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吧 关注:11,232贴子:396,172
  • 2回复贴,共1

辨析韩信「下魏破代」二三事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太原郡归属问题。
要谈韩信下魏破代,首先要清楚这二国的疆域问题。魏国有河东、上党二郡,代国有云中、雁门、代郡部分,可是魏代之间的太原郡到底属于哪国,史书的记载不尽相同。古人在未曾深究的情况下,似乎认为太原郡属魏国的较多,而现今有不少学者指出太原郡当属于代国,如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等。
我是赞同这种观点的,再以自己的思路谈点看法。
要确定太原郡的归属,不能忽略秦灭后关东六国在领土上,基本恢复到战国时期这一事实。而项羽的分封,不过是把各国内部割裂而已。因此,太原郡的属于哪国,必然与战国时期此地的归属有很大的关系。
先看两段记载:
《史记·秦本纪》「二年,使蒙骜攻赵,定太原。三年,蒙骜攻魏高都、汲,拔之。攻赵榆次、新城、狼孟,取三十七城。四月日食。王龁攻上党。初置太原郡。」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李良已定常山,还报,赵王复使良略太原。至石邑,秦兵塞井陉,未能前。」
可见,太原本是赵国土地,在秦灭六国战争中被占领。秦末诸侯纷纷起义之时,武臣自立为赵王,派李良攻打恒山郡与太原郡,虽说当时阻于秦军未能前,亦可看出赵国对于太原故地是志在必得。巨鹿战后,太原郡很可能便归属赵国。
魏国除了河东、上党,在魏咎时期还占有东郡、后期还有河内郡。项羽分封天下时,河内郡封给了司马卬,东郡则被项羽侵夺:
《史记·魏豹彭越列传》「汉元年,项羽封诸侯,欲有梁地,乃徙魏王豹於河东,都平阳,为西魏王。」
这时候的魏国,失去了东边的河内郡、东郡,应只剩河东、上党二郡了,所以才称为西魏国。而太原郡作为赵国故地,从不属魏国,又怎么可能封给魏豹呢?
对于赵国,项羽一分为二,张耳为恒山王,原赵王歇为代王。陈余击败张耳后,迎复赵歇为赵王,赵歇又立陈余为代王。陈余留下辅佐赵王,让夏说以赵相国守代。那么夏说为何在太原郡呢?周振鹤先生指出,楚汉之际匈奴侵略代地,代国中心应该移到太原郡了,此说很有道理。《史记·匈奴列传》明言:「悉复收秦所使蒙恬所夺匈奴地者,与汉关故河南塞,至朝冉阝、肤施,遂侵燕、代。」后来的韩王信,徙封到太原以北,其实就是代地,他的都城也是太原郡的晋阳。
韩信、曹参破魏后,北上太原郡攻代。击败夏说处正是太原郡的防守要地。如此看来,夏说在太原郡是理所应当,与韩信交战也是防守。确定了太原郡乃代国领土,而非魏国,那么所谓夏说入太原郡是乘着汉灭魏来乘火打劫,以及夏说是率军帮助魏国这两种说法,都是不能成立的。
支持太原郡属于魏国的记载,类似于这种:
《史记·高祖本纪》「汉王遣将军韩信击,大破之,虏豹。遂定魏地,置三郡,曰河东、太原、上党。」
其实这类记载并未表面置郡的具体时间,只是下魏破代算是一次军事行动,战绩也就放在一起记叙了,并不能作为太原属于魏国的证据。这里的记载与秦楚之际月表并不矛盾,只是详略不同而已。检秦楚之际月表可知,此三郡置郡时间有先后之分:
汉二年后九月,魏地属汉,仅有河东、上党二郡。而汉方设置太原郡在三年十月,韩信斩陈余之后,且明确将太原郡系于赵代这边。
若以上记载都不矛盾,我推测太原郡的平定是有一个过程的。韩信破夏说,击败了代军主力,之后又追至阏与。韩信随后准备攻赵,曹参在同一时期的行动是,「韩信与故常山王张耳引兵下井陉,击成安君,而令参还围赵别将戚将军於邬城中。戚将军出走,追斩之。」韩信斩陈余后,曹参也解决了太原最后的抵抗势力戚将军,这才完全平定太原郡,曹参随后返回荥阳一线。
而代国的北部区域,应当也是韩信破赵后平定的。《汉书·高帝纪》「三年冬十月,韩信、张耳东下井陉击赵,斩陈馀,获赵王歇。置常山、代郡。」将赵国主体恒山郡与代郡记载到一起,时间上太原、常山、代郡的设置应该相差不远。
说到这,太原郡属于代国应当是可以确定了。不过曹参传有这么一句记载:
「取平阳,得魏王母妻子,尽定魏地,凡五十二城。」
河东、上党两郡县数加起来不够五十二城,有人据此说五十二城是包括太原郡。其实这也不能作为什么有力证据,对于这个问题,周振鹤以为五十二城乃河东、上党、河内三郡县数,还有人以为五十二乃三十二之讹,或者五十二城乃的确包括太原郡,但这是总结下魏破代的战绩,并非单指魏地。这三种说法其实都可商榷,但即便如此,也只是在这个问题上暂时没有合理的解释,并不能据此说太原郡属于魏国。
二、陈豨「别定代」解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以特將將卒五百人,前元年從起宛、朐,至霸上,為侯,以游擊將軍別定代,已破臧荼,封豨為陽夏侯。」
因陈豨的战功中有「别定代」一事,有些人据此推断,韩信北伐魏国后便进军赵国,而代国则是陈豨平定的。既然上文以论证太原郡应属代国,韩信、曹参军灭魏后便攻入代国,且韩信破赵后设置太原郡、代郡。陈豨在韩信攻赵时别定代这种说法已然不能成立,况且当时曹参在太原郡,随后回敖仓。若代地需要人去别定,为何不让曹参就近前往?假设陈豨别定代就是发生在韩信破赵时,那只有一种可能,他当时在韩信军中,韩信破赵后南下,派陈豨别定代郡。因之前韩信、曹参只拿下太原,并未继续北上。
还是那句话,对于记载简略的史料,尤其这类侯表的战功,要谨慎使用,最重要的是先确认时间。就拿代地举例吧,很多功侯都有参与定代的记载,但他们参与的是哪一次定代就要严谨分析了。汉军大规模定代起码四次,一为韩信下魏破代,二为臧荼造反攻下代地,三为韩王信反于代地,四为陈豨反于代地。功侯们跳跃式的战功记录,叙述清晰点的还好确定,记载模糊的很难断定是什么时间段发生的事。有的标点本断句也会有问题,容易造成一些严重的歧义。因此,对于这类史料的使用一定得慎之又慎,否则我们依据的源头错了,得出的结论自然也没什么意义。
陈豨別定代在至霸上之前,肯定是出三秦之后了。定代后的已破臧荼是汉五年九月,封侯是六年正月,那么陈豨此次定代只能是韩信下魏破代那次,或是臧荼造反那次了。
相对下魏破代那次,我倒觉得破臧荼这次更有可能。原因在于,刘邦亲自出兵打败臧荼后,诸大将几乎都没有定代的记载,唯独樊哙有一句「使丞相哙将兵平代地。」《汉书·高帝纪》问题在于,樊哙传没有写他此次定代,更不用说战绩。平代那是很大的功劳,怎么可能不写呢?只能是功劳不大。我推断陈豨便是在此时别于樊哙定代,且樊哙无功,主要功劳在陈豨这边,后来他才有资格监赵代边兵。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0-05-12 09:17回复
    贴吧真的越来越烂了,烂到家了,插个图都不能。
    补上面说的月表图: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0-05-12 09:19
    回复
      @山坡下的兰花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0-05-12 09: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