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之家吧 关注:8贴子:79
  • 0回复贴,共1

驱逐学生,航班禁飞,美国留学何去何从?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最近有很多文章都在讨论留学的“黄金时代”是否已经过去?这些讨论源于著名经济学家何帆教授的一次访谈,访谈期间,何帆教授很理性的分析了经济形势、疫情、家庭教育理念、留学溢价变化、中美教育模式差异对国际教育选择的影响。
这个话题之所以引发大量的讨论,甚至是提出反对意见,我觉得主要基于几点,第一个就是留学“黄金时代”的提法是否准确;第二个就是部分意向留学家庭在看完文章后,得出结论:既然安全形势变差、留学溢价不在,变得犹豫,甚至放弃;第三,很多国际教育从业者看到既然“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就意味着行业前景堪忧,于是工作懈怠,甚至直接转行,另寻出路。针对这几点我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理性留学时代的到来
先说第一点,留学“黄金时代”结束的提法你认可吗?记得小时候农村打水井,临到出水时,井边就围满了人,终于钻通了水层,地下水喷涌而出,但是“泥沙俱上”,水柱一窜几米高,施工人员在这时会将提前准备好的胶泥球,顺着水井的管道不断填进去,逐渐的,水柱不再呈现井喷的状态,水质也慢慢清澈下来,接上管道,过两天水就可以饮用了。这个过程,和2008年以来美国留学的形势,是不是有相似的地方。所以,我更愿意把2008年至2017年的这十年称为美国留学的“井喷时代”,之后的这两年留学家庭的选择更趋于理性。处于变局的2020年的种种,我们可以理解为填充进管道的“胶泥球”,目的是让水质更清澈。
泥沙本无意涌上来,但是水压太大了,就被裹挟着一起来“见世面”,但是打井的人想要的只是清水。留学的“井喷时代”过后,留学正在回归它的本义,意味着理性的留学时代正在到来,入读欧美名校从来就不应该是国际教育的终点,借助在欧美名校的机会打开自己、拥抱世界、读懂世界,让自己成为具有“中国灵魂、国际视野、人类情怀”的人,才是国际教育、留学本来的目标。
对留学机构来说,那些只考虑把学生签进来、送出去的机构需要反思,随着理性留学时代的到来,机构需要不断提升专业度,提供更多维度的价值服务体系,这包括学生留学规划周期内的个人成长,也包括引导学生对未来的学业、职业的深度思考。从这个层面来说,走专业、服务路线的留学机构的“黄金时代”正在到来。
当下,给留学家庭的建议
第二个方面,说以下几点:
1、从大的方面来看,当下的中国,迫切地需要融入世界,因而迫切地需要了解世界、懂得与世界沟通的人。我们常常提到的全球化3.0理论就是认为,随着全球化进一步平坦化和缩小这个世界,人将成为全球化的主体和发起者。那我们就有理由相信,一个更具国际化视野的人,一定可以成为更具驱动力的主体。
新冠疫情带来的边境封锁和商业活动停摆,让唱衰全球化的声音有了放大音量的契机。但用更长远一点的眼光来看,无论是投资、工程还是贸易,更大的商业舞台必然是全球化的。中国企业之中需要了解国际商业规则、能够在国际蓝海中开展调研、能够与国际合作方谈判沟通的国际化人才,否则等待我们的将会是更多的“企业出海受挫”。
2、自我反思,之前的出国留学计划是不是理性思考的结果。有时候,部分留学家庭被留学能镀金的心态裹挟着向前走,似乎出去留学就是“更好的选择”
3、理性衡量留学的价值,理性的看待海归。多年前,“留学生”是一个金字招牌,现在一个欧美名校归国的“海归”,在求职时其实也并不再具备压倒性的优势了;但从另一个方面说,一个有海外名校背景,更具国际视野的留学毕业生,更大概率能在中期职业发展时领先于同龄人。建议大家着眼于海归的中长期发展。
4、“‘淡定’父母才能获得‘先行者红利’” ,道理很多人都知道,关键就在于“你敢不敢”。如果大家都用一个办法的时候,是没有超额溢价的;如果你敢于先人一步,你更有胆识,有从容的心态,就占有了教育上的先机。


1楼2020-06-05 09:1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