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吧 关注:92,211贴子:1,144,871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一年前,我在本吧布了个局。如今各位道友是时候承受打击了,有的道友甚至会被“打回原形”。尤其各位自称“得道”的道友会备受打击。
试问各位道友,一次修行就可以贯通、得道,是否违背了道的运行: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答案一目了然。
归根结底。或是一个念头产生偏差,毫厘千里。或是受到外界影响,难辨真伪。或是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以下各楼层从头捋。


IP属地:天津1楼2020-05-15 12:51回复
    清净
    清净的作用不仅仅是免受外界影响、干扰。另一个作用是起到“水涨船高”作用,即个体的认知随着清净程度的增长,认知的程度会自然而然的有所提升。第三个作用,就是以往认知的偏差、偏颇、错漏会有所察觉。继而起到自我修正的作用。


    IP属地:天津2楼2020-05-15 12:56
    收起回复
      道德经哪个版本比较本源?网上好多不同的,文句有差别。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05-15 13:00
      收起回复
        得道
        得道之前需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后天思想返先天的过程
        达到先天思想的程度
        后天与先天合一
        合一之后才能看见真道
        没有以上几个阶段的历练就轻轻松松的看见大道没有扭曲本来面目,不知各位道友会作何感想。尤其那些自称“得道”的道友,试问“得道”究竟是真的见了大道还是着了自己心相的“道”。


        IP属地:天津4楼2020-05-15 13:03
        收起回复
          后天返先天的过程《道德经》早已明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后天思想逐步回归先天的过程。哪里会有一步登天的事情?


          IP属地:天津5楼2020-05-15 13:06
          收起回复
            后天、先天合一之后才会见真道。之前仅仅闻道罢了。见真道才是“见道”,之后的修道、悟道、得道、守道。才真正开始。


            IP属地:天津6楼2020-05-15 13:08
            回复
              明心见性
              首先清净程度达不到,何谈“明心见性”?又如何真的明,真的见呢?


              IP属地:天津7楼2020-05-15 13:13
              收起回复
                一年前我阐述“放空思想去观察”,其意图是刻意的让思想清净。真正的清净,是自然而然的,没有刻意的行为。放空思想观察万事万物,作用是为了达到自然而然清净做准备和铺垫的。一,刻意与自然两方面,可以进行对照。二,理解刻意的行为便于理解自然而然。


                IP属地:天津8楼2020-05-15 13:19
                回复
                  得道之后,根据境界不同(感悟大道程度、与大道融合程度不同)而不同。
                  黄帝在《黄帝内经》中描述了“贤人、圣人、至人、真人。”。
                  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IP属地:天津9楼2020-05-15 13:27
                  收起回复
                    以上各层,“人”的部分阐述完了。之后再阐述“天”。


                    IP属地:天津10楼2020-05-15 13:28
                    回复
                      天,不是指的天空、不是指的天道,而是没有比它在高的状态。众所周知,万物皆归于道。万事万物角度来讲,道就是“天”。
                      那么问题来了,人的思想提升到什么程度才能与大道融合。个人提出一个观点:将清净修到“无我”的程度。再看以往所接受的认知都会与先前不一样。而不断循环、自我修正的过程,人的思想达到的程度才能满足与“天”融合的条件。
                      另一方面,清净修到“无我”的程度,观察、理解大道也和以往认知的大道不同。质变的过程,由此而生。
                      其三,清净的程度不同,直接决定与大道的“远近”程度。
                      其四,清净就是“天”与“人”合一的纽带。没有它,无法融合。


                      IP属地:天津11楼2020-05-15 13:44
                      回复
                        两年前的那句话:水桶效应,水桶能装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高那块木板。相反,准备充分了。“天人合一”这一状态的结果是自然而然达成的。刻意追求,必然偏差乃至毫厘千里。至于着相、妄念,也就是背道而驰了。


                        IP属地:天津12楼2020-05-15 13:49
                        回复
                          本帖阐述结束。


                          IP属地:天津13楼2020-05-15 13:55
                          回复
                            好贴顶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0-05-15 13:56
                            回复
                              扩展
                              人不必费尽心思、绞尽脑汁去想,努力也并不是可以达成的。
                              先贤早已铺好了路:
                              万事万物都在眼前
                              佛教、道教,道藏三千
                              黄、老、庄、易阐述大道思想。
                              最终由人融会贯通。


                              IP属地:天津15楼2020-05-15 14: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