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吧 关注:3,997贴子:8,040
  • 0回复贴,共1

托尔斯泰复活第二部30-31节内容概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托尔斯泰复活第二部30-31节内容概述
30——33节。共四节。从30节,聂赫留朵夫研究犯罪和刑事法庭问题,后三节,是对这一问题研究的延续。同姐夫的论辩也是聂赫留朵夫研究的结果。他看了那么多这一方面的书,有长进,同专业人士对阵了。插入姐姐夫妻二人,即为此。姐夫代表官方正统主流,姐姐是附和姐夫的。聂赫留朵夫用自己的新的认识与理解与之一博。讲清楚了吗?我读了也不知道:不得要领!
30聂赫留朵夫要办的几件事。研究犯罪和刑事法庭问题
聂赫留朵夫关心玛丝洛娃的命运,为之奔走,现在继续要为改变玛丝洛娃的命运与处境努力,还要干与此有关的许多亊。许多的犯人,社会犯罪,刑事法庭,等等,都与他有关。从仅仅关心个人到知道关心别人、关心社会问题,聂赫留朵夫的关注之变化是符合逻辑的,必然的,顺理成章的,必不可免的,也是不能回避的。
他要干的,乐意干的亊,思考的的题,指向沙俄高层:这个社会怎么啦?
至于犯罪的分类,原因,分析社会的不公正的根源,未必是泛泛而谈,很专业问题吧。
而且又是一百多年前的议论,力有不逮,还是不予置评吧。
下面三节,他同姐夫的争论,也是围绕这个问题。争论不愉快,但认识也许深化了。这一节是出了个题目,破了题。大文章在后面。
聂赫留朵夫起初想从书本上找到这问题的答案,他就把凡是同这问题有关的书都买来。他买了龙勃罗梭、嘉罗法洛、费利、李斯特、摩德斯莱、塔尔德①的著作,用心阅读,但越读越感到失望。有些人研究学问,目的不是在学术方面做点什么事,例如写作、辩论、教书等等,而是在寻找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的答案,但结果往往失望。聂赫留朵夫现在碰到的就是这样的情况:学术给他解答了成千个同刑法有关的深奥问题,可就是没有解答他的问题。他提出的问题很简单。他问:为什么有些人可以把另一些人关押起来,加以虐待、鞭挞、流放、杀害,而他们自己其实跟被他们虐待、鞭挞、杀害的人毫无区别?他们凭什么可以这样胡作非为?回答他的却是各种各样的议论:人有没有表达自己意志的自由?能不能用头盖骨测定法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属于“犯罪型”?遗传在犯罪中起什么作用?有没有天生道德败坏的人?究竟什么是道德?什么是疯狂?什么是退化?什么是气质?气候、食物、愚昧、摹仿、催眠、情欲对犯罪有什么影响?什么是社会?社会有哪些责任?等等,等等——
那些书里有许多聪明、深奥、有趣的见解,但就是没有回答他的主要问题:凭什么有些人可以惩罚另一些人?不仅没有回答这个问题,而且所有的议论都归结为一点,那就是替惩罚作辩解,认为惩罚必不可少,这是天经地义。聂赫留朵夫看了很多书,但断断续续,这样他就把找不到答案归咎于钻研不足,希望以后能找到答案。就因为这个缘故,他还不能肯定近来越来越频繁地盘旋在头脑里的那个答案①——
①指前面第二十七章结尾提出的那个答案:“所有这些人被捕、被关或者被流放,绝对不是因为他们有什么不义行为,或者有犯法行为,而只是因为他们妨碍官僚和富人据有他们从人民头上搜刮来的财富。”
31,聂赫留朵夫的姐姐娜塔丽雅
小说又推出两位新人物——聂赫留朵夫以姐姐娜培西雅,还有姐夫。
“包括玛丝洛娃在内的那批犯人,预定七月五日出发。聂赫留朵夫准备在那天跟她一起走。动身前一天,聂赫留朵夫的姐姐和姐夫一起进城来,同弟弟再见一面。
聂赫留朵夫的姐姐娜塔丽雅比弟弟大十岁。他的成长多少受到她的影响。他小时候,姐姐很喜欢他。后来,在她快出嫁时,他们特别谈得来,简直象同龄人那样投契,虽然她已是个二十五岁的姑娘,他还是个十五岁的少年。当时她爱上弟弟的朋友尼科连卡,后来尼科连卡死了。姐弟俩都爱尼科连卡,因为他们都具备四海一家的博爱精神。
后来他们俩都堕落了:他到军队里服务,沾染了不良习气;她嫁了人,但她只在肉体上爱丈夫,而她的丈夫对她同弟弟以前认为最神圣最宝贵的一切不仅不喜爱,甚至不理解他们的感情,还把她原来作为生活目标的追求道德完善和为人们服务的志向,说成纯属虚荣心作怪,想在人家面前出风头。”
还有娜塔丽雅的丈夫拉戈任斯基;
“娜塔丽雅的丈夫拉戈任斯基没有名望,也没有产业,但是个手腕灵活的官场老手。他周旋于自由派和保守派之间,随机应变,左右逢源,尽量利用此时此地能给他的生活带来最大利益的那一派。不过,他在司法界飞黄腾达,步步高升,主要是依靠某种能博得女人欢心的特殊本领。”
聂赫留朵夫做的两件亊,姐姐对弟弟同玛丝洛娃这个**女人结婚,感到愤慨。姐夫则耐把土地分给农民。他们此来送行,也是当面向聂赫留朵夫表示他们的关心和意见。


IP属地:山东1楼2020-05-22 12:03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