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英语:circular economy)是一种再生系统,借由减缓、封闭与缩小物质与能量循环,使得资源的投入与废弃、排放达成减量化的目标。循环经济有很多不同的定义,好比说是一个未来真正可永续发展、零浪费,并可与我们所处的环境和所拥有的资源共生的想法。
循环经济将制造业置于一个闭环系统中,这样一旦产品和材料被生产和使用,它们就被循环利用为二次材料或产品。在某些情况下,它们会在第二个生命周期内还原为原始化学物质。通过焚烧回收能源被视为最终选择,而不是垃圾填埋场。
循环经济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就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从物质流动的方向看,传统工业社会的经济是一种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即“资源→产品→**”;线性经济的增长,依靠的是高强度地开采和消耗资源,同时高强度地破坏生态环境。循环经济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的实践带来了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及社会就业等多方面的效益。2005-2009年,中国资源产出率提高10%左右,单位GDP能耗下降13.4%,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4%。2005-2014年,累计再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20.4亿吨。2015年,主要资源产出率5994元/吨,主要废弃物循环利用率47.6%。2016年回收利用各类再生资源近2.6亿吨,相当于节约标煤2亿吨,减少废水排放90亿吨,减少固体**排放12亿吨。
在城镇改造和新区建设中推行循环发展理念和模式,打造布局合理、循环共享的生产生活共生体系,构建循环型生产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推动循环型城市建设。通过“无废城市”理念的贯彻、两网融合协同发展、城镇基础设施系统优化与集成共享、可拆卸绿色建筑和智慧建筑的发展、一次性用品消费控制、低碳和共享交通、清洁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城市农业的发展、网优回收等各类循环经济措施的实践,可有效改善环境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深化生产与生活系统的循环链接程度,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发展循环经济,创建节约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符合当今世界发展潮流。
循环经济将制造业置于一个闭环系统中,这样一旦产品和材料被生产和使用,它们就被循环利用为二次材料或产品。在某些情况下,它们会在第二个生命周期内还原为原始化学物质。通过焚烧回收能源被视为最终选择,而不是垃圾填埋场。
循环经济是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就是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的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从物质流动的方向看,传统工业社会的经济是一种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即“资源→产品→**”;线性经济的增长,依靠的是高强度地开采和消耗资源,同时高强度地破坏生态环境。循环经济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的实践带来了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及社会就业等多方面的效益。2005-2009年,中国资源产出率提高10%左右,单位GDP能耗下降13.4%,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24%。2005-2014年,累计再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20.4亿吨。2015年,主要资源产出率5994元/吨,主要废弃物循环利用率47.6%。2016年回收利用各类再生资源近2.6亿吨,相当于节约标煤2亿吨,减少废水排放90亿吨,减少固体**排放12亿吨。
在城镇改造和新区建设中推行循环发展理念和模式,打造布局合理、循环共享的生产生活共生体系,构建循环型生产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推动循环型城市建设。通过“无废城市”理念的贯彻、两网融合协同发展、城镇基础设施系统优化与集成共享、可拆卸绿色建筑和智慧建筑的发展、一次性用品消费控制、低碳和共享交通、清洁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城市农业的发展、网优回收等各类循环经济措施的实践,可有效改善环境质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深化生产与生活系统的循环链接程度,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发展循环经济,创建节约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发展理念,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符合当今世界发展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