所以外物消亡而自己却不会灭亡;借助生命形质而运行,自己又不是生命形质,所以生命形质消失了而自己也不会穷尽。
这里,慧远还“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仍用薪火的比喻来加以说明。他告诉人们木和火的比喻本来源自于佛教的典籍,但在流传中被湮没了,所以人们不知道它本来的深奥旨趣。木与火之间正确的关系应该是这样的:“火之传于薪,犹神之传于形。火之传异薪犹神之传异形。前薪非后薪,则知指穷之术妙。前形非后形,则悟情数之感深。”(同上)不明白的人看到形体死亡了,就以为神和情欲都灭亡了,就像看到一根木头上的火烧完了,火和木头永远不存在一样。可见世人之愚昧。
用到人身上,慧远认为如果人之受到本源之气是一样的,那么按照名教神形俱变的说法,那么重华(虞舜)就应该和他的父亲(瞽叟)一样愚蠢,可是事实上并非如此;当时的统治阶级与普通百姓,甚至乞食卑微者之间都应该没什么差别,这显然又是无法接受的。质疑者观点之荒谬由此可见一斑。“固知冥缘之构,著于在昔。”(同上)可见,现实当中多种多样的人在生前就已经决定了,他们并不是秉守同样的气。
佛教在南北朝之时,通过道安等人的努力,基本上已经厘清了旧时“格义”的弊端,使得佛教在学理上独立于儒、道二家而流行。至慧远之时,以《沙门不敬王者论》一篇,运用其智慧,通过上文所述之巧妙手段,树立了佛教自身的独立性,使得佛教独立于王权存在,避免了“无上道服毁于尘俗,亮到之心屈乎人事”,而保持了宗教的出世神圣性。从此,佛教在中国,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中华佛教亦由此开始,成为世界佛教之重要一宗。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可谓中国佛教发展史上极为重要之“护法”“护教”经典,其影响意义非凡。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6-07 23:24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06-20 22:23
    回复
      必须顶!


      IP属地:陕西3楼2020-07-16 01:46
      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0-12-01 11: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