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量化吧 关注:52贴子:190
  • 2回复贴,共1

如何实现汽车轻量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轻量化的方法包括轻量化材料、轻量化工艺和轻量化设计。这里针对提问者的侧重,我主要说一下轻量化材料的应用。
对于轻量化材料,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2016年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可以看出材料是如何规划的。未来十几年,主要是增加高强度钢、铝合金、镁合金和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用量。(科普:高比强度的材料在同样的强度下可以更薄更轻。)
关于钢材料,按屈服强度的大小,大致分为软钢、高强钢、先进高强钢、热成型钢和超高强钢(LSS ≤ 220 MPa、HSS ≤ 590 MPa、AHSS ≤ 1080 MPa、PHS ≤ 1500 MPa、UHSS > 1500 MPa)。目前,钢材料是大部分汽车的白车身、开闭件(四门两盖)和底盘(车架)的主要材料,其中,非重要传力件用普通钢,与刚度相关的用高强钢或先进高强钢,与碰撞相关的用热成型钢。
关于铝材料,重点说一下。目前,大部分汽车的用铝量不高(低于10%),主要用于白车身(前后防撞梁和吸能盒)和底盘(转向节、控制臂和轮毂)。当然,也有为数不多的全铝车身的典型代表,包括捷豹全系列、特斯拉Model S和Model X、蔚来ES8等。全铝车身是大家公认的技术亮点,相较于全钢车身,减重在40%左右,但综合成本会增加3~5倍(原材料成本和工艺成本)。事实上,针对“在国内是铝的大量使用还是其他材料使这一问题得到实现呢”这个问题,答案绝对不是全铝车身,而是钢铝混合(铝含量占车身的20%以上)再加少部分镁合金和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多材料结构设计”。举两个例子,2018款奥迪A8由全铝车身变为钢铝混合(铝58%,如图3),搭配了镁合金和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车身虽然增重54 kg,但刚度大大提高,成本也减低很多。特斯拉的Model 3为了降低成本,也放弃了全铝车身,改为钢铝混合(铝30%)。
关于镁合金,简单说一下,目前,只有少部分的汽车采用了镁合金的轮毂及管梁支架(CCB)。未来随着镁合金工艺的成熟,用量会逐渐增加。我本人不太看好镁合金在车身上的大量应用,会极大的增加工艺的难度(连接和防电腐蚀)。
关于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成本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目前,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成本在300元/kg以上,生产效率也比冲压节拍低很多。事实上,在百万以下的真正量产车里,只有宝马i3和宝马7系使用了超过10件以上的碳纤维。国产汽车前途K50,几乎是唯一的使用碳纤维作为全部外覆盖件的量产车型(当然,具体以后能量产多少就不知道了)。2019年,新一代宝马i3为了扩大销量,减低成本,也放弃了碳纤维车身,改为全铝车身。此外,除了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其他塑料的用量也会逐渐增加。“以塑代钢”和“以塑代玻璃”是塑料行业从业人员不懈努力的方向。
轻量化的工艺,主要包括成型工艺和连接工艺,其本质就是通过先进的工艺实现轻量化材料的成功应用。举两个我认为未来很有前景的工艺:关于成型,我比较看好金属和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3D打印,两者可以最大程度的发挥轻量化结构设计的优势,同时降低制造成本(主要是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关于连接,先进的连接工艺是实现“多材料结构设计”的前提,除了熔化焊接和机械连接,我认为结构胶会使用的越来越多(像积木一样模块化组装是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
轻量化的设计,主要包括结构优化和集成优化。结构优化是通过CAE分析,设计新的轻量化结构或者是在原有结构上优化掉性能冗余的部分(减薄和打孔是比较常用的方法,结构的拓扑优化是比较有挑战性的);集成优化是通过模块化和集成化的设计,减少零部件的数量,实现功能的集成。举两个例子,前端模块是比较成熟的集成优化,通过塑料的前端框架,将散热器、前大灯、防撞梁及其他冷却系统安装在一个部件上。另外一个集成优化的例子就是电动汽车的“电机+减速器+电机”的三合一,既可以实现轻量化,又节省了空间。
总之,轻量化是很有前景的,可以通过轻量化材料、轻量化工艺和轻量化设计来实现。“多材料结构设计”是实现的主要方法。随着汽车“新四化: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发展,模块和集成化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计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新潮流。事实上,关于汽车,一切都在改变。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0-05-11 10:24回复
    十大未来最具潜力新材料之:泡沫铝。
    泡沫铝是一种质轻坚固的铝基金属发泡材料,密度只有铝的0.2-0.4倍,可以漂浮在水上,是近年来世界各国战略新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中国科研团队打破近二十年的技术封锁,成功掌握铝基金属发泡技术。
    在中国双碳战略的大背景下,泡沫铝凭借其超轻量化、高比刚度、隔音降噪、吸能抗爆、防火隔热、耐候耐腐蚀、环保易回收等优异特性,已在航空航天、国防军工、轨道交通、汽车制造等领域小规模应用。泡沫铝与铝合金板材的结合未来更是交通运输装备轻量化的主力材料。随着国内制备工艺、产业规模化的不断提升,成本不断下降,未来在交通运输、能源化工、建筑装饰、家居建材等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朗标新材料15890182626


    2楼2022-03-22 15:34
    回复
      大佬,车身轻量化仿真和风阻仿真这两个模块,哪一个前景更好一些啊🙏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2-08-18 15:14
      回复