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讯期货 安粮期货
导火索:OPEC+减产协议谈崩,沙特、俄罗斯进入原油“价格战”。
直接原因:疫情导致需求极度收缩后,产出的富裕原油塞满库存,无地可装。
根本原因:美国页岩革命后,全球能源市场格局的变动以及石油美元体系的瓦解。
催化剂:新冠疫情。
2020年原油价格崩溃的力度更甚于2014年,2014年的原油是因页岩革命导致的从神坛跌落,但从100美元/桶到26美元/桶跌也用了两年,而魔幻2020短短不到三个月,油价就从50美元震荡区间一泄千里,WTI主力最低到6美元/桶,近月05合约甚至在交割前一天折腾出-40美元/桶的惊天价格。这其中的猫腻本文不再多提,众说纷纭的解读分析最近铺天盖地,本文将回到商品本质的供给需求上,来讨论讨论产油国骚操作背后的原因,探究一下原油的底到底是不是真的无底洞。
这次油价崩溃的端倪早在年初疫情起始就有体现,但真正崩溃始于3月初OPEC+减产协议的谈崩,可以算作导火索的标志事件。接下来随着疫情在全球特别是美国的蔓延,导致的需求极度收缩也全面体现在原油库容储量不够这方面,沙特与俄罗斯也不得不重新评估增产对于油价全面崩盘起到的雪上加霜作用,纷纷提前于约定的5月1日减产970万桶/日协议,与4月着手减产,目前沙特已经降至850万桶/日,俄罗斯也在积极寻求减产的方式。美国在油价崩溃后,活跃油井下降了一半以上,只余300座左右,巅峰期逾千座。产量从EIA报告中得知,下降了90万桶/日。然而,油价仍然止不住跌势,甚至,有再一次崩溃至负数的迹象,直至欧美国家宣布恢复经济活动,才回到了前期相对合理的平台。油库库容问题仍然令全球领导人挠头,全球的库容到底还够放几天的众说纷纭,国际默认的安全边际在90天以上,估计现在在安全边际的左右。那问题来了,既然都知道是因为原油不够装了才导致的油价崩溃,那为什么不干脆全部停产呢?停产一段时间等消化了库存里的原油再生产不就好了?
然而,事情并没那么简单,有些油井也不是说停就能停的。这就需要从原油的开采说起。
油井的分类
1、传统油井分为自喷井(中东较多)和普通井(非自喷井,俄罗斯等地)。
字面上就能看出,自喷井是因为有丰富的地下压力不需加压加水油气资源自行喷出地面的油井,在勘探后开采投入成本较小,关闭和开启都较普通井方便。中东因优越的地下资源,自喷井较多,这也是沙特、阿联酋等国家增产减产都比较容易的原因。但随着好开采的油(自喷)开采完之后,仍然要用加水加压的手段开采石油。也就是自喷井在开采一段时间后会变为普通井。也就是说沙特的油井开采成本是随着资源开采的程度呈上升状态的。而像俄罗斯、中国等地的传统油井因为地下资源禀赋的关系,自喷井较少,因此,开采时需要运用“磕头机”,加水加压挤出原油,如果停止开采石油,油井也需要继续维护,否则可能成为废井,再开采时投入的成本比一开始打井时的成本更高。这也是俄罗斯在承担减产任务时,成本高于中东地区的一个因素。目前俄罗斯承担着从1100万桶/日产量下降至850万桶/日的减产任务,除了低效井,低产能井进入暂时检修外(不可能无限期停产,维护成本受不了,实在不行就只能弃井),新油井不再继续勘探开采,继续抽油燃烧掉也是一种减产方式,这种方式可能反而保护了油田的产能,参考苏联解体后石油产量几乎减半,俄罗斯花了十多年才恢复过来这一事实,俄罗斯方面对减产应该也有自己的考量。
2、页岩油井
美国的页岩油井又和传统油井有区别。页岩油井在勘探开采上从时间到资金的成本都没有传统油井大,一般钻井时间2个月,完井时间3个月至1年取决于产量和库存以及价格是否合适,可人为调节。但页岩油井的特点是衰减迅速,完井后第二个月产量达到峰值,在半年内产量就会衰减一半,两年就会变成废井。因此,页岩油井的停产更多的是不再投入资金成本钻新井以及现有库存井不再继续变成完井。而已经完井的油井停产是不现实的(已经投资完成,而停产反而需要额外的钱来停止,股东不会同意)。由于页岩油企业的运作模式(钻井作业外包),或导致钻井承包商有大量订单被违约,这期间页岩油企业的破产以及债务危机也会间接导致“市场经济”的手直接调控原油产量。
实际的减产情况
1、沙特为代表的OPEC国家
前文提到沙特为首的中东国家是其中减产成本相对较小的,俄罗斯和美国从不同的方面会导致停产之后的产能恢复较为缓慢。那么,沙特这段时间的产量到底是什么情况?是否按沙特所说从1150万桶/日减产至850万桶/日了?
出口量更好检测,4月沙特出口量飙升至936万桶/日,增幅较3月上涨26%,阿联酋跟随增产,包括原油凝析油在内出口量350万桶/日,较上月上涨8%。
图1:主要OPEC四国原油出口走势图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2b76c1557c63f6241c5d390bb745eb32/397599be6c81800ac0b1c362a63533fa828b4731.jpg?tbpicau=2025-02-23-05_1979293e30ca2e5ba009b61d4a76e0d3)
导火索:OPEC+减产协议谈崩,沙特、俄罗斯进入原油“价格战”。
直接原因:疫情导致需求极度收缩后,产出的富裕原油塞满库存,无地可装。
根本原因:美国页岩革命后,全球能源市场格局的变动以及石油美元体系的瓦解。
催化剂:新冠疫情。
2020年原油价格崩溃的力度更甚于2014年,2014年的原油是因页岩革命导致的从神坛跌落,但从100美元/桶到26美元/桶跌也用了两年,而魔幻2020短短不到三个月,油价就从50美元震荡区间一泄千里,WTI主力最低到6美元/桶,近月05合约甚至在交割前一天折腾出-40美元/桶的惊天价格。这其中的猫腻本文不再多提,众说纷纭的解读分析最近铺天盖地,本文将回到商品本质的供给需求上,来讨论讨论产油国骚操作背后的原因,探究一下原油的底到底是不是真的无底洞。
这次油价崩溃的端倪早在年初疫情起始就有体现,但真正崩溃始于3月初OPEC+减产协议的谈崩,可以算作导火索的标志事件。接下来随着疫情在全球特别是美国的蔓延,导致的需求极度收缩也全面体现在原油库容储量不够这方面,沙特与俄罗斯也不得不重新评估增产对于油价全面崩盘起到的雪上加霜作用,纷纷提前于约定的5月1日减产970万桶/日协议,与4月着手减产,目前沙特已经降至850万桶/日,俄罗斯也在积极寻求减产的方式。美国在油价崩溃后,活跃油井下降了一半以上,只余300座左右,巅峰期逾千座。产量从EIA报告中得知,下降了90万桶/日。然而,油价仍然止不住跌势,甚至,有再一次崩溃至负数的迹象,直至欧美国家宣布恢复经济活动,才回到了前期相对合理的平台。油库库容问题仍然令全球领导人挠头,全球的库容到底还够放几天的众说纷纭,国际默认的安全边际在90天以上,估计现在在安全边际的左右。那问题来了,既然都知道是因为原油不够装了才导致的油价崩溃,那为什么不干脆全部停产呢?停产一段时间等消化了库存里的原油再生产不就好了?
然而,事情并没那么简单,有些油井也不是说停就能停的。这就需要从原油的开采说起。
油井的分类
1、传统油井分为自喷井(中东较多)和普通井(非自喷井,俄罗斯等地)。
字面上就能看出,自喷井是因为有丰富的地下压力不需加压加水油气资源自行喷出地面的油井,在勘探后开采投入成本较小,关闭和开启都较普通井方便。中东因优越的地下资源,自喷井较多,这也是沙特、阿联酋等国家增产减产都比较容易的原因。但随着好开采的油(自喷)开采完之后,仍然要用加水加压的手段开采石油。也就是自喷井在开采一段时间后会变为普通井。也就是说沙特的油井开采成本是随着资源开采的程度呈上升状态的。而像俄罗斯、中国等地的传统油井因为地下资源禀赋的关系,自喷井较少,因此,开采时需要运用“磕头机”,加水加压挤出原油,如果停止开采石油,油井也需要继续维护,否则可能成为废井,再开采时投入的成本比一开始打井时的成本更高。这也是俄罗斯在承担减产任务时,成本高于中东地区的一个因素。目前俄罗斯承担着从1100万桶/日产量下降至850万桶/日的减产任务,除了低效井,低产能井进入暂时检修外(不可能无限期停产,维护成本受不了,实在不行就只能弃井),新油井不再继续勘探开采,继续抽油燃烧掉也是一种减产方式,这种方式可能反而保护了油田的产能,参考苏联解体后石油产量几乎减半,俄罗斯花了十多年才恢复过来这一事实,俄罗斯方面对减产应该也有自己的考量。
2、页岩油井
美国的页岩油井又和传统油井有区别。页岩油井在勘探开采上从时间到资金的成本都没有传统油井大,一般钻井时间2个月,完井时间3个月至1年取决于产量和库存以及价格是否合适,可人为调节。但页岩油井的特点是衰减迅速,完井后第二个月产量达到峰值,在半年内产量就会衰减一半,两年就会变成废井。因此,页岩油井的停产更多的是不再投入资金成本钻新井以及现有库存井不再继续变成完井。而已经完井的油井停产是不现实的(已经投资完成,而停产反而需要额外的钱来停止,股东不会同意)。由于页岩油企业的运作模式(钻井作业外包),或导致钻井承包商有大量订单被违约,这期间页岩油企业的破产以及债务危机也会间接导致“市场经济”的手直接调控原油产量。
实际的减产情况
1、沙特为代表的OPEC国家
前文提到沙特为首的中东国家是其中减产成本相对较小的,俄罗斯和美国从不同的方面会导致停产之后的产能恢复较为缓慢。那么,沙特这段时间的产量到底是什么情况?是否按沙特所说从1150万桶/日减产至850万桶/日了?
出口量更好检测,4月沙特出口量飙升至936万桶/日,增幅较3月上涨26%,阿联酋跟随增产,包括原油凝析油在内出口量350万桶/日,较上月上涨8%。
图1:主要OPEC四国原油出口走势图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2b76c1557c63f6241c5d390bb745eb32/397599be6c81800ac0b1c362a63533fa828b4731.jpg?tbpicau=2025-02-23-05_1979293e30ca2e5ba009b61d4a76e0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